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7983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docx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

 

摘要:

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银行比拼综合竞争力的必争之地。

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步成为各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推出的一项主要竞争业务,理财交易规模发展迅速,本文立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从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两方面对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为促进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竞争;风险

Abstract:

BankFinancialServicesfinancialplannerhopetocollectcollatecustomerdatasuchasincome,assets,liabilities,listeningtoourcustomers,requirements,goalsforourcustomerstodevelopaportfolio,savingsplans,insurance,investmentcountermeasures,inheritanceandbusinessstrategy,financialdesign,andtohelpclients'fundstomaximizethevalue-addedhasbroadmarketprospectsforthebank'spersonalFinancialServices,Bankcompetitioncompetitivebattleground.inrecentyears,personalfinancebusinesshasgraduallybecomethecommercialbanksinthefinanciallaunchedamajorcompetitivebusinessintheprocessofinnovation,financialtransactionsize,thepaperbasedonthecurrentdevelopmentofthecommercialbanksinChinapersonalFinancialServices,financialServicesandfinancialproductsbothin-depthanalysisofthefactorsrestrictingitshealthydevelopment,andconstructivedevelopmentofstrategiestopromotesustainedandhealthydevelopmentofthebusiness.

Keywords:

CommercialBank;FinancialServices;Competition;Risk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

金融084徐流莎20

一、引言

当今金融环境日新月异,生活在如此丰富多样的金融环境中,我们与银行的关系日益密切。

随着医疗、养老和住房等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储蓄、消费观念逐步更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投资趋于多元化,个人金融需求日趋旺盛,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目前已经发展到何种阶段?

存在着哪些问题?

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如何来解决?

带着这些思考,我准备结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理财业务方面的信息来做些探索。

本文的思路是从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入手,深入剖析我国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探讨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的内容分为: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一下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理财业务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回顾了商业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一些具体图标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通过图标数据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部分,结合国外经验并联系我国实际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主要研究动态

HershShefrin,MeirStatman(1993)认为,设计金融产品不能只考虑引入现金流,同时需要研究客户的行为偏好。

GloriaBarezak,PamSeholderEllen,BrueeK.Pilling(1997)通过大量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客户选择银行创新产品(ATM网上银行信用卡等)的原因和动机。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那个时期理财产品的设计最看中如何更方便、更有效、更安全的为客户解决大量现金保存问题及交易使用问题,而这是理财产品最初级的阶段,是最根本最基础的角色。

而新时期的理财业务又发展到何阶段,相对于之前的传统功能又丰富了哪些方面,新时期的理财业务更多的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W.SeottFrame,LawrenceJWhite(2004)考察了截至2004年关于金融创新方面的经验研究,发现相关的研究非常缺乏。

因此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给研究者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数据。

MartinCrowder,DavidJ.Hand和WojtekKrzanowski(2005),研究了客户在使用银行服务的期限里对银行收入产生的贡献。

银行的理财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理财交易规模发展迅速,为银行收入的增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拉动了银行中间收入的发展。

银行需要加强技术革新,合规防范风险,金融创新,增加理财收益。

(二)国内主要研究动态

李鹏(2007)分析研究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多数商业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普遍存在产品层次较低,同质化严重以及忽视风险控制等问题。

肖北溟(2008)分析了目前个人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亮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存在金融产品与投资者需求之间有差距,中高端客户个人金融产品有待丰富,部分个人金融产品的经营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细分市场并增加产品差异性,加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在向零售银行的战略转型中增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

个人金融产品创新研发体系及科技系统还不健全,这就要求各个银行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建立自己的理财品牌,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差异化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适合自己财务状况的理财方案,提高个人金融产品市场竞争力。

谭莹,李舒(2009)简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创新的障碍,提出各商业银行要形成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逐渐建立衍生品平台,实现合规化经营等建议。

人才和内控机制欠缺,中国风险评估等机构比较少,随着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竞争,必须有很好的风险应对和配套机制的支持。

本文立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从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两方面对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文献已已提出的问题:

1.银行理财业务丰富,如何创新服务,提高效率2.理财产品如何合规控制,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这两大块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探讨并为促进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策略。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银行就像是一个巨型的“大超市”,从银行理财专业的角度来说,所谓“银行超市”就是以个人账户为中心,为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相对于银行之前最初的理财功能现在的银行大大丰富了可供选择的理财业务。

在银行这个超级大型的金融超市里,可以办理的理财业务很多,如买国债,炒汇,买纸黄金、保险和基金等。

另外,还可以向银行的理财师咨询投资建议,甚至还可以享受一系列的家庭理财服务。

当然,与国际接轨后,银行理财业务更少不了为富裕阶层专门设立的私人银行业务。

银行超市产品多、功能全,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如今的理财业务发展可归纳为三大特点:

1.理财业务不断丰富,理财交易规模发展迅速,为银行收入的增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表一:

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理财业务收入情况表

收入

增减百分比

代理收付及委托

13.76亿元

增长40.6%

信用卡

172.68亿元

增长26.2%

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

212.64亿元

增长43.1%

资产托管业务

58.92亿元

增长74.1%

资料来源:

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

 

表二:

招商银行2011年理财业务收入情况表

 

收入

环比增减百分比

代理基金

11.77亿元

下降0.68%

代理保险

10.3亿元

增长17.98%

银行卡(包括信用卡)

42.1亿元

增长17.11%

受托理财

7.88亿元

增长59.19%

信托计划

8.35亿元

增长330.41%

资料来源:

招商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

以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为例,根据年报显示2011年两大银行理财业务收入都非常可观,增长幅度非常明显。

从其中一个侧面我们可以发现确实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为银行的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发现居民理财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规划自己的资金,投资理财。

2.服务效率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数据: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等700余位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诸多银行服务项目中,对银行环境的满意比率最高。

这些年来银行环境改变有目共睹,为客户提供了舒适、良好的空间,仅有14.1%的居民还希望银行继续加强环境建设。

对银行员工业务水平的认可比率也比较高,仅有22.3%的居民希望继续提高水平。

而对于客户等候时间的认可比率相当低,多达57.9%的居民反映排队时间长,业务员动作慢。

可见,中资银行除了在硬件服务上投资改造,软性服务上也要进行技术培训,强化能动意识。

银行的理财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几乎所有银行都将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即将开展理财业务视为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在银行业处于强有力地位从而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随着大量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银行在服务质量和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处于劣势状态,大量优质客户的流失绝对是最好的警钟。

从调查来看我们必须重视借鉴国外银行业的做法,兼收并蓄,肯定国外银行对理财业务的部分思想,例如“以客户为中心”取代以产品为中心,积极发展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并针对这一客户群进行相应的业务调整,提高工作效率稳定客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1.产品同质性较强品牌建设不完善产品存在风险漏洞

由于缺乏成熟的产品开发和推广能力,产品同质性较强,各家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不遗余力地推出了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但事实上只不过是对货币市场产品的简单组合,真正创新的理财产品并无增加,与其他银行相比也并无太大不同目前国内理财业务的竞争主要还是体现在产品价格上,如何有效地为客户挑选合适他的产品尤为重要,因此加强金融创新,创新服务,创立自己的品牌迫在眉睫。

面对同质化问题上,各银行也相继做出了努力。

在竞争方式上,很多银行逐渐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理财金”账户、建设银行“乐当家”、农业银行“金钥匙理财”、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民生银行“非凡理财”等。

通过为高收入人群提供综合性、规范化的服务,提高银行总体形象和利润。

然而在外资银行逐步深入这样一个大金融环境下,中资银行的品牌建设的力度明显不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和品牌建设,并逐步形成具有市场高度认可度的零售银行业务和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

2.缺乏全面性专业人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理财收益低

 

 

图一:

投资理财需要的帮助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我们可以发现,居民的理财能力还比较低,投资理财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无疑成为金融投资领域新的商机,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发市场成为可能。

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原有客户的质量和层次,从金融市场的低端服务逐步向高端和为个人量身定做的全方位高端服务转变,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市民急需的投资理财服务中,除了自有的投资条件不足,投资理财知识、投资理财信息和缺乏专业理财机构指导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而从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还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上,具体操作仅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将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组合,或是只提供初级的咨询服务,并不涉及房地产、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

而且,受政策和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处于分业状态,银行的个人理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客户资产不宜大幅增值。

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互相效仿,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

其次,政策和监管层面的约束还比较多。

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如何将合适的金融产品与合适的投资者匹配?

