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6481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docx

李工真第二讲现代大学的特点1精

李工真第二讲:

现代大学的特点(1我们刚刚讲了

洪堡他的大学建校的三原则。

下面我们要来谈一谈

洪堡的又一个贡献。

就是他给出了

现代科学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科学的问题,

在那个时代

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现代化的大学和传统的大学,

有一个很本质的一个区别。

传统的大学

它注重的是传授知识。

而现代化大学,

它强调的是研究科学,

探讨真理。

那么这样一来,

那么关于什么是科学的问题,

就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而洪堡的他的五原则,

科学五原则,

对这个问题是作出了

一个比较好的回答的。

并且由此也指引了以后,

人类的学术的研究。

我们来看看

洪堡是怎么样论述

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

洪堡他的科学原则的第一条是这样讲的。

他认为科学是某种

还没有完全得出结论的东西,没有被完全发现、

完全找到的东西。

它取决于人们对真理和知识永无止境的探求过程。

取决于研究、创造性,以及对人行为准则的

不断反思。

这一点,说得很清楚,他实际上讲的是一种什么呢?

讲的是一种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一个关系的问题。

真理是没有尽头的,

实际上讲的就是

真理是没有尽头的,

它取决于人们永无止境的,对真理和知识

永无止境的探求过程。

所以今天一时认为

是真理的东西,

并不一定就是真理。

这在科学研究当中

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那么简单的说,

我要讲一件事情,

有一个美国的物理学家,他写过一本书,

就是叫做《人类科学发展史》。

把他这本书的一个副标题用得很有意思。

副标题是什么呢?

一部人类的错误史。

就是说人类的自然科学

发展的历史,

实际上就是一个

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真理观的,或者说真理标准

这样一部历史。

当人类的科学发展到

某一个阶段的时候,

人类的知识认识的局限性,使得那个时代,

可以把那个时代的,

对于真理的探求,

对于真理的真实性,

把它精确到一定的程度。

但是这个程度,

以后会被后人突破。

这样突破了以后,

认为原来你所得出的

那个结论

未见得是完全正确的。

应该说人类的历史

就是这样的。

科学史就是这样一部

不断探讨,不断的修正,这样不断的前进的

一段历史。

比如说我们谈到牛顿的力学,当时认为那它就是

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了。

但是后来,

显然它是有条件的。

所以才会有以后

又会有相对论出来,

这些都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简单地说,

如果要是有谁告诉你,这就是最后的结论,

那你千万别相信,

没有什么最后的结论。

因为这种喊着

这是最后的结论的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在有意的无意的向你灌输某种神学的观点。

在神学的思考当中就是这样。

当年人们在

研究《圣经》的时候,就是在中世纪的教会的时代,

全世界的所有的解释

都是根据《圣经》来解释。

《圣经》说地球有几千年了,大家就相信地球有几千年。

实际上地球哪止几千年,直到今天人类

都没有办法说清楚,

地球究竟有多么的古老。

但是,由于我们是

掌握着一种

现代的科学观的时候,这一点是不会称其为问题,人类总是在不断的探求,对真理的知识的

不断的探求的过程当中。

所以今天我们得出的

某些科学的结论,

以后很可能会被推翻。

而这一点,

正代表了人类思维的进步。

这是洪堡原则第一条,所以我认为

他是讲得非常的到位的。

洪堡原则的

科学原则的第二条,

它是这样讲的。

它认为科学是一个整体,每一个专业方向,

都是对生活世界的反思,对人行为准则的反思,对世界的反思。

不管你是哪个专业,

只不过是你的

反思的对象、角度不同。

这样一来,

人们在观察研究的

是一个统一体,

所以他认为,

科学是一个整体。

各个不同的专业,

都是对生活现实的反思,对世界的反思,

对人行为准则的反思。

惟有通过这种

研究、综合与反思,

科学才能与苍白的手工业真实的区别开来。

那么这段话,

前一段我们刚刚

已经解释过了,

就是讲大家观察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整体。

无论是物质的世界,

还是世界当中的人,

他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有的人研究的是

一个物质的层面,

有的是研究的人,

总而言之

都是在探讨科学。

但是它究竟是不是

在探讨科学呢?

它有一个标准。

那就是什么呢?

就是惟有通过

研究、综合与反思,这就是指人的这种

思维的活动。

这样的一种探求真理的这种思维活动,

惟有通过

这种研究、综合与反思,科学才能与苍白的手工业真实的区别开来。

后头的这一句话

就是讲的是什么呢?

