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171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docx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

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及其调节方式研究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压力,出现抑郁情绪的人数明显上升,进而导致的恶性事件也屡屡发生。

本研究拟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来源进行研究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来进行实践调查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及时调整不良情绪、提高学习生活效率和质量,起到参考作用。

本研究主要从人格、生活事件、自我、认知四个方面来研究抑郁情绪的来源,以及从斯蒂芬·伊拉迪(StephenLlardi)博士的生活方式改变疗法(TherapenticLifestyleChange,TLC)为理论基础来找寻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自我调节方式。

本研究为大学生合理调整抑郁情绪,预防抑郁情绪的产生以及采用正确的方式来缓解大学生的抑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引言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异性关系、学业、人际关系等生活事件也频频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出现抑郁情绪的人数明显上升,进而导致的恶性事件也屡屡发生。

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1]。

沈阳精神卫生中心最新流行病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在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占大学生总人数的24%,而且名牌大学中,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名牌大学大学生总数的35%[2]。

根据北京大学治疗咨询中心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中,主诉抑郁的占37.9%,列第一位。

仅从我国大学生的退学情况来看,因精神与心理问题导致不能正常学习或学习成绩落后者占40%以上。

其中,慢性抑郁症患者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表明很多大学生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1]。

本研究拟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来源进行研究分析,主要通过测量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来进行实践调查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及时调整不良情绪、提高学习生活效率和质量,起到参考作用,因而,本研究的开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概念界定

2.1抑郁的界定

抑郁被认为是一种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Baumeister(2001)则认为抑郁是一种具有弥散性不快乐感的情绪体验。

抑郁本身的体验是不愉快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异常的,就像痛觉一样,对人类的生存是有积极意义的,痛觉是一种信号,可以让你知道身体的失衡,同样的,抑郁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信号,可以让你来处理自身失衡的部分。

抑郁可以看成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不抑郁,另一端是抑郁,抑郁程度的不同分布在连续体之中的某一点。

目前我国的研究文献中,主要将大学生抑郁的研究根据冯正直的分类分为三类(冯正直,2002):

抑郁情绪(DepressedMood),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刺激的一种情绪反应,表现为个体悲伤、失望、不快乐、不幸福以及烦躁等的心理境况。

抑郁症状(DepressedSymptoms),是指伴随着身体问题、适应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过失行为等问题的由行为引起的个体悲哀情绪的现象。

抑郁障碍(Depressivedisorder),接近连续体的端点,将会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与学习,生理健康问题表现也同样严重,甚至有自杀的倾向,以及涉及到精神病领域的研究范畴。

本研究主要研究抑郁情绪,主要从抑郁情绪的来源及其调节方式两方面进行研究。

2.2抑郁的测量

对于抑郁状态的测量,可以运用标准化量表来进行,可以分为诊断性量表和非诊断性量表。

诊断性量表是用于临床诊断的结构式或半结构式的标准化的精神检查工具,是一系列由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根据诊断的要点或者标准设计的条目组成的量表。

常见的量表有:

(1)精神现状检查(PSE)和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SCAN);

(2)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SADS);(3)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核心本(CIDI-C)。

非诊断性量表则区别于诊断性量表,不像诊断性量表那样有严格和标准化的评定方法。

此类量表大多是由被评定者自评,主要运用于抑郁的筛查和抑郁严重程度的评价。

常用的非诊断性量表有:

(1)自评抑郁量表(SDS);

(2)Beck抑郁问卷(BDI);(3)抑郁状态问卷(DSI);(4)Carroll抑郁量表(CRS);(5)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6)老年抑郁量表(GDS);(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等。

 

第三章研究综述

3.1抑郁理论研究综述

对抑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最早的抑郁一词出现在希波克拉底气质类型说中,即“忧郁质”(Melancholia)。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认为,个体因缺乏技能,或者因环境因素,使得正强化减少,正强化的减少导致个体活动次数降低,个体活动次数降低反过来又降低正强化,最终产生抑郁。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的核心内容是丧失,即性心理发育退行到了口唇期(1986)。

