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某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市区三林镇
杨东幼儿园新建
桩
基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依据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沉桩可行性分析
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沉桩可行性分析及设备选择
四、压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4.1影响机理
4.2防护措施
五、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5.1施工准备
5.2桩的验收、起吊、搬运和堆放等
5.3施工放样
5.4沉桩工艺流程
5.5沉桩质量控制
5.6接桩与送桩
5.7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
5.8质量通病及预防
六、施工进度计划
6.1施工进度计划
6.1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七、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
7.1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7.2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7.3主要附材需用量计划
7.4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
八、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8.1施工技术管理网络
8.2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8.3、梅雨季节的施工措施
九、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9.1安全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9.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十、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十一、与相关施工单位的配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杨东幼建项目桩基工程
1.2工程地点:
杨思山路
1.3建设单位:
上海区三林镇人民政府
1.4设计单位:
上海设计有限公司
1.5监理单位:
湖北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5施工单位:
上海朝设工程有限公司
1.6本工程基础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选用标准图集----《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图集号04G361,桩型号:
JAZHb-340-11119B和JAZHb-240-1211B.接头采用钢帽甲,具体情况见下表:
桩型号
桩数量(套)
桩方量(立方米)
JAZHb-340-11119B
182
918.74
JAZHb-240-1211B
46
173.33
合计
228
1092.07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依据
2.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2桩位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图等施工图纸资料。
2.3我司同类地区的压桩施工经验。
2.4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地基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1999)
《预制混凝土方桩》04G361
2.5国家及上海市颁布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文明施工规定。
2.6场地及周围环境实际情况。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沉桩可行性分析
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据上海民防地基勘察院勘察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属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场地面积高程在2.75~4.43m。
勘探深度30m范围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纪全新世纪及上更新世纪沉积物,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组成。
根据地基土的沉积时代、成因及物理力学差异共划分为6层。
3.2沉桩可行性分析及设备选择
本工程地基土自⑥粉质粘土以上均为第四系饱和软土层,沉桩阻力较小,根据我公司在上海地区类似地层施工经验及结合相邻场地地基土主要物理学指标分析,按有关经验公式计算,我们采用GPZ300型全液压静力压桩机施工,沉桩能满足设计要求。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详见表3-2-1。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表表3-2-1
型
号
横向
行程
(次)
(M)
纵向
行程
(次)
(M)
最大
回旋
角度
最大
压入
力
KN
最大
锁紧
力
KN
压桩截面
油泵
电动
机总
功率
Kw
接地比压
整机
方
桩
圆
管
桩
系统
压力
MPa
最大
流量
L/sec
大船
t/m2
小船
t/m2
自
重
配
重
GPZ
300
2.0
0.5
20
2400
0
0.32
---
0.52
