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0199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docx

IE工业工程IE方法改善

 

第八章

 

 

项目页

 

1、前言……………………………………………1

2、对象组合的选择……………………………………………3

3、标准模式的确定……………………………………………5

4、I/P、O/P的定义……………………………………………7

5、基本设计……………………………………………9

6、详细设计(生产线编成)……………………………………………11

 

 

1、前言:

1、生产性

2、

生产性

=

OUTPUT

=

经营成果(Q·D)

·

·

INPUT

经营投入资源(C)

一般地,※经营投入资源是指人、设备、材料、资金、情报。

※经营成果是指产量、销量及附加价值。

2、IE活动的目的

〈前提〉※提高生产性。

改善不是目的,最终重要的是提高生产性。

①改善从而提高生产性,谋求组装工数的削减→降低成本→确保利润。

②将防碍组装性、作业性的项目及作业反馈到上层(设计、开发)

从前阶段开始制品的作成→VE活动计划

3、生产性的构成要素(3个要因)

1考虑将生产性区分为3个构成要素较为方便。

能够有效推进连续的生产性向上活动及多方面、范围广的生产性向上活动。

生产方法……工作的方式、方法

Method

生产性成效……成效、能率

ProductivityPerformance

活用……计划、管理

Vtilization

②生产性向上的目标值计算

生产性=M×P×U

=□×□×□

4、生产方法改善的目的

※作为车间生产性向上活动的第一步,以生产方法为对象,为了设计更加有效的生产体系,而展开改善活动。

※在这一阶段,作业者的效率(作业速度、差别)不作为改善对象而将目的放在生产方法上,为达到作业现在的机能,构筑最为简单且高效的系统,以意识到设计性方法的系统性改善顺序来进行。

※有关安全性、品质方面,以维持现状水平为前提,通过作业顺序的标准化期望达到相应的效果。

※这一方法的特征有以下5点:

①现状损耗的定量化及改善重点的明确化。

②通过追求性能彻底改善现场作业。

③构筑生产体系及标准作业方法的确立。

④打好性能管理的基础。

⑤生产方法改善手法的教育及扎根。

5、调研方法和设计方法

〈调研方法〉〈设计方法〉

现在的方法现在的方法

↓↓

工作的分析标本的作成

↓↓

寻找缺陷机能分析

↓↓

考虑出方法理想的方法

↓↓

新方法及排列修改成可行方案

6、生产方法的改善顺序:

①对象组合的选择

②I·P/O·P的定义

③现状标本的设定

④基本·辅助分类

⑤目标值设定

⑥基本设计核对·实施

⑦详细设计

⑧设计标本的确定

⑨实施·追踪

2、对象组合的选择

1、对象的选择及组合的决定(活动主题的决定)

以人的工作为中心的群体称之为组合。

从工作的内容来看是有必要归为一类的。

①设定要点

·作业关连性高的可以归纳成同一组合。

·作业区域相分离,被障碍物所隔开的工程,不作为同一组合。

·时间序列关系强的东西可以作为同一组合,相反,加工后,要放置一定时间的就要区分开来。

·自动化工程的集合作为一个组合。

·组合设定后,在结构图上进行确认。

补充:

·在我工厂,生产线作为一个组合,但作为子组合,以10天的单位进行更小的区分。

这是为了改善1个组合。

因为对象物太大而有效地推进各步骤的作业。

·生产线构成人员,大致分为直接作业者和间接作业者。

但都固定在线上,以直接作业者为对象,来进行人员的配置是主要的方面。

2、标准模式的选择

组合决定后,为有效地进行生产方式的改善,要选择尽可能少的讨论的对象,但能够包括最大适用范围的代表品种。

①品种区分的方法

·品种是指进行生产方法,设计时所必要的区别是仕向、仕样、类似机种等的组合。

根据1条线生产几个种类的制品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品种的区分。

②生产计划和生产动向的确认

·对每种品种的生产方法改善条件(生产量和计划)进行确认。

·从新生产方法提案时开始的生产预定特别有必要进行确认,最少需提前3~6个月的生产量。

·生产量整体动向之外,以下事项还要进行确认。

·仕向构成的变化。

·市场以外的变动因素(设备机械的更新、修理等)。

·生产计划的变更(增加或减少)。

③、P-Q、P-MH分析

·生产动向确认后,为了选择应该作为改善对象的品种组合,必须明确台数和工数的关系,选择时要进行P-Q(Products-Quantity)分析和P-MH(Products-Man·Hour)分析。

