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8525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docx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

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

通过对比新旧《中小学生守则》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新版有两大优点:

其一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二是对中小学生的要求更加具体,使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生对每条守则的理解具体到了每一项事件上。

结合现在大多数学校,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学生守则,但对中学生守则的内容真正知晓、能够背诵的中学生确实很少,这点证明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对中小学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上是有缺失的,应该尽快给学生补上这关键的一课。

首先应使学生会背诵相关的内容,然后是在日常的生活在利用相关规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最终达到守则能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中,形成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

_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

现在学校都在不断的完善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因此,在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案时应该把《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进行细化和拓展,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评价和总结。

总的来说,《中小学生守则》是中小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只有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抓实抓好,坚持不懈,经过九年的义务教育,必然会使每一个学生受益匪浅。

《守则》补充了更接地气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结合《守则》要求,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全班师生观看后,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规则。

如:

学校礼仪常规,学习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礼仪、不比吃穿、勤劳节俭的规定等,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在《守则》陪伴下健康快乐成长,努力使自已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守则》也将融入师生和家长的生活学习中去。

近段时间观看了开学教育课中的《小学生守则》,我认为学习好《守则》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要求我们做到,无论是现在,还是上中学的时候,我们都要遵守法律法规,要不然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上歪路。

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这一代少先队员应该去做的。

也就是说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就要从我们小小年纪开始做起,如在公共汽车上要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家要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等等,都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具体体现。

读《中小学生守则》有感_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

常言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但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校也要遵守校规。

今年新出版的《中小学生守则》令我受益匪浅。

“爱党爱国爱人民。

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这是《中小学生守则》的第一条,想必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自然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必须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___总理曾经说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我认为要想学有所成,必要爱党爱国爱人民。

_中小学生守则读后感300字以上。

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曾在唐朝时是受世界瞩目的大国,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而近代,日本凶残的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南京___,日军凶残的杀害我国30万手无寸铁的公民,然而至今他们却始终不承认南京___这件事,甚至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篡改历史。

所以只有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勿忘国耻,才能奋发图强。

“好学好问肯钻研。

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勤劳笃行乐奉献。

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明礼守法讲美德。

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从小便知道这些基本文明知识、学习方法,可是却不做。

古人云: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首先读完这三条后,感慨万分。

我觉得自己之所以不能“更上一层楼”便是自己不肯钻研,像个机器一样老师和父母戳戳我就蠕动一下,反之便停滞不前。

而且我觉得当今的学生其实很依赖父母,例如自己是自己做这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到。

就像我一样,连喝水都要家长帮我做,还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都极少,大家的理由基本上都是:

“作业太多,没有空。

”所以这方面的经历几乎没有。

其实我很羡慕在大城市的孩子,因为我认为他们见多识广,向我们这种3级城市社会实践活动真的很少,但我觉得就算没有大型的,哪怕是去孤儿院慰问孤儿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所以我希望今后我能够多一点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

但是第5条和第6条,几乎是人人都遵守的。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师长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小事,从进入小学起,老师就教我们这些常理。

“自强自律健身心。

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至于锻炼么,我感觉自己并不热爱,自己只喜欢宅在家里,抱着手机玩耍,在学校里,一到跑步就请假,不只是我,现在很多和我同龄的孩子都是这样,因此我们体质下降,身体较弱的宛如“林妹妹”。

而且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上网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网络渐渐显示出自己的双面性,许多人利用互联网散布___,甚至播放黄色视频,使许多青少年那纯真善良的心智一步步被吞噬。

所以我要坚决杜绝让自己陷入一个“黄色”区域。

第八条和第九条也是人人都能遵守,但是近年来许多青少年因压力过大而吸毒,蚕食自己的身体,最终走向死亡的岛屿上。

《中小学生守则》是___领导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做好一名中学生,把其作为塑造自己健康人格、创造自己美好人生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让自己的青春年华没有遗憾!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题记

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

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对他们施加教育和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或一、两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期不懈地抓住这个德育工作重点,坚持从点滴做起,把修订后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各项要求渗透到全部教育活动中去,持之以恒,使各项要求逐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是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所以,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行为习惯教育不是无足轻重的细微末节,而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

从小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从大处说,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华民族才会拥有德才双馨的建设者,才能把祖国建设成自主创新型国家。

二、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为了弄清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了那些因素的影响,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的3-6年级学生12个班级,共计532名学生(其中男生271名占50.7%,女生261名占49.3%)进行了一次书面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的个体行为主要受到了以下四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个体价值观个体价值观指小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持的评价标准和尺度。

问卷14题:

“你对父母、长辈的关心,看法是……”,有8.3%共44名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3.8%共20名学生选择了“心里觉得烦,不理不睬”。

