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3966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docx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

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二、说学情

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对于小说体裁还不太熟悉,但对小说的课文很感兴趣,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情景中,从而带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和谐,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通过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己学

1.读一读课题:

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

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

2.读一读课文:

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

3.读一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读读这篇课文,想一想:

课文先写了,

接着写了,

最后写。

5.查阅资料,了解维克多.雨果。

环节二、交流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处在安定幸福的生活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

让我们回到1870年3月17日夜晚,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诺曼底号”遇难场景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维克多.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写作背景: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号”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借助课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尤其是难读的外国的人名和地名。

弥漫山脉剖开半裸哭泣汹涌维持酣睡

机械可卑岗位主宰调遣鱼腹窟窿秩序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宰”,翘舌音“秩”。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生字“遣”。

“遣”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右边的最后五笔的笔顺:

竖横折横横折横。

2.找到“剖开、灌、蓦地、须臾”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和词。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弥漫:

布满,到处充斥着。

(2)混乱:

无条理,无秩序。

 

(3)维持:

保持使继续存在;保护;维护。

(4)秩序:

多指人或事物按规定有条不紊,整齐有序。

(5)主宰:

主管;支配,统治;掌握。

(6)惊慌失措:

失措:

失去常态。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7)岗位:

一份职位一般是将某些任务、职责和责任组为一体。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什么?

要求同桌的两个人互说一遍。

比比看谁说得好。

学法提示: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

时、地、人、事。

2.小组交流,展示如下: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四)熟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雨果先生一道目睹了一场灾难的发生,船上的人如何获救的?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环节三、反思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雾中夜航

受撞遇险一片混乱

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

沉入大海

八、教学反思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

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

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

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

如:

“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

”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

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

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2、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

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

一个月的学会学习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

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

”“真开枪打吗?

”“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3、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

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

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

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

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致些。

总之,我觉得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给予多多指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诺曼底号遇难记》已经结束,而我对这篇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将继续。

 

小学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

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三、说学情

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对于小说体裁还不太熟悉,但对小说的课文很感兴趣,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情景中,从而带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和谐,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通过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交流学

(一)谈话导入,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灾难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请大家把课题读得沉重些。

2.检查字词:

弥漫山脉剖开半裸哭泣汹涌维持酣睡

机械可卑岗位主宰调遣鱼腹窟窿秩序

3.检查课文的朗读,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坏了,船长在指

挥船上的人有序撤离,唯独自己被海水淹没了。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状的场面。

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

(好害怕,很恐惧等。

你们听到了什么?

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

要实话实说。

(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3.师:

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相关的段落。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4.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

(板书:

惊恐万状)(读)

(2)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

(情况非常危急,船很快就会坠入海底)(再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

(4)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片断。

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共同感受这可怕的灾难。

(三)细读品味,感受三幅画面。

1.师:

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可怕。

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

(船毁人亡……)

但是结果是这样吗?

(除了船长以外,全部脱险。

2.师:

是的,乘客们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井然有序。

(板书:

井然有序)

3.师:

在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

(哈尔威船长)

4.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非常高的评价。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师: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谁还想读?

谁再来试试?

一起来读读。

“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师:

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非常欣赏能自己提出问题的孩子,当你读完这个句子的时候。

再读质疑

生:

为什么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因为哈尔威船长的牺牲精神和指挥人员撤离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5.那么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特别要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段,认真读读,并想一想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快速读文。

6.交流、再现画面

师:

好,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静下来,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一幅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中。

生:

1)庄严的指挥 2)简短有力的对话3)悲壮的沉没

A、感悟第一个画面

师: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面,来感受一下,为什么雨果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咱们先走进第一幅画面: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1.师读旁白,剩下的话学生自由练读,想想该怎么读?

师为什么读这么大声?

(抓住“吼”字)指名多人读。

2.再看看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有什么特点?

(简短)为什么?

3.灾难来临之际,别人都惊恐万状,而哈尔威船长却在做什么?

(指挥、发布命令)

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选择逃走呢?

(因为他是船长,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是什么品质?

(板书:

忠于职守)

和别人的惊恐万状相比,他在做什么?

(指挥大家)怎么样指挥?

(镇定)

师:

对,镇定自若。

(板书:

镇定自若)这份镇定自若,别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吗?

(不能)

4.你还能从这段话中读出什么来?

妇女先走,船员断后。

咱们常说女士优先,在灾难面前也做到让妇女先走,这叫什么?

生:

绅士风度。

(板书:

绅士风度)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面对混乱的人群,你准备怎样来下达这道命令?