如何为客户分析理财产品,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率?

如何细分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高效率?

这些都是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进一步来说,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具体问题表现在:

一是服务品质效率低,与客户沟通交流,维护良好客户关系的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客户后续跟踪维护方面非常欠缺,与外资银行存在很大差距;二是理财业务的模式十分单一大众化,真正体现“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理念的理财产品较少;三是理财业务相关的架构、流程等有待完善,风险估测防范等工作力度不够,科技上的投入不够;四是理财业务的全面性人才储备不足,银行理财业务人才的培养缺乏一套规范有效的规程;五是理财业务开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金融体系环境方面的缺陷。

所有这些方面的问题应该放在对银行理财业务改善的议程上,协调统一有序进行,以形成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基本思路。

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金融市场和谐稳定,GDP增长快速,CPI指数不断攀升,居民储蓄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银行2011年年报,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回落至3.8%。

其中,美国、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8%、1.6%,日本下降0.9%,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至6.4%。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式,中国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对外贸易增长22.5%。

整个中国的金融环境欣欣向荣,个人收入不断增长,家庭资产也与日俱增,居民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居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投资部分增强。

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可大大提高理财收益率的渠道,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储蓄投资,且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相对较小,整个金融投资市场完成了由无风险,低收益的储蓄投资到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财的过渡。

从而满足了广大投资者的增值需求。

根据《银行家》12年2月号的记载,理财市场快速发展的2005-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每年都翻倍增长,经历2008年“零收益”,“负收益”的洗礼后,2009-2010年理财产品发行增速大为放缓。

2011年,理财市场在高位再度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仅前三季度的产品发行数量已达165751支,超过2010年全年总和的41%。

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整个理财市场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平台环境,银行的理财业务才能蒸蒸日上,创造巨大的收益。

(二)竞争环境分析

1.银行同业竞争

表三2009-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月度的发行数量单位:

月份年份

2009

2010

2011

1月

260

646

1638

2月

372

565

1320

3月

552

922

1957

4月

497

1004

1717

5月

464

945

1799

6月

612

1211

2030

7月

593

1007

1969

8月

682

1087

2099

9月

999

1124

2221

10月

810

911

2031

11月

1055

1190

12月

969

1466

资料来源:

《银行家》2012年2月号

 

 

图二: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主体时序图

资料来源:

霍文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中国加入WTO后,由单一的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各个银行都将未来市场拓展重点定位于理财服务,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在理财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运作模式产品开发客户维护等方面都相对成熟,开发了一系列产品。

不仅如此,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准入逐渐放开,将有大量的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参与这一市场的竞争,中资银行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在2008-2011年的大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股份制银行都加入到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机构的队伍中来。

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机构数量进一步增至82家。

越来越多的银行争相发售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步伐从未减慢。

2009-2011年每逢季末,年末重要考核时,理财产品发行量便会出现明显增长,这一趋势在2011年表现的更为突出,根据2011年前三个季度末的数据,每一个季度都超过了09年及10年两年的总和,数字相当可观。

银行的激烈竞争一方面带来整个理财市场的繁荣,促进理财市场的发展,为银行带来大量的收入;另一面激烈的竞争加速了各银行理财业务的升级,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进步,竞争必然带来优胜劣汰,虽然暴露了问题,但引领整个银行业加强自身的提高升级。

2.零收益、负收益事件的威胁,稳健投资,增加收益的需求。

表一:

到期零/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信息(2008-2009年)

分类属性

到期数量(款)

委托期限(年)

平均名义

到期收益

最高名义

到期收益

最低名义

到期收益

 

