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49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毕业论文).doc

XX大学

XX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

作  者  XXX 

系(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年  级  08级  

学  号  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  

日  期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学生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XX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XX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青年抑郁症患者自疗现状及风险分析

XX

(X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X省XXXXX002)

摘要: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在社会各个年龄阶层中普遍存在。

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功能并带有较高的自杀风险。

现实情况下,该患者群体特别是其中的青年患者的就医率并不高。

他们当中一些部分人是在对抑郁症有着初步甚至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出现的脱诊,选择靠自己的成长与努力去改善症状达到治愈的途径。

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由于自疗患者脱离医生治疗范围更有隐蔽性,同时由于自疗自身反复性的特点,患者更容易在一次周期性失败中陷入绝望境地并且有意识的抵制他人的介入,从而增加额外的自杀风险。

自疗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治疗体系问题的反映,另一方面也说明自疗存在合理性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自疗在抑郁症治疗体系中能不能成为一个新的方法,以及自疗患者的风险及生存现状便急需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抑郁症;自疗;风险分析

1引言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且患者群自杀率较高的特点今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抑郁症的治疗领域,不仅在诊断环节存在很多漏诊、误诊、“对号入座”等问题,而且在治疗环节存在着大量的患者擅自脱离医患关系,进行包括自疗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处理。

在青年抑郁症患者中,自疗的比例相对较高。

而对于自疗现象的研究却存在很多空白。

很多青年患者因为诊断失误、就医效果不明显、经济条件不允许、对心理医生不信任等原因采取了自疗的手段。

[1]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今抑郁症治疗领域存在的种种不足和漏洞,另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风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给抑郁症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

2青年抑郁症自疗群体的存在现状

2.1抑郁症自疗群体的存在方式

说到抑郁症患者的生存现状,人们往往会想起心理医生、神经内科门诊或者某个访谈节目、报纸的求救专栏。

由于抑郁症的种种特殊性,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整个患者群的就医率不是很高,也就是说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医院或心理治疗。

在现实生活中脱诊的患者并非全部是由于对抑郁症的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出困境,相反,有一些部分人是在对抑郁症有着初步甚至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出现的脱诊,他们选择靠自己的成长与努力,自己同抑郁症搏斗。

[3]

在百度贴吧抑郁症吧和抑郁吧随即采访的几个青年患者中,有一半人表示不接受吃药和心理治疗,而依靠单纯的自己治疗探索康复的方法。

在抑郁症患者交流的QQ群中,也有不少人对靠自己的口号提出相应,更不乏有人打出抵制药物的旗号。

经了解,这部分人绝大多数上为18-28周岁的青年人。

虽然传统的药物治疗并不排除自身对于康复的努力,但以自身治疗为主,对其它渠道排斥较大的情况便应该引起人们重视了。

由于抑郁症患者的隐秘性、界定困难等原因,统计自疗人群的占整个患者的比重很难进行。

自疗者病情控制现状也很难把握。

但仍有不少案例显示,这种应对方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当然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个案一:

大雄(考虑到患者隐私,不用全名,下同)

大雄,男,约30岁。

网名发条兔子。

约五年被意愿诊断为抑郁症,后来在对自己的反思中决定完全靠自己治愈症状。

通过自己对抑郁症的学习认识,他对抑郁症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抑郁症是一场对自我的战争。

治愈是获得了新的自我而不简简单单的去消除症状。

他对抑郁症患者的看法是,对于自主性强的患者,建议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在治愈的同时也是一次新的成长;对于自主性差的“乖孩子”,建议按部就班的靠吃药、靠时间慢慢改变。

以下摘自大雄自己写的《抑郁症的治疗(两个解决方案)》一文,基本反映了他对于抑郁症治疗的态度: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这里我根据患者的性格、悟性、分了两类人,做了两个解决方案:

一.有心性、有思想、有主见、会玩、个性豁达、特立独行、不屈不挠、拒绝吃药、有着强烈矛盾冲突的个体(他们通常为典型的抑郁症):

1.想办法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需要一定的冒险,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2.找资料,弄明白心理疾病的始终

3.明哲(这样简单的两个字,需要经历多少痛苦才会领悟?

4.放松练习

5.找到爱人,成家

这是最好的、也是最快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它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疾病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可惜我的生命体验,不是你能轻易学会的)

二.比较听话,性格上逃不开父母牵制,思想、观念属于主流群体的:

1.吃药(特别是总想自杀的朋友)

2.如果可能找个适合自己的有良知的心理医生,或许可让年长者给你的生活开个药方?

