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438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阅读题(共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

庄锡华

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

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

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

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有关。

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

他说:

“每个文

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

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

”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他认为:

“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

什么人他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愿意飞到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

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到他的行动。

”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允许灵魂安息的一个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列入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的关系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

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

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

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

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

面对这位有着卓越文学成就而际遇坎坷的作家,总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感情涟漪。

超思维的强制,终于不能“晾干”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致”,笔者也因此获得了评论的自由,可以将由观照沈从文而生的怅惘转化为对一个杰出艺术家命运的历史沉思。

我相信,既然他那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能够刻画出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那么对他的新的解读,便用不着非借助艰深的思辨、袭用辩解开脱的俗套不可,甚至可以不必理会岁月曾经泼洒在艺术家身上的污浊。

1.下列阐述不属于沈从文文学思想范畴的一项是(  )

A.一部伟大的作品,要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对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未来光明的向往。

B.文学作者必须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他的理想与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不尽相同。

C.文学以生活为根据,但又离不开想象,它可以自由驰骋,任意飞翔,其感情以一切自然与生活现象为依托。

D.文学

是极富

自由性的,利用文学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人,其行动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所拘束,而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

2.下列对沈从文文学作品特点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且始终保持着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

B.关注抽象

的人性,同时又对中国现实不满,因此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C.在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中,显得特立独行,与新月派、京派文学处于一种和而不同的状态。

D.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是由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刻画出来的,并没有借助艰深的思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文学思想能够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与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不同。

B.沈从文认为,尽管文学作者与社会改革者及思想家不同,但他与他们往往有着相同的理想、热忱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C.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这跟他来自社会底层、目睹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关。

D.文学是允许灵魂安息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在时局动荡、民生艰难的情况下,它成了文学家的避难所。

(二)课内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

刮刮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①一个道:

“这条计好么?

”②一个应道:

“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③一个道:

“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

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又④一个道:

“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

”又⑤一个道:

“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

”那⑥一个道:

“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⑦一个道:

“便逃得性命时,

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又⑧一个道:

“我们回城里去罢。

”⑨一个道:

“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4、文中①至⑨九处“一个”,分别指哪几个人?

作者为什么不交代人名?

(3分)

5、这段文字写的是人物对话,运用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分)

6、有人说,“石头靠门”的细节,设置得巧,正是因为双方没有见面,才

使林冲暗地里听到了他们的狠毒阴谋。

又有人说,极不真实,石头是从里面靠住的,那外面的人就该知道里面有人,还可能在外面“自供”吗?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细节的?

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美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

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

由于

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朦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

我们停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

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

“玛霞!

过来斟茶!

你到哪儿去啦?

玛霞!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

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

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

我看见了一张在青天白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

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

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

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

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

“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

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

”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

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上帝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

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

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

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霞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

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

玛霞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

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

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

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

爷爷也忧愁起来。

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霞。

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

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

收拾完茶具,玛霞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

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消失在大车后边。

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

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

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

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

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

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

“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

”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B.“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C.“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D.“我”是贯串小说的线索式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展现“我”对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玛霞就是美的化身。

E.小说主人公玛霞不仅外貌“端正”“美丽”,而且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干净、清纯、明丽的美,这正是“美女”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8、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玛霞的美?

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

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二、语言表达题(共51分)

10、默写(共8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以“,”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

(2)《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出诗人省察到生命有限,生年无多,应当顺从内心的召唤。

(3)《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4)《陈情表》最后,李密用“,”来表明自己对晋武帝的忠贞之情。

11、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3分

①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④优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⑥舟遥遥以轻飏。

⑦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⑧引壶觞以自酌。

⑨请息交以绝游⑩木欣欣以向荣

A.作“因为”讲的有①②③⑤⑦ 

B.作介词“凭借、用”讲的有②③④⑤⑥⑦ 

C.用作连词的有①⑤⑥⑦⑧⑨⑩

D.用作连词表修饰关系的有⑥⑩

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幼稚盈室,瓶无储栗

②奚惆怅而独悲

③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④悦亲戚之情话

⑤善万物之得时

⑥与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⑦扶孤松而盘桓

⑧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A①②⑥⑧B②③⑤⑧C②⑤⑦⑧D③④⑥⑦

13、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14、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3分

A臣以险衅(罪过)门衰诈薄(福分)形影相吊(安慰)刘夙婴疾病(婴儿)逮奉圣相(及,至)

B沐浴清化(此指蒙受)臣以供养无主(主人) 猥以微贱(谦词)臣具以表闻(详尽)诏书切峻(急切严厉)

C责臣逋慢(逃脱,轻慢)则刘病日笃(严重)本图宦达(显达)宠命优渥(厚)日薄西山(浅薄)

D岂敢盘桓(逗留)听臣微志(准许)庶刘侥幸(或许)保卒余年(终)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胜利)

15、下面表示官职变化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拜、除:

授予官职

B.擢、谪:

