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论.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4575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主体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主体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主体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主体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论.ppt

《主体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论.ppt(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论.ppt

第四章第四章主体主体论论v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v了解了解关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不同观点,关于教学主客体关系的不同观点,掌握掌握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地位与关系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地位与关系v知道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明确教师在知道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特征教学中的角色特征,掌握掌握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教学能力2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一、教学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重点)(重点)二、二、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师的素质结构(重点)(重点)三、三、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3第一节第一节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什么是主体、主体性一、什么是主体、主体性v主体主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有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含义。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有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含义。

v本体论本体论意义:

指属性、关系、状态、运动变化等的基质、意义:

指属性、关系、状态、运动变化等的基质、载体和承担者,近似于哲学中的载体和承担者,近似于哲学中的“实体实体”或或“本体本体”概念。

概念。

v认识论认识论意义:

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与认识意义:

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与认识和实践的客体相对应、相关联而获得其规定性的,具体来和实践的客体相对应、相关联而获得其规定性的,具体来讲就是指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包括个体、社会讲就是指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包括个体、社会集团及人类)。

集团及人类)。

4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生活的主体所具有的能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生活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自主和创造的内在动、自主和创造的内在特性。

特性。

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得到发展的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得到发展的人达到自觉能动性和人达到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创造性。

主体主体性性是人类在长期劳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在长期劳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最有价值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特征。

的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特征。

51.“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v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认为教育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认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受教育者只能被动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

地接受。

v以学生具有可塑性作为教育预设以学生具有可塑性作为教育预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和主宰者权威和主宰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毫学生毫无主体性可言。

这种单一的主体观实质把教育和教无主体性可言。

这种单一的主体观实质把教育和教学活动简化为训练和控制过程。

学活动简化为训练和控制过程。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二、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62.“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v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派教育师生观。

认为受教育者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派教育师生观。

认为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育者只是起到辅助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育者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作用。

v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美国传统教育在实施过程世纪初针对美国传统教育在实施过程积累的弊端积累的弊端,进步派代表人物杜威提出学生中心论进步派代表人物杜威提出学生中心论,以实用主义思想为其哲学基础。

学生是教育和教学以实用主义思想为其哲学基础。

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活动的中心,教师像地球一样围绕太教师像地球一样围绕太(学生学生)转转,完全完全取消教师的主导地位。

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自我认取消教师的主导地位。

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识的过程,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7判定判定“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者和者和“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者的方法者的方法判定判定“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论”者和者和“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者的方法者的方法如果要判定一个人是学生中心论,还是教师中心论者,可阅读下列关于学习的假设,并如果要判定一个人是学生中心论,还是教师中心论者,可阅读下列关于学习的假设,并用用5分制来表示自己的同意程度,分制来表示自己的同意程度,5分表示坚决同意,分表示坚决同意,1分表示坚决不同意。

分表示坚决不同意。

1.儿童生来就是好奇的,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他愿意探索周围的环境。

儿童生来就是好奇的,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他愿意探索周围的环境。

2.儿童的探索行为是自我坚持的。

儿童的探索行为是自我坚持的。

3.假如儿童的心理没有收到威胁的话,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自己的探索行为。

假如儿童的心理没有收到威胁的话,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自己的探索行为。

4.自信是与学习能力、与影响一个人做出重要学习选择的因素有极大关系的。

自信是与学习能力、与影响一个人做出重要学习选择的因素有极大关系的。

5.在一个丰富的、能提供大量造作材料的环境中的主动探索,将促进儿童的学习。

在一个丰富的、能提供大量造作材料的环境中的主动探索,将促进儿童的学习。

6.在童年时期,游戏不能与占优势的学习模式那样的工作明显区别开。

在童年时期,游戏不能与占优势的学习模式那样的工作明显区别开。

7.儿童对他们的学习既有能力也有权利采取重要的决定。

儿童对他们的学习既有能力也有权利采取重要的决定。

8.如果让孩子们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学生就更有去学习的可能。

如果让孩子们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学生就更有去学习的可能。

9.如果有机会,孩子们将选择进行对他们最有兴趣的活动。

如果有机会,孩子们将选择进行对他们最有兴趣的活动。

10.如果孩子们完全卷入一种活动并对它感到有乐趣,学习就发生了。

如果孩子们完全卷入一种活动并对它感到有乐趣,学习就发生了。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的记分是如果你对以上问题的记分是40分以上,你就是一个学生中心论者的支持者,记分若低分以上,你就是一个学生中心论者的支持者,记分若低于于20分就标志着你更倾向于教师中心论。

