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6704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docx

心理学进展期末复习题整合版

“当代心理学理论专题”期末复习题

●行为主义

1.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并用此原理来解释恐惧行为的产生(任举一列即可)。

答题思路:

经典性条件反射:

1.原理: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联结,使得在单独呈现条件刺激时,也能产生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2.实验举例:

a.条件作用前UCS(无条件刺激)UCR(无条件反应)

CS(条件刺激)无反应

b.条件作用中CS(条件作用)UCR(无条件反应)

UCS(无条件刺激)UCR(无条件反应)

c.条件作用后CS(条件刺激)CR(条件反应)

3.特征:

获得:

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

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

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泛化:

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以上4种特征在行为疗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解释恐惧行为:

举例:

小孩儿害怕上学

失败或惩罚(UCS)恐惧(UCR)

学校(CS)恐惧(CR)

2.简述行为主义的演变过程。

答题思路:

1913年,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华生

特征:

1.客观主义

2.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

3.强调连结学习

4.外周论

5.环境决定论

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早期的行为主义无视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

这种极端化和简单化

的倾向不可避免地招致了心理学界的强烈批评因此,一批行为主义者试图在坚持客观性原

则的基础上,克服早期行为主义的简单化倾向,把行为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导致

了新行为主义的产生。

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斯金纳

特征:

1.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新行为主义者在研究可观察行为的基础上,也开始推测有机体的内部过程。

2.中介变量。

有了可被观察的事实为基础,新行为主义者就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加入有机体,使简单的S-R变成了S-O-R。

但新行为主义者对中介变量的阐述是从严格的行为主义立场出发的,在解释处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时,他们使用的是物理学的术语,其目的也仅限于弥补早期行为主义对有机体内部条件研究不足的缺陷,并非真正重视行为的内部因素。

随着研究的进展,新行为主义对人体内部因素所采取的机械论观点暴露出严重缺陷。

另一方面,新行为主义信奉逻辑实证主义,19世纪40年代以后,逻辑实证主义面临着新一代科学哲学家的挑战。

与此同时,认知学派正在兴起,在行为主义日益陷于困境和认知革命的影响下,温和的新行为主义者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大胆地吸收认知革命的成果,开创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新的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班杜拉

特征:

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4.早期的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和反应,否认心理的作用

5.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新的新行为主义者仍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3.简述行为主义经典理论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试分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并结合实际,探讨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答题思路:

主要观点:

人物

理论

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提出集中基本的学习现象:

强化、抑制、恢复、泛化和分化

华生

行为主义理论

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桑代克

联结主义理论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3.学习的过程是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斯金纳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1.反射学习是S-R的过程

2.操作学习是(S)-R-S过程

3.刺激加强的不是S-R的联结,而是行为发生的频率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认知理论

2.交互决定观

3.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

1.三元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指出:

“行为、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实际上是作为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

班杜拉提出相互作用的三种模式:

2.观察学习:

在班杜拉看来,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自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也就是说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不必直接作出反应,也无需亲自体验强化,只要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

观察学习的特点:

1.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3.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观察者通常观察那些与自身相似或者被认为优秀、热门和有力的榜样

2.保持过程:

记住了榜样情境中的行为后果,对观察到得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储存。

并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3.复现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境中观察到得行为涉及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4.动机过程:

指表现所观察到得行为而受到奖励。

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自我效能理论:

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能力判断、信念及其自信、自尊等方面的感受称为“自我效能感”。

主要基于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这四种信息源提供的效能信息而建立自我效能信念,通过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选择过程等四种中介机制发挥着对人类机能的调节作用。

通过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增加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培养和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四条途径来培养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开放性试题,需要结合实际)

提示:

个人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精神分析

1.简述弗洛伊德理论中人格动力、结构及防御机制(至少列3种,尽可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释)

人格动力:

1)生或性本能——一般指libido,即力比多,表现为性和其它以获得快乐为目的行为。

2)死或攻击本能——我们终归会死去并回归大地的愿望。

是无意识的。

表现为攻击他人或自毁行为。

人格结构:

