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3618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凯里一中2021届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F:

19Na:

23S:

32Cl:

35.5Fe:

56Cu:

64Zn:

65Pb:

20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有毒,一定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B.二氧化硅有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作光电池

C.爆竹燃放过程中,硫燃烧直接生成三氧化硫

D.同位素示踪技术常用于医疗、考古及物质变化规律的探究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有还原作用,可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可以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酶性褐变,有抗氧化作用,所以二氧化硫能作食品防腐剂,但不能超量,故A错误;B.Si可以作半导体材料,能制作光电池,二氧化硅是制作光导纤维原料,故B错误;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才能氧化生成三氧化硫,故C错误;D.同位素示踪法可以用来研究一些化学反应的历程、医疗、考古及物质变化规律,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B.第ⅠA族元素单质均能与水反应

C.第ⅡA族中无非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ⅢB族含錒系和镧系元素,含元素的种类最多,故A正确;B.第ⅠA族金属元素单质,均为活泼金属,均与水反应,但第ⅠA族元素中氢元素的单质H2不能和水反应,故B错误;C.第ⅡA族为碱土金属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故C正确;D.副族元素中均为金属,元素周期表中100多种元素,金属元素的种类80多种,则金属元素的种类大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故D正确;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中各族的排列顺序,结合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我们可以推断任意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记住各周期元素数目,我们可以快速确定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各周期元素数目依次为2、8、8、18、18、32、32(如果第七周期排满),则惰性气体原子序数依次为2、2+8=10、10+8=18、18+18=36、36+18=54、54+32=86、86+32=118。

3.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序数,结合元素周期表结构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再结合各元素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详解】M的原子序数为37,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A.19号,55号元素处于第ⅠA族,M应处于第ⅡA族,故A错误;B.20号,56号元素处于第ⅡA族。

20号元素为钙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M位置正确,故B正确;C.26号、28号元素为第Ⅷ族元素,图中M处于第Ⅷ族,故C错误;D.17号、53号元素为第ⅦA族元素,图中M为稀有气体Kr,故D错误;故答案为B。

4.2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67.2LH2(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Ne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第ⅠA族B.第三周期第ⅡA族

C.第三周期第ⅢA族D.第四周期第ⅢA族

【答案】C

【解析】

【分析】

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金属提供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守恒,计算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数。

结合金属原子失去形成具有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确定金属元素的质子数,进而确定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详解】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3mol;令金属原子失去的电子数为n,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

2mol×n=3mol×2,解得n=3,金属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金属离子具有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所以+3价金属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该金属元素质子数为10+3=13,即该金属为Al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ⅢA族,故答案为C。

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碘的氢化物不稳定B.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

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镁的碱性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碘的氢化物不稳定,故A正确;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故B正确;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硒(Se)化氢不如硫化氢稳定,故C错误;C.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Na和Mg是同周期主族元素,Na的金属性比Mg强,则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镁的碱性强,故D正确;故答案为C。

6.俄罗斯科学家用铪和钨两种核素精确测定了地球和月球的年龄,得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它们是根据18272Hf(铪-182)和18274W(钨-182)两种核素的含量比例得出的。

下列有关铪-182和钨-182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B.互为同位素

C.电子数相同D.中子数分别为110个和108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据此分析.

【详解】A.二者的核电荷数分别为72、74,则在周期表中不处于相邻位置,分别位于73的两侧,故A错误;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两种核素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B错误;C.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两者电子数分别为72、74,不相等,故C错误;D.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原子核内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两核素中子数分别为182-72=110、182-74=108,故D正确;故答案为D。

7.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术语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CaF2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CO2的结构式:

O=C=O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1737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CaF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Ca2+和F-,其电子式为

,故A错误;B.氯离子质子数为17,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C.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O=C=O,故C正确;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7,其核素的表示方式为1737Cl,故D错误;故答案为C。

8.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①MgCl2②Na2O2③KOH④CO2⑤NaClO⑥H2SO4⑦NH3·H2O

A.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般地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价是离子化合物,据此分析。

