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56083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ppt

2017年年高起专语文串讲高起专语文串讲l总要求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一、汉语基本知识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二、作家作品知识l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三、文体知识l要求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l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

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

散曲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

4.小说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

四、写作知识四、写作知识l要求1.主题和题材主题即文章的思想观点,要求正确、深刻、鲜明、集中。

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2.结构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

文章的结构要求完整、清晰、严谨。

3.表达方式

(1)叙述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

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描写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

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

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

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五、作品阅读分析l要求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结构特点,掌握表现手法,体味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篇目:

阅读篇目:

l议论文1.*季氏将伐颗臾论语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3.*秋水(节选)庄子4.*谏逐客书李斯5.陈情表李密6.答李翊书韩愈7.*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论毅力梁启超10.*灯下漫笔鲁迅11.论气节朱自清12.论快乐钱钟书13.心灵的灰烬傅雷14.选择与安排朱光潜15.论学问培根记叙文16.*郑伯克段于鄢左传17.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18.*李将军列传(书选)史记19.*张中丞传后叙韩愈20.*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21.报刘一丈书宗臣22.马伶传侯方域23.往事(之十四)冰心24.故乡的野菜周作人25.故都的秋郁达夫26.沙滩上的脚迹茅盾27.爱尔克的灯光巴金28.箱子岩沈从文诗词典赋l29.*氓诗经l30.国殇屈原l31.*陌上桑汉乐府l32.*短歌行(其一)曹操l33.*饮酒(其五)陶渊明l34.从军行(其四)王昌龄l35.山居秋暝王维l36.*行路难(其一)李白l37.*蜀相杜甫l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l39.杜陵叟白居易l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41.(泊秦淮)杜牧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陆游43.炉中煤郭沫若44.再别康桥徐志摩45.*北方艾青46.门槛屠格涅夫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49.*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苏轼5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52.*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53.长亭送别王实甫54.*前赤壁赋苏轼小说55.*宝玉挨打曹雪芹56.*风波鲁迅57.*断魂枪老舍58.*米龙老爹莫泊桑59.苦恼契河夫60.*麦琪的礼物欧。

亨利(上列篇目中带*号者为精读篇目)六、课文知识要点1.*季氏将伐颛臾本文选自论语。

季氏。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寡人之于国也本文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掌握本文中心:

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

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

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秋水(节选)本文书选自庄子。

秋水。

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

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东面而视。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谏逐客书本文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陈情表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答李诩书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学问修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掌握下列两个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实遂;

(2)膏之沃者其光晔。

理解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

理解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写作主张。

7.*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五代史。

伶官传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国家的兴亡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答司马谏议书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

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柔中寓刚,语言委婉有礼,意志坚决果断。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9.*论毅力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

新民说。

了解本文的针对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6)被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10*灯下漫笔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11.论气节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方法。

掌握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

12.*论快乐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13.心灵的灰烬作者傅雷,现代著名翻译家。

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理解“心灵的灰烬”的含义。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太阳、雨水、古战场等比喻对强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选择与安排作者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15.论学问作者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