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4964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

《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物质分类.docx

第一节物质分类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章知识概览】

〖内容综述〗

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6.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的价值。

〖网络构建〗

 

【学法点津】

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

3.掌握离子反应。

4.掌握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第1节物质的分类

【预习导航学案】

激活思维

信息鼠标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2.下列物质:

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1.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①无固定组成和结构,②无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2.按颜色分类:

白色:

氯化钠、氧化镁,无色:

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

氯气,紫黑色:

高锰酸钾。

按状态分类:

固态:

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液态:

硫酸、醋酸,气态:

氧气、氯气。

 

【互动研学教练】

【教材研学】

重难点讲解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①无固定组成和结构,②无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2.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但能使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

 

3.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000万种。

这么多化学物质人们是怎样认识研究的?

在我们的实验室药品又是怎样摆放的?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分散质: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

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3)分类:

溶液、胶体、悬(乳)浊液。

(4)实例:

食盐水、Fe(OH)3胶体、泥水。

2.胶体

(1)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

可见,同种分散质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

(2)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电泳现象③聚沉④布朗运动。

(3)胶体的分类: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4)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存在。

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5)净化胶体的方法——渗析法

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水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6)胶体的应用:

土壤的保肥作用、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明矾净水等。

典例: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例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B.漂白粉C.盐酸D.碘酒

【分析】A项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其中只含有氯气分子,是纯净物;B项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C项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混合物;D项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混合物。

【答案】A

【名师点金】

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的基本原则(语意的概括性、表达的准确性、语言的简练性等)。

例2.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或离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变化及其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

请思考如下问题: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吗?

试列举出两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实例。

(2)举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3)“离子”和“粒子”的涵义有什么本质区别?

【解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核还可以再分为质子和中子等。

(2)见“参考答案”。

(3)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而粒子是指一些特定微粒及其集合体,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胶粒等都属于粒子范畴。

【答案】

(1)不是;如Ne等稀有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不构成原子晶体),金刚石等原子晶体。

(2)如溶解过程中分子的扩散,汽油的挥发等均说明分子的运动性质;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说明物质分子间有间隔。

【名师点金】

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实际应用。

例3.请尝试对HCl、SO2、CH4、Fe、H2、CaO、NaOH、Na2SO4、H2SO4进行分类。

解析:

答案:

【名师点金】对于物质的分类标准不一样,所分成的类型也不一样。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例4.胶体分散系,由于其胶粒大小(直径)在1nm~100nm之间,致使它具有一些十分特殊的性质。

你能用胶体知识解释下列事实吗?

①江河入海口处沙洲的形成②墨水不能与其他品种墨水混用③冶金工业电泳除尘④卤水点豆腐⑤明矾(或FeCl3)净水⑥土壤的保肥性⑦工业制皂的盐析。

【分析】①河水夹杂着许多泥沙胶体,当与海水相遇时,海水中的某些电解质离子,会中和泥沙胶体的胶粒带电(负电荷),使泥沙胶体粒子聚集成颗粒较大的沉淀而发生聚沉,天长日久则形成沙洲。

②墨水属于胶体,不同品种的墨水其胶粒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若混用则会因胶体聚沉而“糊笔”(书写不流畅)。

③粉尘胶粒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中可定向移动到某一极,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

④豆浆属于蛋白胶体,卤水(含有MgCl2)中的Mg2+可中和胶粒带电(负电荷),从而使其聚沉为豆腐(一种凝胶)。

⑤明矾电离出的Al3+可水解成Al(OH)3胶体,其胶粒表面积扩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使其聚沉,从而达到净水的作用。

⑥土壤胶体的胶粒带电荷,可选择性吸附带异性电荷的肥效离子。

⑦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与水及甘油构成胶体,当向其中加入食盐细粒,搅拌,静置,则使高级脂肪酸钠从混合物中析出,浮在液面上,从而跟甘油、食盐水分离。

【答案】参见“分析”。

【名师点金】

通过胶体学习中的怎样从胶体结构理解胶体的性质、有关胶体性质的综合问题分析,以例题讲解的方式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配以巩固练习,这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是非常有益的。

探究活动

1.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交叉法和树状法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就可以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条件:

加热。

(1)丁达尔现象:

