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9060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docx

昌泰华源基坑支护施工方案011

第一部分基坑支护设计

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靖远县会州大道南侧,原科靖冻干食品厂内。

拟建场地平面平整。

拟建建筑物为9栋高层住宅,均为地上24-26层,设地下1-2层。

基坑支护设计依据建设方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基础图”及相邻“昌泰华源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建筑物为9栋高层住宅,均为地上24-26层,设地下1-2层。

根据“岩石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面标高,拟建场地现地面标高为1395.30m,基坑开挖深度自自然地面下约5.0-8.4m。

基坑周边环境概况:

A、基坑北侧距离会州大道12.0m左右,存在放坡条件,土钉支护;(1-1剖面)

B、基坑东侧北段及东侧南段距离靖远县第七中学仅2.0m左右距离,且垂直开挖,预应力加固支护;基坑东侧南段-1.5m左右埋设地下管线;(2-2剖面、3-3剖面)

C、基坑南侧距离原有建筑物距离较远,存在放坡条件,土钉支护;(4-4剖面)

D、基坑西侧南段距离原有6F建筑物8.0m左右,考虑到土质原因,预应力锚杆加固支护;(5-5剖面)

E、基坑西侧北段距离原有6F建筑物7.0m左右,考虑到土质原因,预应力锚杆加固支护;(6-6剖面)

基坑周边分布的地下管线分布,埋设不详,基坑开挖前应查明其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维护、防护措施。

以上基坑周边概况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昌泰华源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自上而下依次为:

(1)杂填土:

厚度0.30-3.00m。

地层描述:

杂色,土质不均匀,主要由粉土及砾石颗粒组成,含有少量建筑垃圾及植物根系,稍湿,稍密。

层顶标高为1395.21-1395.77m。

(1)1淤泥质砂土:

层厚0.30-2.00m

地层描述:

灰黑色,具腥臭味,含有腐殖质,土质不均匀,含有少量砾石颗粒,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压缩性高,稍湿,稍密。

层顶标高为1392.73-1394.12m,层面埋深0.00-2.60m。

(2)卵石:

厚度9.70-19.40m。

地层描述:

青灰色,分布连续,一般粒径2-8cm,最大粒径12cm,粒径大于2cm的颗粒占全重的60-75%,母岩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砂砾岩、花岗岩等硬质岩石,卵石磨圆度较好。

呈次圆-圆状,分选性好,级配良好,颗粒间呈接触式排列,粒间以中粗砂充填,充填饱满,中密。

层面标高1391.19-1395.47m,层面埋深0.00-4.20m。

(2)1圆砾:

厚度0.50-5.80m。

地层描述:

青灰色,冲洪积成因,分选差,颗粒级配良好,磨圆度较好,一般粒径为0.2-1cm的颗粒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0-60%,湿,中密。

层面标高为1388.55-1392.21m,层面埋深2.00-6.50m。

(2)2细砂:

厚度0.40-2.20m。

地层描述:

黄褐色,砂质不纯,湿-饱和,中密。

层面标高为1387.43-1393.31m,层面埋深2.10-8.00m。

(2)3圆砾:

厚度0.80-2.40m。

地层描述:

青灰色,冲洪积成因,分选差,颗粒级配良好,磨圆度较好,一般粒径为0.2-1cm的颗粒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0-60%,湿,中密。

层面标高为1387.11-1388.68m,层面埋深6.70-6.80m。

(2)4细砂:

厚度0.30-0.50m。

地层描述:

黄褐色,砂质不纯,湿-饱和,中密。

层面标高为1381.42-1381.67m,层面埋深12.20-14.00m。

(2)5粗砂:

厚度0.80-1.20m。

地层描述:

青灰色,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占总重量的50-60%,含少量砾石,湿,中密。

层面标高为1389.53-1392.65m,层面埋深3.00-5.80m。

(3)砂岩:

厚度8.00m

地层描述:

棕红色,细粒结构,薄层状结构。

泥钙质半胶结,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成岩作用差,岩质不纯,所见岩芯呈散状,干时坚硬,遇水或暴露地表易软化或风化崩解,扰动后易破碎,呈散砂状。