就是说科学家不是手工匠。

大家都在做事,

但是手工匠

他是在生产一种产品。

这种产品是已经确定了它的外形,

我在预测当中

我要把它做成这个样子。

但是科学不是,

科学是一种探讨。

他在这里讲这句话的意思,主要的目的

是为了强调什么呢?

科学家不能像手工匠,科学家不是匠人,是思想家。

我们要很好的理解

这几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我只讲一件事情

大家马上就明白。

现在中国学术界

经常出现打假的事件。

那么打假是干吗呢?

打假就是要把

假科学家打出来。

那个人他没有真正的

在搞研究、综合与反思。

而是在搞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在干着一件手工匠干的事情。

叫做,简单地说,

按照我们中国话的

一句土话讲,

就叫做剪刀加浆糊。

剪刀加浆糊,

就是把人家的东西搬过,搬到自己的这篇文章里面来,把它堆起来,

变成一个自己的东西。

也可以说是剽窃人家的东西。

我们判断这个人

是不是在搞科学,

不是看他坐在桌子旁边,他的桌子上有很多的书,他在那很忙。

这并不说明他在搞科学,他很可能是在干着一件剪刀加浆糊的勾当。

实际上他没有进行科学。

另外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一点也是很清楚的。

现在的手段是更加高明,网络如此发达,

文章发表的如此之多。

很多人就在网上下文章,然后把它复印出来,

把它打印出来。

打印出来以后,

用一个纸条子

把自己的名字给糊上,然后再到复印机上

再去过一道,

现在就有一些大学生,在交作业、交文章的时候就干这种事情,

而且这样干的人还不少。

你说我们有什么理由

要批评他的?

理由很充分。

他没有搞科学,

他在搞手工劳动。

所以洪堡认为,

惟有通过研究、综合与反思,那些人就是

缺少这样的一个环节。

所以,他就是

在干一件手工业。

所以这就是洪堡所讲的,科学家的重任

就在于研究、综合与反思。

各个不同的专业人,

都在干着这样的一件事情。

只不过他们所关注的对象,具体的对象、领域

有所不同罢了,

但是都是进行

研究、综合与反思的。

这一点,就把真科学家和假科学家区别开来。

还有韩国也有一件事情。

首尔大学的一位

非常有名的一位教授,他造假,

最后弄得轩然大波。

为什么呢?

他的那个所谓的成果,他是造假造出来的。

实际上也就是说

他忙来忙去,

是在忙一件事务,

忙一件手工劳动,

没有进行他自己的思考。

所以这是科学界的一种道德,所以这样,这就是,

实际上洪堡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讲的

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洪堡原则的第三条,

它是讲的是,是这样讲的。

它认为,

科学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

至于科学的实用性

及重要意义,

仅仅处于第二位。

科学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

这种自我目的的意思

是指什么呢?

就是科学,

前人把它发展到哪一步以后,它一定会留下一些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

是眼前没有办法解决的,后边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来解决前人所留下的问题。

这就导致了一个什么呢?

导致了一种科学自身发展的这样一条线路。

所以他认为,

科学是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

这个自我目的,

是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

科学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追踪前人的研究,知道前人

把问题解决到哪一步。

然后他要站在前人的,我们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往前推进。

反正这样走的话,

科学也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它一条自身发展的轨迹。

所以洪堡认为,

至于科学的重要性,

其实用意义,

至于科学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仅仅处于第二位。

对一个科学家来说,

最重要的事情,

是要追寻科学的发展的轨迹,而不是首先考虑了

它有什么用,

他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

所以洪堡认为,

科学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至于科学的实用性,

其重要意义,

仅仅处于第二位。

然后洪堡下面又讲了,当然,这种对真理

进行的目标自由式的探求,往往可能导致

最为重要的实用性知识,并能服务于世界。

当然,对真理进行的

这种目标自由式的探求,恰恰可能导致

最为重要的实用性知识,并能造福于社会。

这后半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讲的理论研究

和运用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

就是说人们在探求,

追寻科学的轨迹的过程当中,人们所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是一种有用的知识,

完全可能是一种有用的知识,完全可能产生出有用的知识。

这种有用的知识,

人们当然可以

把它运用于社会实践,当然也就能够造福于社会。

所以洪堡在这里,

并没有反对

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社会。

但他只是要告诉大家,科学的目的

就是为了什么呢?