·P以品种进行区分,Q以生产量来表示,另外MH也要以工数面来确认。

选择1个生产方法改善的模式,选择标准是以生产量或投入工数多的品种作为对象。

·有关模式以外品种的处理,要明确与模式不同的作业内容及时间值,在基本、详细设计时,以模式为基础,将进行具体的对应。

(参考)

P-Q工数

机种

#7777

期间

95.4~9

作成日

95.04.01

生产量

品种

台数

8000

211

6450

7000

311

4620

011

3475

6000

A社

2500

5000

711

1080

511

485

4000

3000

2000

1000

0

品种

211

311

011

A社

711

511

NO.

1

2

3

4

5

6

(问题)请求取以下生产条件下的P-Q,P-MH值

仕向

生产台数(台)

正味时间(H)

作业者数(人)

311

5,200

1,247

40

211

3,200

1,205

39

011

1,800

1,360

42

511

700

1,154

38

218

2,500

1,532

45

④TCT的设定及思考方法

目标周期时间(Target·Cycle·Time)是为了维持生产量的生产速度。

生产方法设计是在维持生产速度的基础上,来为进行适当的人员配置,所以只要维持这一TCT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①②

TCT=

(1天可能运作时间–非运作时间)

日生产量÷步留

③④

①1天可能运作时间……以固定的时间(8H)为前提进行考虑。

②非运作时间……列举线上所不能进行的业务。

(早会、晚会、5S、安排)

③日生产量……以生产管理课提出的生产计划为基本。

④步留率……组合整体的直行率5%。

※有关TCT,因为是以新生产方法开始实行时的生产量作为对象,所以在生产计划变更时要特别注意。

另外,如果有生产量修正的话要与制造管理部署商议,无论怎样,就是说在详细设计阶段要进行充分讨论。

3、标准模式的确定

1、时间研究

·归纳对象品种的现状作业内容,作业方法及作业时间。

·测定方法有MOST和DTS2种。

2、MOST分析时的注意点

①W/U(workunit)的设定。

·工作组合是指各种动作及时间值。

·通常将MOST所得到的值作为时间值记入。

·以MOST值×0.8来进行工作修正,但机器工作时间为实测值。

   ②W/C(workcount)的设定。

·工作计算是指生产出1个单位的产量所需的W/U的频率。

例如:

……卸间隔材料、拿出零件、材料卷扬处理。

·W/C理论上有很多情况都能够决定(1/n)

·理论上不能决定的情况下,就要抽取数据参考实绩值来决定。

例如:

……光源不均调整,先端错位调整,SW类的调整。

·在进行复杂的作业时,为避免因分析者的不同而造成分析误差,要统一分析水平。

例如:

……安全配线作业。

3、作业者效率的设定及1/4选择值

①作业者效率的设定

·为得到详细设计时的负荷基准,要计算出作业者的效率值。

·比较DTS值和MOST值,进行计算。

作业者效率=

(Σ)MOST

×100(%)

(Σ)DTS

·基本上,以全部作业者作为对象,根据分析时间、人数的不同,以30%左右作为对象也可以,这时,必须是可以代表生产线全体的平均熟练作业者。

另外,受调整工程等机械时间左右的工程,只能评价作业者的一部分。

②1/4选择值及平均值

·直接时间研究时采用1/4选择值,意识到标准生产方法被体现出来,这一内容进行作业时,通过作业时间值的正规分布平均值,来预先推定求取可以达成的期待时间值,平均值是一种平均的值,是无论何时都能发挥其实力的数值。

·从实施DTS次数(直接时间研究时12~15次)快的一方取1/4号的数值,作为1/4选择值。

·一般地采用1/4选择值的理由是标准作业方法没有确定,管理水平没有达到能够经常意识到作业而进行的状态。

4、归纳法(其余的调查和分析手法)

