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5220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8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docx

怎样写好诗词与诗词名句

引用燕园学子的怎样写好诗词

(一) 

鹧鸪天·离情

文/碧落残阳

尽日厌厌不展颜,薰风十里动离弦。

云纤有恨莺频语,柳老无心花欲燃。

敲玉键,弄清泉。

对窗欹枕未成眠。

一春斜月知人苦,昨夜半弯今半圆!

愁苦甘甜总是缘

快乐的老顽童

无故晴天换雨天,

如从初夏到秋前。

新积宿雨淹低处,

度往黑云罩远巅。

花木浴淋今免费,

溪流获水不须钱。

世间万物皆归命,

愁苦甘甜总是缘。

应博友的要求,今将我的《怎样写好诗词》一文修改后重新发布。

由于时间紧张、精力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各位博友尽力发现其中的错处,并及时向我指点,我这里先行致谢了!

写作参考的资料主要有:

清·舒梦兰《白香词谱》、龙榆生《诗韵词韵简编》、王力《诗词格律》、孟庆文主编《〈唐诗三百首〉精华赏析》、孟庆文主编《〈宋词三百首〉精华赏析》、刘永利《宋词三百首》、《毛泽东诗词》等。

归纳融合唐宋以来各大诗词名家的写作风范,作者做出了自己的如下归纳和整理,文中对于平仄声律的标示,没有采用原来的黑白圆圈式符号,而是采用汉字“平”、“仄”和“可平可仄”,“可平可仄”者外加“()":

“(平)"中之字虽然可平可仄,但以“平”为佳;“(仄)”中之字虽然可平可仄,但以“仄”为佳。

所以,这种“可平可仄”的记谱方式,可以显示出用字要求的倾向性。

“▲”前为平声韵脚所在字位;“▼"前为仄声韵脚所在字位。

怎样写好诗词

(一)

——为潜学者支快招文/·燕园学子·(石子翁)

自唐、宋以来兴起的旧体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是“国粹”京剧艺术的先基和源泉,也是其它戏曲艺术的基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十分可惜的是这一极其晶莹高雅的文种,目前几乎到了被遗忘的地步.因此,对于诗词艺术的挽救、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便成为我们国家青年一代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了便于热心潜学的人群学习和掌握,现将常用旧体诗词的格律整理简介如下.

一、旧体诗的写法

这里所说的旧体诗,实际上是古代诗作中的“近体诗”,古诗中的“古体诗”是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

“近体诗"基本可分为四句和八句两种形式:

四句成篇者叫做“绝句”,八句成篇者叫做“律诗”。

在律诗中,奇数句称“出句”,偶数句称“对句”。

每一出句和对句构成一个联句。

每一诗句之内,必须做到两字一词,词与词之间的平仄声律交替运用;在每个联句之内,即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句之内,上、下两个单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对(相反),因此在奇句(即上句、出句)与偶句(即下句、对句)之间,便出现了“奇偶相对”的规律;在两个联句之间,即二与三、四与五、六与七句之间,上联的偶句(对句)与下联的奇句(出句),两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粘(相同),因此又出现了“偶奇相粘”的规律。

这样,在旧体诗写作过程中,只要牢记“奇偶相对、偶奇相粘”的法则,句型的变化规律就算基本掌握了。

要写旧体诗词,必须搞清每一个用字的平仄声属.平仄声属,就是你所使用的每个字,是属于平声、还是仄声。

所谓“平声”,就是指古代五声中的“阴平”和“阳平”,相当于现代四声中的“一声”和“二声":

例如“阴、因、亲、申、真”等字均属于阴平;“阳、扬、强、常、房"等字均属于阳平。

“阴平"、“阳平”中的“阴”和“阳”与八卦中的“阴阳"含义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是取“阴”与“阳”的声次,表示“阴平"的平声正如“阴”字之声,“阳平”的平声正如“阳”字之声,不是指“内”与“外"、“下”与“上”的关系,因此有人把“阴平"说成“上平”、把“阳平”说成“下平”是不贴切的.“仄声”是指古代五声中的“上(shǎng音同赏)声"、“去声"和“入声”。

“上声、去声”相当于现代的三声、四声:

例如“赏、好、小、跑、保"等字均属上声;“去、报、电、让、放”等字均属去声;“入声”在现代普通话的字典中已经没有,但掌握“入声”字却非常重要,因为旧体诗词写作中必须懂得、并会使用“入声”字。

属于“入声”的字,被分别归入其它各声,例如“发、杀、拨、桌、歇、喝、接、织、吃、湿、失、哭、突、出、曲、戌、鞠”等字,被归入一声;“夹、挟、茁、国、则、责、结、值、石、急、竹、菊"等字,被归入二声;“甲、椁、褶、只、属、曲”等少数字,被归入三声;“洽、辣、墨、漠、勒、立、密、矗、肃、律”等字,被归入四声。

综上所述,更加准确地说这五声应该是“阴平声”、“阳平声”、“上仄声”、“去仄声”和“入仄声”.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从上面的字类看,这些“入声”字的发音部位大多靠前,属于唇齿音,发音短促“入地”;其次,它们的韵母大多属于a、o、e和i、u、ü;其它尚未发现更多规律性。