弗洛伊德强调,很多心理问题是由于情感与爱的丧失,这种丧失使得个体产生不正确的自我惩罚和自我批评,进而会导致抑郁的产生。

随着这一理论的演化,强调的重点也从外部满足的丧失转移到了内部安全感的丧失。

Rado(1928)认为抑郁的实质是一种自我惩罚,这种自我惩罚是由于丧失了他人的赞同与许可之后为了恢复自身的内部安全感或自尊而产生的。

比波瑞(E.Bibring)则强调了自我目标机制的难以达成会导致抑郁的形成。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罗杰斯(C.Rogers)认为,人都有着积极的、向上的、成长的潜力。

个体的积极的、向上的、成长的潜力如果受到阻碍,个体的经验与自我不同一,会导致抑郁的产生。

人本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

他认为,当个体感到自我尊重时,便能产生个体的价值感与归属感,否则就会产生抑郁情绪。

认知学派代表人贝克认为认知因素在抑郁障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贝克(1967)的认知理论认为抑郁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用消极性的认知在解释自己所遭所遇。

贝克认为抑郁者的想法可以用抑郁认知三角来描述(Beck,1972)。

抑郁者消极地看待自己,对当下的经历也消极地看待,更是对未来持消极的悲观态度。

生物学流派代表人物艾森克认为,不同的个性特征会影响个体的思维、行为及情绪等。

神经质、内外倾与抑郁的关系密不可分。

本研究所指的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而是抑郁的初级阶段,即是根据冯正直(2002)的分类当中的第一类——抑郁情绪。

3.2我国大学生抑郁现状研究综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作的疾病负担研究,抑郁症排名为第四位,预计至2020年将上升为第二位。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未来50年内,抑郁症将成为最严重的公共心理健康问题之一[1]。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还有200~250万,而这些自杀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40%[2]。

研究表明,抑郁在大学生中具有相当普遍性。

翟德春对某医科学校509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40%[1]。

吴燕对482名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査后发现,大学生无抑郁或极轻微抑郁者占39.8%,轻度抑郁情绪占43.4%,中度抑郁占12%,重度抑郁占4.8%[1]。

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3]。

沈阳精神卫生中心最新流行病调查统计结果:

在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占大学生总人数的24%,而且名牌大学中,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名牌大学大学生总数的35%[4]。

根据北京大学治疗咨询中心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中,主诉抑郁的占37.9%,列第一位。

仅从我国大学生的退学情况看,因精神与心理问题导致不能正常学习或学习成绩跟不上者占40%以上。

其中,慢性抑郁症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4]。

在已有的研究中,我国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各学者从方方面面对抑郁进行了研究,如顾思梦(2014)、石英华(2007)都对成人依恋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阳德华(2004)、魏义梅(2007)等对人格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还有许许多多的学者分别从人际交往、自尊、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等诸多的因素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特点上,大量的学者都会采用国际上信度与效度较高的量表对大学生抑郁进行研究,研究具有统计性与科学性。

还有一部学者会对抑郁的治疗进行研究,如黄晓琦(2005)对认知行为治疗进行了研究,郭玉芳(2015)对团体积极心理治疗进行了研究,还有的学者分别对理性情绪疗法、幽默疗法、音乐疗法等进行了研究。

我国学者对抑郁的研究范围广,内容多,可见我国学者对抑郁的重视程度之高。

大学生作为抑郁的高发人群,研究大学生与抑郁的关系的学者数量更是占较大的比重。

总之,诸多的研究数据表明,抑郁在我国大学生人群中的流行率比重较大,已成为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刻不容缓。

 

注释

[1]潘建英.医学专科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

南昌大学,2012.

[2]高博.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动物辅助干预研究[D].大连:

大连医科大学,2012.

[3]左莹莹.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13.

[4]李彤.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第23卷总第100期2008年第6期.