就是为了探求真理。

科学家最高的原则

就是探求真理,

所以这个很重要。

他并没有反对这种运用。

但他不认为,

科学家首先要考虑的是我做这一项研究有什么用?

他反对这一点。

当然这个里面

是有非常强烈的一种

理想主义的色彩在里边。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科学家,

他们发现,

他们在那

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当中,他们的的确确很少想到理由的问题。

我就举一个例子,

数学家,也不举远了,我们就举一个中国人参与过的一件事情。

我们大家知道

中国在文革当中,

出了一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叫陈景润,

陈景润这个人。

陈景润他弄歌德巴赫猜想。

现在谁能说得清楚,歌德巴赫猜想,

如果1加1证出来了,对社会会有什么用。

如果他,每一个科学家首先考虑

这玩意弄出来有什么用,很多人就不会

去弄这个东西。

因为确实现在,

也没有人能够说明,把1加1证出来了,会有什么用。

但是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他是不管的。

他只是认为,

前人只证明了

1加3,1加4,1加3,我能证明1加2吗?

所有他就

把他全身心地投入到,1加2的证明当中。

最后他证明了1加2。

等到他再往前面

证明1加1的时候,他证不出来,

所以歌德巴赫猜想到今天,都还放在那,

前面已经不知道

有多少的人在干这个事。

如果他们仅仅考虑的是实用性的话,

那就是不可能的。

因为现在也没有办法证明,它有用。

但是这种东西

它有没有意义呢?

它非常有意义。

它证明什么?

它证明人类思维

能够精确到什么地步。

所以它的意义就在这里。

至于科学家来说

他不考虑这种意义,

他只考虑前人的

留下的成就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所以我认为,

洪堡原则的第三条是讲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所以,这一点它就是,我们现在中国的学术界里面就有一种急功近利的,这样的一种倾向。

干事情、搞项目,

行为高度的短期化。

很多的东西都是,

比如说我们弄一个

全国的基金了,

要限制你几年之内

一定要怎么样弄出来。

实际上这也是很荒唐的,因为科学的发展,

科学家的研究,

他研究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

他研究出来了就研究出来了,他没研究出来,

他就没有成果,

你得让他继续研究。

而我们国家

现在弄得这套办法,

掐着秒算,掐着钟算,掐着时间算,

几月几号以前,

你必须要完工,

这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搞法。

所以把这样的一种倾向看一看,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中国

实际上是很少有人是

为了追求真理

在那搞科学研究。

所以这个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我们是把搞科学研究,当做搞工程在搞,

也的的确确是这样,

我们国家就是这样的。

它就是,就是以,

甚至就是

名字就是以工程的名义出现。

什么985工程,211工程,什么什么工程项目,

它都是把它作为工程在干。

这样的一个做法的话,和洪堡所讲的那种,

科学是

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的。

实际上在我看来是否定了科学的它的自身的目的。

所以我们难取得那种尖端性的、突破性的,那种代表,

或者说达到世界尖端水平的那样的一些研究,

完全都是搞的

那种工程式的攻关,这样搞的。

所以这个里面

是具有非常强的,

急功近利的色彩。

这是我们要讲的一件事情。

所以洪堡的原则,

实际上是批评这种做法。

在两百年前,

人家就已经把这个道理就讲清楚了。

另外我们下面再谈

洪堡原则的第四条。

洪堡科学研究的第四条是这样讲的。

它认为,

科学是与高等院校

联系在一起的。

意思是什么呢?

没有高校,没有大学

不会有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

要是仰仗于高等教育。

所以他认为

科学是与高等院校

联系在一起的。

惟有通过对学术的研究与科学的交道,

对整个世界的反思,

才可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

最优秀的人才

怎么培养出来呢?

是要靠对学术去进行研究,是要与科学打交道,

要对整个世界去进行反思。

干这些事情的时候,

才可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

所以他认为,

大学生要学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对材料的理解。

这句话也很重要,

他讲的是

大学生怎么搞学习的东西。

我们现在

怎么评价一个好学生呢?