1)本我——个体原始的意识状态,与满足欲望和愿望实现有关,完全隐藏于潜意识之中。

它遵循简单快乐原则。

2)自我——生命的前两年,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而来。

其工作是在考虑情境现实性的同时满足本我冲动,在意识,潜意识,潜意识各部分之间自由活动。

它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大约5岁的时候形成。

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

遵循道德原则。

防御机制:

面对危险的无意识想法要冲破意识的阻拦而产生的焦虑感,自我产生的对于本我冲动的对抗作用。

1)压抑(repression)——把一些不愿意出现的内容排除在意识之外。

被弗洛伊德成为“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

2)升华(sublimition)——把危险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认可的行为。

通常被认为是唯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

3)替代(displacement)——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

4)否认(denial)——否认接受某种事实的存在。

是一种防御的极端形式。

5)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

6)合理化(rationalize)——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7)投射(projection)——自我将所不能容忍的本我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2.简述荣格的意识结构模型及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荣格意识结构模型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1)个人无意识:

曾一度被意识到的被压抑或遗忘的心理内容。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

2)集体无意识:

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生命遗存。

这种遗存既包括了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也包括了文化历史上的文明的沉淀。

主要内容:

1)原型。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基本结构,是其基本构成内容。

原型是人类祖先在于千万年内的生活经历的产物,也是前人类甚至人的动物祖先的生活经历的结晶。

原型是领悟(apprehension)的典型模式。

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而不管是否能够从中认识到神话的特征。

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但以其中四种最为突出,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

2)象征。

象征与原型紧密相连,它是原型的外在显现,原型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现自己。

荣格:

“一种东西,如果我们不能或不能完全按常规对它作出合乎理智的解释,同时又仍然确信或直觉地领悟到它具有某种重要的、甚至神秘的(未知的)意义,它就被视为一种象征。

”例:

十字架象征殉道和神圣;菊花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

3.简述霍妮的神经症理论

定义:

“神经症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

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才称作神经症。

”——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神经症需要的产生:

霍妮把神经症看做是人际关系的失调,这种失调首先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

由于父母对孩子直接或非直接的控制,漠不关心,缺乏可信赖的温暖,以及周围环境中暗藏的虚伪等,儿童会产生深深的不安全感和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我们称之为基本焦虑。

当基本焦虑出现以后,孩子会形成一些行为策略来应付随之产生的无助和不安全感。

如果某个策略固定下来,它将会成为儿童人格的一部分。

这种策略称为神经症的需要。

神经症人格类型:

十种神经症需要分别为友爱与赞许、生活伴侣、狭窄空间、权力、剥削、社会认可、自我赞许、成就自主、完美主义。

霍妮继承了佛洛依德的人格动力学观点,认为需要决定人格,神经症的需要决定神经症的人格。

她从十种神经症需要中归纳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1)趋向他人(依从型)——强调自己的无助感,依赖他人,对被爱和被接受有强烈的需要。

他们认为,只要能找到爱,一切都会好的,会不加选择的依附于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我顺从,别人就不会伤害我。

”2)反对他人(敌对型)——他们攻击和伤害其它儿童,一次来对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感进行补偿,他们由此获得短暂的权利和班上其它儿童的服从。

表现为总有一种要欺压别人的需要。

因为童年期,他们了解到世界是充满敌意的,想要得到所有的东西,他们的反应总是在别人对他们做什么之前先对别人采取行动“如果我足够强大,就没有人能伤害我。

”3)逃避他人(退缩型)——对隐私和满足有强烈的渴望。

长大后,回避感情和友谊。

因为情感上的依恋可能会使他们回忆起童年痛苦的经历,他们对情感体验变得麻木。

“只要我退避三舍,就没有什么人能伤害我。

●认知主义

1试评述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和Quillian提出来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说明另一些概念的。

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

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因此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

Collins和Quillian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该模型,实验结果支持语义记忆具有层次网络结构的看法。

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是按逻辑得上下级关系而组成的网络。

这使它具有简洁的特色,但是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层次网络模型涉及的概念间联系的种类是极少的,概念之间既有垂直联系也有横向联系。