指名学生朗读。

(师指导:

场面混乱,情况危急。

师:

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师:

这是庄严的指挥,这是威严的指挥。

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

真好,读得好,脸部的表情也非常到位,满脸的威严。

正因为这样,所以课文的作者雨果是这样评价船长的,再读。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生齐读)

师:

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

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这是咱们从第一幅画面中感受到的。

B、感悟第二幅画面

师:

下面我们走进第二幅画面:

1.这是一段怎样的对话?

(简短有力的对话)

在这段对话当中,有三个角色:

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

请同学们同桌互相练读,要注意读出那份威严、有力来。

(同桌互读,小组展示读,评议。

2.咱们一起合作读好吗?

你们想读谁?

(哈尔威船长)那老师就读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的话。

3.(配乐读)接下来老师配上灾难发生时的嘈杂声,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你就把自己当作是哈尔威船长,好吗?

(师生再合作读对话)

4.各位船长,你问大副还有多少分钟,什么意思?

(想知道还有多少救援的时间。

当你听说只有20分钟的时候,你说够了,你指的什么够了?

(脱险的时间够了。

5.20分钟救出60个人时间够了,但前提必须是什么?

(人们撤离的时候必须井然有序。

6.能惊恐万状吗?

(不能)能像一窝蜂似地往前挤吗?

(不能)所以,你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一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死命令。

谁来读读?

(读出那份威严。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7.讨论:

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令开枪打死那些胆敢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

他该不该下达这道命令?

(请学习小组互相讨论)。

生汇报:

首先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却又不得不这样做。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共同下达这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命令。

(齐读)

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8.这么无情的命令,收到效果了吗?

从文中找找,用笔画出来。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谁?

(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称他是“伟大的灵魂”?

(因为他不放弃任何生命,作为强者对于弱者的保护,有强烈的责任心。

9.同学们,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这样来评价哈尔威船长,一起读: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生齐读)

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C、感悟第三幅画面

1.同学们,正是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

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分钟很快就到了。

当第60个人登上小艇的时候,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2.同学们,这是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地与船同沉,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动,来读读这段话,轻声地读。

(学生轻声读,指名读)

3.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船长吗?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雨果吗?

a、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呢?

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没?

b、这薄雾为什么是阴惨惨的?

c、为什么要称船长为雕像呢?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地凝望每一个字,思考刚才你提出的这些问题。

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啊?

你为什么要与船同沉呢?

雨果,你为什么要将船长比喻成一尊黑色的雕像呢?

在你的眼中,为什么薄雾都是阴惨惨的呢?

静静凝望,静静思考。

明白吗?

为什么此时此刻,连薄雾都是阴惨惨的?

生思考并回答:

a、作者把薄雾比作人们悲痛的心情。

b、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还因为雕像都是非常伟大的,与其说哈尔威船长是一尊雕像,不如说他在人们心中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c、因为他是船长,这艘船是他的心爱之物,船就是他的生命。

所以,我们的船长他遵循着这样一句诺言:

船在人在,船毁人亡。

明白了吗?

虽然牺牲了船长一个人,但是却让其他人获救。

这是什么品质?

(板书:

舍己救人)

4.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这两句话: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读得再肯定一些。

(生再读)

5.危难出英雄。

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

还是舍己救人、不辱使命、流芳千古?

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此时此刻,轮船还在下沉,可是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哈尔威船长赴难,我们的心在滴血。

我仿佛听见获救的克莱芒在深情地呼喊着……,我们仿佛听见小艇上获救的人们在深情地呼喊……,所有的人都在深情地、饱含着热泪地呼喊……(反复读)

6.但是任我们怎样的呼唤,哈尔威船长却徐徐沉入大海,离我们而去。

但他留给了我们镇定自若、绅士风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并不惜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他又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让我们再次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船长。

 

(四)倾诉心声,总结全课

1.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仿佛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涤。

在这次灾难当中,最令我们感动,最令我们敬佩的人是谁?

(哈尔威船长)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的心里和老师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拿起笔,把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写话,汇报。

3.教师小结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起读:

哈尔威船长,我爱您,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环节二、反思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环节三、实践学

总结提升:

同学们,相信每一个人学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会记住这样一位船长:

记住一位与船同沉的船长!

记住那位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

记住那位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七、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惊恐万状井然有序

    忠于职守镇定自若        

船长

绅士风度舍己为人

八、教学反思

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

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

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

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

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致些。

总之,我觉得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给予多多指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诺曼底号遇难记》已经结束,而我对这篇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将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