我们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所有的人

都在背这个答案,

与这个答案答的一字不差的,分数就是满分。

差了一点,错了几个字又扣掉几分,怎样弄,看起来好像很标准。

其实恰恰,

它违背了一个教育的原则。

因为大学生

要学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对材料的理解。

我上了这门课,

这门课给了我什么样的知识。

完全是通过你自身的思维去理解眼前的这种束缚。

那样把别人的东西

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洪堡他讲的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他就认为

大学生要学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对材料的理解。

惟有这样,

他才能够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和个性。

从而最后达到

自由、技艺、力量的境界。

你把前人的东西吃透,惟有这样,并且消化掉了,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因为知识已经变成了

你自己的东西,

你自己用起来,

理解了以后

运用起来的时候,

你就达到了

你自己的一种独立的判断力。

久而久之,你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力,

也形成了你的学术个性。

当你具有这两点的时候,你人就进入到一种境界,那就是

自由、技艺、力量的境界。

简单的说,

由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然王国。

这就是洪堡讲的

高校是在干什么,

怎么样培养科学的人才,为什么我们会反对硬式教育,硬式教育

恰恰和洪堡讲的这个东西是倒过来的,

恰恰是倒过来的。

人们都在那背死答案,到什么东西

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这个东西是很害人的。

那么下面我们要看

洪堡原则的第五条。

洪堡原则的第五条它认为,高校的生存条件

是孤寂与自由。

孤独的“孤”,寂寞的“寂”,孤寂与自由。

这句话EinsamundFreiheit,德文当中是这样讲的。

这个字眼里意思,

我们把它翻译得

好一点的话,

翻译到我们中国人

能够更好理解的话。

那就是什么呢?

就是说坐冷板凳和学术自由。

实际上坐冷板凳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是你

认认真真坐下来搞研究,而不是要你到处乱晃,无所事事,

在学校里一泡几年,

那没有用的。

而且你不仅把你自己

荒废掉了,

还会影响他人,

你的行为会影响他人。

我们判断一个学校的风气怎么判断?

你看这个学校安不安静。

如果到处都是闹哄哄的,到处都是,

每天晚上都是歌舞场,音乐什么,舞会,

这个可能是不太正常的。

我们现在的校园里面,现在很多学校里面

大学的校园里面

是非常热闹的,

不像个搞学术的环境,有点像个幼儿园。

说句不好听的话,

很多的学校

有这样的一个风气。

所以各个学校的风气不一样,我们可以判断出来。

那些好的大学,

学校的环境,

就是人人都在忙,

都在往图书馆里钻,

往实验室里面钻,

这就是所谓的坐冷板凳。

这是一方面,

一个人他,人生他本身是在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

看起来好像他动都没动,实际上他的脑袋瓜子里面,在想问题。

这就是洪堡讲的,

学术的自由,

孤寂与自由。

追求的一种思想的自由。

而且洪堡认为,

高校把它认为

这两者是高校的生存条件。

而且他认为没有这两点,它就不是一所高校。

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判断它是不是高校,就看它学校里面的学生在干嘛。

是不是坐在那

在专心致志的吸取知识,研究问题,探讨课题,探讨问题。

同时,他有没有自由。

这种自由不是自由散漫,而是思考的自由,

不受限制的思考的自由。

所以洪堡特别强调这一点,没有这两点,

它就不是一所高校。

洪堡还提到,

国家必须保护

这种科学的自由。

科学的自由

不是国家并不是要来限制高校的思考的自由,

而恰恰是要保护高校的自由。

他还说了一句话,

在科学中永无权威可言。

我们大家现在经常看到很多的谈话当中,

报纸当中,介绍当中,都用了“权威”这两个字。

如果你说是

在政治社会领域里面

你去用权威,

我没有什么话说。

你要在科学的领域里面,你要去谈某某某是权威,我们今天请来了一位

这个领域当中的

权威人士某某某,

我们大家来欢迎他。

实际上,

如果要是到场的这个人是个真科学家的话,

他自己都会觉得很羞愧。

因为他应该懂得,

在科学的领域里边,

是没有任何人是权威的。

但是我们经常看到

有这样的情况,

某某教授来到某某学校里面作报告了,

然后这个学校的领导

说得那些话。

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

什么领域当中的权威人士,大家热烈欢迎。

然后这位人士

也不做任何的解释,

欣然领受“权威”的称号。

实际上这种人他是不懂,科学是无止境的,没有权威。

欧洲人有一句老话,

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真理最重要。

就是说我的老师该比我权威,但是我和我的老师之间,我之所以尊重他,

是因为他什么呢?

他在科学领域当中

做出了成就。

但是我并不是完全无条件的去崇敬我的老师。

如果要是我

我发现

我的老师的错误的时候,那我就要为了科学,

或者说以科学的名义,

我要把我的真理要说出来。

我所得出来的真理结论

也要说出来。

为什么?