将一束光通过胶体,在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光路,该现象就是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主要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

(2)布朗运动:

胶体中的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各个方向的撞击下,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3)电泳现象:

胶体中的分散质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会向一个方向移动,如分散质颗粒为有色粒子,则通电于胶体一段时间,就会在电极的两段呈现颜色的深浅。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中的分散质颗粒带电。

(4)胶体的沉聚:

胶体中的分散质颗粒从分散剂中析出或与分散剂形成不会流动的冻状物,这就是胶体的沉聚。

一般胶体在加电解质溶液、加热及加带相反电性胶粒的胶体,都有可能使胶体沉聚。

3.胶体的净化

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因此将胶体和溶液混合分散系装入用半透膜制作的容器里,并将此容器浸泡在水中,就可以通过渗析将胶体中的小分子及离子除去,用此法可将胶体提纯。

 

4.①胶体微粒大于溶液里溶质的离子或分子。

进一步实验证明其直径大小1nm~100nm之间。

这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②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因此将胶体和溶液混合分散系装入用半透膜制作的容器里,并将此容器浸泡在水中,就可以通过渗析将胶体中的小分子及离子除去,用此法可将胶体提纯。

例1:

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带,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小纸带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

为什么?

(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作干燥剂?

举出一例。

【分析】本题以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为背景,探讨了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等问题。

(1)问中关于生石灰的类别,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答案,如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离子化合物等;第

(2)问需要审清题意,生石灰吸水并能和水反应;第(3)问中:

生石灰能和酸、酸性氧化物(CO2)、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第(4)问,由于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不再有生石灰,则不再具有干燥作用;第(5)问,围绕能“干燥”这一性质展开思维发散,回忆并归类整理常见的干燥剂。

【答案】

(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2)CaO+H2O==Ca(OH)2;

(3)与酸的反应:

CaO+2HCl==CaCl2+H2O;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CaO+CO2==CaCO3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小纸带中的物质就不能持续起到干燥作用。

(5)酸:

浓硫酸;氯化物:

CaCl2;氧化物:

P2O5;混合物:

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熔物)

【名师点金】

使学生明知道物质分类有多种标准。

标准不同,分类就不同。

例2.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

①0.5mol/L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硫酸相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mL水玻璃加入10mL1mol/L盐酸中,用力振荡。

可行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D.①②③

分析:

BaCl2和H2SO4反应可生成BaSO4↓在溶液中还只有H+、Cl-,所以是离子反应不是溶胶,凡题含①均不是本题答案,答案A、B、D都应弃去。

答案:

C

【名师点金】本题考查有关溶胶的制备,在课本上学生实验部分要求学生用上述方法制备了氢氧化铁胶体,因此该题属于较易的习题。

例3.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先出现浑浊,后又澄清的是()

A、Na3PO4B、MgSO4

C、盐酸D、硅酸胶体

解析:

因为盐酸既是酸又是电解质,

开始加入后因为是电解质,所以Fe(OH)3胶体先出现浑浊,后因加入的盐酸量多,溶液酸性增强,就被Fe(OH)3中和,就又变澄清溶液了。

答案:

C

【名师点金】

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成大颗粒。

显然,胶粒带正电,所加电解质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越高,阴离子浓度越大,聚沉效果越明显;胶粒带负电,所加电解质中阳离子电荷愈高、离子浓度愈大,聚沉效果越明显。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性的相互排斥而使之聚成大颗粒。

③加热:

温度升高,胶粒碰撞速率加快,从而使小颗粒成为大颗粒而聚沉。

例4.⑴要证明食盐水里的Na+、Cl-能否透过半透膜,需要什么试剂?

所取试液是半透膜内还是半透膜外的液体?

为什么?

