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3475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docx

最新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

第1、2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microorganism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

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medical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

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代时: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bacterium细胞壁:

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peptidoglucanormucopeptide肽聚糖或粘肽:

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lipoplysaccharide,LPS脂多糖: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plasmid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capsule荚膜:

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

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flagella鞭毛:

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pipi菌毛:

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spone芽胞:

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L-formofbacterium细菌L型:

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

磷壁酸:

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bactericin细菌素:

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

obligateaerobe专性需氧菌:

该类细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pyrogen热原质:

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obligateanaerobe专性厌氧菌:

该类细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antibiotic抗生素:

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facultativeanaerobe兼性厌氧菌: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占细菌的大多数。

colony菌落:

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第4,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transformation转化:

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

transduction转导:

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

lysogenicconversion溶原性转换:

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conjugation接合:

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phage噬菌体:

是指一类侵袭细菌、放线菌、螺旋体和真菌的病毒。

F+菌、F-菌、F质粒:

(1)F-菌:

不具有F质粒菌细菌,不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

(2)F+菌:

具有F质粒菌细菌,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

(3)F质粒:

致育因子,决定细菌性别的质粒,即性菌毛的有无。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普遍性转导:

供体局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局限性转导:

有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转移,只转移与噬菌体接合位电附近的供体菌基因,使供体菌特定位电的基因转入受体菌。

耐药突变:

突变使细菌失去了对某种抗菌物质或毒性物质的敏感性。

突变:

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第3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disinfection消毒: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

sterilization灭菌:

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

要求比消毒高。

antisepsis防腐:

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

asepsis无菌:

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

无菌操作:

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

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

normalflora正常菌群:

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

.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第6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感染:

细菌侵入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invasiveness侵袭力:

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toxemia毒血症:

病原菌侵入机体局限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外毒素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和破伤风菌等。

septicemia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白喉和破伤风菌等。

带菌者:

某些病原菌在引起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并未被及时清除,可在体内继续存在且经常或间歇性地排出体外,为带菌者。

内毒素: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外毒素:

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菌血症:

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在繁殖而导致的疾病。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

类毒素:

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可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

dysbacteriosis菌群失调:

多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引起正常菌群间比例失调和改变,引起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conditionalpathogens条件致病菌:

有些细菌可在人体皮肤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通常不致病,但当条件改变时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致病

致病菌:

能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此性能叫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毒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菌群失调症(microbialselectionandsubstitution)

侵袭力:

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医院内源性感染:

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导致的感染。

病原菌一般都是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是以隐性状态居留的病原菌。

产生的条件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医院感染:

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是指病人遭受医院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包括从病人或带菌者到病人或医护人员、健康人,也可从医护人员的直接感染。

医源性感染:

是指在医院诊断护理实施中由于操作污染、治疗不当引起的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

是人类在长期种系进化和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有遗传性,生来就有,故又称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第2章细菌生理第7章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1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7.2-7.6),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

3.基础培养基:

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份,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

组分是1%蛋白胨和0.5%配制而成,还需加入琼脂(2-3%---固体培养基、0.3-0.5%--半固体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是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作鉴别之用,如糖发酵培养基。

6.菌落:

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第8章病原性球菌

SPA:

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

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血浆凝固酶:

由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

M蛋白:

是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分,与心肌组织有交叉抗原,具有抗吞噬与黏附上皮细胞的作用。

链道酶:

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

能分解脓汁中的DNA,使脓汁稀薄,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链激酶:

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

能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机制是它可使血液中的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成溶纤维蛋白酶。

第9章肠道杆菌测试题答案

Vi抗原:

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

肥达反应:

系由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S-R变异:

是指细菌菌落有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它是由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其脂多糖失去O特异性侧链或O侧链与核心多糖粘附,仍保有非特异性核心多糖结构造成。

此变异出现时,表示细菌毒力、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LT):

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致病物质。

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

由A,B两个亚基组成。

第10章弧菌属

1霍乱肠毒素:

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

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2.弧菌属: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形的革兰阴性菌,以水中为最多。

主要致病类型是霍乱弧菌(引起霍乱)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

第11章厌氧性细菌

1汹涌发酵:

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

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3厌氧性细菌:

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

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第14章分枝杆菌属

1卡介苗(BCG):

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230次移种,历时13年培养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2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i):

抗酸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类脂,一般不容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故得名。

又因此类细菌的形态是细长微弯的杆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故又称为分枝杆菌。

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3结核菌素试验:

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4旧结核菌素(OT):

是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肉汤中的培养物经加热浓缩的滤液,其主要成分是结核菌蛋白。

作为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

第13章棒杆菌属第15章动物源性细菌

第16章其它革兰阴性杆菌

1.人畜共患病:

某些病原微生物既可感染动物,也可感染人类,且人类患病多是由于接触了感染动物。

如布氏杆菌、炭疽等。

2.青霉素串珠试验:

炭疽杆菌检测中,此菌可在0.05~0.5%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化,菌体肿大呈球形,似串珠,称为青霉素串珠试验

3.锡克(Schick)试验:

是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的原理,用少量白喉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白喉抗毒素的皮内试验。

同时取等量无毒力的白喉毒素做对照试验。

本试验可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免疫状态。

4.DPT(白百破三联疫苗):

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和破伤风类毒素组成,可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

5.硫磺样颗粒:

是放线菌在感染组织中形成的菌落。

肉眼见为黄色小颗粒,镜下呈菊花状。

6.白喉毒素:

是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又β-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编码。

完整的白喉毒素是一条大量含精氨酸的多肽链,经蛋白酶水解后,分为A和B两个片段。

白喉毒素是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敏感细胞正常合成蛋白质,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virus病毒:

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virion病毒体:

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capsomer壳粒:

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

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类型。

spike刺突:

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两种刺突。

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

核衣壳:

有病毒的核心(核酸)和衣壳(蛋白质)构成的结构体。

Defectivevirus缺陷病毒:

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会者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繁殖,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Abortiveinfection顿挫感染: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或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Interference干扰现象:

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9灭活:

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10.亚病毒: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Generecombination病毒的基因重组:

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了同一细胞后,发生病毒基因核酸片段的互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该变化成为基因重组。

Reassortment重配:

对于基因分节段的RNA病毒,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基因重组的被称为重配。

病毒的特点:

1、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2、无细胞构造;3、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4、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5、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6、不存在个体的生长;7、营细胞内专性寄生;8、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大分子存在。

病毒的复制:

复制的概念:

病毒以自身核酸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合成病毒的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装配成为成熟的病毒粒子,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动物病毒复制的五个阶段:

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horizontaltransmission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间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verticaltransmission垂直传播:

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inclusionbodies包涵体:

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嗜酸或嗜碱性染色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interferon干扰素:

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polyI:

C聚肌胞:

即聚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为人工合成双链RNA,是干扰素的诱生剂。

persistentinfection持续性感染:

是指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而且经常或反复间断地向外界排出病毒。

latentinfection潜伏感染: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

slowvirusinfection慢病毒感染:

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

第26章呼吸道病毒

1.抗原漂移:

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和NA仅发生小变异。

而形成新的变种。

2.抗原转变:

指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数年发生抗原性大的变异(或质变),而产生新的亚型。

抗原转变可分为大组变异(HA和NA均变异)和亚型变异(仅HA变异,而NA未变或小变异)。

3neuraminidase,NA神经氨酸酶:

为流感病毒包膜表面蘑菇状抗原,它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NA可抑制流感病毒从细胞内芽生释放,但中和病毒作用。

hemagglutinin,HA血凝素:

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

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可可抑制血凝。

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

第29章肝炎病毒

1.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

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2.HBc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3.HBeAg:

e抗原。

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第33章逆转录病毒第34章其它病毒

1(negribady)内基小体:

是狂犬病病毒核衣壳积储在细胞浆内,凝集而成的一种卵形或卵圆形的嗜酸性颗粒,广泛分布在脑和神经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

2(retroviruses)逆转录病毒:

是一组含逆转录酶,具有包膜的RNA病毒。

可引起人和动物白血病和AIDS等严重疾病。

3.gp120:

是存在于HIV病毒包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构成包膜表面刺突,是病毒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作用。

4.街毒株:

从人和自然感染的动物中分离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野生毒株。

第17、18、19章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

1(mycoplasma)支原体: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U.urealyticum)解脲脲原体:

又称T株支原体,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

通常寄居在人的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非淋球性尿道炎。

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3冷凝集试验: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常出现一种冷凝集素,能与人O型红细胞在0~4℃条件下发生凝集,置37℃凝集消失,以此可作疾病的辅助诊断。

4(rickettsia)立克次体:

是一类与节肢动物(虱、蚤、蜱、螨)等关系密切,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5(Weil-Felixreaction)外斐反应:

是用变形杆菌OX19、2、K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检查抗体水平和变化,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的试验。

6.(elementarybody)原体:

在衣原体繁殖过程中所见较小的、具有感染性的颗粒为原体。

7.(LGV)性病淋巴肉瘤肿:

为沙眼衣原体的一个生物学变种,即性病淋巴肉瘤肿变种。

第二篇真菌

1(fungus)真菌:

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少数为单细胞,大多数为多细胞。

2.(mycelium)菌丝体:

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

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

由可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中菌丝体。

3.(mycotoxicosis)真菌中毒症:

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畜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成为真菌中毒症。

引起中毒的可以是本身有毒真菌,也可以是真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毒素。

4.(spore)孢子:

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育形成菌丝,并发育为菌丝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