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3021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1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x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

填表日期:

论文题目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刘文臣

2006年6月

学科教学(美术)

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

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欣赏教学》发表于2004年10月《山东教育》

《合作学习在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实施》在2005年青岛市美术教学年会上讨论发言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了美术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在合作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美术语言的运用。

论文撰写过程以及形成以后,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

在本单位多次举行公开课,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

论文《合作学习在高中新课程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实施》2005年获青岛市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已越来越多的的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我国中小学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

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方面已显出极大的优势。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依据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实行学生自组小组和教师协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教学。

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以“马蹄组合型”为课堂教学形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小组合作组织序列:

各小组有相同学习任务时组织序列;各小组有不同学习任务时组织序列;围绕同一个课题开展美术探究时的组织序列。

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的角色定位,以策划者,协调者,参与者的角色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注重“两个结合,两个侧重”的教学评价。

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专家推荐理由

 

论文来自教学实践,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探讨教学实际问题。

 

专家签字:

单位推荐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月日

说明:

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

本表可复印、附页。

单位代码

10445

学号

20033174

分类号

G633.955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教学(美术)

申请人姓名刘文臣

指导教师高毅清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2006年4月20日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合作学习述要2

(一)、合作学习界说2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3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0

(四)、合作与交流的促进和保障12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13

(一)、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13

(二)、高中美术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的价值分析15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实践18

(一)、课前准备18

(二)、课堂操作21

(三)、实践体会27

五、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实验结果分析30

(一)、实验前班级情况分析31

(二)、实验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31

六、结论32

注释33

参考文献35

附录一36

附录二40

附录三42

附录四44

致谢47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

中文摘要

小组合作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已越来越多的的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我国中小学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

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方面已显出极大的优势,本文以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合作学习组织策略为指导,阐述了在高中美术新课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操作。

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美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感悟和欣赏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美术现象、作品的理解和看法,有助于美术学习共同体的的发展和美术语言的理解和习得。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依据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实行学生自组小组和教师协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教学。

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以“马蹄组合型”为课堂教学形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小组合作组织序列:

各小组有相同学习任务时组织序列;各小组有不同学习任务时组织序列;围绕同一个课题开展美术探究时的组织序列。

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的角色定位,以策划者,协调者,参与者的角色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注重“两个结合,两个侧重”的教学评价,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在两个班的对照实验,证明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在大班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组织序列教学评价

分类号:

G633.955

Abstract

Asamainstyleofcooperativelearning,teamcooperationdrawsmoreandmoreattentionfromallovertheworld.Lackingthemindofcooperation,studentsinChineseprimaryandmiddleschool,studentsdevelopdisorderedmindandselfishbehavior.ThispaperbringstolighttheconnotationandvalueofCooperativeLearningbyexpoundingitshistoryandbackground.Cooperativelearningisnotonlyakindoflearningstylebutalsoakindofteachingstrategy.Withthebasicorganizationalformofgroupstudyandtheevaluatingcriteriaofgroupachievements,cooperativelearningistoadvancethestudybymakingthesystematicuseofthedynamicfactorsinteachinginteractively.Newstandardofartinmiddleschooladvocatesstudybyoneself,studybydiscoveryandstudybycooperation.Themostobviouscharactersaboutthesuccessofthenewlessonreformisthechangeofstudents’studyway.

Teamcooperationisgoodforstudents’individualdevelopmentintheartnewcourseinmiddleschool.Artitselfisakindofcommunication,makesstudentsappreciatedifferentculturesintheworldanddeveloptheiremotionandattitude.Teammatescancommunicatewitheachotherabouttheirattitudestowardsarts.

Accordingtotheexperimentontwoclassesduringoneterm,it’sprovedthatit’savailabletorealizeteamcooperativelearninginordinaryclassteaching.Basedoncooperativelearning,studentscanbedividedintodifferentteamsbythemselvesinartappreciatingteaching.Everyteamhasdifferentlearningtimeandhasdifferentlearningcontents.Theprocessoflearninganartisfromacceptancetoexpression,fromimitationtocreation,frominaccuracytoexactness.Thestudywayincooperativelearningistostudycooperativelyinthegroups.Wepaymoreattentionontwocombinationsandtwostresses.Weprefertomakeeverystudentimprovedratherthanmakeeverystudentsucceed.