第四章研究设计

4.1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为了了解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来源以及其自我调节抑郁情绪的方式,为了从根本上了解抑郁情绪的产生,缓解大学生的抑郁情绪,让大学生能更积极地生活与学习。

在抑郁情绪的来源方面,本研究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联系A大学(榆中校区)的若干大学生,填写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自评抑郁量表(SDS),从而得出抑郁与人格的关系;填写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尊量表(SES)得出抑郁与自尊的关系。

在抑郁的自我调节方式方面,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与若干A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访谈或者分发问卷。

4.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与文献查阅法等研究方法来得出抑郁情绪的来源以及大学生对抑郁情绪的自我调节方式。

在研究工具上,主要采用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评抑郁量表(SDS)、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尊量表(SES)。

4.3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对于测量法获得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相关性的分析。

第五章研究结果

5.1抑郁情绪的来源

抑郁情绪的来源是众多的,本研究主要从人格、生活事件、自我、认知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5.1.1抑郁与人格的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本人通过分发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给近100位同学,回收71份有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抑郁和人格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陈仲庚修订的含85个项目的成人问卷。

本次研究回收有效问卷71份,对艾森克人格问卷的E、N、P、L四个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分别用SPSS进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性分析,得出四个维度与抑郁的相关性如下表所示:

表5.1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量表四维度与抑郁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抑郁

内外向(E)

神经质(N)

精神质(P)

掩饰性(L)

相关系数

-0.111

0.642**

0.394**

-0.392**

Sig.(双侧)

0.357

0.000

0.001

0.001

总体来说,内向维度、掩饰维度与抑郁分数呈负相关,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与抑郁分数呈正相关。

魏义梅(2007)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其所得结果,E、N、P、L四维度与抑郁得分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5、0.55、0.09、-0.16[1]。

所得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所得相关性一致。

经过显著性双侧检验,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与抑郁相关性显著。

总之,可以得出大致结论:

越内向的人越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神经质、精神质的人也越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研究的结果与实际经验是相符的。

众多的学者对抑郁与人格相关性的研究都说明了人格因素对抑郁的重要影响。

艾森克认为个体不同的人格会影响其思维、行为以及情绪等等。

内向的大学生由于较害羞、敏感,不善交际,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情绪波动也较大,易感觉到孤独,易引起抑郁情绪。

神经质的大学生,容易焦虑,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受到事件的刺激更易产生抑郁情绪。

而精神质得分高的人,孤独、不关心他人、不友好、喜欢挑衅他人,因而更容易与周遭的人产生矛盾,人际关系差,从而更易产生抑郁情绪。

因此,本研究所得结论与艾森克理论是具有一致性的,人格在心理问题的发生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仍在逐步形成,处世未深。

因此,应针对其不同的特点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稳定的人格,鼓励大学生多参加团体活动,多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对有不良个性倾向的学生进行行为校正,这将有助于预防抑郁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1.2抑郁与生活事件的关系

在研究抑郁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面,本研究通过访谈法统计诱发抑郁情绪的因素,如下表所示:

表5.2大学生抑郁情绪来源频率统计表

总维度

分维度

频数

频率

学业

考试

6

9.52%

31.75%

作业

2

3.17%

学习

12

19.05%

人际关系

父母矛盾

2

3.17%

31.75%

朋友矛盾

8

12.70%

两性关系

6

9.52%

人际关系梳理

4

6.35%

适应

0

0.00%

0.00%

丧失

0

0.00%

0.00%

其他生活事件

物质匮乏(钱、饥饿等)

6

9.52%

22.22%

网络游戏

4

6.35%

做事失败或完成困难

4

6.35%

其他非生活事件

未来前途

2

3.17%

14.29%

自我(自卑等)

4

6.35%

无目标

1

1.59%

别人不在乎或不理解自己

2

3.17%

 

 

63

100.00%

100.00%

通过访谈,发现受访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来源有85.71%是由生活事件引起的。

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密切,负性的生活事件有较高的概率引起大学生的抑郁情绪。

其中,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大学生抑郁的主要因素,均占总因素的31.75%。

表5.2中,适应与丧失维度的频率均为0,但仍将这两个维度放入了表中,因为适应与亲友的丧失同样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但是由于访谈的对象是大三的学生,因此适应维度的影响较小,因为大三学生几乎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而亲友的丧失是小概率事件,本次访谈中并未发现。

那么,生活事件到底是大学生产生抑郁的直接原因,还是经由其它心理社会因素间接引发抑郁的?

