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446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7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docx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

第一单元    蓝天白云

教学理念:

从歌曲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体验投身自然怀抱的欢欣愉悦,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捉泥鳅》,结合声势活动,认识四四拍号,知道其含义。

2、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与同伴结合作用轮唱的方式表现歌曲,歌曲填词新唱,收集有地域风格的音乐与大家分享等等。

3、根据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尝试选择情绪恰当的音乐作品进行合作表演,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4、背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熟记管弦乐组曲《朝景》的主题旋律,积累音乐体验。

教学重点:

1、歌曲《我爱我的家乡》中一字多音的唱法,并把对祖国的爱熔进歌声中。

2、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新词。

3、了解四四拍的拍号、含义及小节中的强弱拍位置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美丽的黄昏》三部轮唱要逐步进入,感受到合唱的效果,体会到歌曲平和、柔美的歌曲意境。

2、竖笛吹奏中左右手的协调以及中、低音对气息变化中气息的控制能力,能根据音高的变化调整与之相对应适应的气息。

教时安排:

第一课时《我爱我的家乡》采集与分享我爱祖国

第二课时《蓝天白云》《捉泥鳅》认识拍号:

四四拍

第三课时《朝景》《美丽的黄昏》

第四课时《放风筝》露一手竖笛《小白船》风筝知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音响资料《珠穆朗玛》《长城长》《长城谣》《潜海姑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爱我的家乡》

  2、动:

采集与分享

  3、拓展:

我爱祖国

教学目标:

  1、从歌曲《我爱我的家乡》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体验投身自然怀抱的欢欣愉悦,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鼓励学生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新词,唱给小伙伴听。

教学重点:

1、把对祖国的爱熔进歌声中。

2、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新词。

教学难点:

1、歌曲《我爱我的家乡》中的一字多音的唱法。

2、歌曲旋律演唱尽量做到“声断气不断”。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说一说 

1、教师语言激趣

师:

一个快乐的暑假结束了,同学们又踏进了校园的大门,今天崭新的学校给了同学一个惊喜。

我想,暑假期间,你们很多同学一定去了许多地方,长了很多见识,老师请同学上来讲讲。

2、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

我们的国家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山川秀丽,你到过的那些地方有它自己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同步提高,你回越来越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喜欢我们共同的家乡。

二、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家乡》

1、播放歌曲录音——听一听

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音乐形象。

2、出示歌谱歌词——读一读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老师用琴轻轻弹出歌曲旋律,为朗读伴奏。

 注意附点节奏处的朗读,可以请节奏感教好的同学领读,或由教师范读。

(3)说说歌词中“最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古老的宫殿”“最长的城墙”分别指什么,介绍一下这些地方,激发爱国热情。

①最高的山峰:

指的是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我国的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

藏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珠穆朗玛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

听歌曲《珠穆朗玛》

②“最长的城墙”是指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骄傲。

a听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b听歌曲《长城长》《长城谣》

③“古老的宫殿”是指故宫,又称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名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间9999间,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④“宽阔的海洋”指我国的领海:

黄海、东海、渤海、南海组成。

听音乐《潜海姑娘》。

3、演唱歌曲——唱一唱

 

(1)轻声跟琴哼唱,将歌曲中自己认为比较难唱的乐句找出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并作重点练习。

注意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唱法,演唱时尽量做到“声断气不断”。

(2)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抒发。

4、创编歌词——做一做

  鼓励学生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新词,唱给小伙伴听一听。

(教师用琴伴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采集与分享——动一动(机动)

四、小结——想一想

师:

想一想今天学唱的歌曲中家乡指的是什么?

(我们可爱的祖国)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捉泥鳅》

2、听:

《蓝天白云》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儿童在大自然中嬉戏的愉快情绪。

2、欣赏童声合唱《蓝天白云》,进一步体会在大自然中尽情歌舞的快乐与自在。

3、认识四四拍拍号并知道其意义。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捉泥鳅》时声音富有弹性和童趣。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演唱,四四拍强弱规律的掌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说一说

(1)师: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请大家说说平时最喜欢玩些什么?