φ0.3
---
φ0.5
23.5
1620
140
10.7
9.8
90
60
四、压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4.1、影响机理
静力压桩与锤击桩相比具有无震动、无噪音、无污染、施工现场干净文明等环保优点(该工艺符合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
但是,在饱和软粘土地区,压桩与锤击桩一样都会引很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由于其消散慢,产生累积叠加,波及邻近范围的土体发生隆起和水平位移。
对周围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场地自第⑥层灰色粘土以上均为第四系饱和软土层,挤土效应是存在的,可影响1.0~1.5倍的桩长范围内。
本工程我司拟采用一台设备施工,为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方能安全顺利完工。
本工程场地四周离周边道路及建筑物均较近,同时由于拟施工的桩较大且长度较长,因而基本会对周边产生影响。
故在压桩施工时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4.2、防护措施
为了克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只要为超孔隙水提供排放通道,让其迅速消散,同时阻断挤土位移路径,不使其连续作用,就可以克服其影响,达到对周围环境的保护目的。
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及其作用是:
1:
打砂井----为超孔隙水提供排放通道;
2:
打止水钢板----减少挤土、阻断深层挤土路径、提供桩体挤土容纳空间;
3:
挖防挤(震)沟、暴露被保护对象----阻断浅层挤土位移路径;
4:
合理安排流程、控制压桩速度----分散挤土影响范围,降低挤土强度,为应力释放提供时间,防止累积叠加。
5:
对被保护对象进行监测----用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在一般工程施工中,这些措施以安全经济为原则,综合采用。
对于该场地来说,我们认为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挖防挤沟、打止水钢板、控制压桩速率及合理安排流程和设置监测点。
1、开挖防挤沟
防挤沟可阻断浅层土的侧向挤压作用,并且可有效的汇集砂井溢出的超孔隙水,在本场地东西南北四侧离开围墙约4米处开挖防挤沟,宽1.5米,深2米。
沟内积水设泵排走。
2、打止水钢板
止水钢板长6米,桩顶标高为2倍的周围管线埋深,在东西北3侧离开围墙2米处布置。
3、加强监测,进行信息化施工。
甲方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施工进行跟踪监测,监测内容建议为:
孔隙水压力、管道位移,也可考虑对先压桩进行测斜,及时提供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4、控制压桩速率及科学的安排施工流程
当施工距离周边管线及建筑物30米范围内的桩时,每栋楼每天施工量不超过15套,同时根据甲方委托的有资质的单位对道路、管道,尤其是西侧的管道进行跟踪监测的数据,指导施工速率。
施工流程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以避免集中施工带来的土体的集中变形。
五、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5.1场地处理
5.1.1、施工前应做到现场“三通一平”,尤其是施工便道要能满足运桩车行驶,并确保设备进场车辆和吊机的安全。
5.1.2、施工用电量应满足200KW。
5.1.3、如施工场地有暗浜存在时,施工时如不能满足压机接地比压的要求,业主必须先进行场地处理。
5.1.4、施工前应清除障碍物,如厂房的旧基础、防空洞、场地原有地下管线、架空电缆等,暗浜清理后回填实;施工场地周围应保持排水畅通。
5.1.5、边桩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4.5米。
压桩区域内的场地边桩轴线向外扩延5米范围同时铺道渣或建筑垃圾压实填平。
5.1.6、每个栋号施工前放好定位角桩,并向外引测投影,以便压桩完成后确定建筑物轴线。
5.2桩的验收、起吊、搬运及堆放等
5.2.1预制桩由建设单位委托工厂制作并负责运输、堆卸到现场。
桩在使用前由业主、监理、我方指派专人按下面的有关表的条款进行外观检查验收,
方桩的外观质量表5-2-3
序号
项目名称
允许偏差(mm)
1
横截面边长
±5
2
桩顶对角线之差
10
3
保护层厚度
±5
4
桩身弯曲矢高
≤1‰桩长,且不大于20
5
桩尖中心线
10
6
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倾斜
≤3
验收时制桩方提供预制桩出厂合格证的同时提交如下资料:
①桩的结构图;②材料检验试验记录;③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④砼强度试验报告;⑤养护方法等。
5.2.2预制方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龄期28天后方可施工。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平衡并不得损坏,水平吊运时,吊点距桩端0.207L(L为桩长),单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0.293L。
5.2.3装卸时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吊运过程应保持平衡。
5.2.4桩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堆放层数不得超过四层。
在吊点处设置支点,上下支点应垂直对齐,并应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
5.3施工放样
5.3.1由我方依据业主单位移交的建筑物红线控制点和单体定位桩、“总平面图”、“桩位平面布置图”施放样桩,经监理验收无误后方可压桩。
5.3.2为利于在施工过程中及验收时核对轴线及桩位,应在各轴线的延长线上,距边桩20m以外设控制桩或投设到已有建筑物上。