素质-压力相互作用模型认为抑郁是在素质和压力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素质,即个体经由早期的创伤性生活事件获得抑郁的易感性素质;压力,即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压力会使得个体的素质被激活,最终导致抑郁的产生。

但是,我认为不可以一概而论,不同的生活事件或许引起抑郁情绪的方式是不同的。

比如说,由于打网络游戏输了而导致的抑郁情绪,较大可能是直接作用,这种抑郁情绪很快就会消弭。

学习压力大引发的抑郁可能是由于习得性无助,同一性缺失产生的抑郁,当然,也可能由于父母的期望导致的。

而人际关系引起的抑郁情绪也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心理素质即人格等方面的易感素质被激活导致的,也可能仅仅是因为和朋友吵架而直接引发的抑郁情绪。

素质-压力导致抑郁,还是抑郁对素质和压力产生影响,三者孰为因孰为果目前仍不能达到一致的意见,抑或是三者相互作用。

但是,总而言之,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仍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抑郁情绪长时间不能得到缓解,那么很可能演变成抑郁症状,甚至是抑郁障碍,那么,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件生活事件,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如何调节抑郁情绪,尽量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以及减弱其对大学生的的影响,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途径。

 

5.1.3抑郁与自我的关系

本研究从自我概念、自尊以及自我同一性三个方面探讨抑郁与自我的关系。

自我概念,简言之即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与体验。

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

反映评价即个体从他人那里得到对自己的评价。

如果一个人更易从别人那里得到负性的评价,别人的负性评价会使他抑郁,而正性评价并不能使他快乐,那么这个人很显然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社会比较就是在社会中,人们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标准。

一个人如果总是和比他优秀的人比,总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并由此产生自卑感,或者是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进行比较,那么他显然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自我感觉就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自己对自己的感觉。

自卑,对自己不满,过于完美主义,则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周岚(2010)通过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eePtseale,简称Tscs)与自评抑郁量表(SDS),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对被试的抑郁总分与自我概念各因子(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概念、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总分)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抑郁情绪与自我概念各因子存在着相关性,且为负相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更为密切[2]。

这说明,加强大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肯定,是大学生避免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途径。

通过访谈发现,导致被试产生抑郁情绪的因素中,有10%左右的因素是与自我概念相关的,几乎占了非生活事件维度的全部。

有几位被访谈者认为“别人比自己好”,“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上心”,因此会感到抑郁,还有一个被访谈者说“每次做自我剖析都会使我感到抑郁”。

可知,自尊与抑郁情绪也是相关的。

这里的自尊,是指心理学领域的自尊,简单来说,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的体验。

本研究通过分发贝克抑郁量表(BeckDepressionInventory,BDI)和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给A大学榆中校区的同学,回收有效问卷65份,对抑郁与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自尊与抑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5.3大学生自尊与抑郁的相关分析

抑郁

自尊

相关系数

-0.725**

Sig.(双侧)

0.000

由相关分析可知,抑郁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越高,抑郁量表得分越低。

魏义梅(2007)对大学生抑郁与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被试发放了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尊量表,得出了具体的结果,高自尊水平的大学生从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8.7%、16.1%、3.9%和1.3%;中等自尊水平的大学生抑郁程度由无到重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5.7%、41.7%、10.4%和2.1%;而低自尊水平的大学生抑郁程度由无到重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2.7%、35.3%、41.2%和10.8%。

她得出自尊三水平之间的抑郁分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自尊水平越高,抑郁量表得分越低[1]。

可知,自尊与抑郁的关系是密切的。

低自尊的人更倾向于贬低自己,妄自菲薄,总以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不能正视挫折,不能勇于克服困难,因此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从访谈的结果得知,较多的被访谈者觉得就业压力大,前途迷茫等会使得他们抑郁。

