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7324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1.1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2.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4.推进城乡统筹,夯实“三农”基础

5.5.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6.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7.7.坚持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8.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政府执行能力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平稳回升、蓄势上行的良好局面,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2831.5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2.2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亿元,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8.4亿元,增长19.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4.8亿元,增长14.7%,税收收入比重为75.6%;出口总额99.8亿美元,下降14.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6.9亿美元,增长13.9%;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元,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

除外贸出口外,本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已完成。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志着我们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做的7项主要工作

  一年来,我们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始终把坚定发展信心作为应对危机的动力之源。

我们在咬定发展目标中坚定信心。

我们综合分析研判形势,辩证思维,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愈挫愈勇,确定“保十”发展目标,提出“弯道超越”要求,与全省人民一道,坚定信心,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保证了目标的实现。

我们在调控经济运行中坚定信心。

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在总结经验中坚定信心。

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荆楚大地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敢于胜利、奋力拼搏的信心和勇气。

  

(二)始终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在扩大投资需求方面,我们把2009年定为“投资年、项目年”,及时出台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累计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55.6亿元,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81亿元,两项在全国占比均位居前列。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计划目标、超全国平均增幅,增速创十五年来新高。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铁路、公路、航道港口、机场建设步伐加快。

三峡工程顺利完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启动。

全年建成高速公路563公里,总里程达到3282公里,由全国第八位上升到第六位,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35公里,总里程达到3463公里,武汉天河机场年客流量突破1100万人次,我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投资结构得到改善,第三产业投资明显加快,同比增长48.9%;民间投资较快增长,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一半以上,增速为4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

加强投资管理和项目监督,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在建施工项目25286个,已有18568个项目竣工;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使政府投资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保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二位。

全年城乡消费分别增长17.9%、21.6%,呈现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农村快于城市的良好态势。

全面推进家电、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累计销售下乡家电产品194万台(部),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五位。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举办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带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52亿人次,增长28.8%,实现旅游总收入1004.5亿元,增长35.0%。

全年省内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百万辆。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0.0%。

  在扩大内需中,注意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引导作用。

两年统筹财政性资金1500亿元中,2009年已集中使用780亿元;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免税收105.7亿元。

全年新增贷款3302亿元,居中部第一。

10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通过发行审核,境内上市公司直接融资120亿元。

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融资债券204亿元。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市县级规划修编基本完成。

按照“好而快则先”的原则改革土地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向国家争取土地利用计划的力度,保证了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在扩大内需中,鼓励关联企业“抱团取暖”,开展互利合作,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兑争力。

创新为企业服各方式,建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省里帮助155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制订并落实支持武钢、东风等大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从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鼓励城乡劳动者创业等方面促进市场主体发展。

全省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77.1万户,增长12.9%,新登记35.4万户。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39家,增加2741家。

  (三)始终把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是保持工业稳定增长。

及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5.2%,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2.8%。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制定并落实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工业内部结构继续改善,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31亿元,增长20.5%,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4%。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东湖高新区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成功举办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大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473亿元,增长49.3%,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幅7.7个百分点。

  设立“长江质量奖”,推进品牌建设,湖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位居中部之首。

新认定驰名商标10件,总数达到48件。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已有14家金融机构在汉建立后台服务中心,武汉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了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品牌,对调整结构、拉动消费、促进和谐、增强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五是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省财政调度使用20亿元县域经济发展资金、1亿元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全省县域工业、投资、消费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保增长的中坚力量。

六是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全年关闭污染企业155家,新增污水处理厂49座,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成功召开,向全球发布了以“让湖泊休养生息”为核心理念的《武汉宣言》。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迈出实质步伐,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

  (四)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对全省农民的直接补贴达到51亿元,比上年增加6亿元;省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支出达到532亿元,增长21.6%。

推动建设农业板块基地和农业专业大县。

实施《湖北省粮食增产能力建设规划》,推动46个产粮大县建设粮食核心示范区。

粮食连续6年丰收,全年增产16.4亿斤。

油菜籽和淡水产品产量分别连续14年、15年位居全国第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新增通村水泥(沥青)路2.65万公里,解决4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土地整理、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完成300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达到20家。

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开工建设。

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试验试点工作。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范围扩大到23个乡镇,鄂州城乡一体化、7个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88个乡镇新农村建设等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

  (五)始终围绕“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推进全省改革发展。

一是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

省委、省政府把握发展大势,深化审视省情,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确定了“两圈一带”这一覆盖全省、指导长远的重要发展战略。

一年来,我们在全面实施这一战略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武汉城市圈各项改革试验向纵深拓展。

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推动城市圈综改试验进入法制化轨道。

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武汉新港、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156个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开始推行,65个国家部委机构与我省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武汉市经济实力进一步跃升,城市圈内融合程度进一步增强。

城市圈节能减排进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两型”社会特征开始显现。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全面启动。

立项建设8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534亿元。

三峡翻坝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展迅速。

全面部署和启动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工作。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认真组织实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全省103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取消收费。

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和城中(郊)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农村金融体制等一系列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省级政府机构改革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文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继续深化。

国企改革力度加大,省出资企业调整重组步伐加快。

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

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成效突出,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在全省吝地布点建设。

出台出口激励政策,加快“大通关”进程,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

成功举办多次大型经贸和对外交流活动。

东西湖B型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对外投资合作逆势上扬,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26.3亿美元,增长73.1%,累计在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营机构和创办企业137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2亿美元。