然而,掌握“入声”字的运用对于旧体诗词的写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词的写作,有不少的“词牌子”(曲牌子)常常惯用“入声”韵。

因此,准备学写旧体诗词的人必须掌握这一声韵的运用.否则,会把归入一、二声的“入声”字错误地当作“平声”使用,结果出现“无平句”或“孤平句"。

为了学习“入声”字,建议潜学者不妨学一学古秦赵地区的方言和吴越地区的方言,熟悉并注意他们的发音方式和特点,特别是那些发音短促、部位靠前的字。

所谓“无平句”就是一句之中除了末字必为平声之字以外,全句再无平声字;所谓“孤平句”就是除了末字为平声之外,全句只有一字为平声.“无平句"和“孤平句"都是撰写旧体诗词时的一大忌讳,尤其是对七言诗律,不仅不能有无平句、也不能有孤平句。

不论是五言、还是七言,如果出现无平句和孤平句,应在本句或下句予以补救。

补救的办法就是在应“仄”之处改用“平”声之字。

诗的韵脚均在偶句尾字;首句尾字入韵亦可,不入亦可,无必入要求.诗韵必是平声,简称“诗韵必平”。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种旧体诗词的书写格律,并主要从声、韵格式上举例说明之.

1·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在五言诗中,平仄声的运用素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说法.但从下面四种格式看,处于第三位置的字灵活性并不大,如有转换,则在本句或下句应有所补救。

为了避免无平句和孤平句的出现,公整的五言诗只有在“()”内的平仄才可灵活转换,即既可用平、亦可用仄。

顺便提及,绝句常常是律诗的一半,即相当于律诗的上阕或下阕;但也有不少绝句不是这样的。

下面列出四种典型的五言绝句的格律,其中仄尾起句者为“正格”,平尾起句者为“偏格"。

有的作者说“仄起句为正格,平起句为偏格”,这种说法不完全,很容易使人理解为“仄头起句”和“平头起句",那样的话五言和七言的正、偏格就会正好相反,所以应该说全。

无论对于五言还是对于七言,全应说成“首句以仄起仄收者为正格一,首句以仄起平收者为偏格一,首句以平起仄收者为正格二,首句以平起平收者为偏格二”.▲为平声韵脚,处于韵脚的字必须合辙押韵。

从入韵的角度讲,对于首句的尾字没有严格要求,入韵更好,不入韵也可以。

五言诗的粘、对规律与七言诗相同,都是“奇偶句相对、偶奇句相粘”.

五绝的格律四式如下。

(1)正格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如,(唐)王维《五绝·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2)正格二: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石子翁《五绝·金秋胜春》:

秋风千里露,凉沥沁人心;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格外黄花傲,无春胜有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偏格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唐)王涯《五绝·闺人赠远五首之一》:

花明綺陌春,柳拂御沟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偏格二: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如,(唐)元稹《五绝·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引用燕园学子的怎样写好诗词

(二) 2009—04—1021:

05

分类:

诗词课堂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怎样写好诗词

(二)

2·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又称七绝.在七言诗中,平仄制约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其实此说也不是绝对的,准确地说只有在()内实行平仄转换,才能避免无平句和孤平句,即第一、三字的变化是绝对的,第五个字的变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

在变换第五字时,不能出现末三字为“仄仄仄”或“平平平”的情况;其次,不能够出现“无平句",还要尽量避免“孤平句”.所谓“无平句”就是除句尾一字为平声外,整句之中再无平声字;“孤平句”就是除末一字外,整句之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因此从声律上严格地说,七言诗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五言诗是“一不论、二分明”。

在七言诗中,句型的规律也是“奇偶相对、偶奇相粘”的关系。

与五言诗一样,也是“仄尾”起句者为正格,“平尾”起句者为偏格.同样,所有的偶数句尾字都是“韵脚"。

首句入韵更好,不入也不为忌讳。

下面列出四种典型、工整的七绝格律。

(1)正格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王维《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正格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石子翁《七绝·雨袭窗外菊》:

婆娑菊影窗棱绣,飒爽琳琅喜点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转瞬乌云淹晏月,花垂叶冷雨飞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偏格一: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唐)张旭《七绝·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偏格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唐)王昌龄《七绝·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月凝装上翠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常被简称为五律.五律的平仄转换、论与不论的规定,以及句型的粘、对格式,均与五言绝句相同.第一句与第二句叫做“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句、八句叫“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真正构成“对联",即相对应的词类在含义、声律上必须对仗,而对首、尾两联则一般不作要求。

每个偶数句的末字为韵脚,一韵到底。

下面列出四种典型、工整的五律格式:

(1)正格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首联)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颔联——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颈联—-要求对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尾联)

例如,(唐)王湾《五律·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2)正格二: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首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颔联--要求对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颈联——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尾联)

例如,王维《五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偏格一: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首联)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颔联——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颈联——要求对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尾联)