层面标高为1375.58-1381.84m,层面埋深12.50-19.90m。

强风化层层厚1.0-2.0m,弱风化层层厚1.2-5.3m(未揭穿)。

本场地在勘察范围及勘察深度内存在地下水,且埋藏较浅。

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赋存在卵石层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沟谷侧向渗透补给。

地下水埋深1.1-3.0m,相应水位标高1392.29-1392.99m,由于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地下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变化幅度1.0m左右。

卵石层渗透系数40-50m/日,单井涌水量1000-3000方/日。

基坑开挖深度内,影响破体稳定性的地层为杂填土。

根据以上地层状况并依据该区域地勘资料及地区基坑支护设计经验,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取值如下表:

重量

(kN/m3)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

(p(o)

极限摩阻力标

准值(kpa)

杂填土

15.0

10.0

20.0

20.O

圆砾

18.0

0.0

35.0

100.0

卵石

20.0

0.0

40.0

120.0

3、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3.1支护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基础施工图”;

(2)《昌泰华源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3.1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GB5007-2002):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8)《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9)《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2支护原则

(1)确保基坑周围相邻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安全、稳定;

(2)确保基坑边坡在基础施工期间的稳定性;

(3)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可行。

3.3支护设计安全等级及安全系数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基坑复杂程度可划分为复杂,基坑安全等级可划分为一级。

(1)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

1.10

(2)作用基本组合综合分项系数:

Kt≥1.25

(3)锚杆抗拔安全系数:

Kt≥1.80

(4)本基坑支护为临时性基坑支护设计,结构设计安全有效期限为12个月

3.4支护设计荷载

基坑周边活荷载按20kPa计算,基坑周边建筑荷载按每层20kPa静载计算,道路过往车辆荷载按35kPa计算

3.5支护设计方案

依据基坑周边环境概况,分析基坑周边道路、临舍、建筑物位置、基础特点,考虑施工空间,施工人员安置以及施工荷载等因素,综合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基坑采用复合土钉及土钉墙进行支护。

4、基坑支护设计内容

4.1基础施工空间

根据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基础施工图,考虑施工空间等因素,基坑自筏板边线外延0.8m起支护。

4.2预应力锚杆设计

预应力锚杆设计主要实施于整个基坑,预应力锚杆的长度设置及长度(锚固段+自由段)具体详见各剖、立面详图。

预应力锚杆由l根25mm的钢筋组成,钢筋级别为HRB335(Ⅱ级),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MPa,其他相关参数详见各剖、立面祥。

预应力锚孔孔径为130mm,根据该基坑工程地质条件,预应力锚杆成孔方式为跟管钻进方式,锚孔深度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且不小于0.50m;锚孔锚固段内主浆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25,水灰比为0.40~0.50,水泥选用32.5等级的水泥。

锚杆自由段套波纹管并在锚杆锚固段及自由段波纹管外孔内注浆。

当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进行张拉锁定,单根预应力锚杆的张拉锁定值为80KN;锚杆端部垫有2根16型槽钢作为腰梁,槽钢和锚头件采用张拉后一次性帮焊条锁死,槽钢为统一整体,当槽钢高度不在同一位置时,采用钢筋搭接焊连接。

预应力锚杆考虑到张拉工艺等要求,实际下材料长度要比设计长度多留1.Om,即钢筋长度L=Ll锚固段+L2自由段+1.Om(张拉段)。

锚杆的连接方式采用直螺纹套筒方式连接,直螺纹套管规格按相关规定执行。

预应力锚杆施工时注意水平方向偏转角度,当两锚杆有交叉时,不得打断已实施的预应力锚杆,可采用角度调整避让措施。

4.3土钉设计

(1)成孔:

花钢管钉孔径90mm。

内置为Φ48X3钢管,长度2.0~9.0m。

(2)土钉材料:

选用Φ48X3钢管,全粘结,土钉外端通过加强筋与钢筋网片连接。

(3)土钉灌浆采用M20级水泥浆。

5、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避开雨季,无法避免时,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排水设备,并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工作。

2、基坑开挖应配合围护结构施工分层、适时进行;基坑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严禁无序大开挖作业。