(2)师: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乡村去,看看那里的孩子喜欢做什么

2、学习歌曲《捉泥鳅》

(1)播放歌曲录音——听一听。

师:

歌曲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生:

池塘、雨、田野、泥鳅。

(2)出示歌谱歌词——读一读。

①师:

请你想象当时的天气,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在那样的环境中会有怎样的心情?

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半段读出急切的情绪。

③有节奏的读歌词,老师用琴轻轻弹出歌曲旋律,为朗读伴奏。

注意:

附点节奏处的朗读,可以请节奏感教好的同学领读,也可以由教师范读。

师:

有了附点,读起来更轻快,更生动,更开心了。

歌词中的“了”在朗读中念“le”,而演唱中唱“liao”。

(3)游戏:

捉泥鳅——找一找

①仔细观察歌谱,找出节奏相同的乐句,老师用彩色粉笔在节奏相同的小节勾出“泥鳅”的线条。

②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换一种色彩在旋律相同的小节勾出“泥鳅”线条。

(4)演唱歌曲——唱一唱。

注意:

同音反复时口齿要清晰,音高应一致,不能晃动。

3、4/4拍的学习——认一认。

(1)观察这首歌曲每小节有几拍。

(2)4/4拍读作四四拍。

表示: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强弱规律是:

强(●)弱(○)次强(   )弱(○)

(3)练习:

在谱上标出强拍和次强拍

(4)声势训练——拍一拍

4/4:

第一拍踏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腿。

①可以分小组试着拍一拍。

②利用声势训练为歌曲伴奏。

(5)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打击乐、舞蹈、小品表演等)。

4、欣赏《蓝天白云》。

(1)导入:

池塘的水满了,鱼也停了,大地像刚刚洗过一样清新,天气蓝蓝的,云白白的。

听——小伙伴门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弹起了琴。

请欣赏童声合唱《蓝天白云》。

(2)出示童声合唱《蓝天白云》的歌词(或看教材),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说说有何感受(感受到孩子们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尽情欢跳的自由与喜悦)。

(3)师:

歌曲中唱到的“六弦琴”指的是什么呢?

(吉他)这首歌曲曾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的现场直播,当时采用的是吉他弹唱的演唱方式,边弹,边唱,边舞,形式十分丰富。

(4)学生欣赏童声合唱《蓝天白云》第一段,提示:

这也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

你准备怎样表现欢乐的情绪?

(5)完整欣赏歌曲《蓝天白云》,按学生的设计分组表现歌曲:

一组模仿弹吉他;一组为这首歌曲设计声势;一组跳舞等等。

5、小结——想一想。

师:

今天听的两首歌有什么共同点?

生:

都是四四拍。

情绪都很欢快。

师:

正如歌中唱的那样,世界很可爱、多姿又多彩,美妙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本领,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朝景》

2、唱:

《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熟记管弦乐组曲《朝景》的主题旋律,积累音乐体验。

2、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边自我,逐渐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4、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2、初步学生三部轮唱的能力,演唱时做到均衡、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说一说

师:

你们见过朝霞吗?

见过朝景吗?

你有什么感受?

生:

一种悠闲、和谐与宁静。

师:

我们小朋友是早晨的太阳,清晨的曙光渐渐显现,一派恬静温馨的意境,给我们遐想,给我们希望……

二、欣赏管弦乐《朝景》——听一听

(1)播放乐曲

师:

你能听出乐曲中有几样乐器吗?