5.3.3桩位定位前应检查各轴线交点的距离是否与桩位图相符,无误后用直角坐标或极坐标法测放样桩。
样桩用木桩或钢筋标记,为便于寻找,宜涂以红油漆。
压桩机就位后,应对样桩进行校核,无误后再对中、压桩。
5.3.4桩基轴线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数值:
单排桩:
10mm,桩基:
20mm
5.3.5为便于控制送桩深度,在压桩范围60m外设置两个以上水准控制点。
5.4沉桩工艺流程
5.4.1工艺流程
压桩工艺流程:
测定桩位→压桩机就位调平→验桩→吊桩→桩调直、对中→压下桩→接桩→压上接桩→送桩→记录(详见压桩施工工序流程图)→拔送桩杆,压桩时,各工序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压。
方桩压桩施工工序流程图
控制网建立
测放桩位
钢筋砼桩桩机移位循环办理中间验收
查合格证复查桩位对送桩
检
外观检查下节桩插入查检测桩顶标高
桩
判OK定下节桩压入的判OK定
垂
上节桩插入直挖土
使度
用判OK定焊接实测桩位移
材焊
料查合格证缝实测桩顶高
检
焊条查提交竣工料
、
接桩角钢上节桩压入隐
蔽
工
程
验
收
5.4.2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压桩,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5.4.2.1初压时,桩身发生较大幅度的位移或倾斜,压桩过程中,桩身突然下沉或倾斜。
5.4.2.2桩身破损或压桩阻力剧变,压桩力达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4倍而桩未压至设计标高。
5.4.2.3桩位移及标高超限较多。
5.4.2.4场地下陷严重,影响设备行走和就位、压桩机难以调平、桩身不能调直时。
5.5沉桩质量控制
5.5.1桩位控制:
桩位偏差和垂直度应符合GB50202-2002规范要求,详见表5-5-1。
表5-5-1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单排或双排桩条形基础:
①垂直条形基础纵向方向
②平行条形基础纵向方向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或单排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3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①最外边的桩
②中间的桩
1/3桩径或边长
1/2个桩径或边长
5
桩的垂直度
<0.5%
5.5.2影响桩位偏移和垂直度的因素很多,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5.5.2.1施工放样后应进行轴线与控制基准线、桩位与轴线、桩位与桩位之间关系的检查。
5.5.2.2由于挤土效应造成地面变形,致使所放样桩位移,在压桩前应校核。
5.5.2.3压桩过程中,桩尖遇到地下障碍物造成桩倾斜位移时,应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再压。
5.5.2.4压桩机工作时机身应调平。
5.6接桩与送桩
5.6.1接桩是压桩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每班由班长和兼职质量员进行检查,专职质量员进行抽查,班报表应记录焊接人员名单,责任落实到人,本工程方桩采用角钢焊接法接桩,焊条型号E43××相应牌号为J422。
方桩焊接时应做到上下桩垂直对齐,检查桩帽是否平整、干净,接点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焊缝应连续饱满,不得虚焊漏焊,桩帽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b.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mm,接点弯曲矢高不大于1‰桩长,且不大于20mm。
5.6.2送桩
1、送桩时送桩杆的中心线与桩的中心线应重合,送桩杆标记应清晰准确。
2、方桩桩顶标高控制在0~10cm,送桩完及时观察压力表读数并做好记录。
5.7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
5.7.1按国际GB50202-2002规范要求,施工时每根桩都应进行中间验收,由总包方或监理指派专人与我方班组质检员共同进行。
中间验收的内容包括:
预制桩的质量及外观尺寸、插桩时的倾斜度、接点处理、桩位移、桩顶标高和终止压力等。
5.7.2做好中间验收的同时,在以下方面应跟踪检查:
对中时桩位的复查、送桩时桩位移的复查、送桩完毕检查实际标高。
5.7.3竣工验收在基坑开挖垫层浇注好、轴线施放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牵头,组织甲方、总包共同进行,严格按国标《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检验,我方实测桩的位移及桩顶标高,编制桩位竣工图,提交竣工资料。
5.8质量通病及预防
主要有:
◆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压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
◆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对以上问题相应分析如下:
☆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主要原因
1.压桩设备桩选型不合理,设备吨位小,能量不足。
2.压桩时中途停歇时间过长。
3.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中途突然停电。
4.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透镜体等的存在等情况。
5.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顺序不当,人为形成“封闭”桩,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
6.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
7.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
