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4578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课件.ppt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资源的稀缺性uu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的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的说: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说: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uu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

1.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3.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uu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它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劳动力市场uu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得的工资量。

uu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课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uu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依照认识客观实物的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依照认识客观实物的一般规律,从劳动力市场现象的普遍联系中,概一般规律,从劳动力市场现象的普遍联系中,概括和归纳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括和归纳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uu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1.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它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它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是什么什么”的问题的问题(11)它的特点是: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它的特点是: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它对经济现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它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法的步骤:

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设定假设条件。

必须对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进行设定;提出理论假说。

假说是对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过证明的理论;验证。

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2.规范研究方法它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规范研究方法它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其特点是:

其特点是:

1.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2.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uu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需求,从事或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需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动程度的指标。

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人口的比率。

uu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时间。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uu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最后,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uu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周期性交替。

1.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2.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率下降、失业率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

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

劳动力需求uu劳动力需求是指:

劳动力需求是指:

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uu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分类: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分类:

1.1.需求无弹性需求无弹性2.2.需求有无限弹性需求有无限弹性3.3.单位需求弹性单位需求弹性4.4.需求富有弹性需求富有弹性5.5.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uu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

uu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它是对增加劳动力所支出的成本和其所能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后才能作出的。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uu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

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过程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

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uu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1.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2.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交换双方各自得到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程中。

各方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过程中。

各方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一种等价交换。

3.3.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值工资。

4.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经济形式。

耗最低费用的经济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uu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它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它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其主要表现是:

济利益的性质,其主要表现是:

1.1.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然产物。

2.2.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3.3.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

产者的劳动过程。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uu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一、两层含义:

一、两层含义:

1.1.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2.2.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二、均衡状态二、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方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方法。

法。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uu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2.2.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3.3.人口城乡结构。

既是人口人口地理分布的反映,人口城乡结构。

既是人口人口地理分布的反映,也是人口经济结构的反映也是人口经济结构的反映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品增加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uu概念:

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工资形式uu一、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1.工资率:

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工资形式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1)小时工资制

(2)日工资制(3)周工资制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工资形式uu二、福利二、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