⑵同样,如何证明淀粉胶体的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AgNO3

解析:

⑴证明Cl-、Na+能透过半透膜

焰色反应

取膜外的液体白色↓→说明膜外有Cl-;

取膜外的液体黄色→说明膜外有Na+

⑵证明淀粉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取膜外的液体碘水不变蓝色→说明膜外无淀粉

答案:

略。

【名师点金】

熟练掌握胶体的特性及其半透膜的使用,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高考真题在线】

1.(2006•全国Ⅱ-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 1nm ~ 10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解析:

A项中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小为小于1nm,浊液粒子大小为大于100nm。

而胶体位于溶液和浊液之间,为1nm ~ 100nm。

B项中概念错误,D项中溶液的粒子可通过半透膜。

答案:

C

【名师点金】

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是胶体部分的考点之一。

【同步升级演练】

基础巩固

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

矿物元素测定结果

钙≥4.0mg/L

镁≥0.5mg/L

钾≥0.35mg/L

钠≥0.8mg/L

偏硅酸≥1.8mg/L

pH(25℃)7.1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氯B.漂白粉C.盐酸D.碘酒

2.右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

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

()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3.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个原子、一种元素和一种物质的是:

()

AO2BZnCNDCa2+

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5.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6.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有尘埃的空气、②溴水、③蒸馏水、④沸水中加几滴FeCl3浓溶液、⑤淀粉溶液C

A.②B.②③⑤C.②③D.①②③⑤

7.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开幕式都要举行隆重的火炬接力仪式。

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即使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

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4:

10D.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8.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

A.在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B.0.01mol/LAgNO3溶液中滴入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

C.在NaF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看不到沉淀

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

9.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

B.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

C.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淀粉和NaCl的混合液

10.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

A.丁达尔现象B.布朗运动C.渗析 D.电泳现象

1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

()

A.2mol/L的H2SO4溶液       B.2mol/L的NaOH溶液

C.2mol/L的MgSO4溶液       D.硅酸溶胶

12.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根据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A.结晶B.过滤C.蒸馏D.渗析

探究提高

1.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OH)3溶胶与硅酸溶胶混合将产生凝聚现象

B.Fe(OH)3胶体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运动

C.Fe(OH)3胶体微粒不停地作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溶胶时会发生丁达尔现象

2.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

①0.5mol/L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硫酸相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mL水玻璃加入10mL1mol/L盐酸中,用力振荡。

可行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D.①②③

3.下列操作中,不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硅酸胶体至过量;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④向CO2水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⑤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⑥向漂白粉溶液中不断通入CO2至之量;

⑦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

A.①②④⑦B.②④⑤⑥

C.②④D.③⑤⑦

4.向氢氧化铁溶胶中逐渐加入一种液体,先使溶胶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加入该液体又使沉淀溶解。

这种液体是:

()

A.KOH溶液B.氨水

C.稀盐酸D.NH4Cl溶液

5.有一胶体溶液,在电泳时它的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将这胶体溶液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②硫化钠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发生凝聚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①和③D.①和④

高考模拟

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mol/LH2SO4溶液B.2mol/LNaOH溶液

C.2mol/LMgSO4溶液D.硅酸溶胶

2.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叫[]

A.电泳B.电解

C.凝聚D.渗析

3.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

①用盐卤点豆腐,②用明矾净水,③医药上用三氯化铁止血,④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②③D.全部

【参考答案】

1.解析:

溶液一般是混合物,而A项中液氯是氯气的液态。

答案:

A

2.答案:

D

3.答案:

B

4.解析:

B中泥土不溶于水,只得到悬浊液。

答案:

B

5.解析:

1nm~100nm之间。

这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答案:

B

6.解析:

只有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答案:

C

7.答案:

BD

8.解析:

A、D项中胶体发生聚沉,B项中产生胶体。

答案:

C

9.过滤方法中要有一种难溶物,加热是根据物质的熔沸点不同,分离淀粉和NaCl的混合液

用渗析法。

答案:

B

10.答案:

C

11.解析:

Fe(OH)3胶体带正电,滴入带大量阴离子的物质可使其聚沉,后相互反应溶解。

答案:

A

12.解析:

C项中质量比为:

24:

5.答案:

C

探究提高

1.解析:

这是一个基本概念题,主要考查胶体结构及其性质。

胶体是一种物质的分散系,其分散质微粒是许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直径在1nm~100nm,是一种均一透明、稳定的物质体系。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凝聚等几种重要性质。