在层次网络模型中,主要连线为“是一种”、“有”、“会”等性质的关系,没有涉及其他种类的关系。

其次,层次网络模型节约了贮存空间但是增加了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

此外层次网络模型不能解释典型性效应。

激活扩散模型是Collins和Loftus提出的,也是一个网络模型。

在该模型中用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

模型中的结点表示一个概念,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短,表明联系愈紧密,两个概念有愈多的共同特征。

在激活扩散模型中,一个概念的意义也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概念,特别是联系紧密的概念来确定的,但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贮存。

该模型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在该概念结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他结点。

启动效应是对该模型的支持。

激活扩散模型是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它用语义模型取代了层次结构,因此比层次网络模型显得更加全面和灵活。

激活扩散模型更适合于人,可容纳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2认知主义与联结主义研究范式的比较

从历史根源来看,认知主义和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它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处理方式;联结主义理论的产生虽然和计算机也有关系,但是它和神经计算的关系更加密切,它认为人在认知的时候,更加类似于人脑对计算机的处理方式。

进行的记忆、思维、注意等过程都是串行加工,那就很难解释人们为什么能在模糊、充满噪音的环境中准确地识别事物和从大量的记忆信息中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当然,联结主义也不完全否认串行加工,而是把串行加工看作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描述,把平行分布加工看作是对加工单元的内在结构所做的微观描述,因而更加深入到认知活动的内部结构中去了。

从认知加工的结构来看,认知主义认为整个系统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信息是在一个类似于计算机中的中央控制器的子系统的控制下,在各模块之间流动,并被系列加工;而联结主义认为,人的认知系统并不能分成各个模块,而是一个具有网状结构的整体,在所有的神经元中,没有哪一个是可以指挥其它神经元的“老板神经元”。

从知识的提取、表达、和推理来看,首先,关于知识的提取,认知主义的传统专家系统的核心往往是一组产生式系统,这是专家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规则,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专家系统,就必须要求专家们把这些解决问题的规则报告出来,并用计算机的程序语言来进行描述。

但是,专家们的有些知识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很难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即使是表达出来,也还是很难写成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但联结主义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它不需要事先把专家的知识提取出来和写成某种规则形式,而是只要搜集一定数量的专家解决问题的案例,神经网络就能够自行学习,从中提取出专家解决问题的规则,即专家的知识,并将它储存在联结权重中。

其次,关于知识的表征,认知主义对知识的表征是显式的,如:

产生式系统、语义网络、框架、谓词逻辑和面向对象的方式,它们都是用一条条规则来表征,这就需要一个知识库,并涉及到知识库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在规则数量很多的情况下,知识库的管理就非常困难。

联结主义对知识的表征是隐性的,即它是将有关问题的知识隐含在联结权重中,这样对大量的知识的储存就不会出现“组合爆炸”的问题。

同时,联结主义不赞成把符号加工看作是表征的适当载体。

符号加工仅仅着眼于符号的物理形式,并且是局部性的,而联结主义强调的是认知系统的整体活动,是分布的加工,是整体特征的突现。

再次,认知主义的传统专家系统由一系列产生式系统组成,系统在推理时就是按照产生式系“if…,then…”方式进行,这是一种僵硬的运行机制,它只能处理以前遇到过的情况,并且是要有明确的、唯一结果的。

这样的系统缺乏灵活性,也不具备自学习的功能,而且推理规则越多,则推理时间越长;联结主义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并不储存那些死板的规则,而只储存“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模糊关系”,这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如果遇到相似的输入就会得到相似的输出,而且这种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学习功能,可以不断地在学习中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联结主义的神经网络模型与符号加工模型相比,有它独特的优势,表现为:

第一,联结主义心理模型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对人的神经系统进行模拟,比符号加工模型更具有神经学意义上的合理性。

