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知识梳理.docx
《《日本明治维新》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明治维新》知识梳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明治维新》知识梳理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历史条件
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
表现
影响
政治
实行幕藩体制:
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
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
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外交
采取“锁国政策”
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
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
原因
1、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2、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过程
1、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黑船事件”
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
3、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定关税
影响
1、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剧增,社会危机的加剧
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3、更加暴露幕府腐朽、虚弱,使之成为众矢之
4、社会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
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不满政治上无权;西南诸藩大名不满现状;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基础
5、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
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尊王攘夷运动
原因
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
时间
1860“樱田门事件”----1864
口号
“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攘夷是核心
领导与主要参与者
尊攘派。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
结果
失败,原因:
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
过程
倒幕运动
原因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
目的
推翻幕府的统治
时间
1866--1869
领导
倒幕派:
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
根据地
西南强藩:
萨摩、长州、土佐
过程
倒幕派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
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拥有实权,时刻准备反扑。
倒幕派为了真正掌握国家的政权,决定彻底打败幕府,史称戊辰战争
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
庆喜不战而降。
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经过一年的征战,才最终彻底打败幕府,结束了战争
结果
1、打败幕府:
从国内来讲,幕府统治不得人心;大名、大商人、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战斗力强。
从国际方面来说,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2、1868新政府改元“明治”。
1869年,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明治维新
政治-----废旧建新
废藩置县
这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
许多士族下层因为贫困不得不进入工厂做工谋生。
这就建立了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制定宪法
1889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但毕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经济-----发展新经济
币制改革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改革土地制度
内容: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影响:
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改革地税
内容:
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作用:
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殖产兴业”
内容:
1、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2、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3、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措施:
①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②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影响:
在政府示范企业的刺激和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
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文教-----倡导“文明开化”
了解西方文明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改革教育
内容:
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作用:
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
局限:
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洋才”
生活习俗西化
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
文明开化政策实质是西方资产阶级化
军事-----建立新军队
措施:
1、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2、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3、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
4、现代化军工企业
5、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局限:
效忠天皇(皇军),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作用:
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
结果
1、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2、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性质
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
作用
1、政治上: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
2、经济上:
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3、军事上:
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国际地位:
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成为列强
局限
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忠君思想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实行华族制度意味着新的不平等;有所谓“全盘西化”的极端化倾向等)
2、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侵略琉球与朝鲜,侵略中国,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1889年日本宪法
1制定背景
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不仅引起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引起了中小资产阶级同样的不满,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
不仅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影响深远、遍及全国。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宪法。
2宪法的主要内容
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享有广泛的统治权。
国家的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而是掌握在天皇手里。
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日本国会称为“帝国议会”,规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皇任命的“敕选议员”组成,它实际上是大官僚、大财阀和大军阀等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按照选举法,只有直接缴纳一定国税的人年满25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
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宪法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
枢密院,它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独立于议会和内阁之外,在政治上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不同之处:
(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
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
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