1间隔图

·确认现状作业的分配状况,求编成效率,计算损失比率。

2M-M表

·明确人和机械,人和人的联合作业的状态。

3配置图(流线图)

·人和机械的配置以空间形式体现,明确人的动作及物品流动。

4工作清单

·把MOST分析的结果分机能和视点进行归纳,算出比率,着眼于改善。

   ⑤作业顺序图

·明确作业的前后顺序,明确理论上可以实行的作业顺序。

(问题)有关TCT为55秒的生产线作业,请重新进行生产线编成。

(生产线出5个人组成)

No.

要素作业时间

担当

No.

要素作业时间

担当

1

安装线圈弹簧

18

A

9

安装皮带轮A

11

C

2

安装A零件

22

A

10

调整紧固

22

C

3

确认

5

A

11

贴标签A

16

D

4

安装轴承

10

B

12

贴标签B

4

D

5

涂润滑油

20

B

13

上螺丝胶

10

D

6

安装齿轮A、B

20

B

14

涂密封漆

5

D

7

安装齿轮C

10

B

15

安装盖子

30

E

8

安装皮带轮B

7

C

16

清扫

13

E

问1将现状的作业分配记入到生产线编成图表中,并计算编成效率。

问2重新确认给各作业者的作业分配并修改成最适当的作业编成。

(编成效率目标90%)

但是,作业顺序有以下图示中的前后关系,请考虑。

6→→→11

1→2→3→4→5→7→12→→→15→16

813

10

914

4、I/P、O/P的定义

1、根据功能区别来定义

为了区分每个组合的作业功能,要给组合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定义,输入是指将材料或部品提供给对象组合的状态,输出是指在该组合进行处理(组装、加工),然后交出的状态。

通过对对象组合本来应该起到作用的再确认,为了除去固有的概念及虚构的制约条件,加大自由度更容易地想出办法,要进行输入、输出表的总结。

2、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从组合输入和输出的定义来进行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区分,MOST分析过的东西以序列为单位功能分类到作业清单中。

然后,再将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按视点进行小的区分。

①基本功能

是达成组合本来目的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和输出直接关连的功能。

(例如)……部品安装、螺丝紧固、电压调整等产生附加价值的作业。

②辅助功能

辅助基本功能,使基本功能可以顺利达成的机能,不一定是白费的或应该排除的东西。

(例如)……取电动螺丝刀、取部品、SW·key的操作等与制品不直接关连,帮助基本功能的作业。

3、改善范围的明确化

·在改善实施之前,首先要确认好改善目标,用下面的公式求改善范围

改善范围=现在的配置人员–基本机能工数

·改善是要求达到减少配置人员的效果,必须避免伴随着设备、自动化的不必要投资而引起的过分改善。

·进一步,以改善范围为参考,设定具体的改善目标。

4、生产方法改善的改善范围

在理想系统下no-timeno-cost是最为理想的,但作为现实理想系统只有与制品生产直接关连的基本功能构成是人们所考虑的问题,这以外的辅助功能,是可以改善的作为改善范围进行设定。

在评价实际的立案结果时,与改善范围有多接近是重要的事项,但是,基本功能本身的改善也是在生产方法设计的工程内进行的,如果基本功能得到改善,辅助功能也被改善,改善的效果就很大。

现状配置人员

加班

暂停

支援

标准模式

作业者成效损失

平衡损失

基本机能

辅助机能

←←←←←←←←←改善范围

效率损失在这一阶段不作为改善对象,只进行纯粹的生产方法面的改善。

⑤各工数的计算公式

·理论工数①=配置人员×CT(周期时间)

·暂停②=(投入工数/生产量)-理论工数

其他损失工数

·效率损失工数④=MOST值×

100–作业者效率

作业者效率

=

MOST值×100

-MOST值

作业者效率

·平衡损失⑤=理论工数–(MOST值+效率损失工数)

