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酶的实验备战高考一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
《专题04 酶的实验备战高考一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酶的实验备战高考一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专项突破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4酶的实验备战高考一轮复习重难点题型专项突破解析版
酶的实验
1.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
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选C。
2.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步骤
基本过程
试管A
试管B
1
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
3mL
3mL
2
加入马铃薯匀浆
少许
-
3
加入二氧化锰
-
少许
4
检测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
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
【答案】D
【解析】
实验中的可改变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A选项正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作为判断反应速率的指标,B选项正确;该实验通过比较酶的催化速率和二氧化锰的催化速率来验证酶的高效性,C选项正确;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均含有过氧化氢酶,均可用作过氧化氢酶的性质的探究实验,D选项错误。
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
3.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
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甲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适当提高了温度
B.丙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
C.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
D.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作用机会不变
【答案】B
【解析】
甲、乙、丙可能开始均用B处理,甲组原本就是最适温度,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会延长而不是缩短,A错误;丙组开始用药物B处理,t1后产物浓度不变,可能是药物A处理导致酶失活,B正确;t1后,丙组酶失活,甲乙组酶活性不变,故甲乙组酶活性高于丙组,C错误;t1后,蔗糖酶失活,酶与底物不能结合,D错误。
故选B。
4.不同的变量设置可用于验证酶的不同特性,相关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特性验证实验对应的组合选择或变量设置中,错误的是()
A.酶的催化性:
1、2号对照B.酶的专一性:
1、2、3号对照
C.酶的高效性:
4、5、6号对照D.温度影响酶活性:
5号逐渐变温前后对照
【答案】D
【解析】
1不加酶,2加淀粉酶,1、2号对照可得出酶具有催化性,A不符合题意;1不加酶,2加淀粉酶,3加鸡肝匀浆(含H2O2酶),1、2、3号对照可得出酶具有专一性,B不符合题意;4不加催化剂,5加鸡肝匀浆(含H2O2酶),6加无机催化剂,4、5、6号对照可得出酶具有高效性,C不符合题意;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应设置不同温度作为变量形成对照,D符合题意。
故选D。
5.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宜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与酶混合前要调节pH
D.决定呼吸酶的基因是否表达,是判断细胞分化的依据之一
【答案】C
【解析】
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无机催化剂,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一般不选择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因为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导致实验结果发生改变,B错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底物与酶混合前要调节pH,保证混合时酶已经达到所预设的pH值,C正确;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不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因为任何活细胞都能合成呼吸酶,D错误。
6.生物兴趣小组在四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如下表,保温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发现1、2、3组均出现了砖红色沉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检测结果可以推断,3%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混有还原糖
B.HCl具有降低淀粉水解所需活化能的作用
C.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酸性条件下淀粉酶是否具有活性
D.该实验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A
【解析】
HCl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因此不能根据实验结果断定3%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混有还原糖,A项错误,B项正确;如果2、3组结果相同,说明酶已经失活,如果第2组颜色较深.说明淀粉酶还具有活性,C项正确;没有用不同底物进行实验研究,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项正确。
故选A。
7.小张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
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试
管
实验温度
3%淀粉溶
液
2%α-淀粉酶溶
液
1min后用碘液检
测
1
50℃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2
55℃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3
60℃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注:
溶液呈棕黄色即表示没有检测出淀粉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
A.将实验温度改为0℃、55℃、100℃
B.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4mL
C.将α-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3%
D.将碘液改为斐林试剂
【答案】B
【解析】
验证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将实验温度设置为0℃、55℃、100℃,因为温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酶的最适温度就是55℃,A错误.
试管1、2、3没能成功,是因为所用淀粉量过少,或者酶量较多,酶具有高效性,故1min后在50℃、55℃、60℃条件下都没有淀粉剩余,可以增加淀粉量或者减少酶量,重新设置实验,B正确,C错误。
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破坏设置的温度条件,D错误.