基坑第一层开挖深度为2.0m,其它每层开挖深度为1.5m,不得超挖。

3、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20mm;在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淸除坡面浮土。

4、基坑开挖应对称分段分层进行,严禁超挖,距离坑底0.3m土方人工挖除。

分片挖土至坑底设计标高后,应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封闭砂岩,垫层应做到支护桩边缘。

5、基坑边壁开挖后应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支护结构施工,尽量缩短边坡土体的暴露时间,并制定在暴雨和其它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支护的应急方案和措施。

6、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及进行下层施工;在护壁桩浇筑时应留置混凝土试块,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后方能进行土方开挖。

7、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物所采集到的监测信息及时调整挖土程序。

开挖时,土钉墙边坡放坡系数按《基坑边坡施工技术规程》的构造要求不小于0.2,故取0.3;按1:

0.3进行边坡放坡土方开挖。

5.2预应力锚杆施工

5.2.1预应力锚杆成孔

锚杆孔位测放力求准确,定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锚孔倾斜角为水平向15度,偏斜度不应大于5%;锚孔成孔直径为130mm,成孔后的孔径不得小于该值;锚孔成孔禁止开水钻进,以确保锚杆施工不恶化基坑坡体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钻进过程中应对每孔地层变化、进尺速度及其它一些特殊情况做现场记录,若遇塌孔,应立即停止钻进。

考虑沉渣的影响,为确保锚杆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要大于设计深度0.5m。

锚孔成孔后必须清理锚孔内的沉渣,力求清理干净。

5.2.2预应力锚杆设置

预应力锚杆杆体在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并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预应力锚杆放入锚孔前尽可能对孔内残存及扰动的废土进行清除;预应力锚杆连同注浆管放入锚孔中应沿锚孔中心线放入,避免孔壁土体扰动坍塌,若孔壁土体坍塌应拔出锚杆清除坍塌土体;预应力锚杆放入锚孔后及时封堵、注浆。

5.2.3预应力锚杆注浆

注浆体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配置,不得随意变动。

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注浆压力达到0.2MPa或直到浆体从孔口溢出为止,否则应进行补浆。

灌浆后,浆体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锚杆不得受到扰动。

5.2.4当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进行张拉锁定,张拉锁定无异常后,方可切除外露的预应力钢筋,外露钢筋长度不得小于100mm。

锚头采用帮条焊一次性锁死,焊接锁定时焊条采用E40焊条,焊接必须饱满,具体详见详图。

锚杆张拉作业前必须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正式张拉前先对锚杆进行1—2次试张拉,荷载等级为0.1倍的设计拉力。

锚杆张拉到设计标注后,锁定荷载,锁定锚头,锚头锁定后,切除多余杆体。

5.2.5预应力锚杆张拉试验

预应力锚杆在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锚杆的拉拔试验,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数的5%,标准按《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005)执行,验证设计值,其抗拔强度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

5.2.6预应力锚杆施工流程

锚杆制作水泥浆拌制

测量定位成孔清孔放入锚杆拔套管注浆钢梁安装张拉锁定切断多余锚杆

5.3土钉墙施工

1、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与土钉墙施工是互相交叉,自上而下分段、分层(步)进行的。

土钉施工过程中,每层土钉施工流程是:

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设置土钉铺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

土钉施工顺序是:

土钉定位土钉成孔或机械打入锚管孔中放入土钉钢筋或锚管内注浆挂设面层钢筋网片焊接加劲筋、固定土钉端头喷射混凝土面层

养护

6、土钉设置

本工程设计选用Φ48X3钢管,孔径90mm,内置Φ48X3钢管,长度2.0-9.0m。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并进行复测。

土钉倾角应满足设计要求,孔距的允许偏差不大于100mm。

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不得损害支护原定的安全程度。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发现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描述有较大偏差时或应土质原因无法顺利成孔时,须及时向设计单位反映,待修订方案后再施工。

土钉钢筋置入孔中前,应先设置定位支架,保证钢筋处于钻孔的中心部位,支架沿钉长的间距为2~3m。

7、土钉注浆

注浆采用2SNS型注浆泵。

本工程设计土钉注浆为水泥净浆,并可适当加入少量外加剂改善性能,土钉注浆用P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而成,水灰比宜为0.45~0.5。