生:

长笛、双簧管、圆号、弦乐

(2)出示题目《朝景》

①教师出示主题旋律,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②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3)欣赏乐曲

请学生根据乐曲的速度等表现要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乐曲表现的内容、场景。

(4)出示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并请学生在每次出现时用动作表示。

尝试听出主题出现时不同的演奏乐器,并模仿演奏姿势。

(5)教师小结:

《朝景》这段管弦乐是为配合舞台上出现的摩洛哥海岸早晨的景色,但却是地道的北欧风格。

表现的是大地已经苏醒,呈现勃勃生机。

和煦的阳光照耀大地,小鸟无忧无虑地歌唱(长笛颤音),猎号(圆号)也已经响起……音乐慢慢消失了,留下的是和谐与宁静。

三、学习歌曲歌曲演唱《美丽的黄昏》——唱一唱

1、欣赏审美体验

教师: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美丽的风景,欣赏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描写的内容。

(美丽的黄昏景色)

(2)为这美丽的黄昏景色配上一段音乐或歌曲,你选择的情绪、旋律、速度、力度分别是怎样的?

若是配上歌曲,用怎样的演唱形式?

(3)请同学们创作一首描写黄昏景色的旋律和朗读创作的歌词,并大胆地表现。

(4)请同学们回答以上问题,哼唱创作的旋律和朗读创作的歌词。

教师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

【设计意图:

欣赏“美丽的黄昏”风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情景,引发想象审美活动进入音乐审美体验。

2、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意境

教师:

有一首欧美歌曲是描写“黄昏”的景色的,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学生听辨节奏,掌握强弱节奏。

(第一遍)

(2)全体学生轻声跟教师演唱。

(第二遍)

(3)视唱歌曲旋律并填词练习演唱。

(4)男女学会分别演唱歌曲(巩固歌曲)。

3、设计场景,学生进入角色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

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感受异国风情和意境。

由于人特别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一组走在后面。

二部轮唱练习

学生分两组练习,第一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圆圈,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高涨,课堂气愤热烈。

优美、和谐的二部轮唱在教室中回荡。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

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的人还想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①三部轮唱练习。

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星辰一个内圈圆,第三小组走在作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优美和谐的声音与美丽的还魂景色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流动的 画面。

学生在活动中较好得演绎咯额三部轮唱)。

②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

(二部轮唱、三部轮唱)。

教师:

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声音带来了和谐美。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4、即兴创作,增强歌曲歌曲的意境。

教师:

我们在欣赏“美丽的黄昏”景色时,听到远处教堂里传出的钟声。

现在请同学们创编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意境。

①分小组进行活动②奏一奏、评一评。

③歌曲,加入伴奏,全体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让学生感受节奏,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体验速度的快慢、节奏的松弛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不同;选择打击乐器,体验创编音乐情景,在创编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学到快乐、学到音乐知识与技能。

5、最后学生分三个小组,按照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边唱边走出教室。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放风筝》

2、动:

露一手

3、奏:

竖笛《小白船》

4、拓展:

风筝知识

教学目标:

1、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收集有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与大家分享。

2、加深对三拍子音乐旋律的感受和表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左右手的协调训练以及中、低音对气息变化要求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体会交流——说一说

1、师:

每到春天和秋天,就有很多的小朋友去野外放风筝。

在我们江阴的文明广场上,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放风筝,你们一定都去看过或放过吧!

2、师:

请你们来说说关于风筝的知识或交流放风筝的感受。

3、学生交流。

(激动、喜悦……)

4、师:

如果你是一个作曲家,你会怎样表现出这种感受呢?

二、欣赏乐曲《放风筝》——听一听

1、聆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其情绪。

(1)教师可以请个别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形式(童声合唱)。

让其他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听过的这种演唱形式的歌曲。

《两只小鸟》……

(2)请学生跟着音乐做肢体动作,把对歌曲情绪表达体现在动作上。

(3)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自己所喜欢的部分。

2、仔细聆听歌曲第二遍

(1)引导学生在聆听后交流对合唱织体的印象。

请学生听听、想想,开头部分持续长音和低音部分紧密节奏配合勾画出怎样的场景?

