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港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04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13.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港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潍坊港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潍坊港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潍坊港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潍坊港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港总体规划.doc

《潍坊港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港总体规划.doc(1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港总体规划.doc

潍坊港总体规划

前言

一、本次规划工作背景及目的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山东省东西沿海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是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

潍坊港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西临淄博、东营,东连青岛、烟台,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畅通,区位条件优越。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港稳步发展,建成了一批千吨级泊位,为潍坊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沿海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合理开发沿海岸线,指导港口科学、可持续发展,2006年潍坊市编制了《潍坊港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以中港区为主体,以内河港区相配套,以东、西港区为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近年来,伴随着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潍坊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运输需求迅速增长,但港口基础设施薄弱,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难以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同时港口航道等级偏低,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此外,港口功能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出台将推动潍坊港腹地经济高速发展,货物运输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为适应上述两个规划的实施,2010年底,山东省政府批准潍坊港由地方一般性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

另外,小清河的复航也指日可待,如何实现海河联运,为内河沿线经济腹地提供快捷、畅通的运输服务,也是潍坊港当前面临的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新起点、新高度,需要重新审视和确定未来潍坊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岸线资源、协调港口、城市与产业的关系,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修编《潍坊港总体规划》来适应新形势和要求。

为此,潍坊市交通运输局、港航局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和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潍坊港总体规划》。

二、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参考资料

(一)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潍坊市港航局关于开展“潍坊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委托书;

(2)交通部《港口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2006年8月);

(3)《潍坊港总体规划》,中交一航院,2006.12。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参考资料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12月;

(2)《关于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鲁发[2010]9号;

(3)《关于促进沿海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交规划发【2011】634号,2011年11月;

(4)《黄河排沙对潍坊港海区地形演变及外航道淤积影响的分析》,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4年4月;

(5)《关于贯彻国发【2011】2号文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2011年11月;

(6)《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2009年;

(7)《潍坊港扩建工程方案的泥沙淤积》,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4年4月;

(8)《潍坊港总体规划建港条件分析及泥沙淤积研究报告》,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11年6月;

(9)《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005年12月;

(10)《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编制组,2004年;

(11)《潍坊市海洋功能区划》,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

(12)《潍坊市沿海地区总体规划》;

(13)《潍坊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经济框架》;

(14)《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15)《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7)《潍坊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修编》,潍坊市交通运输局,2009年10月;

(18)《潍坊市海岸线划定方案》;

(19)《潍坊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20)《潍坊市三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方案》;

(21)潍坊市港航局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三、规划主要原则

(一)协调性原则:

与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相协调,与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和协调,促进港口和城市协调发展;

(二)集约化规模化原则:

各港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充分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形成规模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远近结合、层次分明,既考虑近期发展,又考虑保护岸线资源,并重视港口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

四、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包括潍坊市所辖海岸线及相关水、陆域。

本次规划的基础年为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

五、规划主要结论

(一)潍坊港发展现状

至2010年底,潍坊港共建成西港区、中港区两个港区,生产性泊位17个,其中深水泊位3个,总通过能力892万吨;2010年潍坊港完成吞吐量1511万吨。

潍坊港已由一般港口升级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潍坊港现存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是:

港口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港口功能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航道、港池开挖后淤积强度较大,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二)吞吐量预测

根据对潍坊港吞吐量发展水平的预测,预计2015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4300万吨,其中中港区货物吞吐量3000万吨,西港区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东港区货物吞吐量300万吨;预计202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6700万吨,其中中港区货物吞吐量4560万吨,西港区货物吞吐量1380万吨,东港区货物吞吐量760万吨;预计203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10000万吨,其中中港区货物吞吐量7000万吨,西港区货物吞吐量1600万吨,东港区货物吞吐量1400万吨。

(三)潍坊港的性质与功能

潍坊港是山东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潍坊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支撑。

潍坊港以散货、杂货运输为主,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客滚运输。

潍坊港的功能:

装卸存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工业、通信信息、综合服务及现代物流等多种功能。

(四)潍坊港岸线规划情况

潍坊市辖区拥有大陆海岸线140km,本次规划用于港口开发的岸线为49.4km。

分别位于小清河南岸的西港区、白浪河口至老河口的中港区和潍河口至胶莱河口的东港区。

其中小清河南岸羊口作业区及下游29km岸线为规划港口岸线,羊口作业区上游潍坊辖区段河道为港口保留保护岸线;中港区已建防波堤及码头使用14.0km岸线;东港区从潍河口至胶莱河口6.4km岸线作为规划港口岸线。

(五)总平面规划布置

潍坊港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港区。

中港区是潍坊港的主体港区,是以散杂货运输为主、临港工业所需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为辅的综合性港区。