浆液应搅拌均匀并立即使用,注浆前、中途停顿及作业完毕后必须用水冲洗管路。

土钉:

可采用重力、低压(0.4~0.6MPa)注浆填孔。

注浆时采用底部注浆方式,注浆导管底端应先插入距孔底250~500mm处,底部设置止浆塞,出浆口始终处在孔中浆体的表面以内,在注浆同时将导管匀速缓慢撤出,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

待浆液回流溢出至孔口时,用水泥袋纸、止浆塞等封闭孔口,保持压力数分钟。

向孔内注浆时,应预先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并与实际注浆量进行对比,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

8、土钉墙面层钢筋网

钢筋网片可用焊接或绑扎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

网格主筋保护层厚度2cm,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片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以符合规定保护层厚度的要求。

钢筋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下应不出现振动。

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的边长或250mm。

钢筋网片加强筋采用1Ф16横向通长设置,加强筋的接长为单面搭接焊接接长,焊接长度为10d。

混凝土护面内的钢筋翻过基坑顶部部位,翻弯长度≥1000mm,在基坑底往下插入200mm。

砼面层在项部基坑边应向上翻浇,其宽度≥1500mm(钢筋网的翻弯长度及基坑项部砼面层的宽度,如不能达到设计尺寸,可依据场地条件进行调整)。

9、喷射混凝土面层

喷射混凝土面层采用HPZU-5B混凝土喷射机。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并应通过外加剂来调节所需工作度和早强时间。

我公司多年来喷射混凝土经验配合比为:

水泥:

砂:

石=1:

2:

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

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0.8~1.5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

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后方、后喷填钢筋前方,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

为控制混凝土喷射层厚度,在边壁上垂直打入短钢筋做标志,根据土质情况分两次喷射,也可一次喷射成型。

第一层40mm喷射完成后,挂设钢筋网,保证钢筋网距离坡面40mm,然后紧固土钉,再喷射第二层40mm混凝土,再进行下步混凝土喷射前,应清除结合面上的浮浆和松散碎屑并喷水使之潮湿。

喷射混凝土终凝两小时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一般为3~7天。

在卵石层中施工时,如卵石层因锚管打入振动造成卵石层剥离坍塌,可在修整后的边壁立即喷上一层薄的砂浆或混凝土,待凝结后再进行锚管打入作业;也可在作业面上先构筑钢筋网、喷混凝土面层,然后打入锚管。

10、质量检验

10.1原材料的检验

喷锚工程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等)进场复检,与钢筋砼工程相同,可按有关的规范进行质量检验。

11、工程检测

(1)检测应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检测,检测单位应编制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及检测方法均按《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执行;

(2)检测对象为:

基坑顶部及周围土体的水平、垂直位移,基坑顶部1.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变形;

(3)检测频率及预警值

A.检测频次(详见表格)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

类别

施工进程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

≤5m

5~10m

10~15m

>15m

一级

开挖深度(m)

≤5

1次/ld

1次/2d

1次2d

1次/2d

5~10

1次/ld

1次/ld

1次/ld

底板浇筑后时间(d)

≤7

1次/ld

1次/ld

2次/ld

2次/ld

7~14

1次/3d

1次/2d

1次/ld

1次/ld

14~28

1次/5d

1次/3d

1次/2d

1次/ld

>28

1次/7d

1次/5d

1次/3d

1次/3d

14~28

1次/7d

1次/5d

>28

1次/10d

1次/10d

当基坑变形趋于稳定,连续三次检测数据无变化时,基坑检测频次可适当减弱。

B.检测预警值

基坑周边邻近建筑:

水平位移预警值为8mm,每天变化速率大于1.2mm时预警;沉降预警值为8mm,当局部倾斜达0.15%时报警。

(4)检测注意事项

1.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实行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同时应加强雨天或雨后的检测;

2.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照相存档;

3.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一般情况下,下一次观测时应提供上一次的观测成果;

4.遇特殊情况必须随时向项目部书面报告(紧急情况可口头汇报),提供技术资料,加快观测频率,必要时提供阶段性报告;

(5)观测要点

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

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

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6)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

计算如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以便判断和预测基坑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

(7)成果检查和处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野外观测成果检查,经严密平差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后,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计算各点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计算各点的累计沉降量,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

(8)作业规范

1.固定观测人员:

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标尺;固定观测路线和固定观测方法。

2.每天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后进行。

3.烈日下工作使用测伞;温差变化大时使用仪器罩。

4.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5.在线路上预先量距,尺仪距一般不超过20m,分别在标尺、仪器处钉打铁钉,每次按此路线进行观测。

6.相邻两点间往返测高差之差限差<±0.3m.