因此,自我同一性与抑郁也有一定的关系。

自我同一性缺失的大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情感得不到抒发,缺乏明确的目标或者缺少对目标达成的动力,不能适应环境,对于就业、学习、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选择迷茫而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将方方面面整合起来,或者角色混乱,很容易就产生抑郁情绪。

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混乱或者矛盾会使个体产生抑郁情绪。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同一性的培养,树立大学生明确的目标,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综上所述,抑郁与自我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本研究结果提示,应该多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正确引导大学客观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悦纳自己,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树立正确的目标与价值观,憧憬未来,因此,使大学生有个强大的自我是避免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

 

5.1.4抑郁与认知的关系

通过实践,发现抑郁与认知的关系是密切的,对于自我认知的不同,决定了抑郁是否可能产生。

在与一位同学交谈时,他说在反思自己,回忆抑郁情绪等问题时,反而让自己变得抑郁了,每次做这种自我剖析的问卷之类的就反而会让自己抑郁。

由此可见,他很可能经常自责,并更容易回忆起消极的事情而忽略积极的事情。

抑郁者容易记住消极的体验,而且抑郁的想法会弥散并联系起来,他们消极地看待自己,消极的看待现在,更甚是消极地看待未来。

大多数大学生留意积极信息,忽视消极信息,尽可能得把模棱两可的信息看做积极的信息。

然而,抑郁者则相反,他们容易使用抑郁图式——是一种包含了对各种抑郁事件和想法的记忆及其相互联系的认知结构——进行加工,他们更倾向于留意消极信息,忽略积极信息,并且会从两可的信息中提取更多的消极信息。

本研究所采用贝克抑郁量表中,第二、三、七、八、十四题均是与抑郁图式有关的,采用抑郁图式进行认知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对所收的贝克抑郁量表的总得分与第二、三、七、八、十四题的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846,与理论一致。

大学生在认知的方式上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认知风格的差异上,运用消极认知风格的个体倾向于把他们的问题归因为持久、普遍、自身以及内在的原因。

比如某大学生有一次考试考砸了,大部分人会归因于这次考试困难、老师教的不好等因素,而使用消极认知风格的人可能会认为是自己天生笨。

习得性无助者往往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他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并认知泛化到其他考试上,导致次次考试不如意,最终产生抑郁情绪,甚至演变为抑郁症状。

综上,对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来源,认知方式也是一种相关因素,认知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错误的、消极的认知方式极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理性情绪疗法(REBT)、认知行为治疗(CBT)等或许是缓解并消除因为认知应对错误而产生抑郁情绪的那类人的抑郁情绪的很好的方法。

5.2抑郁的自我调节方式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抑郁情绪大多能很好的调节,比如听音乐、打游戏、看书、去图书馆、睡觉、看电影、吃东西、看综艺等等。

抑郁情绪如果能正确的调节,那么就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而不致演变成抑郁症状,甚至是抑郁障碍。

斯蒂芬·伊拉迪(StephenLlardi)博士的生活方式改变疗法(TherapenticLifestyleChange,TLC)我认为是很适合大学生自我调节抑郁情绪的一种方法,疗法大致有以下六个途径:

第一,调整Ω-3脂肪与Ω-6脂肪的比例,即多增加Ω-3脂肪的摄取。

科学研究,Ω-3脂肪对抑郁的治疗作用是显著的。

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摄取Ω-3脂肪来保证自己愉悦的情绪。

鱼油胶囊是最快最方便的途径,当然,海鲜、坚果、蘑菇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不要胡思乱想,克服过度沉思。

就如上文所说,抑郁的时候更容易回忆起以往抑郁的事件而更加抑郁,过度的沉思也是如此,会使自己更加抑郁。

因此,大学生应该多做少想,改掉过度沉思的恶习。

当然,大学生们在抑郁的时候会选择听音乐,看综艺,打游戏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能转移注意力,而使自己不陷入沉思的好方法。

然而,有些大学生抑郁的时候会选择看书、一个人散步等方式,这些方式的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