(2)跟着音乐边唱边动作。

三、竖笛学习《小白船》——练一练

1、教师出示歌谱,请学生跟着琴声轻声唱谱。

教师示范吹奏,学生跟着音乐身体律动,表现三拍子的韵律。

2、教师请学生跟着琴声手指练习五分钟。

3、教师进行检查,找出学生的错误之处。

4、分组进行吹奏,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5、教师提出注意处:

让学生根据音高的变化调整相应的气流。

左右手要协调,中、低音的气息变化跟着进行。

四、作业布置:

竖笛练习《小白船》

第二单元  唱游在森林

教学理念:

选择与森林相关的音乐作品(表现森林景物的作品,与护林、环保有关的作品),让学生多侧面感受音乐作品中森林的多姿多彩。

感受乐器及其所塑造的形象、演唱形式及其表达的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一组与森林主题有关的音乐作品,多侧面感受森林的多姿多彩。

2、欣赏《彼得与狼》、《第一交响曲》,探索西洋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性,了解他们与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3、感受独唱、重唱、轮唱等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并能用适当的演唱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如在《森林水车》每句结尾处准确加入水车转动声的伴唱。

4、能比较投入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器及其所塑造的形象、演唱形式及其所表达的形象。

2、感受独唱、重唱、轮唱等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并能用适当的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3、探索西洋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性,了解他们与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教时安排:

第一课时《彼得与狼》

第二课时《森林水车》《绿色的祖国》护林工人的故事

第三课时1、《第一交响曲》2、《卡农歌》《银色的桦树林》关于树林的谚语、格言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探索西洋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性,了解他们与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2、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懂得一个道理:

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跟它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探索西洋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性,了解他们与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回忆以前听过的用音乐形象表现的童话故事,例如《小红帽》《大鹿》,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等。

二、探索乐器音响

(1)介绍这个交响童话中的角色,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这些角色的声音,再听听作品中的音响,说说分别塑造的是谁的形象。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积累,互相介绍出现在作品中的乐器(外形、音色等),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观看一些管弦乐器的影像或乐队演奏的片段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1)完整听赏乐曲。

(2)哼唱代表主人公彼得的旋律,当该旋律出现时即可做一些少先队员走步的动作,以达到记忆该旋律的目的,丰富学生的作品“记忆库”。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听了这部作品后的感想,交流懂得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森林水车》唱:

《绿色的祖国》拓展:

护林工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感受独唱、重唱、轮唱等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并能用适当的演唱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如在《森林水车》每句结尾处准确加入水车转动声的伴唱。

2、能比较投入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采用视唱、听唱结合方式学习歌曲演唱,感受歌曲更丰富的层次感。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说一说

师:

绿荫是妈妈敞开的胸怀,绿荫是妈妈捧起的爱心,绿荫是妈妈付出的辛劳,绿荫是妈妈给我的亲吻。

绿荫中我们幸福地歌唱,绿荫中我们读懂了爱心,绿荫中我们茁壮地成长,绿荫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绿荫织成了美丽的童话,绿荫化作明天的星辰。

我们的祖国需要绿荫,需要我们去开垦绿色的家园。

播放录音范唱《绿色的祖国》。

二、学习歌曲《绿色的祖国》——唱一唱

1、教师请学生想象自己生活在绿色的祖国中的情绪。

(自豪、轻松、愉快)

(1)跟着录音做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2)跟着教师的琴声,学生用“蓬”轻声哼唱的方法演唱歌曲旋律。

2、用视唱、听唱结合的方式学习歌曲演唱

①1——8小节采用视唱的方法学唱。

②9——19小节采用听唱法学唱。

3、完整演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明朗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绪(形象地描绘了植树造林因后的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自己生活在绿色祖国中的自豪感。

5、请学生回顾以下所了解的演唱形式。

(合唱、重唱、独唱……)

(1)分组讨论这首歌曲适合用何种演唱形式来表现。

(2)由学生个体设计合适的演唱形式演唱。

(3)请于同伴合作表演,比一比哪种演唱形式更适合表达歌曲的意境、情趣。

三、欣赏歌曲《森林水车》——听一听

师:

这里是一座大大的森林,这里有一片浓浓的绿荫,这里是小鸟快乐的天堂,这里有家给我永远的温馨。

下面请你们欣赏歌曲《森林水车》。

1、请学生聆听歌曲第一遍。

听听两个版本的演唱,比较它们在听觉上有何不同。

说出它们的演唱形式。

(男声独唱、男声四重唱)

2、再听,学生说说歌曲表达的意境。

(描绘了宁静的森林情景,“咕噜咕噜咕噜”来描绘水车轮子和磨盘的转动,形成欢乐的气氛,歌唱劳动,歌唱春天)。

3、请学生观察课本中两幅插图,比较它们在视觉上有何不同。

(1)依据痛感原理,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想法:

两种插图与两种演唱形式。

(2)说说插图与演唱方式中,谁与谁的表现方式是一致的。

4、采用歌曲中的两种演唱方式唱一唱歌曲。

5、在歌曲第一部分每乐句的长音处按5 5 5 5  1 5 (咕噜咕噜  咕噜 )加入伴唱,感受歌曲更丰富的层次感。

四、拓展:

护林工人的故事——找一找

请学生在课后找一找有关的故事或其它形式的作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第一交响曲》2《卡农歌》3、唱《银色的桦树林》4、拓展

教学目标:

1、感受乐器及其所塑造的形象、演唱形式及其所表达的形象。

2、感受轮唱的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并能用适当的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

3、让学生在歌曲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品中森林的多姿多彩,同时引发学生思考:

如果没有绿色,世界会怎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森林水车》——唱一唱

(1)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运用的演唱形式。

轮唱、重唱。

(2)全班演唱歌曲《森林水车》

要求:

有感情地,在“咕噜咕噜”的地方加入伴唱,使歌曲有层次感。

二、欣赏《卡农歌》——听一听

1、教师播放录音范唱,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两个声部,加深对轮唱这一演唱形式的认识。

2、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卡农的意思。

3、教师讲解。

4、分声部演唱《卡农歌》。

感受歌曲的活泼流畅,感受和声效果的丰富而错落有致。

5、请个别学生演唱。

分角色检查:

男女生、组别

6、完整演唱歌曲《卡农歌》,要求演唱轮唱时要听听别人的声音。

三、欣赏《第一交响乐曲》第三乐章(管弦乐)

1、教师介绍《第一交响乐曲》。

是马勒根据儿童画《猎人的葬礼》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

第三乐章小调色彩,速度较慢,音色由淡到浓,烘托出承重而伤感的气氛。

2、欣赏乐曲《第一交响乐曲》

学生感受伤感的气氛。

3、请学生复习歌曲《两只老虎》,说说歌曲的情绪。

4、听音乐,听出乐曲中与歌曲《两只老虎》旋律相似的主题并哼唱。

5、讲学声分组尝试,将主题音乐进行二部、三部轮唱。

6、感受乐曲主题所表达的情绪。

7、再次欣赏《第一交响乐曲》,学生跟着演唱。

四、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

1、看看听听:

多媒体出示加拿大桦树林风光及《银色的桦树林》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画面及音乐带来的氛围。

2、说一说:

学生说说画面看到些什么。

3、读一读:

出示歌词,学生合着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歌词。

4、唱一唱:

跟琴学唱歌词。

(1)最后四小节注意跨小节音符时值的变化。

(2)第二段歌词中第二句“我向”注意一音多字的变化。

用比较法演唱歌曲。

(以慢速、快速两种速度演唱歌曲,体会不同速度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6敲一敲: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与同学合作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关于树林的谚语、格言和同学交流共享。

第三单元    《采金秋》

教学内容

听:

“丰收歌”“霍拉舞曲”

唱:

《采金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

动:

集体舞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采金秋》       

教学目标

一、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二、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丰收歌”

1、律动:

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

“丰收歌”。

2、谈话:

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

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

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