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8269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docx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doc

第六单元 正常分娩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为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为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第一节 决定分娩的三因素

 

   决定分娩的三因素是产力、产道及胎儿。

若三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

 

【助理2004-2-062】—11正常分娩时最主要的产力为(2004)

A子宫收缩力

B.腹肌收缩力

C.膈肌收缩力

D骨骼肌收缩力

E.盆底肌收缩力

答案:

A  

 

   1.节律性 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宫口开全(10cm)之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子宫腔内压力于临产初期约升高至25~30mmHg(3.3~4.0kPa),于第一产程末可增至40~60mmHg(5.3~8.0kPa),于第二产程期间可高达100~150mmHg(13.3~20.OkPa),而间歇期子宫腔内压力仅为6~12mmHg(0.8~1.6kPa)。

   2.对称性和极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子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

3.缩复作用 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二)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肌及膈肌强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腹压在第二产程,特别是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

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三)肛提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肛提肌收缩力有助于胎盘娩出。

  

 

【执业2000-4-7】3分娩中协助胎先露在盆腔中内旋转的肌肉是

A子宫平滑肌

B会阴浅横肌

C会阴深横肌

D肛门括约肌

E盆底肛提肌

答案:

E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65页。

 

 

二、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一)骨产道

1.骨盆入口平面 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

(1)入口前后径:

也称真结合径。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是胎先露部进人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助理1999-1-060】—1胎儿能否衔接入盆的关键径线是(1999)

A.坐骨棘间径       

B.入口前后径      

C.坐骨结节间径

D.入口横径         

E.中骨盆前后径

答案:

B

 

(2)入口横径:

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l3cm。

(3)入口斜径:

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

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cm。

 

   2.骨盆最大平面 此平面为骨盆腔内最宽大部分,无产科临床重要性。

   

   3.中骨盆平面 即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有两条径线。

   

(1)中骨盆前后径:

平均值约为11.5cm。

   

(2)中骨盆横径:

也称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4.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

   

(1)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1.5cm。

   

(2)出口横径:

也称坐骨结节间径。

两坐骨结带间的距离,平均值为9cm,是胎先露部通过骨盆出口的径线,其长短与分娩的关系密切。

   

   (3)出口前矢状径:

平均值为6cm。

   

   (4)出口后矢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为8.5cm。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5.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代表骨盆轴。

  

(2)骨盆倾斜度:

一般为60°。

若角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

 

【助理2002-2-054】—1成年妇女骨盆倾斜度的正常值应是(2002)

A.50°   

B.55°   

C.60°

D.65°   

E.70°

答案:

C

 

 

   

(二)软产道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下段由非孕时长约lcm的子宫峡部形成。

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lOcm。

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的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

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

  

(1)宫颈管消失:

临产前的宫颈管长约2cm,临床产后宫颈内口向上向外扩张,宫颈管形成漏斗形,随后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

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外口后扩张;经产妇则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外口扩张同时进行。

 

【执业2006-4-041】临产后的宫颈变化,正确的是(2006)

A.宫颈管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B.初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步进行居多  

C.经产妇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居多

D.前羊水囊形成使宫口不易扩张

E.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

答案:

A。

解析: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67页。

 

   

(2)宫口扩张:

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则能容纳一指。

临产后,宫口扩张主要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的结果。

随着产程进展,宫口开全(10cm)时,妊娠足月的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破膜后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阴道粘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

肛提肌使5cm厚的会阴体变成2~4mm薄的组织,临产后,会阴体虽能承受一定压力,但分娩时若保护会阴不当,也容易造成裂伤。

 

三、胎儿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胎头是胎体的最大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困难的部分。

   

(一)胎儿大小

   1.胎头颅骨 在临产过程中,通过颅缝轻度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的娩出。

   

2.胎头径线主要有:

①双顶径是胎头的最大横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临床用B型超声判断胎头大小,妊娠足月时平均值约为9.3cm;②枕额径又称前后径,胎头以此径衔接,妊娠足月时平均值为11.3cm;③枕下前囟径又称小斜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妊娠足月时平均值为9.5cm;④枕颏径又称大斜径,妊娠足月时平均值为13.3cm。

 

【助理2003-1-185】—7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其衔接的径线是(2003)

A.双顶径              

B.双颞径                                            

C.枕下前囟径   

D.枕额径              

E.枕颏径

答案:

D

 

【助理2004-4-042】—14.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其衔接的径线是(2004)

 A.双顶径      

 B.双颞径    

 C.枕下前囟径  

 D.枕额径 

 E.枕颏径

答案:

D

 

【执业2003-1-172】10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其衔接的径线是(2003)

A双顶径

B双颧径

C枕下前囟径

D枕额径

E枕颊径

答案:

D(2003)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0页。

 

【执业2006-4-042】枕左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衔接的径线是(2006)

 A.双顶径

 B.双颞径

 C.枕下前囟径

D.枕额径

E.枕颏径

答案:

D。

     解析: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0页。

 

   

(二)胎位头位 是胎头先通过产道,触清矢状缝及前后囟,即能确定胎位。

因此,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囟门对判断胎位也很重要。

臀位时,胎臀先娩出,使胎头娩出困难。

横位时,妊娠足月的活胎不能通过产道。

   (三)胎儿畸形 胎儿先天畸形,如脑积水、联体儿等,通过产道常发生困难。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临床上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详加说明。

    

一、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可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分娩已开始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无头盆不称。

 

二、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

促使胎头下降的4个因素有:

①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由胎轴压传至胎头;②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③胎体伸直伸长;④腹肌收缩。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骨盆底的阻力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三、俯屈

   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变胎头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称为俯屈。

           

 

四、内旋转

   胎头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五、仰伸

   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六、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称为复位。

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

称为外旋转。

                 

 

七、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

胎头及双肩相继娩出,胎体及胎儿下肢随之顺利娩出。

 

【执业2000-4-8】4关于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正确的是

A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以枕下前囟径衔接

B胎头降至骨盆底时开始俯屈

C当胎头在中骨盆开始内旋转

D宫缩和腹压促使胎头仰伸

E分娩过程中胎头呈持续性下降

答案:

B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0页。

 

第三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先兆临产

分娩发动之前,孕妇往往出现一些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

(一)假临产 假临产的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常在夜间出现而于清晨消失,宫缩只引起轻微胀痛且局限于下腹部,宫颈管不短缩,宫口扩张不明显,给予镇静剂能抑制这种“假临产”。

 

   

(二)胎儿下降感 初孕妇多有胎儿下降感,感到上腹部较前舒适,进食量增多。

呼吸较轻快,系因胎先露部下降进入骨盆入口后,使子宫底下降的缘故。

   (三)见红 在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相混排出,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

   

二、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

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执业2000-4-9】5临产开始的标志,错误的是

A规律宫缩

B子宫颈管展平

C宫颈扩张

D见红

E胎先露部下降

答案:

D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2页。

 

 

三、产程分期

   分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简称总产程。

   

(一)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

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初产妇需ll~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二)第二产程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l小时者。

   (三)第三产程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四、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

随着产程进展,持续时间渐长至50~60秒,间歇期2~3分钟。

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长达1分钟或1分钟以上,间歇期仅1分钟或稍长。

   2.宫口扩张 当宫缩渐频且不断增强时,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宫口逐渐扩张。

宫口扩张于潜伏期速度较慢,进入活跃期后扩张速度加快。

当宫口开全时,子宫下段及阴道形成宽阔的筒腔。

   

   3.胎头下降程度 定时行肛门检查,以明确胎头颅骨最低点的位置,并能协助判断胎位。

   4.胎膜破裂 胎膜破裂简称破膜。

在胎先露部前面的羊水量不多约lOOml,称为前羊水,形成的前羊水囊称为胎胞,它有助于扩张宫口。

宫缩继续增强,子宫羊膜腔内压力更高,可达40~60mmHg(5.3~8.OkPa)。

当羊膜腔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破膜。

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二)观察产程进展及处理 目前多采用产程图,使产程进展一目了然。

                    

 1.子宫收缩 最简单的方法是由助产人员以一手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期时间,并予以记录。

   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是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

监护仪有外监护与内监护两种类型。

外监护临床上最常用。

   2.胎心

   

(1)用听诊器于潜伏期在宫缩间歇时每隔l~2小时听胎心一次。

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时应每l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l分钟。

   

(2)用胎心监护仪描记的胎心曲线,多用外监护,观察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第一产程后半期,宫缩时胎儿一时性缺氧,胎心率减慢,但每分钟不应少于100次,宫缩后胎心率迅速恢复原来水平。

3.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产程图中宫口扩张曲线将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

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

此期间扩张速度较慢,平均每2~3小时扩张lcm,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为l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

此期间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可疑有难产因素存在。

活跃期又划分3期,最初是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3~4cm,约需1.5小时;接着是最大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4~9cm,约需2小时;最后是减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9~10cm,约需30分钟,然后进入第二产程。

 

(10~11题共用备选答案)(2004)

A潜伏期延长

B.活跃期延长

C.活跃期停滞

D第二产程停滞

E.第二产程延长

【助理2004-2-128】—1028岁初产妇,妊娠40周,于晨4时临产,13时宫口开大4cm,21时30分宫口开大7cm,此时应诊断为 

答案:

B

【助理2004-2-129】—1129岁初产妇,妊娠39周,于晨4时临产,10时自然破膜,20时20分查宫口开大2cm,此时应诊断为

答案:

A

 

 

(16~17题共用备选答案)

A.潜伏期延长

B.活跃期延长

C.活跃期停滞

D.第二产程停滞

E.第二产程延长

【助理2006-2-128】—16.28岁初产妇,妊娠40周,于晨4时临产,2l时宫口开大2cm,应诊断为(2006)

答案:

A

【助理2006-2-129】—17.29岁初产妇,妊娠39周,于晨4时临产,lO时宫口开大3cm,20时查宫口开大7cm,应诊断为

答案:

B

 

 

(8~9题共用备选答案)(2004)

A潜伏期延长

B活跃期延长

C活跃期停滞

D第二产程停滞

E第二产程延长

【执业2004-4-116】828岁初产妇,妊娠40周,于晨4时临产,13时宫口开大4cm,21时30分宫口开大7cm,此时应诊断为

答案:

B(2004)

【执业2004-4-117】929岁初产妇,妊娠39周,于晨4时临产,10时自然破膜,20时20分查宫口开大2cm,此时应诊断为

答案:

A(2004)

 

 

【执业2004-4-041】24初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延长是指活跃期超过(2004)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E12小时

答案:

C(2004)       参考答案见《妇产科学》第6版,195页

 

【执业2006-4-047】.初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延长是指潜伏期超过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E.16小时

答案:

E       参考答案见《妇产科学》第6版,195页。

 

胎头下降曲线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

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一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余依此类推。

 

   4.破膜 胎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

若先露为胎头,羊水呈黄绿色混有胎粪,应立即行阴道检查,注意有无脐带脱垂,并给予紧急处理。

若羊水清而胎头浮未入盆时需卧床,以防脐带脱垂。

若破膜超过l2小时尚未分娩者,酌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5.血压 于第一产程期间,宫缩时血压常升高5~10mmHg(0.67~1.38kPa),间歇期恢复原状。

应每隔4~6小时测量一次。

   6.饮食 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7.活动与休息 临产后,可在病房内适当活动。

若初产妇宫口近开全,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4cm时。

应卧床并行左侧卧位。

8.排尿与排便 临产后,应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若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应行温肥皂水灌肠,加速产程进展。

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很强估计一小时内即将分娩以及患严重心脏病等,均不宜灌肠。

 

 

【执业2002-4-061】8临产后,肥皂水灌肠可用于(2002)

A胎膜早破

B胎头未衔接

C胎位异常

D初产妇宫口开大3cm

E严重心脏病

答案:

D(2002)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75页。

 

   9.肛门检查 临产后,应适时在宫缩时行肛门检查(简称肛查)。

临产初期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的间隔应缩短。

肛查可以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其直径以cm或横指计算,一横指相当于2cm),是否已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

   10.阴道检查 应在严密消毒后进行。

阴道检查能直接摸清胎头,并能触清矢状缝及囟门确定胎位、宫口扩张程度,以决定其分娩方式。

适用于肛查胎先露部不明、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脐带先露或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4~6小时产程进展缓慢者。

   11.其他 外阴部应剃除阴毛,并用肥皂水和温开水清洗;初产妇及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行骨盆外测量。

   

 

【执业2003-1-439】1124岁初产妇,规律宫缩10小时,连续观察2小时,宫口由6cm开大至7cm,胎头+1,胎心140次/分。

本例恰当的处置应是(2003)

A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B肌注哌替啶(杜冷丁)

C静脉滴注缩宫素

D立即行人工破膜

E立即行剖宫产术

答案:

D(2003)

 

【执业2005-4-090】13.24岁初产妇,妊娠38周,规律宫缩7小时。

血压110/70mmHg,骨盆不小,预测胎儿体重为2800g,枕左前位,胎心良。

肛查宫口开大4cm,S=0。

本例正确处置应是

A.不需干涉产程进展

B.人工破膜

C.静脉缓注25%硫酸镁16ml

D.静脉滴注缩宫素

E.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

答案:

A

 

【助理2002-2-121】—625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7小时,血压110/70mmHg,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预测胎儿体重为2650g,枕左前位,胎心140次/分,肛查宫口开大3cm,S=0。

本例正确的处置应是(2002)

A.不予干涉,观察产程进展

B.静脉滴注缩宫素   

C.静脉推注地西泮(安定)

D.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内加维生素C                  

E.人工破膜

答案:

A

 

【执业2006-4-091】.26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8小时。

血压l10/70mmHg,骨盆不小,预测胎儿体重为2700g,枕左前位,胎心率正常。

肛查宫口开大3cm,S=0。

正确处置应是

 A.不需干涉产程进展   

 B.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   

C.静脉缓注25%硫酸镁16ml

 D.静脉滴注缩宫素

 E.行人工破膜

答案:

A

                                                                       

【执业2006-4-132】25岁初产妇,妊娠40周,规律宫缩4小时,枕左前位,估计胎儿体重3000g,胎心140次/分。

阴道检查:

宫口开大3cm,未破膜,S+l,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

此时恰当处理应是

 A.哌替啶肌内注射   

 B.人工破膜

 C.等待自然分娩

D.静脉滴注缩宫素

 E.行剖宫产术

答案:

C       参考答案见《妇产科学》第6版,194页。

 

【执业2006-4-133】.若此后宫缩逐渐减弱,产程达16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