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docx
《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案例
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
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
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
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
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
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
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
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
(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
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
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
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
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
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
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
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
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
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
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
同学们说得棒极了!
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
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
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
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
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
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
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
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
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
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
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
《新课标》告诉我们:
“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
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
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的灵感。
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
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
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
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识字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它们活动特点也不一样。
认字、识字、练习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小动物活动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字。
该设计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着让以学生独立识字取代教师分析的宗旨,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下面就以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片断为例,剖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同时谈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
片断一识字教学部分
1、(课件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是我们刚才观察到动物的名字,书上有一首儿歌也是写这些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一边朗读儿歌,一边找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做出记号,把你会认的动物名字读给小朋友听,不会认的请你的小伙伴或小组长帮助。
2、刚才开展小组识字活动时,小朋友讨论很激烈,你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名字?
(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
3、还有谁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
(再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
4、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读书认字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分小组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
5、每个小组都会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哪个小组想开火车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词)
6、(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朗读生字词。
7、谁认为我是胆子最大的,站起来读。
8、谁敢挑战他?
9、你们都会认得了这些生字,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小组讨论,找一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10、今天我们认识不少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你们在课外阅读时有没有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
学生学习活动的剖析:
该识字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小组合作识字,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自由交流,你认识那个生字词,就读哪个生字词。
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小组合作识记字形,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
如“蚂、蝴、蜻、蜘、蚯”这些字可结合已学过“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办法识记;通过各种活动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该识字教学活动通过“自由读—赛读──个人读”,促使学生兴趣昂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在这个识字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因此,全班有五分之四的同学较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片断二巩固识字部分
1、(出示没有标拼音的生字)分男女同学认读生字。
2、打乱生字卡片顺序开火车认读。
(小组读、个人读)
3、让每个学生认读手中的词卡。
(不带拼音的词卡)
4、游戏识字:
老师读字,学生找字,找到的迅速举起来,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找得快,找得对。
5、两个小朋友合作识字:
一个同学读字,另一个找字。
6、把字“送回家”,并读一读。
(1)认读写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词卡;
(2)这些动物出来郊游时迷了路,谁来把它们送回家;
(3)指名把卡片贴在图上。
学生学习活动的剖析:
识字巩固识字的这部分教学活动,采用变换词序,变换字序,把词语送“回家”等游戏活动(读字、找字)来巩固识字。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配合和协调,学会自主和合作。
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在识字巩固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当学生开始疲劳时,我们进行把词语送“回家”的活动(把迷路的动物送回家),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找一找词语。
学生非常踊跃参与游戏活动,这样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再一次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教师的反思:
本课时在识记生字这部分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引导自主发现为主。
识字的巩固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以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教师采用自测、互测、抽测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分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落实识字的掌握情况。
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识记本课生字词收到较好的效果,也使学生逐步达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不过,本课在识记生字教学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把“qiuyin”读成“qiuying”,当时教师只是采取简单的正音,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处理。
如果,当时教师及时进行前鼻韵母“yin”和“ying”后鼻韵母的比较,那么本课时在识记生字过程效果会更佳。
情感体验 蓄势而发——《她是我的朋友》教学案例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小学 王玉蓉 一、设计理念: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8课,主要讲一个叫阮恒的孤儿,为了挽救自己朋友的生命,而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全文主要刻画的就是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表现阮恒又害怕又想拯救自己朋友生命的矛盾心理,赞扬了他这颗幼小心灵的美好、善良、伟大的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课程愈来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本课教学我通过抓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引领学生在充满情感色彩的课堂上,扎实而愉悦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丰富情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案例描述:
第一课时(略)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休克、迫在眉睫、颤抖、啜泣、呜咽、竭力“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书写课文生字。
2、读通读熟课文,提炼整体感受,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情况紧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动作、神情的变化中体会阮恒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的,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对阮恒的敬佩之情。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一开课,伴随着深情地音乐,披文入情:
“几发炮弹落在了孤儿院里,几个孩子受了重伤,其中一个小姑娘伤得最重,不立刻抢救、不输血就会死去,生命危在旦夕,输血的重担已经落在了几个孤儿身上,此时此刻,找到合适的血源就能挽救小姑娘的生命,输血迫在眉睫。
”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了学生,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为理解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 环节二:
品读感悟,互动体验 师:
阮恒献血前和献血时害怕吗?
生:
害怕。
生:
不害怕。
师:
大家仔细读读阮恒献血这一部分(5—11自然段),把你觉得写出了阮恒害怕或不害怕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划上“——”“………”。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在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在有些句子下划上“——”,之后又擦掉划上“………”,看来这部分同学已读出了“阮恒的矛盾心理”,我适时点拨:
如果你觉得有些句子既写出了害怕又写出了不害怕,你就可以两种符号都划上。
全班交流。
生:
(读文)“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阮恒犹犹豫豫的。
师:
说得很对,但从他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阮恒的犹豫了吗?
(再读) 师:
这句中哪个词让你心里为之一颤?
生:
颤抖。
师:
你能模仿一下阮恒当时的动作、表情吗?
生:
(表演)我感觉到阮恒害怕得不得了。
师:
他在怕什么?
生:
他以为献血了就要死去。
生:
他以为要把他全身的血全抽出来给小姑娘。
师:
把你全身的血抽光,你害怕吗?