因为在科学领域当中,

永无权威,

完全不受这种限制,

这就是科学的精神。

我们可以看,

从洪堡的这五条所讲到,我觉得

他已经是较为全面的,

把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

所以洪堡的贡献

是非常非常大。

洪堡,就把他的

大学建校的三原则

和科学的五原则,

写到了一个备忘录上。

把这份备忘录呈给了威廉三世。

威廉三世看了以后非常满意。

在他的《洪堡备忘录》的页旁,

写下了这么几句

可以流芳千古的至理名言。

威廉三世这样写到:

大学是科学工作者

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

科学无禁区、

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

这句话可以说是,

我之所以要这样来形容它,的的确确是可以

流芳千古的至理名言,大学是科学工作者

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

也就是说,

在大专院校里边的

这些科学工作者们,他们研究的任何问题都是不受限制的。

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

没有任何的地方

是不能够触及。

科学无权威,

没有任何人的威望

是不可超越的,

科学是自由的。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19世纪初年的

一个封建的君主,

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权利的封建的君主,

居然能有如此的气魄和气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所以我说,

普鲁士的德意志人

在这个时代,

这个国家

在一个专制的政府下,这个专制的君主,

居然有如此的开明,

这不能不是

德国人的一种信仰。

有这样的一种思想去指导,德国的科学

当然会迅速的发展。

想想我们中国,

我们要承认我们中国

现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

我们中国的科学领域里边,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我也可以说,

在今天中国的大学

和科学研究所里面,

特别是在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这样的一些

理工科的学科里面,

应该说已经没有什么禁区,什么都可以研究。

为什么呢?

这也是由于这些学科的,它的天然的国际性。

这一点我们终于得到了承认,这已经是

中国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在以前甚至,

即使在自然科学

和技术科学的领域里面,都是有种种的限制。

正如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居然会有人批判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而现在,不存在这样的。

但是在今天的

中国的人文科学

和社会科学的领域里面,仍然有很多的问题

是犯忌讳的。

有些问题甚至是不能触及的。

即使你作为科学研究,都不能触及。

这样的一种现象,

当然很多人就会关心,

中国人什么时候

才能够像德国人那样,做到彻底的、真正的

做到科学无禁区,

科学无权威以及科学自由。

关于这个问题,

我也没有办法完全回答。

我只能这样回答,

可能中国还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

这就是我们谈的,

新人文主义的,

理想主义的新人文主义,以及关于大学和科学的定义。

下面我们就要转到

另一个问题来,

那就是现代化大学的特点。

讲现代化大学的特点,实际上就是讲

以柏林大学模式

为榜样的现代化大学,它有什么特点。

当然,最早由于柏林大学是人类历史上

第一所现代化大学,

所以我们就要解剖这所大学,以及德国的大学,

首先要解剖德国的大学,

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讲这个问题以前,

我们首先还要对德国的,一个大的政治背景

要有所了解。

我们上一次讲到过,

德国由于在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的帝国,德意志民族

神圣罗马帝国的境内,有310多个邦国,

这些邦国都是

有君主的,有国王的。

他们从表面上来讲,

是隶属于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但是,国家是一个散摊子。

这些邦国它们有着

种种的独立的主权。

所以实际上德国的皇帝,皇权在不断的

衰落的过程当中。

而这些地方主义,分裂势力,这样的一股力量

在不断的上升,

这也是德国长期以来,落后挨打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它没有实现一种民族的统一,而且是极度的分裂化。

这种极度的分裂化,

导致了德国的

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没有统一的,

在政治上

没有一种统一的行动,

这个国家是处在

严重分裂的状态。

但是拿破仑战争过来了以后,拿破仑的大军打过来以后,很快就把这样一个散摊子的德国人就打垮了。

打垮了以后,

拿破仑就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做了几种处理。

一种处理,

就是直接的把德国的部分版图,主要是莱茵河的左岸,

这片领土全部划归到

法国的领土当中去了,

成为了法国的领土。

另外就是,

留下了两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两个在邦国当中最强大的,一个是奥地利,

一个是普鲁士。

除了这两个国家以外,中间还有一大堆

半大不小的这些邦国,他就采取了一种合并制。

拿破仑的手段是,

办事很果断的,

很快就把,

还有大几百个邦国,就把它,

小的就合到大的里边。

然后让他们组成一个所谓莱茵同盟。

莱茵同盟,实际上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