8.桩的接头较多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在硬夹层中进行接桩。
相应对策
1、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设备有足够压入能力。
2、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3、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正常运行。
避开停电时间施工。
4、分析地质资料,清除浅层障碍物。
配足压重,确保桩能压穿土层中的硬夹层、透镜体等。
5、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
6、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
8、合理选择桩的搭配,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桩,采用3~4台焊机同时对称焊接,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使桩被快速连续压入。
☆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主要原因
1.压桩机大身(平台)没有调平。
2.压桩机立柱和大身(平台)不垂直。
3.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
4.相邻送桩孔的影响。
5.地下障碍物或暗浜、场地下陷等影响。
6.送桩杆、压头、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
7.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
8.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
9.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挤先压的桩。
10.基坑围护不当,或挖土方法、顺序、开挖时间、开挖深度不当等。
相应对策
1.压桩施工时一定要用顶升油缸将桩机大身(平台)调平。
2.压桩施工前应将立柱和大身(平台)调至垂直满足要求。
3.桩插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10mm,并用两台经纬仪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校正其垂直度。
4.送桩孔应及时回填。
5.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工程环境、场址建筑历史和地层土性、暗滨的分布和填土层的特性及其分布状况,预先清除地下障碍物、处理暗浜等。
6.施工时应确保送桩杆、压头、桩在同一轴线上,并在沉桩过程中随时校验和调正。
7.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止桩顶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
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
8.提高施工焊接桩质量,保证上下节同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9.制订合理的压桩顺序,尽量采取“走长线”压桩,给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其累积叠加,减小挤土影响.
10.压桩结束10天左右,待超孔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方可开挖;且围护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避免侧向土体位移;机械开挖至桩顶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挖斗碰撞桩头。
☆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主要原因
1.设计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
2.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古河道切割区未察清楚,造成设计桩长不足,桩尖未能进入持力层足够的深度。
3.试桩时休止期没达到规范规定的时间而提前测试,或测试时附近正在打桩,桩周土体仍在扰动中。
相应对策
4.当知道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时,应对其分区并且采用不同的桩长。
压桩施工时除标高控制外,尚应控制最终压入力。
5.当压桩时发现某个区域最终压桩力明显比其它区域偏低时,应进行补堪以查清是否存在古河道切割区等不良地质现象。
针对特殊情况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变更设计改变布桩或增加桩数或增加桩长等措施来满足设计承载力。
对开口桩,可考虑在桩尖端设置十字加强劲或其它半闭口桩尖等形式,以谋求增加尖端闭塞效应的方法,来提高桩的承载能力。
6.试桩的休止期一定满足规范规定,试桩时桩周1.5倍桩长范围内严禁打桩等作业。
☆压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
主要原因
1.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
2.地面至持力层层间存在硬透镜体或暗浜。
3.地下有障碍物未清除掉。
4.压桩顺序和压桩进度安排不合理。
解决措施
1.按照持力面的起伏变化减小或增大桩的入土深度,压桩时以标高控制为主外,还应以压入力作参考。
2.配备有足够压入能力的压桩设备,提高压桩精度,防止桩体破损。
3.用钢送桩杆先进行桩位探测,查清并清除遗漏的地下障碍物。
4.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合适的日沉桩数量。
对有砂性土夹层分布区,桩尖可适当加长,,压桩顺序应尽量采用中心开花的施工方法,严禁形成“封闭”桩。
☆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主要原因
1.由于制桩质量不良或运输堆放过程中支点位置不准确.