3.每天晚上到室外跑步,做适当的运动

4.多向好朋友倾诉

5.争取家人的理解、体谅

6.暂时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少自责

7.如果可能,想法让自己处于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

8.别让自己独处太久

9.花时间多了解下心理疾病的一些基础常识(但别尽信书)

刚被诊断时,同多数患者一样,精神涣散、注意力缺陷、进食量下降、睡眠质量差。

但在后来的思考中,他没有把原因归结为疾病,而认为症状出现的原因是现在的自我不是理想中的自我。

只有改变自我才能真正的走出阴霾。

抱着这样的态度,他通过一步步的改变生活方式,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变更工作和居住环境,看书写作最终完全恢复。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开始帮助其他患者。

并获得一批网友的支持和认同。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他的观点提出反对。

现在的他逐步将抑郁症从生活中淡忘,生活一切正常。

个案二:

小芹

小芹,女。

25岁,山东人,无业。

小芹患抑郁症的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开始在药物的控制下趋于稳定。

后来因与男朋友订婚在即,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使她情况几次反复。

“人生不能想,一想就流泪”,这是她经常发表的心情类型。

症状的压力与心理的无助之下,她一度信仰基督教,希望从宗教中找到心灵的归所与安宁。

2012年初,由于其它原因的一个小手术是她的病情向中重度发展,并最终与男友分手。

之后,父亲陪她一同前往上海进行包括催眠在内的心理治疗。

在治疗结束初期,小芹一度感觉自己就要告别抑郁岁月,不料没过多久,病情再次反复,并重新开始服药。

现在的小芹呆在家里想新的办法,准备病情也起起伏伏。

但是现在她开始更加倾向于靠自己改变生活的努力去改善症状。

3青年抑郁症患病者自疗的原因分析

3.1逃避高昂的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高是每个患者都要面临的实际问题。

经了解,在现实情况下费用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药物需要服用的时间长、医院开药的品种偏贵、心理咨询与治疗价格高昂。

(1)多数抗抑郁药物都需要长期坚持服用。

一般服用期高于三个月,严重患者甚至需要常年服药进行控制。

仅抗抑郁药物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很多重度、重度患者因为病情影响社会功能而难以正常工作。

不少人缺乏足够的经济来源去应对这一花费。

(2)部分医院开药偏贵、偏多直接导致治疗成本上升。

据悉,国内不同品牌的抗抑郁药品价格相差十分悬殊。

以最常见的“百忧解”(盐酸氟西汀)为例,常用的开克牌市场售价平均在30-32元,而聚立能胶囊每盒则卖到60元,更有进口产品单盒售价在100元以上。

而在医院就诊时,品牌的选用往往完全由医院决定。

同时,医院开出的药方中,调理脑神经类的中成药多数也价格不菲。

这给不少患者家庭增添了压力,对于一些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个体,则容易被迫由此脱离医院,走上自我调养之路。

(3)当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依然是难以接受天价。

虽然各个城市的收费标准、各个咨询师的收费标准都不一样,但整体来看价格不菲。

目前中国一般在100-1000元/小时不等,以糖果咨询室为例,文字咨询是100元/60分钟,语音咨询200元/60分钟,视频咨询250元/60分钟,面询300元/60分钟。

这意味着,相当比例的患者因为经济原因缺乏心理咨询治疗的机会。

3.2对医生和心理咨询/治疗师缺乏基本信任

3.2.1对医院医生存在偏见

对医院医生存在偏见是不少青年抑郁症患者脱离医患关系的重要原因。

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的原因。

(1)医生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偏见

从医生方面来说,医生不能得到患者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诊断失误。

如果医生诊断偏差则很容易引起患者对医生专业程度的怀疑。

而抑郁症又是一个误诊漏诊率较高的疾病类型。

在调查中,不少人表示早期被医生诊断为神经衰弱。

在被确诊的患者群中,医生给出的结论答复也个有不同。

目前在门诊中主要存在的诊断有:

神经症、焦虑抑郁症、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

个别人甚至可能被误诊为精神分裂。

此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人格障碍与抑郁症的并发率较高,且鉴别难度也比较大。

诊断名词的不同与医生个人习惯以及业内标准有关。

虽然现在国家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将抑郁症归类为情感障碍,但在不少医院这一词汇在实际诊断中的使用率并不高。

忽视患者的人格独立性。

不少医生由于职业倦怠或者将患者看为不能自理生活的精神矮人等原因忽视患者的主观认识。

而且,在医院传统的医院门诊流程中,医生不必要向患者说明过多的关于疾病的理论、原理。

这容易使患者感觉自己像是“流水线上被修理的机器”。

在患者抱怨医生是否足够专业足够信任的同时,部分医生也在不经意间增加患者的反感情绪:

“精神病人进门就会说我没病”“都是神经的事儿”……由于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敏感程度高于常人,因此容易产生别忽视感,甚至被侵犯感,最终无意间促进了脱诊的发生。

(2)患者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偏见

在对医生偏见的形成过程中,患者的主观因素不可忽视。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自身人格特点。

抑郁症患者一般都具备性格多疑的特点。

同时,有研究结果显示重性抑郁症患者病期人格具有精神质、神经质以及内向型倾向,且其病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这意味着医生面对的不是情绪情感完全正常的一般患者,而是性格程度相比常人有所扭曲的群体。

而抑郁症患者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扭曲往往缺乏自知力。

患者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自己所认为的便是对的,于是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抑郁症有自身的理解。

当前在抑郁症的理论研究方面尚存在不少争议之处。

不同立场的人往往各执一词。

一般而言,医生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侧重于脑部神经系统的问题。

他们热衷于五羟色胺多巴胺含量过低、肾上腺系统失调等理论而容易忽视抑郁症成因的主观心理因素。

在很多患者看来,抑郁症的成因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