Itisprovedthatteamcooperationisavailableinthenewcoursereform.

Keywords:

teamcooperationgrouporganizelistteachingappraise

Categorynumber:

G633.955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以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为特征的时代。

从大的方面看,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多极化、冲突化和迅速变化的世界中,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关系密切。

世界各国、各地区已渐渐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小的方面看,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需要紧密合作,个人或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将很难实现。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已成为人们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成为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毫无疑问,在全球化,多元化的趋势下,自主合作将成为未来人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支点。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把“学会学习,学会劳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列为21世纪四大教育支柱[1],在世界各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应只是关注教给学习者多少固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生存的本领,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

在我国的中小学,由于过多地强调竞争,致使在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中,后者没有受到重视。

学生们往往视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成功为别人的失败。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

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少与别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技能。

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的信息时代很不合拍。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学生占有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令人担忧。

[2]长期以来,教师几乎千篇一律的讲授式教学,养成了学生只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对我校2004届高一564名同学的调查(调查问卷见附录一)表明,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

82%的学生反映很少经历这种学习方式;其另一表现是学生们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

在回答“课上,同学们有无发表与老师不同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时,57%的学生回答“没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对课上没有把握的题目选择“想答,但担心答错”;“根本不想回答”的学生人数达21%左右。

这一现象从更深的层面反映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但问到“当有心里话时,你告诉谁?

”选择“同学”的占72%。

“在解决问题时,找谁解决?

”选择“同学”的有65%。

在回答“你觉得与谁在一起最快活?

”回答“朋友”的高达87%。

这说明学生还是在内心里有愿意和同伴进行交往、合作的心理趋向。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3]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引起了高度重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启动者、控制者,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和容器,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扼制。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热情,多数学生对美术学分制不关注,甚至不在乎。

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消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外能主动关注美术学科并实践的,为数极少,有的也只是艺术特长生。

随着终身学习、学习化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如何转变教师的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一重要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本文试图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为例,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问题及组织策略进行研究,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二、合作学习述要

(一)合作学习界说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当今流行于欧美许多中小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产生至今虽仅有30余年的历史,但其推广普及的速度却相当惊人。

美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约有79%的小学教师和62%的中学教师经常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4]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实行教育行政分权制的国家,历来不强调以行政手段推行某一种教学模式,而习惯于由学校或教师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自由选择。

合作学习能在美国的中小学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同,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合作学习自诞生以来,虽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但至今尚无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

在有关合作学习的论述中,对合作学习的表述多种多样。

合作学习的主要创始人、美国的戴维·约翰逊和罗杰·约翰逊(DavidJohnsonandRogerT.Johnson,以下简称约翰逊兄弟)在20世纪80年代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可以应用于任何年级和任何学科的基本的教学策略[5]。

而到了2002年,则把合作学习表述为一种要求积极的互依(一种沉浮与共的意识)、个体的尽责(每一个人对学习作出贡献)、人际技能(沟通、信任、领导、决策和冲突解决)、面对面的互动促进,以及过程分析(反思小组功能发挥情况以及如何发挥得更好)的团队学习关系。

[6]加拿大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组织学生在课堂中互相学习、交互作用,以使学习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7]美国另一位著名的合作学习研究者、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罗伯特·斯莱文(RobertSlavin)在一些文章中称合作学习为“教学模式”。

[8]

综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的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入到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4)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5)合作学习是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对此,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王坦研究员的见解,“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9]纵览有关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合作学习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纯思辨性的教育理论或未经实践检验的理论假设,也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教学策略或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在有关心理或教育学理论之上,在平等、合作、发展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并拥有相对稳定的构成要素、贯彻始终的操作原则、操作程序和一系列操作策略的教学模式。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是一种复合活动,因而它的理论基础也自然具有复合的特色。

其主要理论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群体动力理论[10]