生:
害怕。
(生读文) 师:
“颤抖”要真的有点颤抖,(读文)“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学生各读,效果并不好) 生:
我觉得这句写出了阮恒不害怕,如果他真的害怕,就不会把手又举起来了。
师:
是啊,阮恒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
孤儿院里沉默着,大家在想: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阮恒,我举起了颤抖的小手时心里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忽然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又把手放下去 我又想起_________________再一次举起了手
【通过这一组训练,学生深刻体会到阮恒此刻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起手来,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再让学生用声调和语气表现出阮恒的矛盾心理,通过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此时,学生仿佛一个个小阮恒,我能从每个学生的声音里感觉到学生们被阮恒所感动了。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抓住学生情感的脉搏,设计符合文本情景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像的翅膀自由飞翔,让学生在“不言而喻”中获得并掌握新知识。
】 师:
别的地方还有这样的描写吗?
生: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 生: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 生: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 出示句子。
生:
课文上说阮恒哭了,全身颤抖,这肯定是心里怕死,因为医生以为是他怕疼,他说不疼,那一定就是害怕了。
他用手捂脸,不想让人知道他害怕,而不让他抽血,这样就不能救小姑娘了。
生: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这个“突然”说明他一下子感到了害怕,他开始不哭不动,一定是不知道害怕,现在知道害怕了,才突然哭了,全身抖起来,害怕极了。
…… 师:
(指名读)他读时,大家注意课文用什么词语来描写他哭的。
指名把几个词写在黑板上。
(啜泣、哭泣、抽泣) 【通过表演比较几个词语哭的程度,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阮恒当时的动作来体会伴随着三个词语的变化,阮恒心理的变化。
当学生充分体会了阮恒的心理活动后,把这三个词提炼出来,深入比较,讨论是否可以调换位置,这样让学生明白词语运用的精确性。
】 师:
抽血的时间越长,阮恒越觉得自己离死亡更近,他内心的痛苦和害怕,也在不断加剧,他那么痛苦、悲伤,甚至都有些绝望,但想到小姑娘,他又坚强地、坚决地、努力地克服害怕,这是一份连生命都可以舍弃的情感啊!
师有感情地范读。
【我的情绪迅速感染了学生,我明显感觉,课堂氛围更加凝重。
在对三个词语反复地比较理解后,学生图文对照入情入境地读,师生配乐朗读、齐读,情感的积蓄在一点点地增加、升华、高涨。
一个纯洁、无私、对朋友有着真挚情谊的小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由此,学生在抓关键词句朗读中感悟了语言文字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色彩,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水到渠成。
在此过程中,朗读成了体会情感的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层层递进地加强情感的培养,体会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 师:
你能扮演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安慰阮恒吗?
【孩子喜欢表演,情感容易被感染,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情境,会渲染整个学习情境,那种新异感、好奇心,往往使孩子激动不已。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移情作用下,孩子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角色的期待合情合理地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环节三:
读写结合,移情升华 师:
小姑娘得救了,她醒了以后,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请你发挥想像,设计一段阮恒与小姑娘间的对话。
【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们发挥特有的想象力,对话设计得非常精彩。
通过孩子们的话语我感受到孩子们对真善美的崇尚,对奉献的崇尚,对人物品格的再认识。
这正是较好地运用了对话这一平台,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了移情。
后一位学生在前一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产生共鸣,进行了深入思考,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种潜移默化的迁移在无形中起作用,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上到最后,我让学生也来写写自己得到朋友帮助的事情,注意写清当时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
移情好比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将教师和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并且使他们在教育情境中相遇时建成一个统一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情感不仅能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智力潜能的转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中蕴涵着的情感基调,开发情感的源流,蓄积情感的“储备量”,运用“移情”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入情入境地体验,不断地感悟语言,不断地推动情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体验中获知,在求知中生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课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5》
二、课型:
识字课
三、年级:
二年级
四、教材版别:
人教课标版
五、执教教师:
重庆市武隆县白云乡中心校 应晓丽
六、评课教师:
重庆市武隆县白云乡中心校 张 露
七、指导教师:
重庆市武隆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肖素碧
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
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
3.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1.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2.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采用了游戏、图片、动作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
1.课件。
2.实验用的一把筷子。
(八)板书设计
识字五
满满
九、教学过程:
(一)实验质疑,导入课题。
1.折一根筷子。
师: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吧!
在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比较小?
(抽生折一根筷子)
2.折一把筷子。
师:
在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
(抽生折一把筷子)
师:
小朋友,看了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感受。
4.导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从文中找生字。
师:
请小朋友先自由的读一读这些谚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先作上记号,再请教大桃子,或者问问你的同桌。
2.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生识字情况
师:
小朋友,谚语里的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师:
小朋友们真棒!
生字宝宝可高兴啦!
让我们开着火车把它们请出来吧!
3.带拼音读,生领读。
师:
小朋友们真能干,把生字宝宝全认出来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再读一读这些生字呢?
4.抢读。
(三)朗读谚语,初步体会。
1.把句子读通顺。
师:
小朋友们,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
可别读错了哟!
(课件展示五句谚语。
)
2.齐读谚语。
师:
小朋友们,“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谚语,好吗?
3.体会谚语含义。
师:
团结合作的力量真大!
小朋友们的读书声多洪亮啊。
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小朋友们对这几句谚语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谚语,向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好吗?
学生自由谈体会,教师补充交流。
4.指导朗读
(1)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谚语。
(2)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