西港区主要为后方农业产业园及现代制造业园服务,积极开展海河联运。

东港区主要为后方滨海开发区发展建设服务。

(1)中港区

中港区总体格局采用以进港主航道为整个港区轴心的“双堤环抱”的形式,主航道的方位为227.5°—47.5°,该方位与当地水域等深线基本垂直,且与涨落潮流的方向基本一致,东、西两道防沙堤与航道轴线方向大致平行。

在推荐的中港区总体布置规划方案中,东、西两道防波挡沙堤的间距约为2300m,堤内沿航道轴线方向布置了最小宽度为700m的水域主通道,两侧布置有突堤和顺岸码头及陆域等。

在规划期内,航道东、西两侧的泊位要同步开发,使中港区形成东、西两个陆上进出港主通道,使港区泊位建设相互呼应、均衡发展。

在现有码头基础上,规划到2030年港区共形成码头泊位54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和其他辅助功能岸线总长度约12186m,泊位通过能力达到7289.4万吨,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1440万m2。

以中港区为依托,在其西侧规划预留发展港区,为潍坊港的发展充分预留空间。

(2)西港区

西港区的泊位布置在小清河的南岸,分别为羊口作业区和寿光作业区。

将散货和通用泊位布置在现有码头的下游,将液体散货泊位布置在靠近河口的小清河的南岸,按船舶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

同时避开神华国华电厂在小清河南岸的取水口及用地位置。

西港区航道因受限于小清河拦门沙,目前可满足吃水4.2m以下的船舶乘潮进出,随着山东省小清河复航工程进展,应适时启动小清河拦门沙整治工程,与西港区羊口作业区及寿光作业区泊位建设规模相配套,规划期内航道按通航5000吨级船舶标准设计。

到2030年西港区规划泊位51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总长度6222m,泊位通过能力达到1950万吨,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340万m2。

(3)东港区

到2030年东港区规划泊位24个,形成码头泊位岸线及辅助岸线总长度为4238m,泊位通过能力达到1410万吨,规划港区用地规模约为543万m2。

通过相应的试验研究,同时借鉴中港区初期的建港经验,近期可以按易于起步的格局建设泊位。

随着吞吐量的增长,再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六)港口规划指标

潍坊港全港主要规划指标见表0-1。

潍坊港全港主要规划指标

表0-1

港区

规划泊位(个)

岸线长度(m)

陆域面积(万m2)

中港区

54

12186

1440

西港区

51

6222

340

东港区

24

4238

543

(七)配套设施规划

本规划对港口铁路、疏港道路、管道等集疏运系统、供电、通信信息、给排水、供热与空调、港口支持系统等都进行了规划。

(八)环境保护

本规划对实施过程及运营期的污染源及污染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1章港口发展的现状

1.1地理位置

潍坊港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山东半岛中部,西临淄博、东营,东连青岛、烟台,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战略区域建设的重要节点。

潍坊港由西港区、中港区、东港区组成。

中港区位于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海岸,白浪河入海口西侧,陆上距潍坊市主城区约60km,水上距天津港139nmile,烟台港142nmile,大连港180nmile。

西港区地处寿光市羊口镇东部,莱州湾的西南角,小清河河口段的右岸,距小清河入海口约24km;地理坐标为北纬37°16′12″,东经118°53′06″。

海上距龙口港72nmile、烟台港147nmile、天津港153nmile、大连港184nmile、青岛港366nmile。

东港区位于昌邑市北部海岸,潍河与胶莱河入海口之间。

潍坊港陆路交通便利,公路G309、G206和S220,高速公路G18、G20,以及胶济、胶新铁路连通了港口和后方城市经济腹地,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

1.2自然条件

1.2.1气象

本次规划港区包括西港区、中港区、东港区,中港区以西约20km处,设有羊口盐场气象站,有长期的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07´,东经118°57´,观测场海拔高度为21.9m。

该站离海较近,四周开阔,且地势平坦,代表性良好,本次港区规划修编采用该站的气象观测资料。

(1)气温

平均气温:

12.8℃;

极端最高气温:

40.8℃(出现于1982年5月25日);

极端最低气温:

-17.4℃(出现于1985年12月9日)。

(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486.5mm;

年最多降水量:

684.9mm(出现于1980年);

年最少降水量:

332.3mm(出现于1981年);

一日最大降水量:

145.4mm(出现于1989年7月20日)

年平均降水日数:

68.6天

年平均大雨、暴雨降水日数:

4.9天。

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这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6%,7、8月份降水量最多,冬季12月、1月、2月降水最少,这三个月的降水量仅为2.8%。

(3)雾

能见度<1km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