提升官职

C.迁:

调动官职;罢:

罢免官职

D.左迁:

降职贬官;权:

暂时代理

16、下列句子中对“之”意思的把握准确的是:

(  )3分

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感吾生之行休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⑦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⑧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⑨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⑩胡为乎遑遑于河之

A.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有①②⑤⑦⑧⑨ B.代词有⑤⑥⑨

C.助词“的”有③④⑤⑥ D.动词“到、往”⑤⑧⑩

1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   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A.而且  领略  息息相通B.而且 领受休戚与共

C.而  领受 休戚与共D.而  领略 息息相通

18、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深化改革,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是解决我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B.近来经济政策的微调引发了舆论对放松楼市调控的猜测,中央及相关部委虽然一再强调“限购政策决不动摇”,但坊间关于调控放松的消息仍铺天盖地。

C.“民生工程”最终变成“形象工程”,数以亿计的投资打了水漂,造成巨大财政浪费不说,更严重的是,搭进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D.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香河》这部作品反映出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饱满的创作感情。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

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20、翻译下列句子(共8分)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1、下面是一家旅游公司对印尼巴厘岛的解说词,有些句子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错误,请找出4处,先写出有错误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8分)

①由于南太平洋清凉的海风给了巴厘岛最适宜的温度,使这里虽然地处赤道附近,②空气却并不让人觉得燥热。

③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青青草木,山花烂漫,④茂密的热带雨林和穿插其中的梯田,让游客好像在画中行走。

⑤巴厘岛到处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氛围

⑥走在发生过爆炸案的当年的库塔街上,⑦丝毫不会有一点恐怖的感觉。

⑧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人们有一种悠闲的气质,⑨岛上的约两万座庙宇又为它点缀了神秘的气息。

三、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德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

只要人们坐下来看手机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

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的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高二语文

1.B2.A3.C

4.①⑤⑦是差拨,②④⑨是陆虞候,③⑥⑧是富安。

不出现人名,是因为林冲听到三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中间隔着大门,只闻人声,不见人影。

这样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对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被逼上梁山的反抗性格的转变,起了触发的催化剂作用。

6.示例这个细节巧妙,真实。

(1)正是因为风雪太大,所以林冲用大石头靠门。

(2)陆虞候等人用手推门,并不是想进入庙里,只是找一个躲避风雪的地方看火,故而没有真正用力推门。

(3)庙门推不开并不一定表明庙里有人,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4)而且在得意忘形之时,陆虞候等人并没有想那么多,这正是小说的高妙之处。

(认为不真实,只要能自圆其说亦可)

7.DE

8.①正面描写:

通过对玛霞的容貌(头发、眼睛、鼻子等)、衣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表现玛霞的美。

②侧面烘托:

用人物烘托人物,如通过写爷爷和赶马车的乌克兰人看见美女时的表情和反应来表现玛霞的美。

③用人物对环境感受的前后对比来表现人物之美:

爷爷、车夫、“我”看见美女后对所处环境感受的前后不同对比,表现了美女美的程度。

④运用修辞手法:

用比喻描写玛霞的美,如:

“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

”(答出三点即可)

9.参考答案:

特点:

天气闷热干燥、尘雾笼罩,房间嘈杂肮脏,空气窒闷。

作用:

第一,渲染了压抑滞闷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我”的内心感受。

第二,为美女的出场提供了活动背景,为表现玛霞之美做了铺垫,反衬了玛霞之美。

第三,环境的恶劣更能反衬出美女的美对“我”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有利于表现小说主题。

(答出两点即可)

10、

(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3)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4)臣生党殒首死当结草

11.D

12.C

13.C前一“以”表修饰关系

14.D

15.B

16.C

17.D

18.C

19.【答案】B

 

20、答案解析见《练习册》第三单元学科能力测评卷(B卷)17题

21、略

22【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具有多向性特点学生习作中可能出现的几个常见的立意:

①手机的利弊;②不要忽略身边的美;③珍惜时光;④学会交流;⑤生命在于运动;⑥人性化的设计。

显然,①②的立意比较大众,也较切题,③④⑤的立意显得一般。

而第⑥点关于“人性化”的写作应是此次习作中最可挖掘的方面,但学生对此的了解不可能深入,习作中可能很少涉及,即便是涉及,也大多属于浅层次的。

其实,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它要求设计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人性化包含三个自然属性:

①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

“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②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

“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③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

“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

这三种属性,包含对行为后果、对自己长远目标和对人生价值的考虑。

仔细分析“带刺的长椅”,从“人性化”角度可以拟题(立意)如下:

①爱的真谛(钢刺看上去“邪恶”,让人“扫兴”,实则是在对人们善意的提醒)。

②自律与他律(自律是人的最高境界,但有时需要从他律开始)。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客与居民的不同观点只是因

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④带刺的长椅告诉(警告)我们什么(放下手机,拥抱真实;手机之外,风景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