【详解】①MgCl2中只存在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故①错误;②Na2O2中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过氧化钠是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③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氢氧化钾是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③正确;④CO2中只含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故④错误;⑤NaClO中含有Na+和ClO-,是离子化合物,ClO-中氯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⑤正确;⑥H2SO4中只含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故⑥错误;⑦NH3·H2O中只含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故⑦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从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常用方法是: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它们形成的化合物即为离子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般为共价化合物;注意:

并不是非金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铵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NH4+内部N原子与H原子间则以共价键结合)。

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中的化学键形成

D.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等都属于共价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键是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故A项正确;B.化学键中离子键使离子相互结合,共价键使原子相互结合,故B项正确;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故C项正确;D.极性键、非极性键都属于共价键,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D错误;答案:

D。

【点睛】考查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的构成,根据概念进行判断。

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氢键是某些含氢分子之间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不影响化学性质。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g重水(D2O)中所含的中子数为8NA

B.常温下,1molNH4Cl含共价键数目

4NA

C.足量的Cu与含溶质2mol的浓H2SO4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12g14C所含原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20g重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重水中含有10mol中子,所含中子数为10NA,故A错误;B.NH4Cl是离子化合物,存在Cl-和NH4+,其中NH4+中存在4个N—H共价键,则1molNH4Cl含共价键数目为4NA,故B正确;C.2mol硫酸完全与Cu反应会生成1mol二氧化硫,转移2mol电子,由于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后,反应不再进行,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故C错误;D.14C的摩尔质量为14g/mol,12g14C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原子数小于NA,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1.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

Y

Z

W

 

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Z>Y>X

B.WO2是一种有毒气体,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C.常见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W>Z>Y>X

D.XW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位置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W、Z处于第三周期,且Y和Z为同主族元素,设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X、Z、W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a-1、a、a+1,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

a-1+a+a+a+1=20,解得a=5,则W为S元素,故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P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位置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W、Z处于第三周期,且Y和Z为同主族元素,设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X、Z、W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a-1、a、a+1,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

a-1+a+a+a+1=20,解得a=5,则W为S元素,故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P元素;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结合“同主族元素核电荷越大非金属性越弱,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可知,X、Y、Z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Y>Z>X,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Y>Z>X,故A错误;B.W为S元素,SO2是有毒气体,也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C、N、P、S四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S>P>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Y>W>Z>X,故C错误;D.XW2为CS2,C与S原子之间存在2个电子对,结构式为S=C=S,C、S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答案为D。

1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铁粉溶解,有气体生成

产生的气体为H2

B

将铜粉加入Fe2(SO4)3溶液中

铜粉溶解

金属性:

Cu>Fe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未滴落下来

熔点:

Al>Al2O3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与硝酸的强氧化性有关,故A错误;B.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不能比较金属性,故B错误;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熔化后的液态铝未滴落下来,结论不合理,故C错误;D.由现象可知,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则氧化性:

Fe3+>I2,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3.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

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具有漂白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

C.Y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D.X与Z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答案】C

【解析】

【分析】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该气体是Cl2,Z是Cl,X是F。

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YZW的溶液,具有漂白性,即为NaClO,所以Y是Na,W是O,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分别是O、F、Na、Cl。

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F<O<Cl<Na,即X<W<Z<Y,故A错误;

B.X的氢化物为HF、Z的氢化物为HCl,氢氟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所以其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X弱于Z,故B错误;

C.Y为Na元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则NaH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X为F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无正价态,而Cl元素的最高价为+7,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l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相同

C.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总能量高

D.lmol金刚石完全燃烧释放的能暈比1mol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据题意,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9kJ的能量,说明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正确;

B、金刚石与石墨是两种不同的碳单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B错误;

C、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9kJ的能量,说明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总能量高,C正确;

D、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总能量高,因此1mol金刚石完全燃烧释放的能暈比1mol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答案选B。

15.C、CO、CH4、C2H5OH是常用的燃料,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生成CO2(g)及H2O(l)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393.5kJ、283.0kJ、890.3kJ、1366.8kJ。

