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5983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题型对点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案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7年高考中的新题型,属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所谓非连续性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

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

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自2017年成为课标卷的“新宠”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极大关注。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有一种误区值得警惕,那就是不少考生认为它是“非连续性”的,自然就不必像阅读连续性文本做题前先进行整体阅读,至多对每个单篇“整体”一番就直接做题了。

事实证明,这条路看似快捷,实则带来了不少后续麻烦,诸如理不清头绪导致反复阅读等。

这就表明: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在做题前同样需要一个整体阅读和把握。

表现在:

1.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形式上是“断”,内容上有“联”,阅读时需要把这“联”找出来,从而能居高临下,更好地掌握多则文本的异和同。

2.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涉及多则文本间异同比较的内容,如果不能整体阅读及其把握,恐怕答题只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在答题过程中,多数选项并没有明确注明是“材料一”“材料二”之类,如果有了整体阅读和把握后,就会快速而准确地锁定范围,确定范围。

总之,有了整体阅读和把握,理解更精准,判断更快捷。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整体阅读要领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整体阅读不会像其他类文本那样既要把握内容又要理清思路,其阅读快捷简洁,那就是由“言”到“意”,具体说来包括这几个要点:

1.快速浏览,找出多则文本的中心话题(或事件)。

2.单则略读:

以抓关键词语形式找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或角度、方面)。

对于单则材料为图表的(如2017年全国卷Ⅰ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二),还需根据图表标题和内容,大致把握其重点。

3.关注一下文本出处信息,大体判断其所属的文体类别及暗示信息。

这一点绝不可忽视,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8题E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就是从材料二的出处“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得出来的。

试以2017年三套全国卷中的实用类文本为例来说明整体阅读的要领。

典例一:

(2017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

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

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的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比较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4分)

【答案】

7.D

8.BC

9.①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解析】

7.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

考生应重点分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的吻合度。

原文有“以及其他渠道”。

9.这是一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题,要想答对,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必须把答题区间找对,从中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的信息,然后还要会概括,要点要简洁,尽量使用文中词语。

由“材料三”可知,“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由“材料四”可知“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

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全国卷Ⅰ:

(1)中心话题: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纪录频道”)开播情况

(2)四则材料的侧重点: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材料二(图表):

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材料三:

纪录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

材料四: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

(3)文本出处信息

材料一: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

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材料三: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信息:

①整体书的内容摘要,②书名有时暗示这则文本的内容重点。

全国卷Ⅱ:

(1)中心话题:

垃圾分类

(2)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材料一:

垃圾分类的作用和问题(或“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材料二:

垃圾分类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3)文本出处信息

材料一: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信息:

①新闻报道,②主流媒体,③标题“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已暗示了公民和政府各自的责任。

全国卷Ⅲ:

(1)中心话题:

现在博物馆如何服务于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

(2)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材料一:

博物馆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

材料三:

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3)文本出处信息

材料一: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材料三: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信息:

①书摘,②材料三的标题暗示材料三的主体内容。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解题要领

一、精准用好常规方法——比对法

实用类文本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和推断能力,其中信息的等值转换能力是其重点,这一点与论述类文本中的选择题没有多大区别,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试题都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这种比对法也应该在这块内容中精准使用。

不过,比对主要是用在词语和句意理解的比对上。

1.比对词语,看选项与原文在词语的程度、范围、时态等方面有无改变。

例如:

(2017年全国卷Ⅲ)

原文: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选项:

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分析:

原文用的是“直接”一词,选项暗含的是“全部”,一词之差,选项把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夸大了。

2.比对句子,看选项与原文在某个(些)关键句子上理解是否一致

例如:

(2017年全国卷Ⅱ)

原文:

(1)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2)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选项: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分析:

垃圾具有资源属性和污染属性,如果“不按要求扔垃圾”(再次把垃圾放错了地方),就会更加污染环境。

因此,原文并没有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不准确。

二、强化答选择题的特别之法

1.读懂图表,准确判断从图表中提取出来的文字转述信息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不只是考查实用类群文阅读能力,也在考查对图表这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综观2017年全国三套试卷实用类文本的选择,均有图表文本,而且设专题考查,如全国卷Ⅱ第7题,全国卷Ⅲ第7题,全国卷Ⅰ第8题的5个选项有3项是图表理解。

