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4155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一、二章)2006.9.ppt

材料加工物理冶金学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刘靖l二战期间大量的船舶脆断提高钢材的韧性。

解决办法:

提高Mn/C比、铝脱氧、正火工艺、低温大压下构成控轧控冷的基础;1.绪论控轧控冷技术的发展:

l60年代发现Nb的强化作用为控轧工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l70年代后应用普及,新钢种、新工艺逐渐开发出来。

控制轧制+控制冷却的方法称为热机械控制工艺。

(TMCP,ThermoMomechanicalControlledProcessing)。

热加工中的微观组织性能控制塑性加工的作用:

改形、改性形变热处理:

热挤压:

图6挤压过程可能产生的组织变化轧制:

锻造:

大型锻件金属流动非常复杂经验成分占主导地位;锻造设备以及辅助工具不完全配套;毛坏为含有粗大的树枝状晶粒、偏析严重、孔洞、疏松、夹杂等缺陷的大型钢锭。

研究进展:

德国Aachen大学的RKopp教授采用不断细化网格的有限元法对热镦粗时的动态再结晶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引入边界条件对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影响,并对模锻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清华大学也曾采用三维刚粘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热镦粗过程中的动态软化变化过程。

图11变形体中软化机制分布示意图(在发生再结晶时,同时伴随有恢复)图12拔长时随锻造过程的进行各处所发生的软化机制(当前压下第三砧)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加工过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图13化学成分和加工过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关系图图1-2钢材性能与冶金因素、组织的关系钢材性能与冶金因素、组织的关系组织组织工艺工艺性能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外加载荷(外力或能量)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联合作用下所表现的行为。

力学性能通常包括:

强度指标:

S、b;塑性指标:

、;韧性指标:

k、Kc。

金属的理论屈服强度切应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令a=b则图图1-3原子面受力后产生的位移原子面受力后产生的位移一般金属的剪切弹性模量G:

104105MPa,金属的理论屈服强度:

103104MPa。

实际纯金属单晶体的屈服强度要比此值低1001000倍。

对钢而言,G78453MPa,理论屈服强度s=212486Mpa,钢的实际屈服强度远远低于理论屈服强度。

(2)金属的理论断裂强度断裂强度:

图图1-41-4原子间结合力的双原子模型原子间结合力的双原子模型1-1-吸引力;吸引力;2-2-排斥力;排斥力;3-3-合应力合应力max就是理论断裂强度。

高强度钢的断裂强度可达2100Mpa,约为理论断裂强度的十分之一。

一般工程材料的断裂强度比理论断裂强度低10-1000倍。

原因:

实际金属不是理想晶体,滑移过程不是刚性的、整体的移动;在实际晶体中存在有位错,位错具有可动性,位错可以通过点阵滑移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滑移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材料的断裂也可以用位错的塞积、塞积群的扩展和攀移来说明。

(3)金属的韧性1)韧性的定义及其表示:

综合应用较高冲击速度和缺口试样的应力集中,来测定金属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冲击能量的大小。

韧性指标:

Ak(J)、ak(J/cm2)韧性-脆性转化温度Tk(C)及表示方法选取一定的冲击功所对应的温度为Tk;用夏比V形缺口试样,冲击功为20.34J的Tk用V15TT表示;断口面积上出现50%结晶状断口时的温度为Tk,以50%FATT表示;以100%结晶状断口时的温度为Tk,此时为零塑性转变温度,用NDT表示。

图1-5冲击功、结晶断口比例随试验温度变化曲线1.冲击功曲线;2.断口形貌曲线2)影响冲击韧性的因素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1)面心立方点阵与体心立方、密排六方点阵2)细小均匀分布的第二相质点与片状相比3)尖角状、网状连续分布4)第二相与基体的性质差异5)内部缺陷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三个脆性区:

冷脆性、蓝脆性、重结晶脆性。

图1钢的几个脆性的温度区域图2不同含碳量的钢的冷脆和蓝脆温度范围形变速度的影响图3冲击速度对钢的韧-脆转化温度的影响试样尺寸的影响:

试样尺寸,韧性,断口纤维状区比例减小,韧-脆转化温度提高(原因)。

2钢铁材料强韧化理论金属的强化:

金属材料强化的基本途径:

(1)制成无缺陷的完整晶体,使金属的晶体强度接近理论强度。

铁晶须:

直径1.6m铁单晶纤维,max可达3640MN/m2,十分接近铁的理论屈服强度8200MN/m2

(2)在有缺陷的金属晶体中设法阻止位错的运动。

金属材料中的显微缺陷组织可分为:

(1)点缺陷:

(2)线缺陷:

(3)面缺陷:

(4)体缺陷:

强化手段:

固溶强化、位错强化、晶界强化、第二相粒子析出强化及相变强化。

提高韧性的具体途径:

(1)成分控制Bucher对C-Mn-Si钢:

表2-2合金元素对工业纯铁强度和韧性的影响溶质元素原子直径()25(C)时下屈服点变化(107Pa/原子%)冲击韧性转变温度变化(C/原子%)PPtMoMnSiNiCoCrV2.182.772.722.242.352.492.492.492.6321.14.93.63.53.52.10.40.0-0.2130-20-5-10025-10-5-Pickering:

C0.25%热轧碳钢:

1)P、S的影响P:

回火脆性和影响交叉滑移;S:

增加夹杂物颗粒,减小夹杂物颗粒间距,使材料韧性下降。

措施:

尽可能降低S、P含量;加入稀土、Ti、Zr等元素。

2)C的影响碳量,钢中珠光体量(Fe-C相图),50FATT。

措施:

3)V的影响:

VN的形成阻止奥氏体再结晶细化转变后的晶粒。

问题:

过多的固溶V阻止交叉滑移而影响韧性。

(2)气体和夹杂物控制氢:

引起白点和氢脆;氮:

使钢的韧性下降;氧化物:

使钢的韧性下降;硫化物:

硫+锰MnS夹杂(塑性,减轻硫的有害影响),缺点:

热轧钢板横向韧性。

措施:

降低钢中硫含量;加锆(Zr)和稀土等元素。

图图2-2铸造工艺对夹杂物总量及韧性各向异性的影响铸造工艺对夹杂物总量及韧性各向异性的影响a.顶注;b.连续铸锭;c.压力浇注;d.电渣重熔Ak为20C夏氏V型值(9.8J);b均为540MPa(3)压力加工工艺的控制(4)热处理工艺的选择2.1固溶强化固溶强化强化的实质强化的实质:

通过改变金属的化学成分来提高强度。

强化的金属学基础:

强化的金属学基础:

运动的位错与异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固溶强化分类:

固溶强化分类:

间隙式固溶强化和置换式固溶强化

(1)间隙式固溶强化:

碳、氮等溶质原子嵌入a-Fe晶格的八面体间隙中,使晶格产生不对称正方性畸变造成强硬化效应。

图2-5铁的屈服应力和含碳量的关系柯氏气团:

作用:

Snock气团:

图2-6(SS)C+N随C、N含量的变化规律Ki:

由间隙原子性质、基体晶格类型、基体的刚度、溶质和溶剂原子的直径差及二者的化学性质差别等因素决定的数值;Ci:

间隙原子的固溶量(原子百分数);n:

0.332.0之间变化的一个指数。

间隙式固溶强化对塑性、韧性的影响:

1)间隙原子在铁素体晶格中造成的畸变是不对称的,所以随着间隙原子浓度的增加,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

表碳钢马氏体含量和冲击值的关系马氏体含碳量(%)冲击值Cv(Nm)20121658252)碳、氮间隙原子能引起低碳钢的蓝脆应变硬化指数变大,延伸率降低(蓝脆)。

同样,螺型位错线附近的Snock气团也会使塑性降低。

结论:

结论:

(2)置换式固溶强化:

畸变大都是球面对称,强化效能比间隙式原子小两个数量级(弱硬化)。

元素类型不同,强化效能也不同。

图图2-72-7置换式元素对置换式元素对a-Fe屈服强度的影响屈服强度的影响置换式固溶强化通式:

Ks:

常数,Cs:

溶质原子的固溶量(原子百分数),n:

0.51.0之间。

置换式固溶强化对韧性的影响:

1)基体中含有置换式固溶原子(如Si、P、Mn)平面滑移硬化指数n=均匀延伸率u。

2)钢中加入Ni(或Pt、Pd),能促进低温时螺型位错交滑移,使韧性提高。

Si、Al使低温交滑移困难,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

3)影响钢基体的层错能增加层错能的元素:

降低层错能的元素:

4)若能降低基体的Peierls力,可提高钢的低温韧性。

小结:

小结:

固溶强化效果取决于:

溶质元素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溶质元素溶解量;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如C、N、B)强化作用大于形成置换式固溶体(如Mn、Si、P)的溶质元素;溶质与基体的原子大小差别愈大,强化效果也愈显著。

固溶强化机制固溶强化机制:

位错的钉扎作用;位错运动的摩擦阻力增加;结构强化引起的强化;2.2应变强化(位错强化)位错密度与强度值增加v之间关系式:

B:

无量纲系数,数量级为1;b:

柏氏矢量;G:

抗剪摩数;:

位错密度。

图2-10不同结构的钢的强化状态位错对塑性及韧性的影响:

(1)位错的合并以及在障碍处的塞积会促使裂纹形核,使塑性和韧性降低。

(2)由于位错在裂纹尖端塑性区内的移动可减缓尖端的应力集中,使塑性和韧性升高。

图图2-112-11通过冷变形改变的冲击韧性和脆性转化温度通过冷变形改变的冲击韧性和脆性转化温度2.3晶界强化晶界:

相邻的取向不同的晶粒边界区域,或者说是周期性排列的点阵的取向发生突然转折的区域。

晶界特点:

(1)界面能;

(2)界面能量高于晶粒内部;(3)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大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

2.3.1晶界强化机理:

多晶体内变形的不均性;图节状晶体的拉伸变形晶界的阻碍作用;多晶体晶粒的塑性变形必须满足连续性的条件图晶界对滑移的阻碍作用图在晶界上的位错塞积群2.3.1Hall-Petch(霍尔配奇)公式i:

常数,相当于单晶体时的屈服强度;K1:

反映晶界对强度影响程度的常数,它和晶界结构有关,和温度关系不大。

图2-14软钢的晶粒大小对压缩屈服应力和拉伸脆断应力的影响-压缩屈服应力;-拉伸脆断应力图2-150.15%碳钢屈服强度和晶粒直径间的关系-静拉;-变形速度1.4102S-1;变形速度2.1102S-1铁素体一珠光体钢有下述形式的Hall-Petch关系式:

式中i和p分别表示完全为铁素体和完全为珠光体时的内摩擦应力;f和fp分别表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体积分数(f+fp=1);d为铁素体晶粒直径。

铁素体-珠光体钢中Mn、Si含量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晶界强化对强度的影响:

铁素体晶粒细化,可以提高屈服强度(d与的比较);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障碍,细化晶粒可使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

晶界强化对塑性的影响:

晶界可把塑性变形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变形均匀化,因此晶粒细化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

晶界强化对韧性的影响:

晶界是裂纹扩展的阻力,晶粒愈细,裂纹扩展临界应力c愈大,材料的韧性愈高。

图2-16晶粒大小与面收缩率的关系经验公式:

式中A、m为常数,对于结构m=12C/mm-1/2。

晶粒的均匀程度对AK值也有影响,均匀的晶粒能提高AK值。

只有晶界强化机理才能使材料强化的同时又使材料的韧塑性提高,所以细化晶粒就成为控制轧制工艺的基本目标。

2.4亚晶强化亚晶界:

晶内界面,晶粒内取向差在几度范围的各个小区域。

形成条件:

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或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变形;冷变形后低温回火。

强化原因:

亚晶本身是位错墙,亚晶细小,位错密度也高。

强化作用方面与晶界具有类似的性质。

对强度的影响:

式中i、K分别是Hall-Petch公式的单晶体的屈服强度和晶界强化系数;D:

没有亚晶的等轴铁素体尺寸;d:

铁素体亚晶的尺寸;fF:

等轴铁素体的分数。

2.5沉淀强化定义:

第二相质点沉淀时,沉淀相在基体中造成应力场,应力场与运动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

沉淀强化(时效强化):

弥散强化:

2.5.1沉淀析出条件固溶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过时效:

图2-17可能出现沉淀强化的合金系2.5.2沉淀强化机理

(1)切过第二相的强化机理条件:

第二相比较细小,与基体存在共格关系。

强化原因:

1);2);3)位错切过第二相质点后增加的相界面

(2)绕过第二相的强化机理条件:

位错绕过第二相质点时的过程示意图影响沉淀强化的因素影响沉淀强化的因素:

沉淀相的部位、形状。

沉淀颗粒分布在整个基体上好于分布在晶界上;颗粒形球状比片状更有利于强化。

形变热处理产生强化的原因:

2.5.3弥散强化特点:

(1)强化相质点是通过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