从根源深处看,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才把父母、长辈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不存感激之意,甚至当成是一种烦心的事,更没想到应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予以报答。

问卷19题,问及“班上有个别同学不遵守班规、校规,与老师公开作对时,你的看法是……”,有6.6%的学生共35名,认为他们“勇敢”,敢于同老师作对,有4.1%的学生共22名,为他们鼓掌。

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知道什么是正气,什么是歪风邪气,才出现了6.6%的学生认为这种公然与老师作对的行为是“英雄”行为,有4.1%的学生对班级班风建设持赞成歪风邪气的态度。

2、个体需要个体需要指小学生个体行为不满足于现状且要改变现状的一种内驱力。

这是个体对某种目标(包括合理与不合理的,现实与不现实的)的渴求或欲望。

如问卷8题:

“当班上有同学成绩超过你时,你的想法是……”有8.9%共47名学生选择了“不服气、嫉妒他,挖苦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有追求进步的需要,但这种正常的渴求变质为了不健康的心态,产生了嫉妒心理。

问卷4题:

“你觉得你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了吗?

如果没有,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赢得。

”有6.7%共35名学生选择了“用调皮、上课时故意做出违反纪律的言行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本是一种正常的心态,却演变成了不遵守纪律的内在因素。

3、个体行为能力个体行为能力指个体实现教育者期望目标具备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鉴别美丑能力等。

小学生处在人的成长期,生活经验缺乏,对人和事缺乏应有的判断力,有很多行为不是由于知道不对才这样做的,而是由于理解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鉴别美丑能力的制约造成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合符正确道德规范的。

所以,个体行为能力的缺乏是造成小学生行为习惯偏离的重要因素之一。

4、环境情景环境情景指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社会客观现实。

包括社会文化、社会风气、传播媒价导向功能,以及家庭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条件等。

问卷7题:

“在乘车时遇见老人,你有座位,你的做法是……”有18.6共99名学生选择了“想让,但没有勇气,怕别人笑话”,有10%共24名学生选择了“装没看见,不会让”。

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学生想让座,但怕别人笑话,这正说明了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一家之事,社会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社会公民都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一种未成年人学习实践公德的氛围。

问卷6题问及“你意外拾得100元钱”时,有6.8%共36名学生选择了“交给父母作为家庭收入”,有10.7%共57名学生选择了“留着自己花”;我们可以看出,有10.7%的学生由于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错误影响而不能正确对待拾到的财物。

以上四个因素贯穿于学生个体行为的始终,它们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不同类型的个体行为,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应努力优化各变量,力求实现最佳组合,以达到行为习惯教育的目的。

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工程,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有时可以采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开始,有时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着手,有时则可以从磨练学生意志或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有时还可以采取强化的方式特别是及时强化的方式,这样做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如:

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等。

1、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个体价值观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有什么样的认识往往就会显示出什么样的行为。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引导,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对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工作,加大宣传好人好事的工作力度,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从小就知道向先进人物学习;第三,我们要增强学生遵守班规、校规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成为知法守纪法的小公民。

2、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体需要与道德准则的矛盾小学生的个体需要是强烈的,并且由于自身对社会准则要求了解的缺乏,而造成自己的需求演变成了违反纪律要求的行为。

在现实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自由与纪律、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认识上有偏差,强调个体自由的同时,较为忽视纪律、规则约束;强调自己的喜好需求,忽视别人、集体的利益和需求。

往往表现为没有纪律意识,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责任意识,片面要求别人对自己应该怎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帮助不存感激之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个体需求必须在社会道德准则允许之内的教育,让小学生知道我们都是生存于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准则要求,除了他人应该帮助尊重自己以外,自己还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尊重他人。

3、不断提升小学生个体行为能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鉴别美丑能力等能力,都只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来形成。

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学生创设个体行为能力形成的实践情境,让学生体验中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理解、判断、辨别,从而形成理解、判断、辨别人和事物的能力,形成实现我们教育目标的个体能力。

4、强化“三结合”教育网络功能让小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并且,由于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

同时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

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家长开放活动、定期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方式进行系统的家教合作交流,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大课堂,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小学生的成长。

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学习大课堂,改变社会陋习,把社会建成文明、进步,高度精神文明的大课堂,对于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力量。

习惯是个体素质内化积累水平的重要指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目前处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儿童在习惯上存在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环保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

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严格要求,细心关照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

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而班级纪律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对所任教的班级同学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哪些不能做,如上课不许随意走动,不许高声谈笑,不许谩骂,侮辱他人。

在学校不许打架、斗殴;不许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不许在墙上乱画,在桌上、门窗上乱写乱刻;不许攀爬树枝,摘折花草……让这些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的行为。

