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1776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B.米饭发霉C.铅笔折断D.冰雪融化

2.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25km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它属于(  )

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

3.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B.蔗糖C.食盐D.酒精

4.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滴加液体

C.

称量固体D.

蒸发食盐水

5.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6.城市“共享单车”给人们的绿色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微观实质是(  )

A.分子受热分解,分子数目增多B.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数目增多

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

B.用适量的食用碳酸氢钠做糕点,使糕点松软可口

C.向火腿肠中添加过量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肉质鲜美

D.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匀后一起撒入农田,施肥的同时改良酸性土壤

8.“绿水和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是(  )

A.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B.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D.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

9.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NaClB.C.D.

10.下列金属中,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

A.银B.铜C.镁D.铝

1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火点

12.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食醋

pH

 10.2

 8.5

 5.8

 2.4

A.西瓜汁的酸性比食醋强

B.表中物质的pH数据也可用pH试纸测得

C.食用食醋可帮助消化,大量食用对人体无害

D.人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牙膏或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少量铁锈在足量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14.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 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X+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A.B.ClHC.HClD.

15.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中含有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维生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

11

D.一个维生素分子中含有22个氢分子

16.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 MgCl2)

过量NaOH溶液

B

Na2SO4溶液(Na2CO3)

适量稀盐酸

C

KNO3溶液(K2SO4)

适量Ba(NO3)2溶液

D

CO2气体(CO)

点燃

A.AB.BC.CD.D

17.类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18.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经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B.C.D.

1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HCl、B.KCl、NaCl、

C.、NaOH、D.HCl、NaOH、

20.

下列实验中所涉及物质的量的变化(不考虑水份蒸发)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

B.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钾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氧化铜粉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2.0分)

21.用化学符号填空

(1)硅元素______;

(2)7个钾原子______;

(3)标出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5)由N、H、C1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是______。

22.

(1)按要求从a、甲烷;b、碳酸;c、氯化钠;d、碳酸钠;e、氧化钙;f、氢氧化钡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标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常做于燥剂的氧化物______;

②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______;

(2)材料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③下列金属制品中,分别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______和延展性。

④自行车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接触而生锈。

⑤焊锡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具有______的特性,可用来焊接电子元件。

23.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填离子符号),它与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

2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只画出微粒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①甲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______。

25.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

(2)t1℃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3℃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5)t3℃时,将等质量物质a和物质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26.如图是某化工厂生产烧碱的工业流程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X物质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______(写化学式)。

(4)滤液D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______。

27.回答下列问题:

(1)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

(3)H2O 和 H2O2 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8.小明做了如图的探究实验,反应前天平平衡,指针处于刻度盘中央位置。

通过计算,说明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位置的变化(“偏左”“不变”或“偏右”)。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9.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E为氧化物且E为常见的液体,B、D为碱,H、G为单质,C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反应①为光合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物质是______(填名称);E的化学式为______。

(2)B物质的一种用途为______;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②:

F→H的一条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30.以下实验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实验装置回答:

(1)图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选择反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选用装置______。

(3)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装置A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证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______。

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G装置的______(填“b”或“c”)端。

写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

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

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含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a点时,溶液呈______颜色,随着稀硫酸逐滴滴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b点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有______,写出该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图中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详解

1.【答案】B

【详解】

解:

A、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米饭发霉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铅笔折断过程中,只是铅笔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答案】A

【详解】

解: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臭氧(O3)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正确;

B、臭氧不是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臭氧(O3)属于非金属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A

【详解】

解:

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正确;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

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答案】D

【详解】

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详解】

解: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天然气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D

【详解】

解:

夏天温度高,分子间的间隔要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会使轮胎发生爆胎。

故选:

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关键。

7.【答案】B

【详解】

解:

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错误;

B、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适量的食用碳酸氢钠做糕点,使糕点松软可口,故正确;

C、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为肉质鲜美而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故错误;

D、硝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错误;

故选:

B。

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根;

B、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解答;

C、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解答;

D、据硝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8.【答案】B

【详解】

解:

A、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会增加废气的排放,污染环境,故A错;

B、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B正确;

C、深埋废旧电池不会减少重金属污染,故C错误;

D、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重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

B。

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的做法,利用环境保护,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A

【详解】

解:

A、钠元素显+1价,设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0,则x=-1价。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a+(-2)×3=0,则a=+5价。

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

D、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b+(-2)×2=0,则b=+4价。

故选:

A。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详解】

解:

A、银不能和硝酸银、稀硫酸反应;

B、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C、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

D、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故选:

B。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答案】B

【详解】

解:

A.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错误;

B.用湿抹布盖住酒精,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使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自身的着火点才可以燃烧,故错误;

D.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故选:

B。

A.根据可燃物的产物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灭火的方法以及消防安全知识,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灭火的方法。

12.【答案】D

【详解】

解:

A、西瓜汁的pH=5.8,显酸性,食醋的pH大于2.4,显酸性,但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西瓜汁的酸性比食醋强弱,故说法错误;

B、pH试纸测量结果是整数,故说法错误;

C、食用食醋可帮助消化,但大量食用会对人体有害,故说法错误;

D、蚊虫汁液显酸性,因此人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显碱性的牙膏或肥皂水可减轻症状,故说法正确。

故选:

D。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C

【详解】

解: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少量铁锈在足量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A、显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B、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D、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4.【答案】C

【详解】

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X+HClO,反应前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

C。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A

【详解】

解:

A.维生素D2属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B.维生素D2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维生素D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

(1×44)=84:

11,故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维生素D2分子中含有44个氢原子,故错误。

故选:

A。

A.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

【详解】

解:

A、MgCl2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2SO4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详解】

解: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C。

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8.【答案】D

【详解】

解:

A、铜能与硝酸银一步反应生成银;

B、碳酸钡能与盐酸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钡;

C、硫酸铜能与氯化钡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铜;

D、硝酸钾不能反应生成硫酸钠;

故选:

D。

一步反应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