相同质量的这4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CB.COC.CH4D.C2H5O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设4种燃料的质量为m,则n(C)="m/12"mol,n(CO)="m/28"mol,n(CH4)="m/16"mol,n(C2H5OH)="m/46"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

C为m/12×393.5kJ="32.8m"kJ,CO为m/28×283.0kJ="10.1m"kJ

CH4为m/16×890.3kJ="55.6m"kJ,C2H5OH为m/46×1366.8kJ="29.7m"kJ,故C正确。

考点:

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

B.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是践行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径

C.用脫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作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

D.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答案】C

【解析】

A.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A正确;B.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是践行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径,B正确;C.用脫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作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SO2气体的含量,但不能减少CO2的含量,C错误;D.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能源依据产生的方式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

天然气,煤,石油等;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它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

电能,一氧化碳等。

17.对于a、b、c、d四块金属片,若a、b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H2SO4中,电子由a流向b;c、d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H2SO4时,d产生大量气泡;a、c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CuSO4中时,c上附着上一层红色物质;d浸泡在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的单质。

由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大到小为()

A.a>b>c>dB.a>c>d>b

C.c>a>b>dD.b>d>c>a

【答案】B

【解析】

a、b用导线相连浸泡在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活泼金属做负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因此活泼性a>b;c、d相连浸入稀H2SO4中,H+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H2,有气泡生成,所以d为正极,c为负极,活泼性c>d;a、c相连浸入稀CuSO4溶液中时,Cu2+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正极表面,a是负极,c为正极,活泼性a>c;又活泼性d>b,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c>d>b,B项正确。

18.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蓄电池。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放电时其电池反应如下:

PbO2+Pb+2H2SO4===2PbSO4+2H2O。

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Pb作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

B.PbO2得电子,被还原

C.负极反应

Pb+SO42--2e-===PbSO4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电池反应式知,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故A正确;B.二氧化铅得电子被还原,故B正确;C.负极上铅失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

Pb(s)+SO42-(aq)-2e-=PbSO4(s),故C正确;D.电池放电时,硫酸参加反应生成水,所以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酸性减弱,故D错误;故答案为D。

19.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电池总反应可以知道,电池工作时,负极为Al,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l-3e-+3OH-=Al(OH)3,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答该题。

【详解】A、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铂电极沿导线流向铝电极,故B错误;

C、铂做成网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Al不断反应,不断溶解,所以一段时间后,更换铝板就可以继续使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知识,明确原电池两极上的变化以及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电流方向和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20.在2L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N2+3H2

2NH3的反应。

现通入H2和N2发生反应,10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10s内消耗N2的物质的量是()

A.2.4molB.1.2molC.0.8molD.0.4mol

【答案】C

【解析】

已知10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则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是0.12mol·L-1·s-1×10s×2L=2.4mol,所以10s内消耗N2的物质的量0.8mol,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1.在反应A(g)+2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2mol/(L·s)B.v(B)=0.6mol/(L·s)

C.v(C)=0.8mol/(L·s)D.v(D)=1mol/(L·s)

【答案】B

【解析】

如果都用物质C表示反应速率,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分别是[mol/(L·s)]0.6、0.9、0.8、0.75,答案选B。

22.对于100mL1mol/L盐酸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3mol/L盐酸;③多用300mL1mol/L盐酸;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98%的硫酸。

其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若要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可增大反应的浓度、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升高温度以及形成原电池反应,注意加入浓硫酸的性质,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①适当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加快,故①正确;②改用100mL 3mol/L盐酸,酸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③多用300mL 1mol/L盐酸,酸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③错误;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增大固体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④正确;⑤改用98%的硫酸,浓硫酸与铁不生成氢气,则无法代替盐酸与铁反应制氢气,故⑤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A。

23.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中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的足量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产量的因素分析,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生成物的质量是由反应物的质量决定的。

【详解】CaCO3与HCl反应时,块状比粉末状固体和盐酸的接触面积小,反应速率慢;所以粉末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