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7319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docx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

2012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急预案--检验科化学危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等病毒的危险~保障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河北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的本预案。

一、成立我院职业暴露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二、对HIV患者进行标本送检检查~主管医师要告知检验科。

三、检验科对临床送检标本HIV初筛,+,时~要及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科室并及时送标本到上级单位进行确诊实验~以便作好预防控制和网络直报工作。

四、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五、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以便追踪观察治疗。

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果污染源的HIV阳性~则补救处理措施按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执行~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

七、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征得领导同意后可去相关科室进行免费检查、治疗。

八、发生HBV暴露后~经医院感染科调查审核后~受伤医务人员可免费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疫苗。

1-11

检验科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本科室工作人员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我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成立我科职业暴露应急小组~要求各位检验技术人员及其他工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2发生各类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

2.1工作人员发生标本污染、针刺伤等时的应急预案

2.1.1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1.2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2.1.3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2.2化学污染

2.2.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2.2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2.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2.3.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3.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3.3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

2.4灼伤

2.4.1碱类灼伤:

2-11

2.4.1.1皮肤:

应立即用洗眼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2.4.1.2眼睛:

被碱灼伤时应先用洗眼器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2.4.2酸类灼伤:

2.4.2.1一般酸灼伤

2.4.2.1.1皮肤:

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4.2.1.2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2.4.2.2浓硫酸灼伤

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2.4.2.3强酸灼伤

强酸溅入眼内~用洗眼器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2.5标本污染

2.5.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5.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2.5.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3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处理:

3.1有关抗-HIV阳性材料的职业暴露?

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

决定是否用药?

若需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使用?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3.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

3-11

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0、1、6月间隔,。

4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5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以便追踪观察治疗。

6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果污染源的HIV阳性~则补救处理措施按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执行~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

7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征得领导同意后可去相关科室进行免费检查、治疗。

4-11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应急预案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其他传染病~特制定本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等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污染了皮肤或粘膜~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等病源物质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遭受感染的情况。

一、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

禁止将

5-11

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职业暴露的登记和报告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相关指导~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干预。

在感染管理部的指导下~根据相关传染病的特征~进行自我监测~并保持信息沟通~以便及时、积极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艾滋病职业暴露及其处置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级别

一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类型

轻度类型: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6-11

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处置

按照正确程序处置污染部位~并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上级领导部门,医务部或护理部,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

认真填写《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报告卡》~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4小时内~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感染,管理,科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给予随访和咨询~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每半年将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11

[附,]利器损伤报告流程

8-11

[附2]利器损伤报告卡

科室:

报告日期:

年月日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参加工作时年月日既往健康状况

主要化验指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HIV其他

利器伤发生时年月日时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其他

利器伤发生原

挤压伤口流动水冲洗消毒包扎清创利器伤处理情缝合手术

况预防接种预防用药

其他

损伤后随访1周2周3周1月2月3月半年1年损伤人员情况可能污染源状姓名性别年病案

况龄号入院主要诊断

主要化验指标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HIV其他

[附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报告卡

科室:

报告日期:

年月日

姓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名

9-11

参加工作时间年月日既往健康状

主要化验指标HIV

其他

暴露发生时间年月日时暴露发生地点

手术损伤,具体部位损伤程度,暴露发生经过

输血及血制品性接触其他暴露处理暴露种类:

暴露后随访4周8周1216周20周半年1

周年

暴露人员症状

药物干预观察时间次数用药依从性

毒副作用

暴露源状况姓名性别年病案

龄号主要诊断

主要化验指标HIVCD4计数其他

10-11

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