第二,满足了“软性限制”的要求。

网络中两个单元之间的联结构成了对网络加工的限制。

符号系统中的规则也起到限制作用,有了前提,根据规则就限制了结论的产生。

但联结和规则却有着重要的差别。

规则具有确定性,一旦规则启动,活动就必定发生。

但在网络中,一个单元是从其它许多单元接受输入,因此是寻求对多重限制的最佳总体解决,这被称之为软性限制。

与硬性限制相比,软性限制有许多优越性。

如象规则都有例外,为此,符号理论家要加写更为复杂的规则,联结主义则容易解决这样的问题。

第三,是恰如其分的衰退。

人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绝对的可靠性,如果网络的一部分受损伤,也会如人脑那样衰退,而不是一次性的崩溃,信息加工理论的符号系统任何部分损坏通常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崩溃。

第四,是其学习的能力,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在样例训练中生成新样例,从样例中再形成原型。

而符号系统的任何改变都需要程序员改写程序。

第五,在“常识知识问题”的解决上,联结主义展示了富有希望的可能性。

所谓常识知识,是指技能、背景知识、直觉知识等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知识和能力。

在联结主义看来,常识知识不是由“命题”组成,它是个体通过在文化中的成长所知道的东西,有许多不是“事实”,所以不能在计算机中表征它。

此外,如果它是由命题组成,就会有提取的问题,因此,就算符号加工模型能用符号表征许多事物,但仍然不能表征常识知识。

尽管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设计出成功处理常识知识问题的程序,但联结主义的神经网络模型则展示了富有希望的可能性,网络模型可通过其较强的学习能力来解决这些常识知识问题。

综上所述,二者均是试图建立智能的模型,但认知主义理论所隐含的思想是“心理活动类似于计算机”,更偏重于人工智能,而联结主义所隐含的思想是“心理活动类似于大脑”,更偏向于自然智能。

3.具身认知观

认知是具身的,其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

这一命题最明显的例证是深度知觉的研究。

对于深度知觉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导源于两眼视差的双眼网膜映像的差异。

但是这种差异同身体和头部的转动有很大的关系。

头部转动和身体的运动使得双眼网膜映像差异明显,促进了深度知觉的形成。

因此,头部的转动和身体的前后运动实际上构成了深度知觉信息加工的步骤。

人的感知能力,如知觉的广度、阈限,可感知的极限等都是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

第二,认知的内容也是身体提供的。

人类抽象思维大多是隐喻的。

所谓隐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理解另一个事物,例如,把爱比作旅程。

以旅程隐喻爱,意味着爱有一个开端,但是不一定有一个尽头。

旅程有欢乐有辛苦,有意外的发现,爱也同样如此。

人类的抽象思维大多利用了这种隐喻性的推理,即使用熟悉的事物去理解不熟悉的事物。

但是如果穷根溯源,人们最初熟悉的事物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以及身体同世界的互动提供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原始概念。

例如,上下、左右、前后、高矮、远近都是以身体为中心,冷、热、温、凉也是身体感受到的。

以这些身体中心的原型概念为基础,我们发展出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使用了热情、冷淡、兴高采烈、死气沉沉、精神高涨、趾高气昂等等。

以身体为中心,我们把上面的、接近的视为积极的,把下面的、远离我们的,视为消极的,所以有了提拔、贬低、亲密、疏远、中心、边缘等术语。

这些术语追根溯源都与身体的位置或活动有关。

第三,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

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

所以,认知并非始于传入神经的刺激作用,结束于中枢提供给外导神经的信息指令。

相反,认知过程或认知状态似应扩展至认知者所处的环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外部世界是与知觉、记忆、推理等过程相关的信息储存地。

综上所述,认知过程是个混血儿,既有内部的动作,也有外部的操作。

在认知操作中,我们利用存在于大脑中的信息。

这种认知操作理所当然地被视为认知过程的一个部分。

但是在认知过程中,我们也利用着储存在环境中的信息,如计算器、纸张、铅笔甚至房间中的灯光和装饰品。

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人类可以把环境结构纳入认知加工,环境因而从认知上变得更加友好,因为它为人类的认知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步骤。

●人本主义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六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其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是一种追求完全需求的动物”。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

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

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

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2)安全需求(Safety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钱。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

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

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

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3)归属与爱的需求(Loveandbelonging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

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归属与爱的需求的特征:

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

例如:

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

譬如说:

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4)尊重需求(Esteem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

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缺乏尊重需求的特征:

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

例如:

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

5)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

自我实现,发挥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