因此,必须具备对图表的解读能力和对转换后的文字信息的判断能力。

(1)读懂图表

首先要阅读图表中的文字,包括标题、图例及注释,确定图表的基本内容;其次看图表中各项内容,尤其要会看数据两头(多与少、大与小)及其比例关系,判断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或发展的整体趋势。

最后,关注文本中对图表内容的相关表述文字。

(2)掌握判断技巧

①判断对图表基本内容的转述是否准确。

例如:

2017年全国卷Ⅰ材料二:

选项:

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分析:

该项是对图表基本内容的判断,读懂图表的文字信息对判断至关重要。

②判断数据意义是否准确。

a.对图表中的数字“两头”及其差别转述是否准确

例如:

2017年全国卷Ⅲ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

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

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

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

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分析:

选项A、C、D均是对数字“两头”及其差别的判断。

b.对图表中的数字变化或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否准确。

这一点是判断最主要的部分。

如上面的B项是对博物馆事业增加值上升态势的判断,其中“均”字判断错误,因为2003年的增加值较上年减少了。

③判断把数字转换成文字后的用词是否准确。

假如图表中的数字为“94.6%”,用模糊文字表述为“绝大多数”,“50.9%”可表述为“半数左右”等,要看这些文字与图表中的数字是否相称。

④把图表内容与文本中的相关文字结合起来,辅助判断。

一般而言,如果文本中带了图表,就会有文字说明或解释。

把这些文字抓住,对准确判断相当重要。

2.立足文本,看信息推断是否合理有据

过去,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是放在论述类文本中考查;现在,转移到实用类文本中考查了。

因此,立足于文本文字(包括出处信息),看其推断是否合理、有据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例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8题E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具有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是推断文字,这则材料选自中国最权威的报纸——《人民日报》,据此看来这一推断于文有据。

相反,B项“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也属推断文字,但不正确。

“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这一点没有错,错在“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推断于文无据,主观臆测。

3.抓住关键词语,看对原文的概括文字是否准确

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的考查也是选项内容,如2017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就是这方面内容。

这时,用比对法就无法应对了,需要对相关段落划分层次、提取关键词语加以概括才能应对。

典例二: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大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

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摘编自《世界读书日》)

材料二:

2008-2016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调查部分指标

(材料来源于《第十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三:

电子书以携带方便、信息量巨大的优势而受到读者青睐,但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有较大伤害。

与此同时,那些深植于观念中的传统阅读追求并未消失,大多数读者仍然将纸质书视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阅读载体。

如同承载过文字的甲骨、羊皮、竹简等被纸张取代一样,即便电子书有朝一日取代了纸质书,但读书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所以,影响阅读质量的关键还在于阅读的内容。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所以希望人们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并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书籍阅读。

(摘编自《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阅读率2016年较2015年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2016年与2015年持平。

B.数字化阅读率增幅最大的年份是2013年,在上一年40.3%的基础上上升了9.8个百分点。

C.2008至2009年,数字化阅读率增幅不明显,低于同期的图书阅读率0.7个百分点。

D.总体而言,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都呈增长态势,2013年后,图书阅读率增幅放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世界读书日是为了纪念世界知名作家而设立的纪念日,旨在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保护知识产权。

B.“阅读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尽管近年来图书阅读率增幅有所放缓,但依然呈现增长态势,说明图书阅读群体并未老化、固化。

D.数字化阅读与图书阅读各有利弊,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阅读必定会很快取代图书阅读。

E.阅读的形式决定了阅读的内容,从甲骨、羊皮、竹简到纸质再到数字化阅读,书籍内容早已日新月异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阅读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

1.A

2.BC

3.①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并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书籍阅读。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题干要求分析“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实际考查的是对图表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图表上显示的数字来看A项“图书阅读率2016年与2015年持平”错误。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概括““阅读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先阅读文段,寻找答题区间,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所以希望人们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并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书籍阅读。

”据此可概括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