  (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全省筹集32.7亿元财政资金,统筹解决就业问题。

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15%、127%、119%,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增加小额担保贷款,建立创业促就业专项资金,扶持8万多城乡劳动者创业,带动30万人就业。

对15万农民工进行储备式培训,全省98%的返乡农民工实现了转移就业。

落实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等援企稳岗政策,稳定60万个就业岗位。

二是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全省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平提高110元,惠及234万人。

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省5519万人。

出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意见,制定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障了144万城市低保对象、172.5万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将村主职干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

解决了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

认真做好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和地方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和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力度,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组织实施“616”对口支援和“1+1”对口帮扶工程,推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新增廉租住房保障17.2万户,经济适用住房保障3.0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36万户。

三是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对农村7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家庭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对84万中职学生和25万大学生发放奖助学金,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提高。

坚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百人计划”,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启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依法、科学、有序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加大血防工作力度,全省23个重疫区人畜感染率降至3%以下。

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人口和计生工作完成预定目标。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取得较大进步。

由我省牵头申报的“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并取得好成绩。

高度重视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专项整治,食品药品质量平均抽样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保持了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连续五年下降的好转态势。

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四川省汉源县工作,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乡镇援建任务。

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兑现了我们对全省人民的承诺!

  (七)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政府的第一责任。

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确保了保稳定目标的实现。

制定实施《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和一批政府规章,扎实推进依法治省进程。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贯彻落实有关信访法规政策,加强维稳力量建设,集中解决一批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

发挥城乡社区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10?

24”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先进事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支持国防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八)始终把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

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等活动,切实加强政府作风和廉政建设。

围绕“八种能力”和“确责、履责、问责”三个环节,明确公务员“能力席位”内涵,切实抓好政府能力建设。

大力开展行政综合执法,加大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问责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对台、保密、档案、妇女儿童、宗教、老龄、外事、侨务、统计、人防、测绘、气象、地震、水文、招投标监管、社会科学、参事、方志、文史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2010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0年是巩固经济企稳向好形势的关键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年,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年。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2010年的发展态势将总体好于2009年。

世界经济回暖迹象明显,我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但经济企稳回升,并不意味着经济全面复苏,并不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

影响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

全国和周边省市的强劲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大了区域竞争的压力。

作为国家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生态资源富集之省,我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转变发展方式,保证粮食安全和南水北调“一库清水送北方”等全国发展大局中承担着重大责任。

肩负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神圣使命,顺应荆楚人民思安康图富强的热切期盼,艰巨的任务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韧性,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我们既要看到湖北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工作的艰巨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把难度想得大一些,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我们的思想准备才会更充分,应对措施才会更周全。

必须将危机意识转化为工作的压力、发展的动力,坚定信心不动摇、“弯道超越”不松劲、创新求变不停步、远谋近施不懈怠,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0%,工业增加值增长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0.5%,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提出这样的目标和要求,主要是着眼于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向好的有利发展环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着眼于“十一五”目标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着眼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改革发展与社会民生共建共享。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需要增长空间和物质基础;我省经济正在步入新一轮上升通道,积蓄的增长潜能正在释放,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是必要的可能的,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上述指标是一个预期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投入更大的工作力度,争取更好的发展结果。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六个两手抓:

一是一手抓壮大规模,一手抓调整结构,统一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湖北最大的实际仍然是发展不够,表现为总量不大,市场主体发展不够。

加快发展速度,把规模做大,符合我省省情。

但我们追求的是科学发展而不是粗放增长,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必须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促进转型升级。

二是一手抓扩大内需,一手抓拓展外需,统一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发挥湖北经济“内生型+外向型”的双重优势,必须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抓紧完善和落实扩大消费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三是一手抓应急,一手抓谋远,统一于提升湖北发展综合竞争力。

  既倾力抓好眼前见效的应对措施,着力保企业、增投入、扩消费,又注意着眼长远战略措施的谋划和实施,为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一手抓政府调控,一手抓市场调节,统一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既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根据市场情况,不断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要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尊重市场规律,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思考问题,用市场运作的办法解决资金等要素的投入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是一手抓硬资源的投入建设,一手抓软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于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既发挥我省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配套能力较强之长,又通过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打造品牌、创新理念、改善环境、提升效能,加强软实力建设,以补要素资源和能源匿乏之短,全面提高湖北综合实力。

六是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统一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是拉动最终消费最有效的途径。

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编辑本段三、2010年政府工作重点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扩大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当前的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

一是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

建设一批大型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大型企业依托生产优势发展连锁经营。

加大家电、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政策的落实力度,增加下乡产品的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

二是加强城市流通设施建设,扩大城市消费。

继续实施“网点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工程,完善便民商贸服务设施,扩大社区居民消费。

认真落实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促进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

三是积极引导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模式。

鼓励发展市场主导、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共同参与的消费信贷。

大力发展电子配送、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消费方式,不断增加商品品种和交易规模。

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打造湖北数字物流。

四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是有步骤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中优化投资结构。

投资是拉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1万亿元。

加快推进交通、能源、城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我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

加大对“三农”、民生、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投入,把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和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切实抓好已开工项目尤其是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续建和收尾,力争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

做好事关长远发展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前期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库,保证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接替。

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快速发展。

以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保持市场房价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发挥财政货币等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中的导向作用。

认真落实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各项措施。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改革、重点项目建设、结构调整的支持保障力度。

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积极争取国家信贷支持,增加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

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实现发行企业债券新突破。

加强担保机构和创业投资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提高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各项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合力。

2.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