5、基本设计

1、基本设计的推进方法

基本设计从大的方面分成2个步骤,一个是个别改善,另一个是作为模式的骨格方案(生产的步骤)的讨论。

①个别改善

·基本设计的最初步骤是各个作业改善方案的提出。

·作为个别改善的视点,要从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2个观点来进行。

2生产方式讨论

·进行生产步骤及作业方式的讨论。

·具体请参照“第十四章生产方式的考虑方法”。

2、改善构想的提出手段

①5W1H和ECRS

·改善的基础是运用5W1H。

如果这样做,作业的功能及损失的实际状态就能够明了,改善方案的构想就可以较简单地得出

·对应5W1H,实施改善原则的ECRS。

首先该作业是否真的必要,不可以没有吗E(Eliminate:

排除)

然后,是否可以放到其它作业当中C(Combine:

总合)

是否可以置换成别的形式(顺序变更)R(Rearrange:

交换)

最后,方案变少就可以进行简单化的讨论S(Simplify:

简单化)

·通过运用5W1H来提出构想

What→E

Where

WhoWhy→C·R

When

How→S

3B、S、(集体思考)基本规则

·主题尽可能具体1、严禁批判

·3~7人的成员中1人作为领导2、自由奔放

·需要各成员的自我奋发精神3、扩大数量

·容易想出主意的氛围4、结合改善

·30分钟时间想不出主意就到车间去一次

·确认I·P/O·P表,活用作业清单及作业顺序图

4核对清单的活用

·动作经济的原则……基本原则

与作业区域相关的原则

与工具活用相关的原则

与设备活用相关的原则

5其他的方法产生办法

·特性提出……○○的××部分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缺点列举……○○不行的地方在哪儿?

是否会给做○○带来阻碍?

·功能提出……这个是否还有其他的用途?

·创造性……从○○可以联想到什么东西?

3、改善讨论的水平

·改善的水平从最高的级别开始进行,如果没有产生主意,就进行低一个级别的讨论,通常地从工程级别开始。

高级别

低级别

第一级别

2

3

4

5

生产线

工程

作业

要素作业

动作

4、生产方式的讨论(骨格方案的作成)

请参照第14章“生产方式的考虑方法”。

5、代替方案的讨论

·设计时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是考虑一个好的方案,而是要考虑大量的代替方案,代替方案最好是相互排斥的主意。

8、详细设计(生产线编成)

①详细设计的推进方法

·有关基本设计的代替方案,是要对每一个作业员进行适当的工作量负荷积累。

·负荷积累的基准要参考现状标准化的步骤下作业者的效率。

·生产线编成时,根据顺序也要对作业时间变动的部分进行改善。

·详细内容请参照“第十四章生产方式的讨论”。

②新生产方法的具体化

·从代替方案中选择本次要用的生产方法,从技术方面、时间及费用等判断选择标准。

·要根据布局图、改善方案总结表、改善项目一览表、标准作业表、运用上的留意点、今后的讨论课题、新生产方法评价等资料对新生产方法进行事前说明。

③实施、接续

·以新生产方法的全面实施为目标,新生产方法完成,新的人员配置就可以确定与单纯把减少人有根本上的区别。

·为了重新配置人员,改善项目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

·新的人员配置与新生产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即算是发生了生产迟延也不要进行人员的追加,硬要进行的话要以接续的形式,支援连接工序。

④新生产方法实施延续时的注意点

·把握连接工序。

·决定连接工序的规则投入、跟踪人,将生产未达成及损失控制在最小限。

·确认新生产方法是否按照计划实行并进行教育,因其它条件新生产方法达成困难的时候,要实施新的改善。

·作业者习惯了新生产方法时,用DTS进行作业测定,把握现状的作业者效率,核查与设定时效率值的差异。

·为了管理作业者的效率,解除连接工程,临时地将作业移动到前后工程。

·移动作业时,要向该作业者充分说明理由,让其理解。

·从开始实施时起对投入工数和生产实绩台数进行管理。

·以生产台数还是以配置人员优先,在新生产方法实施前就要决定。

 

《编译》

MIK石龙工场

制造部组立管理科

黄平

金成根

白建萍(打印)

98.07.13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