委托币种

人民币

100

1.37

-4.24%

0.00%

-45.92%

美元

37

1.35

-1.05%

0.00%

-5.00%

港币

9

1.28

-1.67%

0.00%

-5.00%

澳元

6

1.00

-2.50%

0.00%

-5.00%

欧元

4

1.00

-2.50%

0.00%

-5.00%

发行主体

国有控股类

40

1.15

-1.60%

0.00%

-8.98%

上市股份类

93

1.42

-3.91%

0.00%

-45.92%

城市商业类

9

1.07

-8.37%

0.00%

-19.43%

外资银行类

14

1.43

0.00%

0.00%

0.00%

 

资产类型

股票

96

1.46

-2.63%

0.00%

-43.72%

商品

46

1.11

-1.93%

0.00%

-5.00%

混合

12

1.40

-13.47%

0.00%

-45.92%

汇率

2

0.03

0.00%

0.00%

0.00%

结构主类

结构类

135

1.32

-1.70%

0.00%

-22.87%

普通类

21

1.40

-13.02%

0.00%

-45.92%

资料来源:

2004-2009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图三:

2009-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分布

资料来源:

《银行家》2012年2月号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客户对银行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银行开办理财业务将比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其他各类咨询公司更有优势,更容易受到私人客户的青睐。

2008-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频频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现象,银行必须提高警觉。

2010-2011年整个金融环境有所改善,客户的投资风格更趋稳健。

银行必须借助这一时机努力挽回流失的信任感。

2004-2009年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币种来看,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美元类银行理财产品,港币、欧元和澳元类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均不足10款。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较多的原因之一在于中资银行多发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的打新股和类基金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实现零/负收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银行理财产品基础资产走势与支付条款的错配。

二是银行理财产品基础资产波动周期与产品投资期限的错配。

三是“兄弟款”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缺陷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尴尬局面。

四是风险敞口的过大是造成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超额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避险情绪较浓,2009-2011年看人民币理财产品占超过总产品的85%,外币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同时也表明更多的普通客户参与到银行理财市场。

从基础资产配置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格更加稳健,高风险股票型资产占比不足3%,债券,利率,票据,信贷等风险偏低的基础资产占比超过70%,如图三。

通过第三部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居民理财更多的是依赖理财专业人士。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做全面的理财人才,加强风险意识,合理规划配置理财产品,为客户争取最大的收益,同时结合这部分对影响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我们更应该充分意识到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只有加强业务知识的深入学习,完善技术改革,增强理财产品的开发研究,增加合规意识,提高理财产品的质量,才能更好的稳定客户。

五、政策建议

针对第三部分对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的分析,我想从宏微观2个大方面提出建议。

(一)从宏观角度解决问题:

1.稳定经济,推动稳健投资

稳定国家政治经济环境,为整个金融行业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甚至繁荣的经营氛围,让居民对整个金融投资市场充满信心,继而主动积极增加投资,规划个人理财,购买理财产品,刺激理财业务发展,推动各银行研发推出新产品,从而带动整个理财市场的繁荣进步。

2.各银行求同存异,携手并进

使国有控股银行,股份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处于良性的竞争环境里,促进各类银行和平稳定发展,互相补充,互相借鉴,避免各类银行的理财业务同质化,大众化,鼓励各类银行推出具有各银行代表性的理财业务服务,创立自己的特色业务,缓解同业竞争的压力。

(二)从微观角度解决问题:

1.做好客户信息整理针对性理财提高效率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流程化,强化资源整合,加强队伍和渠道建设,完善服务管理,深化客群拓展和经营。

根据已有的客户信息,对客户群体进行分类,对于激进型,中庸型,保守型的不同类型的客户,理财业务应各有侧重,风险收益的比例应按不同的标准配给,为各类客户量身定做才会让理财专业性更强,契合度更高。

2.加强培训丰富理财人员业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理财业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具备证券、保险、投资等知识的全能型理财业务人才,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全方位服务的专业理财服务。

3.创品牌求合作共发展

树立银行理财业务品牌意识,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零售贷款、信用卡等重点业务,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减少甚至避免同业竞争,抓住现有金融市场的主流方向,做稳健而又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提高理财质量。

4.完善理财产品稳健发展理财业务重拾市场信心

之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频频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现象。

银行必须高度警觉,趁目前整个经营投资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加强各方面的工作重拾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