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得及时批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再违反。

当然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思想单纯,自制力不强,难免会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出现。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只是一味地体罚、责怪、高声训斥,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逆反心理,不良行为会愈演愈烈,因此教师必须对他们更加呵护,用情感去影响、感化他们,因为爱往往在学生的感情世界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显示出对违纪学生的爱护与关注,他们便会如获至宝,深受感动,真正从心底尊重,佩服自己的老师,这便是他尊重他人的开始,并将尊师之情扩展开去,便会成为懂得尊重人,爱护人的人。

教师的爱心还会强化全班同学对集体的“归宿感”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可忽视。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严于律已,讲究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言行举止文明大方。

有位教育家谈起他的小学老师时说道:

“我个子矮,老坐在第一桌,最怕的是上课铃声响了,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呼呼“朝讲台桌吹,搞得我满脸满身都是粉笔灰,有时眼睛里也进了灰尘,不敢睁开了。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来了位中年教师,穿着虽然很普通,但是很整洁,灰色中山装的每粒扣子整整齐齐地扣着。

他走进教室,看了一眼讲台,一句话也没说,只见他从裤兜里掏出了一块崭新的蓝白相间的大手帕,小心翼翼地抹起桌子。

班上没了声音,我也第一次没有发现飘飞的粉尘,第一次打消了逃离现场的想法。

从此以后,我连一张小纸片都不敢往地下扔,抽屉里多了一块小抹布,时常在别的同学冲出教室时,我轻轻地把讲台桌和自己的课堂抹干净。

”如此看来,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规范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丰富多彩,我校每位担任“国旗下讲话”任务的领导都能紧跟目前形势或有关节日,纪念日,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话。

有英雄人物故事,有纪律法制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心理健康教育,有保护环境卫生教育……每位教师要紧密配合学校工作,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英雄人物故事是对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走向成才之路。

通过学习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达到知情行的统一,由感情认识内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去年借国庆节之际我校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___教育,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有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烈火烧身,有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英勇跳崖。

有的学生听了这些故事都流泪了,回到班上,我又借此机会让学生讨论,刚才的故事,你觉得我们以后要怎么做,才对得起革命先烈,学生受到了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的道德教育,促进儿童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国旗下的纪律法制教育效果也很显著,通过一些有关纪律、法制小故事、小案例,让学生明白遵守法纪、法规,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遵守班规班纪做起。

通过纪律法制教育,把纪律要求和法律知识变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行。

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从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做起,那就得有集体荣誉感,关心爱护同学,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持公共卫生,不撒谎,有错就改。

通过五爱教育,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校配合,社会支持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性差,模仿能力强。

家庭环境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

有个资料上报道,青少年犯罪抽样调查发现,65%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孩子失去了母爱或父爱,无人关心。

45%是家庭溺爱,中国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爷爷、奶奶;父母宠爱有加,没有形成教育孩子的统一思想,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家长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任性、霸道、不明是非,不懂对错。

在学校不懂如何与同学相处,屡屡犯错。

有的家长因溺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坐视不理,甚至助长坏习气,比如老人偷偷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导致孩子养成吃零食,迷恋游戏机;还有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心肝宝贝吃亏,告诫孩子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你要还手,一定要打赢,导致孩子不明是非,不分轻重,同学稍不注意碰到他,他就大打出手。

当然也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受到同学们的指责,回到家总想得到家长的同情或安慰,可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进行更加严厉的指责,甚至打骂。

这些孩子受到辱骂后,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意再接受教育,变本加厉,不良行为愈演愈烈。

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对策。

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和该学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以激励为主,营造良好的氛围

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重要标志。

一个班集体里的正确舆论一经形成,就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增加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约束力。

对于班级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表扬,可以让班干部写成广播稿,利用广播适时宣传表扬;也可动动笔墨,用红纸写写表扬信,张贴在学校公示栏;还可利用班级开辟的、“表扬栏”进行表扬。

在班级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充满自信,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去影响他们。

对不良的行为。

教师要及时制止,利用班队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遭到扼杀。

这样的班级集体是积极向上的,人人都会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特殊生并不是天生的不守纪律,有许多特殊生因为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班上打架,损坏公物,都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特别关注特殊生,以求全体进步。

在班级设立“特殊生进步奖”,对特殊生的点滴进步都要有所反应,可以口头表扬;可以给所在小组加分;可以在这位同学评比表中的“品行”一栏加盖小红花。

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同学们都在关注他的发展,他的自尊心也因此得到满足,逆反心理必将消失。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不良习气的形成更难,学校教育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责无旁贷的,要持之以恒地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常抓不懈,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健康而和谐的社会环境。

本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