Fe(OH)3溶胶的胶体粒子是带正电荷的,是因为胶核Fe(OH)3吸附Fe3+所致,而硅酸溶胶的胶体粒子是带负电荷的,是胶核H2SiO3吸附

现象;由于Fe(OH)3溶胶的胶体粒子是带正电荷的,因而在电场的作用下将向阴极移动,即产生电泳现象,但不是向阳极运动,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又由于胶体粒子不停地做不规则的运动,也就是布朗运动;当光线通过Fe(OH)3溶胶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从而在光的通路里出现一条明亮的光带,即丁达尔现象。

答案:

B

2.解析:

BaCl2和H2SO4反应可生成BaSO4↓在溶液中还只有H+、Cl-,所以是离子反应不是溶胶,凡题含①均不是本题答案,答案A、B、D都应弃去。

本题考查有关溶胶的制备,在课本上学生实验部分要求学生用上述方法制备了氢氧化铁胶体,因此该题属于较易的习题。

答案:

C。

3.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是“不出现”。

①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电解质稀硫酸,开始时胶体颗粒会发生凝聚而出现沉淀,继续加入稀硫酸则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消失;②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遇,会发生凝聚现象,产生沉淀不再消失;③开始产生Al(OH)3沉淀,继续滴入NaOH溶液,生成NaAlO2溶液,沉淀又消失;④生成NaHCO3溶液,继续滴加NaOH溶液,生成Na2CO3溶液。

⑤开始产生Al(OH)3沉淀,继续滴稀盐酸,生成AlCl3溶液,沉淀又消失;⑥开始生成CaCO3沉淀,通入过正直CO2又生成Ca(HCO3)2,沉淀消失;⑦开始生成AgOH沉淀,继续滴入氨水至过量,生成银氨溶液,沉淀又消失。

答案:

C。

4.解析:

所列选项都是电解质,都应能促使氢氧化铁溶胶发生不同程度的凝聚,其中氨水是弱电解质,离子浓度小,凝聚现象可能不明显;但继续加入时沉淀又溶解,则应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选项中稀盐酸和NH4Cl溶液都显酸性,能使Fe(OH)3沉淀溶解。

答案:

C、D

5.解析:

本题考查的要点有胶体微粒所带有电荷的判断,以及胶体凝聚条件。

从阅读题目我们抓住电泳时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这一事实,分析这些胶体微粒一定带有负电荷。

再从胶体凝聚的条件:

加入电解质溶液。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或将溶液加热,等方面逐一考查四种加入的物质。

其中硫化钠是电解质,可使胶体凝聚;氢氧化铁胶体由于带正电荷也可以使胶体凝聚。

而蔗糖是非电解质,硅酸胶体因带有负电荷不会使已带负电荷的胶体凝聚。

答案:

C。

 

高考模拟

1.解析:

欲使溶胶凝聚,可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加电解质溶液;二是加热;三是混合带相反电荷(胶粒)的两种胶体。

此题不仅要使Fe(OH)3溶胶沉淀下来,而且还要使其再溶解,显然应该用酸溶液,分析选项不难看出应选2mol/LH2SO4溶液。

答案:

A

2.解析:

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放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渗析。

应用渗析的方法可精制某些胶体。

答案:

D。

3.解析:

①盐卤的主要成份是MgCl2等电解质,豆浆的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形成的液溶胶。

用盐卤点豆腐是利用电解质使液溶胶发生凝聚;②明矾的水溶液中含Al3+,Al3+与水作用产生Al(OH)3,Al(OH)3以胶体形式存在。

Al(OH)3胶粒吸附作用很强,能吸附水中的杂质和其它胶粒,例如粘土形成的胶粒,凝聚成较大的微粒而沉淀,使水得到净化;③血液是一种液溶胶,三氯化铁是电解质,用三氯化铁止血就是利用电解质促使血液胶体凝聚;④江河中含有大量泥砂,也含有大量土壤胶体,海洋中含有大量NaCl等电解质。

电解质促使胶体凝聚,与泥沙一起形成三角洲。

答案:

D。

 

【备课资料集萃】

(1)胶体中的分散质——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或分子集合体例如:

Fe(OH)3胶体中胶粒是有许多个Fe(OH)3聚集而成;淀粉胶体胶粒就是一个淀粉分子。

(2)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及胶体的聚沉:

①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存在。

②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③加热,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可使胶体发生聚沉。

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越易使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