群体动力(groupdynamics)主要源于格式塔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考夫卡(Kafka,K.)。

他指出:

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互相依赖)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

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勒温(Lewin,K.)分别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如下阐发:

第一,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

第二,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的。

勒温的弟子道奇(Deutsch,M.)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的理论,这对合作教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根据道奇的定义,在合作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促进性的相互依赖”(positiveinterdependence),也就是说,个体目标与他人目标紧密相关,而且一方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方目标的实现。

而在竞争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个体目标则体现为“排斥性相互依赖”,虽然个体目标之间联系紧密,但一方目标的实现却阻碍着另一方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消极的相互关系。

勒温对此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合作性群体中,个体具有较强工作动机,能够相互激励,相互体谅,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也比较畅通,合作性群体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

道奇的研究生戴卫·约翰逊,同他的兄弟荣·约翰逊一道,将道奇的理论拓展为“社会互赖理论”(socialinterdependencetheory)。

社会互赖理论假定:

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

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

消极互赖(竞争)通常产生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互妨碍彼此取得成绩的努力。

在没有互赖(个人努力)存在的情境下,会出现无互动现象,即个体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彼此独立作业。

这就是约翰逊兄弟所提出的社会互赖理论的要义。

另外,约翰逊兄弟经过多年研究,建立了竞争与合作的理论模型。

模型显示,合作的目标结构会导致人际吸引,能促进相互作用,能提高心理接纳感,形成动态的、多样化的、现实的合作观等。

而竞争的或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不会出现互动现象,反而会导致人际回拒,其中的目标结构会阻抗相互作用,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都会导致心理回拒感,形成孤立的、静态的、单纯的同学观,有限的觉察能力,以及对未来互动的失望等。

总之,约翰逊兄弟得出的结论是:

“同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相比,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更多的人际吸引。

从群体动力的角度来看,合作教学的理论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来表述:

“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

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做到:

互勉、互助、互爱。

2.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choicetheory)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哥拉斯学院的创建者和校长哥拉斯博士于1996年提出的。

选择理论原称控制理论(controltheory)。

1996年,哥拉斯将自1979年就倡导的控制理论改称为选择理论。

哥拉斯指出:

“我过去把选择理论称为‘控制理论’,是因为它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控制。

我发现‘选择理论’是一个更好、更积极和更完美的名称”。

鉴于这种原因,我们在此可以将选择理论与控制理论视为一种理论。

哥拉斯指出:

“控制论是建立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上的,即我们是被内在动力所推动的,是被我们的各种需要所驱使的。

这些需要如同我们的胳膊和腿之连于我们的生动性结构一样,也建立于我们的生物性结构之上。

我们一出生,就必须去奋斗。

我们为生存,为获得一些爱、一些力、一些乐趣和自由,我们只有靠争取,别无选择。

这些需要,我们经常能满足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我们控制自己生活的效力能达到什么程度。

[11]”哥拉斯认为:

“我们都被潜伏于基因中的四种心理需要所驱动,它们是:

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

与我们必须靠食物和住所来生存一样,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需要。

满足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需要都会使人感到愉快。

他还指出,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过于压抑,不够愉快,但这不是问题的焦点。

学生懂得在一个群体情境中不可能让他们自行其是,需要遵循规则和纪律。

另一方面,如果有了归属感和影响力,愉快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问题就集中到了归属的需要和影响力的需要。

哥拉斯博士在《课堂中的控制论》(1986)一书中指出,利用归属、影响力和乐趣能够激发学生们去挖掘自身的潜力,维持学习的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

“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联系;教育应该包括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们,这种民主程序必不可少。

总之,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

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等。

按照选择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他“不愿学习”(软件问题)。

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

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上得不到认可、接纳和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外活动、校外小团体等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

可以说,“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就是选择理论最为通俗的一种表述。

3.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motivationaltheory)主要研究的是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

道奇(1949)曾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

合作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指向目标的努力有利于他们的目标达成;竞争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人指向目标的努力会阻碍他人的目标达成;个体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体指向目标的努力对他人的目标达成没有影响。

从动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合作性目标结构(与竞争性相反)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因此,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