8.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中,下列操作及材料的选取合理的是
A.选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和碘液
B.选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和斐林试剂
C.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D.将酶和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答案】A
【解析】
碘液可以使淀粉变蓝色,经淀粉酶处理过的淀粉溶液遇碘液后蓝色变浅,实验结果明显,因此可以用碘液进检验,A正确。
斐林试剂在检验还原糖是需要水浴加热,温度会影响淀粉酶的活性,B错误。
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影响实验结果,故C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后在相同温度的混合,D错误。
9.下列与教材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向蛋白质样液中加入蛋白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液仍能产生紫色反应
B.提取绿叶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时,至少需要破坏细胞膜和叶绿体膜
C.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D.可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A.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检测能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
B.光合色素在叶绿体的基粒中,提取绿叶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时,至少需要破坏细胞膜和叶绿体膜,B正确;
C.健那绿染液是活细胞染色剂,故经处理后的细胞仍保持生活状态,C正确;
D.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故不能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10.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0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将图甲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
B.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含量不同
C.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pH为7的条件
D.实验一可以看出,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
【答案】A
【解析】氧气的产生总量是由反应底物的量决定的,与提取液的种类无关,A错误;已知图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则在相同pH下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酶的数量不同导致的,B正确;过氧化氢酶应该不存在低温和适宜pH(7)条件下,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以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D正确。
11.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组实验:
A组(20℃)、B组(40℃)和C组(60℃),一定反应时间后,各组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
B.在t2时,C组产物总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已经消耗完毕
C.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D.在t3之前,若将A组温度提高10℃,酶促反应速度会加快
【答案】B
【解析】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A正确;60℃条件下,由于温度过高,t2时酶已失活,所以C组产物总量不再增加,B错误;分析曲线图可知:
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C正确;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A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D正确。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
C.鉴定蛋白质时,应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待测样液
D.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使用碘液来检测反应是否发生
【答案】B
【解析】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与底物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后再混合,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B正确;
C、鉴定蛋白质时,应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分开使用,C错误;
D、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因此该实验不能使用碘液来检测,D错误。
故选B。
13.下面是有关某种淀粉酶E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
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pH,因变量为淀粉的相对量
B.E在作用40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C.E较适合在40℃和pH为8的环境下作用
D.三支试管E的空间结构均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图,根据淀粉相对量的变化判断试管Ⅲ中酶E的活性最高,其次是试管Ⅱ,试管Ⅰ中E活性最低。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pH,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A错误;由试管Ⅰ和Ⅱ对照判断酶E的较适合温度为40℃,由试管Ⅱ和Ⅲ对照判断酶E的适合PH是7,C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淀粉相对量为0,不是酶E失活,而是反应物完全被分解,B错误;三支试管E的空间结构均发生了改变,D正确。
1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肝脏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第一次测得02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次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所示。
该实验调整的条件最可能是
A.用氯化铁代替肝脏研磨液
B.肝脏研磨液的量减半
C.降低温度
D.降低过氧化氢浓度
【答案】D
【解析】
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中Fe3+是无机催化剂,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效率要高,酶具有高效性,用氯化铁代替肝脏研磨液,两条曲线的平衡点不会改变,只是用氯化铁做催化剂的曲线后达到平衡点,即两曲线斜率不同,平衡点相同,A错误;肝脏研磨液的量减半只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而不会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此两曲线斜率相同,平衡点不同,B错误;降低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或升高,但不会改变酶促反应的平衡点,即降低温度时,两曲线斜率不同,平衡点相同,C错误;底物浓度即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又影响平衡点,即两曲线的斜率与平衡点都不同,D正确。
15.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时,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故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产生,A错误;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氯化铁溶液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而过氧化氢具有高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16.某实验室新近研制出一种X酶,为测出X酶的最适温度,有人设置了a、25℃、b(已知:
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此三种温度下的X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据此可推测X酶的最适温度
A.一定在25℃左右B.一定在a~25℃之间
C.一定在25℃~b之间D.低于a或高于b或在a~b之间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高温下酶的活性较低甚至失活,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详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甚至失活。
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设置了a、25℃、b(已知:
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是三种温度下X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若三种温度差异不大,则最适宜温度可能高于b,也可能低于a;若三种温度中a与b的差异较大,则a与b可能分别位于最适宜温度的两侧,故选D。
17.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
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__________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试剂,摇匀后,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
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班氏加热(加热至沸腾)4红黄色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微生物B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者是用第4支试管来作为对照的,在实验步骤中,要达到每支试管中溶液总量均为2.0ml,比较各组中的变量关系,就会发现1、2、3支试管中的区别应该是酶的种类不同,第4支试管中不加酶,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其它因素均相同。
故在1号试管中应补充等量的缓冲液,2号试管中应补充等量的微生物B的提取物,3号试管中也补充与其它试管等量的纤维素县浮液,4号试管中应补充的蒸馏水量=1.4+0.1=1.5ml。
欲检测四支试管的实验产物的量,可用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出现的现象是红黄色或砖红色,含糖量越多,颜色越深。
上述结果中,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在酶浓度也相同时,酶活性的差异就应该是酶本身的差异了,如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或空间结构不同。
上述三种微生物中,产物中含糖量最大的说明其酶的活性最强,即微生物B最有开发的价值。
开发此酶可以解决农产品秸秆转化问题,可以为利用农产品的废弃物来生产饲料或酒精等开辟新机遇等。
18.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 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B加快不变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蛋白质或RNA高效性、专一性
【解析】
(1)曲线图显示:
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40℃时产物浓度增加最快,说明酶的活性最高,而B组控制的温度是40℃。
(2)A组控制的温度是20℃。
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因酶的活性增强,则A组酶催化反应速度会加快。
(3)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t2时,C组的酶在60℃条件下已经失活,所以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t3时,C组产物的总量不变。
(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9.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
显色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0.5mL蒸馏水控制pH红粒小麦低缩短β-淀粉酶失活深于
【解析】
本题考查酶活性检测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淀粉遇碘会出现蓝色。
每个实验都应有对照实验,此时的对照管中应该是不含酶的溶液,为了遵循单一变量,所以加入的应是等量的蒸馏水,即0.5mL蒸馏水。
显色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其颜色较深,说明淀粉被水解的少。
因为题干中说明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而红粒小麦淀粉酶活性低,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自变量是酶种类的不同,所以X的处理应是使β-淀粉酶失活。
如果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β-淀粉酶对发芽率影响不大,此时如果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就可以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20.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市售一种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使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普通洗衣粉相比,该洗衣粉可以很好地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包装袋上注明”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
但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时,能恢复催化能力的温度是0℃。
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___________(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
为缩短反应的时间,你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生产碱性蛋白质酶成本高,目前可以采用___________技术多次重复使用酶以降低成本。
该技术常使用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___________。
【答案】碱性蛋白酶能水解血渍和奶渍中蛋白质丝质及羊毛衣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碱性蛋白酶破坏0℃时酶活性很低,但酶结构没有被破坏,75℃时酶结构遭破坏蛋白质块存在时间的长短提高酶的浓度(或“将蛋白块切的更小些,以增加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接触面积”)固定化酶物理吸附法
【解析】
(1)与普通洗衣粉相比,该洗衣粉可以很好地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主要是因为碱性蛋白酶能水解血渍和奶渍中蛋白质。
包装袋上注明”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原因是丝质及羊毛衣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碱性蛋白酶破坏。
(2)由图可知,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但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时,能恢复催化能力的温度是0℃,原因是0℃时酶活性很低,但酶结构没有被破坏,75℃时酶结构遭破坏。
(3)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蛋白质块存在时间的长短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
为缩短反应的时间,可通过提高酶的浓度或将蛋白块切的更小些,以增加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接触面积来实现。
(4)生产碱性蛋白质酶成本高,目前可以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多次重复使用酶以降低成本。
该技术常使用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21.小麦种子中含有α、β两种淀粉酶,某学习小组对这两种淀粉酶活性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等量的α-淀粉酶(70℃活性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