7.线路闭合差限差<±0.3m.

8.视线≤20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0.2m。

(9)最终成果和技术报告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之后,认真检查全部原始观测记录,核对全部观测成果,并结合基础,地质,气象等相关因素分析成果,绘制各种图表,总结经验,按规范要求编写正式沉降观测技术总结报告书,提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报告。

12、基坑工程应急方案及措施

12.1应急预案

整个基坑开挖均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认真按技术规程操作,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施工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并对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与未然。

(1)应急领导小组

施工单位成立由项目经理(鲁相俊)、项目技术负责人(巨常兴)质量安全负责人(王足峻),及公司各职能部门等组成的基坑防坍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下,项目部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本项目的应急救援抢险队。

(2)应急物资储备

针对本工程可能存在或潜在的事故隐患,相应的按要求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防火器材:

配备消防器材(铁锹、水桶、灭火器、消防水管等),消防水管路接引至各区域,主要设置在宿舍区、库房、施工危险作业区等。

防地面沉陷物质:

早强速凝商品混凝土、商品指示灯、导向标志、锥形桶、反光背心等。

结构内防涌水物质:

挖掘设备、注浆设备、草袋、砂袋、支撑木方、水泥、砂石料、速凝剂、工钢、架子管、水泵、铁锹、钢筋网片、照明工具等。

施工工地应急抢险物质,指定专人进行看管,日常施工过程中严禁挪用抢险物资。

(3)应急响应

1)报告

1发现人员立即向所在工区应急救援队队长报告事发地点、范围,及相关情况。

2救援队队长接到通知后,立即安排救援队人员保护好施工现场,同时安排救援队

做相应的救助工作,对有生命安全危险的,应在进行抢险的同时,注意抢险人员的安全。

同时,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进行汇报、向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进行通报。

3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到事发地点,并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事态的发展做出反应,组织工区救援队的队员根据现场状况进行抢险,按照规定的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有人员伤亡时需向距项目部最近的医院求助。

2)反应

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组织现场施工人员撤离施工现场,组织人员抢救。

1.第一到达现场的任何一位负责人应承担临时指挥责任,使相应人力,物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配送到事故现场。

2.项目部立即调动有效的支撑等抢险材料,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展。

3.对其需要加固的物体及结构立即组织抢险人员进行加固,必要时向上级部门及地方请求支援。

4.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对需要进行保护的材料及物品进行保护。

5.对需要断电的地方立即启用应急电源,并要求每个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

6.所有应急材料均无条件服务抢险使用,同时抢险小组有权随时使用其需要的各种材料。

7.所用应急材料及抢险人员均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救援队队长进行统一安排和调配。

8.在事故发生时,项目部的一切人员、物资和车辆听从项目部救援应急领导小组的调遣进行扑救,尽可能的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9.在事故平息后,项目部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理,项目部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理;项目部组织人员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12.2基坑工程施工应急预案

考虑到该基坑工程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具体施工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临近已有建筑物地段,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坡顶及临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若其变形超过设计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调用挖掘机迅速挖土反压基坑坡脚,回填厚度一般不小于2.0m,宽度不小于4.0m,土体回填时尽量压实,同时采用钢管或型钢进行临时支撑,并立即通知业主单位、施工监理及设计院现场协商,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2、严禁一次开挖到底或超挖,挖出的土严禁堆放在支护结构外侧,严禁挖土设备碰撞或停放在支护结构上,挖至设计坑底标高后,立即做垫层、砌筑砖模,浇筑砼底板,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

3、施工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局部区域位移、沉降过大,应立即分析原因,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加强措施,如加密土钉、锚杆,或坡顶卸荷,或采用坡后小压力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