分就标志着你更倾向于教师中心论。

引自林格伦:

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08-409页820世纪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教育年代以来,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教育理论界关于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地位观点。

理论界关于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地位观点。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

4.“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际关系即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际关系即主体客体客体主体说主体说”。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

“符合主体论符合主体论”。

拓展阅读20世纪世纪30年代原苏联年代原苏联教育界对师生关系进教育界对师生关系进行新的研究基础上,行新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接受新中国成立后,接受这一观点,并形成这一观点,并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但这是两个性质、,但这是两个性质、范畴不同的命题,不范畴不同的命题,不能相提并论,而且没能相提并论,而且没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可能会退变成教位,可能会退变成教师中心主义。

师中心主义。

拓展阅读指教学过程中同时存指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主体,教师既在两个主体,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认识的客体,学生既认识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认识的客体,教教师认识的客体,教学具有双重性。

但此学具有双重性。

但此观点对师生的差异性,观点对师生的差异性,考虑不够,有学者指考虑不够,有学者指出出“双主体说双主体说”,把,把教学过程整体性割断教学过程整体性割断了。

了。

参考文献:

何齐宗参考文献:

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教育原理与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年100-137页页9教学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发展的努力实践中关注学生发展的努力,推动了教与学推动了教与学关系的重新研究关系的重新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确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确认:

学学生是在教师的教导下的认识、实践和发展的主生是在教师的教导下的认识、实践和发展的主体体.(王策三)(王策三)所谓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浮滔讲说非谓教师浮滔讲说,学生默学生默默聆受默聆受.(叶圣陶)(叶圣陶)教师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浆把船划向前。

用浆把船划向前。

(杜威)(杜威)10通过对中国教育理论界各师生地位观的了解与分析,有如下看法。

通过对中国教育理论界各师生地位观的了解与分析,有如下看法。

1、“教师中心教师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论点日益受论点日益受批评。

批评。

2、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这两种观点过分强调教师是社会的代表,都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这两种观点过分强调教师是社会的代表,都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而且主导和支配未必合理(如一言堂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而且主导和支配未必合理(如一言堂是教师主导、限制学生超越是教师主导、限制学生超越“标准标准”答案也是教师主导等)有时甚至答案也是教师主导等)有时甚至会限制学生的发展,错误的主导对学生的成长。

会限制学生的发展,错误的主导对学生的成长。

从从20世纪世纪80是年代由哲学、文学界发出的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是年代由哲学、文学界发出的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讨,向教育界辐射,并在研讨,向教育界辐射,并在90年代初开展了中小学主体性教育的改革年代初开展了中小学主体性教育的改革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还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还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Inmyview: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动态发展的。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动态发展的。

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自觉、自动较弱自觉、自动较弱教师责任教师责任充分发挥指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主体能动性教师主体能动性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自觉、自动较强自觉、自动较强学生能动性增强学生能动性增强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同年级新生同年级新生自觉、自动较差自觉、自动较差教师主体能动性教师主体能动性学生能动性增强学生能动性增强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体能动性学生主体能动性教师指导教师指导12三三、教教育育中中的的师师生生关关系系实际教学中发现,某班的某个老师每次实际教学中发现,某班的某个老师每次去上课,学生总喜欢在他的课堂上搞小动作,去上课,学生总喜欢在他的课堂上搞小动作,开小差,大声说话,课堂纪律较差,影响班开小差,大声说话,课堂纪律较差,影响班级学习气氛,该老师似乎也很无奈,如果你级学习气氛,该老师似乎也很无奈,如果你是该班的是该班的班主任班主任,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处理呢?

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

13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2)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望和信赖。

)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望和信赖。

(3)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老师:

学生:

(1)尊敬老师。

)尊敬老师。

(2)理解老师。

)理解老师。

(3)努力学习。

)努力学习。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14第二节第二节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一、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一、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1、学生主体性内涵、学生主体性内涵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一一切学习活动切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出的功能特征。

中的表现出的功能特征。

2、学生主体性的根本特征、学生主体性的根本特征15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