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6893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docx

文言文训练二十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1)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与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与:

汉桓帝年号。

建与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

京城里瞧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她。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诏 ②奇  

2、翻译: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

“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就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

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就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适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

“童子何来?

”庄以实对。

将军曰:

“汝曾读书否?

曾属对否?

”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

“能对几字?

”庄曰:

“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

“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 

【注释】①粤中:

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

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

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

曾经学过对对子不?

⑤厅事:

指大堂。

 

【文化常识】 

象棋。

围棋与象棋就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

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

“汝请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

”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

指《诗经》与《论语》。

②赋:

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

指曹操。

④论:

议论。

⑤邺: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

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

曹植就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她从小颖悟,从上文瞧,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就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她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

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

“可观”的意思就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

“天之于民厚矣!

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与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

“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 

【注释】①田氏:

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

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

毓。

④非相为而生:

不就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

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

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

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与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

“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

“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

一种打击乐器。

与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

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

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

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她”、“她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她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她(她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

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

“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

“眼中人就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

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中书:

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③杨大年:

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

对“对子”就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

“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就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就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就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

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

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对偶句写得极好。

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为 ②应声  

2、翻译:

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

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

“当作何语?

”对曰:

“此为一步高一步。

”及下桥,又问之,对曰:

“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

“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

可作一诗。

”缙方吟

曰:

“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

“就是女儿。

”即应曰:

“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

“已死矣。

” 又曰:

“料就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

“已投之水矣。

”又曰:

“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

明朝人。

②内苑:

御花园。

③上:

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

“卿”本就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

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

“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

另外,它也就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

“卿卿”就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

《红楼梦》第五回: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其中“卿卿”(即“您”)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

“降金龙”的意思就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

东汉人。

②琅邪:

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

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

砍柴。

⑤执苦:

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

“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

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

《春秋》就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

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

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

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叹曰: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就是哉!

” 

【注释】①桓荣:

东汉人。

②仓卒:

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③太常:

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

“岂”有两个常用义项:

一、指“哪里”,表疑问。

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就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

“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

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翻译:

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

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

处理政务。

③内侍:

此指太监。

④规:

勉励。

⑤益:

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

“翰林”照字面讲,就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

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

“翰林院”实际上就是个人才储备所。

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她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

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她们的工作就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就是指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

“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

指本文作者张惠言。

她就是清代文学家。

②北面承贽:

拜师。

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③发策决科:

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

④庶几:

有希望。

 

【文言知识】 

名词作状语用。

在汉语中名词就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兄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就是名词作状语用

(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

又,《狼》:

“一狼犬坐于前。

”“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就是名词作状语用。

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她前往,“车”同样就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既 ②弟子 ③从  2、翻译:

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

① ② ③ ④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

“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 

【注释】①大须学问:

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②君臣父子:

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③墙面:

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④莅事惟烦:

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她。

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

上文的“朕”,就是唐太宗自称。

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

皇帝对臣子称“卿”。

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

封建社会就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译:

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就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

“予少时读书有五失:

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 

【注释】①纂录:

摘录。

 

【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

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

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

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就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

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就是“了”的意思。

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择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长 ⑦辄  2、理解:

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就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注释】①蚤:

同“早”。

②鲁哀公:

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

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就是颜回,不仅因为她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她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

“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就是指不重复犯错误。

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

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

如果再犯,就就是“贰过”,就就是明知故犯。

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

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

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她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②如礼:

按规定礼节。

③就:

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④驯谨:

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

“故”就是个多义词。

一、指“旧”,与“新”相对。

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

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

二、指“老朋友”。

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指“所以”、“因此”。

《曹刿论战》: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不肖 ②且 ③恻然 ④稍 ⑤怪 ⑥颇 ⑦徐  

2、翻译:

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

“孰也?

”实指梁上盗曰:

“梁上君子者就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就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

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

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

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2、翻译:

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

“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就是指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简子曰:

“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

“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

“然。

” 

【注释】①邯郸:

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

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

③简子:

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

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

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她死。

”这就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以 ②竞 ③然  

2、翻译:

①示有恩也 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

“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

邓攸挈妻子亡。

食尽,贼又迫,谓妻曰:

“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

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

”妻涕如雨。

攸慰之曰:

“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

”妻从之。

 

【注释】:

①胡人:

匈奴人。

②京师:

京城。

③挈:

带着。

④毋:

不要。

 

【文言知识】 

“涕”及其她。

“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

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

这就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

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就是慢步而行,而就是“奔”,这又就是古今词义不同。

成语“走马瞧花”中的“走”,就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瞧花,那花当然瞧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

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就是指“妻” 与“子”。

这又就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担 ⑥莫若 ⑦从  2、翻译:

①怀遗民走 ②吾辈尚壮  

3、比较:

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

① ② ③   

19、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

“方乘,遂为掀下。

连易数人,皆掀坠。

此乃劣马,故退之。

”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

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

“比”就是个多义词。

一、指“比较”。

二、指“等到”。

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

三、指“并列”、“靠近”。

成语有“鳞次栉比”。

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

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20、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

“何物也?

”女子曰:

“夫人令执事左右。

”安石曰:

“汝谁氏?

” 

曰:

“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

”公愀然曰:

“夫人用钱几何得汝?

”曰:

“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

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

②知制诰:

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

③汝谁氏:

您就是谁家的。

④军大将:

指军中官员。

⑤部米运:

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 

说“物”。

“物”指事物,古今相同。

但它又指“人”,这就是要特别注意的。

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

“物”即人。

“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

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

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

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就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就是指  

4、理解:

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她年幼而忽视了她;②立刻问她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

③曹操认为她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瞧,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1.①附与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您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与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她;②可以替您俩除去这怪声音;③与尚一一再追问她这就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1.①就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

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就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