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51693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1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pptx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美学一门是在现代性进程中从哲学分化出来的人文学科。

美学原理或美学概论是美学学科家族中最基础的理论学科,它既不同于美学史、艺术美学等其他美学分支学科,更有别于美术学、艺术学及任何单纯的文学或艺术理论。

美学原理是一门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资源,研究和理解人类审美意识发生,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种类、范畴与功能等一般问题的人文学科。

二、教学目的二、教学目的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或文学、艺术、哲学等相关专业的基本选修或必修课程之一,美学原理或美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

使学生系统了解、掌握美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认识、把握纷繁复杂的审美活动的基本规律,初步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美学理论去分析、鉴赏自然、社会和艺术审美等各种审美现象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二、教学目的二、教学目的的专业人才,并为他们深化相关学科的学习,从事审美鉴赏或审美创造,从事各种学科的基础教育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美学原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学科素质和相关专业能力,尤其是理论思维的能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落实上述作用是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宗旨。

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美学课程总体上由导论和审美本质、审美经验、审美类型、审美范畴和审美教育等六大板块内容构成。

导论主要使学生学习美学简史、研究对象、学科特性与学习方法,课程主体部分重点使学生具体学习关于审美活动的本质及其地位,审美经验的根源、心理结构、感受特性、心理要素、经验模式及历史演变与文化差异,形式美、技术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等五大审美类型的美学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等相关知识与理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和丑等五大审美范畴的美学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等相关知识与理论,审美教育的美学内涵、功能与实施途径等相关知识与理论。

四、教学方式四、教学方式基于本课程理论性与人文体验性兼具之特点,采用理论讲授与个案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手段。

视讲授内容和课堂情况,适时讨论,并利用多媒体手段与网络资源以确保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五、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平时课堂讨论与发言、小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结业考试或考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70%。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一)教材尤西林主编:

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二)基本参考文献1李泽厚:

美学四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宗白华:

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朱光潜:

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4苏联里芙希茨主编: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四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985年版。

5波兰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6美国彼得基维主编:

美学指南,彭锋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七、教学参考课时与安排七、教学参考课时与安排以18周36计划教学课时为准,大致安排如下。

可根据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导论第一、二节22第三、四节23第一章审美的本质第一、二节24第三节25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第一、二节26第三至五节27第三章形式美2周次教学内容课时8第四章技术美29第五章社会美210第六章自然美211第七章艺术美212第八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第一节213第二、三节214第九章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第一节215第二节216第十章作为审美范畴的丑217第十一章美育218课堂考查或考试2八、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八、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导论导论1.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一、美学思维及其古代形态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现当代演变三、中国美学四、马克思主义美学导论导论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一、美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第三节美学的学科特性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三、美学相邻学科导论导论第四节美学的研究方法一、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二、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2.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辨析美学、美学思维、审美活动、人文学科、哲学思维、人文体验等关键词,了解美学的历史、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理解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理论性人文学科,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辨析美学学科同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差异。

导论导论3.3.本章推荐书目本章推荐书目1古希腊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诗学,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德黑格尔:

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德马克思: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章第一章审美的本质审美的本质1.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第二节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第三节审美的本质一、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二、审美本质及其逻辑三、作为元价值的真善美及其对立面的假恶丑第一章第一章审美的本质审美的本质2.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美的规律、自由劳动、人的本质等关键词,了解中外思想史上关于审美本质的相关论述、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重点理解审美的本质,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辨析人的审美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其差异。

第一章第一章审美的本质审美的本质3.3.本章推荐书目本章推荐书目1德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德卡西尔:

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3德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4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二章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审美活动经验1.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根源一、研究审美经验根源的方法论前提二、审美活动的生理与心理基础三、审美经验的发生四、审美经验的发展第二节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感受特性一、审美心理结构二、审美积淀三、审美感受特性第二章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审美活动经验第三节审美心理要素一、感觉二、知觉三、想象四、情感五、领悟第四节审美经验模式一、审美体验二、审美注意第二章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审美活动经验三、审美心理距离四、审美移情五、完形心理第五节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差异一、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二、审美经验的文化模式三、审美经验的客观标准与个性差异第二章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审美活动经验2.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辨析审美经验、审美心理结构、审美积淀、审美感受、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领悟、审美注意、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完形心理等关键词,了解审美经验的根源、审美感受特性、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审美经验模式、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差异概况,重点理解审美经验的发生和审美心理结构的构成,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体的审美经验活动及其构成现象。

第二章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审美活动经验3.3.本章推荐书目本章推荐书目1北京大学美学教研室编: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滕守尧:

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三章第三章形式美形式美1.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形式美的自由历程一、从形式到美的形式二、从美的形式到形式美第二节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一、色二、形三、声四、质五、味第三章第三章形式美形式美第三节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一、对称与均衡二、调和与对比三、比例与尺度四、节奏与韵律五、多样与统一第四节形式美的变迁一、形式美的普适性二、形式美的商品化三、形式美与时尚第三章第三章形式美形式美2.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辨析美的形式、形式美、内形式与外形式等关键词,了解形式美的自由历史、形式美的变迁,重点理解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体的形式美与形式审美现象。

第三章第三章形式美形式美3.3.本章推荐书目本章推荐书目1德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德艾克曼:

歌德谈话录,洪天富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3李泽厚:

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四章第四章技术美技术美1.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技术美的地位第二节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一、技术范畴二、技术的美学视域第三节技术美与功能美一、技术美的独立二、功能美第四节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一、设计是一种文化整合二、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第四章第四章技术美技术美2.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辨析技术美、功能美、设计美学等关键词,了解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技术美与功能美的特定内涵,重点理解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体的技术美与技术审美现象。

第四章第四章技术美技术美3.3.本章推荐书目本章推荐书目1法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陈志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德绍伊博尔德:

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宋祖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吴火、徐恒醇主编:

技术美学与工业设计,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

第五章第五章社会美社会美1.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一、社会美的范围二、社会美的特征第二节社会交往与人物美一、社会交往中的美二、人物美第三节日常生活与节庆狂欢一、日常生活中的美二、节庆狂欢中的美第五章第五章社会美社会美2.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辨析社会美、实践、社会交往、日常生活、节庆狂欢等关键词,了解社会交往与人物美、日常生活美与节日欢庆美的美学界定,重点理解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体的社会美与社会审美现象。

第五章第五章社会美社会美3.3.本章推荐书目本章推荐书目1法泰纳:

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俄米哈伊尔巴赫金:

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朱光潜:

谈美,中华书局2010年版。

4赵世瑜:

狂欢与日常:

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年版。

第六章第六章自然美自然美1.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一、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

自然美的两种内涵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第二节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一、如画模式二、比德模式三、宇宙本体四、天成境界第六章第六章自然美自然美第三节天然美: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一、自然界的天然美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三、艺术品的天然美第六章第六章自然美自然美2.2.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辨析自然美、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天然美等关键词,了解自然美概念的两种基本内涵、自然美的基本特性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核心自然美范畴的天然美,重点理解自然美的四种代表性模式,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体的自然美与自然审美现象。

第六章第六章自然美自然美3.3.本章推荐书目本章推荐书目1德阿多诺:

美学理论,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加卡尔松:

环境美学:

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杨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李泽厚:

华夏美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4蔡锺翔:

美在自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七章第七章艺术美艺术美1.1.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艺术的审美特性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四、艺术美作为审美共通感交流的结晶五、“艺术的终结”第七章第七章艺术美艺术美第二节艺术美与人生艺术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