2.吊桩时,吊点位置不准确、吊索过短,以及吊桩操作不当。
3.压桩时,桩头强度不足或桩头不平整、送桩杆与桩不同心等所引起的施工偏压,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4.送桩阶段压入力过大超过桩头强度,送桩尺寸过大或倾斜所引起的施工偏压。
5.桩尖强度不足,地下障碍物或孤块石冲撞等.
6.压桩时桩体强度不足,桩单节长度较长且桩尖进入硬夹层,桩顶冲击力过大,桩突然下沉,施工偏压,强力进行偏位矫正,桩的细长比过大,接桩质量不良,桩距较小且桩布较密。
相应对策
1.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值70%方可起吊脱模,达到100%方可施工。
运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上下支点应对齐。
2.吊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起吊均匀平稳,水平吊运采取两点吊,吊点距桩端0.207L。
单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0.293L(L为桩长)。
起吊过程中应防止桩体晃动或其它物体碰撞。
3.使用同桩径的送桩杆,保持压头、送桩杆、桩体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施工偏压。
4.确保桩的养护期,提高砼强度等级以增强桩体强度。
桩头设置钢帽、桩尖设置钢桩靴等。
5.根据地基土性和布桩情况,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
6.保证接头质量,用楔型垫铁填实接头间隙。
提高桩的就位和压入精度,避免强力矫正。
压入时应保证一根桩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六、施工进度计划
6.1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定为2011年月日(具体以业主通知为准),工期经测算为30个日历天。
总进度计划详见下表:
具体施工计划见附件施工进度计划表。
节点
名称
工期
-1
-3
5
10
15
20
25
30
前期准备
压桩设备机械进场、调试
桩基施工
机械退场、
拆临设
6.2确保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6.2.1施工管理、组织保证措施
6.2.1.1公司对本工程施工进度、材料、劳动力、资金和机械设备进行总调度和平衡,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本工程顺利进行。
6.2.1.2拿到图纸本公司将尽快落实技术人员进行图纸深化,以加快施工进度。
6.2.1.3积极配合制桩单位及时提供有关进度计划,根据桩机布置预制方桩每天进场不少于日压入量的1.2倍,以确保桩基按期完成。
6.2.1.4项目部制定好总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及旬、周实施作业计划,对几个关键节点,明确目标,只能提前,不能延期。
6.2.1.5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编制较为详细的实施作业计划,用以向各施工班组下达任务。
6.2.1.6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实施作业计划,配备足够的劳动力、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的及时进场。
6.2.1.7严格按合同管理,确保各个节点工序的按时或提前完成。
6.2.1.8建立每周例会制度,认真检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及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拖延工期。
6.2.1.9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使各分部分项工序以最大限度地进行合理搭接,保证施工流水能按计划正常运转。
前道工序为后道工序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6.2.1.10做好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工作,定期检查和协调各工种间的工序配合及工期配合。
6.2.1.11加强质量管理,减少返工现象。
科学组织用工。
避免窝工现象。
6.2.1.12集中施工,必要时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实行“两班制”作业,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确保施工总工期按期或提前竣工。
6.2.2技术保证措施
6.2.2.1编制详细的施工网络计划,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条件以及建设单位对阶段节点完成要求,从施工流程搭接安排上进行优化。
6.2.2.2进行多方案比较,优化施工方案;积极选用建设部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以技术先行为指导思想,向技术要效率,促进工程的顺利完成。
6.2.2.3找出施工全过程的特殊及关键工序,落实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着重投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安排好每一阶段的施工流程,建立及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质量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加强分部分项施工前的技术交底,特别是特殊关键工序,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控制,做到一次成优,并加强成品的保护,从而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期。
七、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
7.1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见表7-1。
表7-1
序号
工种
人数
序号
工种
人数
1
压机操作工
2
5
测量工
1
2
起重机驾驶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