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222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5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图画,谈话:

⑴同学们,田老师画了三幅画,你们想看看吗?

⑵问:

看了这三幅画后,你想说什么?

⑶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

2、举例

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⑴猜想

谈话: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

⑵验证

谈话: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

问: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分组活动。

⑶交流、总结

问: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讲述:

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问:

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

指名回答。

⑷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

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⑸问:

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

问: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⑹小结:

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

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时,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

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谈话:

我们已经发现并验证了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逢,而且邻边也相等。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小结: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动手测量

⑴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⑵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4、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展示部分学生作业,要求说出所画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

5、游戏:

猜图形

⑴狗弟弟:

我的身后是一个长方形,看得见的两条边分别是8cm、5cm,你知道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吗?

⑵猪小弟:

我的身后藏着一个正方形,可以看到的这条边是6cm,请问:

看不见的三条边各是多少cm?

⑶牛大哥:

只知道我的身后是一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一条边是5cm。

聪明的同学,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它的每条边可能是多少cm?

6、数图形:

出图A、B、C中四条边一共有多长?

四、全课总结

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认识周长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厂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能利用对图形周厂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感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

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块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吗?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瓷砖、手帕等物品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

谈话:

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板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

从而知道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各种形状的图形。

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

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问:

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3、算一算

“想想做做”4,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想想做做“5,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与做法,教师参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评析。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实际测量

“想想做做”3,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树叶,在小组中开展操作活动,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操作的方法及测量结果。

2、解决问题(作业)

“想想做做”6,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选择简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交流选择不同的但是合理并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场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会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题

⑴篮球场是什么形状?

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为什么?

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⑷问:

你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为什么?

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怎样计算?

2、学习“试一试”

⑴出示题目:

一条正方形手帕才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

班级交流“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3

独立做题,在班级内共同订正。

2、想想做做1、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问:

做这两题时,都要先怎样?

再怎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求长方形的周长时需要什么条件?

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想想做做4、5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问:

你是怎样想的?

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6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动手拼图形,拼好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并口答题目中的问题。

在班内交流不同的拼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4课时

课题

练习六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66.1、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评讲小结。

2、P66.3、4

自由读题,明确题意。

尝试独立解答,再班级交流讨论。

3、P66.5

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每张书签的周长?

小结:

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找出不同的解决策略。

4、P67.6

事先发给学生如题中规格的长方形两个。

要求学生先量出数据,再尝试拼出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思考:

拼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5、P67.7

理解题目要求。

学生尝试自主设计。

并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班级内再进行欣赏和评价。

6、P67.思考题

先引导学生指出这个图形一周的边线,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对不同方法的交流。

二、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5米,宽25米,小红沿着操场的边跑了3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2、李大爷靠墙用竹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长是20米,宽是15米。

李大爷至少要围多长的篱笆才行?

3、将一个周长80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个同样大小、同样形状的长方形(如下图)。

剪成的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5课时

课题

实践活动:

周长是多少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了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有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

揭示课题。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围一围

谈话这是一根美丽的丝线,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能用这根美丽的丝线做什么?

出示课本插图,明确围成的图案的要求。

问:

你想用这根丝线围成什么美丽的图案?

学生活动。

评析:

你围成的图案的周长是多少?

怎样量最方便?

2、摆一摆

谈话:

刚才同学们用最方便的方法量出了自己围出的图案的周长,下面你能用尺量出学具篓里的小棒的长度吗?

你能从中选出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摆出的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及时提醒注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问:

你是怎样摆的?

周长是多少?

3、拼一拼

谈话:

请每位同学从学具篓里拿出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

你能算出你拼出的大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学生拼的作品。

问:

比较这三个长方形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量一量

谈话:

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有两个图形,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尝试练习。

问:

你分别量了它们的几条边就能知道它的周长了?

5、估一估

谈话: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围、摆、拼、量求出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老师手里的这块手帕你能估计出它的周长吗?

指名学生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周长。

问:

你还想估计哪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呢?

自己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自由活动:

估计、测量、计算。

三、全课总结

单元测试及评讲试卷(两课时)。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挂图,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究

谈话: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先来一起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1、解决“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

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⑵谈话: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计算400×2,结果是多少?

再在小组里交流。

⑶班级交流。

谈话:

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说出算法,教师板书。

2、尝试解决“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

怎样列式?

⑵谈话:

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⑶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⑷班级交流,总结算法。

3、小结,问:

观察上面两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算法上的联系,从而促进算法的有效迁移。

2、想想做做2

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动卡片,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每组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

4、想想做做4

引导观察图意,搜集信息,明确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画,引导搜集信息,明确要求问题。

问:

“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评讲。

6、想想做做6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中插图,搜集图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解答题目。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又是怎样学道这些新知识的?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

(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学习例题

⑴观察图中小华从家道学校的场景,说说小华在做什么。

问:

根据刚才看道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⑵谈话:

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

⑶班级汇报:

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⑷问:

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试一试”

出示大生骑车从家道体育场的场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

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

1、小组讨论: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想想做做1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想想做做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

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

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

5、想想做做5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想想做做6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练习课1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七1

分组出示估算题。

要求学生估算出积是几十多,再独立进行口算。

小结归纳每组中两道题的区别。

2、练习七4

指导看图,弄清题里各是什么物品,重量分别是多少。

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

小结归纳,指导学生合理选择条件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1、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613×7=3×352=

284×4=135×4=

2、解决问题

⑴每辆卡车运水果891千克。

5辆这样的卡车能运多少千克的水果?

⑵680个同学乘9辆车去郊游,前8辆车各坐75人,第9辆车要坐多少人?

⑶工厂运来2000千克黄豆,平均每天用125千克做豆腐。

8天后用掉多少千克的黄豆?

还剩多少千克黄豆?

三、拓展练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4课时

课题

练习课2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性计算策略。

能合理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练习七5

以组出示每题,要求学生进行口算,再比较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2、练习七6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并指名说出估算方法。

再进行计算,并将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照。

3、练习七7——9

独立读题,明确解答方法。

并对学生存在的不理解的地方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课堂练习

1、

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

⑴5筐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2筐香蕉呢?

⑵几筐苹果的重量正好是一筐香蕉的重量?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P75.7——9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5课时

课题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

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

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

0×7=8×0=

指名口答。

问:

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

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

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

每排有几个座位?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求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