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664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最新西师大版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14.弹琴姑娘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

14.弹琴姑娘师:

优美的琴声会给人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

弹琴姑娘!

2、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了解作者

出示作者资料:

陈伯吹(1906年-1997年)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

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

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

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

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

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4、导入: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讲了一位怎样的姑娘呢?

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

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

读准字音:

“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指名反馈:

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

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5、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一读这一词语。

6、师:

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找出相关词语。

教师出示:

()的琴声

8、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

(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教师小结:

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

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

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有一位姑娘,不论春夏秋冬,不论清晨与夜晚,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弹琴。

一年来,姑娘的琴声,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与温暖。

春天里淅沥的雨点成了跳舞的淘气包;炎热的夏日琴声伴着大家乘凉;秋天的夜空里有繁星与琴声相伴;寒夜的冬天里琴声带给行夜路的作者温暖......一年后作者在音乐会上邂逅了这位弹琴的小姑娘,是她的辛苦与勤奋使她的钢琴独奏表演的非常精彩。

三、想象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

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

幅与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

“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

师:

“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

谁再来读?

生:

“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

师: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

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生:

“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

师:

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

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

“冬天的寒夜,…………”

师:

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

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

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

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

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

这一部分通过:

“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

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这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

找出来读一读。

四、交流收获,课堂小结

1、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

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字组词

xīzhìqīnquánqie

()沥()留()佩()头()而不舍

quànjùn

入场()()俏

2、辨字组词

淅()掏()带()契()卷()梭()

晰()淘()滞()锲()券()俊()

三、句子训练营。

 1.我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姑娘。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琴声迎接我。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淅滞钦拳锲券俊

二、淅沥/清晰掏鸟/窝淘气带队/滞留契约/锲而不舍卷笔刀/入场券穿梭/俊俏y

三、1.我祝福姑娘。

2.悠扬的琴声迎接远道而来的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弹琴姑娘的勤学苦练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2、总结全文,学习作者间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叮咚”贯穿全文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文的生字词语及四字词语卡片,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琴声悦耳、动听、优美。

她为什么能够弹出这么优美的琴声呢?

二、看图,整体感悟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

那位弹琴姑娘。

仔细观察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眼前这位正在弹琴的姑娘。

教师出示:

()的弹琴姑娘

师:

姑娘琴弹得好,不仅是因为她弹琴时全神贯注,认真,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

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概括。

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这两个词语。

2、生:

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结果。

三、再读品味,感受情景

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

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四、抓住关键问题,品读理解

1、师:

文中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者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

作者是怎样感受小姑娘锲而不舍、勤学苦练呢?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

“夏日的黄昏,屋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通过对比描写,突出小姑娘的品质。

生:

“秋天天高气爽……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窗口里传出来”。

生:

“冬天的寒夜,……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生:

“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旁坐下来,‘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的琴声,又响起来”。

3、师:

学到这里,老师被小姑娘的精神震撼了,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姑娘的锲而不舍,勤学苦练让她弹出一支支振奋人心的曲子,她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4、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5、生:

“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谁在弹琴呢?

弹琴的人是谁呢?

”“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我愣住了,原来就是她!

6、师:

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生:

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

7、师:

小姑娘每次的琴声都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

那么“我”为什么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人呢?

生:

琴声太优美了,被她的勤学苦练精神感动了。

五、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教师总结:

本文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一是作者将琴声“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贯穿始终;二是刻画人物上,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三是在写琴声的时候,作者不直接写,而是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达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1.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也似乎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在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

2.“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

()

3.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

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个窗口传出来——”()

二、文中多次描写到琴声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你认为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文中很多地方描写出了我对弹琴人情感变化的语句,请你摘抄下来。

【参考答案】

一、1.排比2.拟人3.比喻

二、作者多次使用了“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

……”这样的描写,原因如下:

第一,这是一种听觉上的客观感受,只有这样写才能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比较生动。

第二,正是这琴声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一直写这个句子,就引导着读者,跟作者一起来探讨这个原因,使文章可以自然的进行下去。

三、1.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磁上,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

2.我赞美这个弹琴的人。

3.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4.我禁不住默默地祝愿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的好姑娘。

【板书设计】 

14.弹琴姑娘

春天           好奇

夏天叮咚叮咚 叮叮咚咚 钦佩

秋天           赞美

冬天           祝福

【教学反思】

《弹琴的姑娘》这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精巧,语言简洁,优美生动,通过对四季琴声的不同感悟以及小女孩的形象描写,展示了人物美好的一面。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通过阅读、体现、交流、探究、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体验内涵,感悟真谛。

教学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画出文中写的好的地方,并想一想好在哪里。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同时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对文本的原认知程度,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从而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我安排了学生先尝试解决疑问、回答问题,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品词品句等教学方式,逐一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疑问。

但是这节课最大的不足是,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

我觉得自己平时在这方面训练的太少,孩子们又怕回答错误,所以不敢举手。

在四季琴声的教学方面,我总觉得有什么欠缺了,后来课后细细反思,我想:

是不是我在四季琴声的教学中太平均用力了,学生学起来也不太起劲。

后来我设想了一下:

如果我在春季的琴声教学中先引领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品味学习,然后指导学法,再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夏季琴声,有选择地学习秋季、冬季的琴声,那么既可以突破重难点,又可以让学生体现从不会到会,从别人教到自己学的实践过程,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不是更好吗?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尤其是“锲而不舍”的处理上,我没有在课中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将语文生活化,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锲而不舍”的例子。

学生对文学性强的文章接触较少,对故事类的接触比较多,所以在听讲和自主学习时都显得比较被动,如果我把要求再降低一些,对学生再多一些引导,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