例如,杜甫《五绝·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4)偏格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首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颔联——要求对仗)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颈联——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尾联)

例如,(唐)李商隐《五律·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心断新丰酒,消愁又几千。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怎样写好诗词(三)

4·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亦被简称为七律。

七律的格式基本同五律,可理解为在每句之前加上两个字,平声之前加仄声,仄声之前加平声;但仍然是仄尾起句为正格,平尾起句为偏格。

与五律相同,七律中的颔联和颈联,也要求相对应的词类对仗;而首联和尾联无此要求。

其它平、仄、粘、对的要求亦同五律。

每个偶数句的尾字均为韵脚,一韵到底。

现将四种典型工整的七律格式列出。

(1)正格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颔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颈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尾联

例如,杜甫《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里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其一、诗中的“忽”字是入声,“白”字和两个“峡”字按古韵也都是以入声字使用的,故为仄声;

其二、第三句中的“看”字,古人多以平声使用,在此诗中“看"字也是用作平声的。

古人把“看"字用作平声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随意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李白的《五绝·独坐敬亭山》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中居于第三句的“看”字就是按平声使用的;又如苏轼《七绝·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首句中的“看”字,也是做平声使用的;还有白居易《七绝·惜牡丹花》: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诗中结尾的“看”字是全诗的收局字,它更是真正的压轴平声;此外还有王维《五律·终南山》、杜牧《七绝·秋夕》、王昌龄《七绝·采莲曲》、韩愈《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诗词中的“看”字,均作平声使用。

总之,诗词名家多把“看"字作为平声使用,这样的范例还可以举出很多,此处不再一一罗列.

(2)正格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尾联

例如,(宋)元稹《七律·遣悲怀三首之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顾我无衣搜荩篋,泥他沽酒拔金钗。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偏格一: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首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颔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尾联

例如,刘禹锡《七律·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偏格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尾联

例如,石子翁《七律·悲喜反正歌》:

新芽出处旧枝枯,老父寒耕子嗜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拾履张良堪赞颂,称佛太后受驳诛。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霸王雄略别姬虞,司马扛枷写史图.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苦海边头登伟岸,妙峰绝顶跳悬孤。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必须说明,上面所列举的“格律通式”,只是为初学的写作者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式,决非一点也不能越界。

有时为了一个好的取义,不少作者甚至是大文豪也常常是杀“声”成“仁”、而不是舍“义”求“声”的;还有个别诗句、个别字,出现平仄不合、甚至“孤平"问题时,作者会在该首诗中其他诗句加以补救,这个问题不在我们细究之列,此处不拟详述。

此外,我们还要顺便说一下排律(长律)。

过去的排律多见于五言,七言排律尚属罕见。

排律的写法基本与五律相同,只是它的联组更多。

五律只有四联八句,而排律则至少要达到十二句(为四句的倍数)。

古时最长的排律竟达到一百六十联、三百二十句。

重要的是,不管多少联、多少句,必须要求除首、尾两联以外,其它各联定要保持所用词类、含义、平仄对仗,即均成对联.这样说来,排律(长律)实际上是律诗的扩大和延伸。

正由于排律冗长而又难写,所以自古至今写这种律诗的人一直很少,以至于使这种诗种几近绝灭。

怎样写好诗词(四)

二、词的写法

词起源于唐末、成熟于宋代,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常被后人称之为“宋词”.所不同的是,现在的歌曲是先有词、后配曲,而宋词是先有曲(称为“曲牌子”)、后填词。

正因为是后填词,所以它的句型、字数和格律都是固定的.

宋词是唐诗的延续和发展。

与唐诗比较,宋词在形式上出现了长短抑扬、参差错落的特点,在韵脚上也出现了仄声韵,平仄兼有、兼用,体现了更大的灵活性。

所谓“词牌子”,实际上除部分属于词牌名外,大部分属于唐教坊曲牌名,都是宫廷乐曲,只有极少数是流传于民间的曲牌名。

下面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词牌”格律,以供初学者参考。

顺便说明一点,这里所介绍的词牌都是“正格”(正体),其他“变格”形式这里从略.词韵有平、有仄,也有平仄交用者。

韵脚处皆用特定的符号表明:

▲为平韵韵脚,▼为仄韵韵脚。

格式中均有句数显示:

凡用逗号“,"或韵脚符号“▲”、“▼”标注着,均为一句;用顿号“、”标注着为半句。

1.采桑子

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

《采桑子》即从大曲《杨下采桑》截取而成的独立词牌.全词44字,八句,上、下阕个四句22子,双调。

所谓双调,即上、下两阙的句型、字数、平仄声律完全一样。

上、下阙起句均为仄收,以下三句均用平韵。

又名《罗敷媚》、《罗敷媚歌》、《丑奴儿令》。

声律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蝶恋花

唐教坊曲名,原名《雀踏枝》,宴殊词改今名《蝶恋花》.调名取自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蛺蝶恋花情”中之三字。

双调,60字,共十句。

上、下阙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一萝令》、《黄金缕》等。

声律格式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宋)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脑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