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4290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docx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总9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识记联系的概念;明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道理;初步理解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能力方面: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从具体事例入手;归纳基本原理,并能以此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觉悟方面:

引导学生认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教学重点】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普遍的。

  【教学难点】联系是客观的。

  【教学方法】“三自一导”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设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复习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

那么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呢?

这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学习的问题。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0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师:

学习这一框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联系?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注意听歌词。

(放录音:

歌曲“说句心里话”,优美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

  师:

“说句心里话”这首歌,词美、曲美,歌唱家唱得更美,因而深受我们的喜爱。

她唱出了当代军人的心声,赞颂了当代军人的情怀。

请问同学们,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

用歌词回答。

  生:

因为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因为常思念梦中的她。

(学生笑)

  师:

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因为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妈妈,还有梦中思念的她。

按说他该好好在家中孝敬父母,爱妻怜儿。

但他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呢(

用歌词回答)

  生:

因为他更加懂得有国才有家,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而没有了祖国也就没有家。

  师:

同学们回答得好。

没有了祖国便没有家。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作为军人的“我”正是有了对妈妈、对她,对家、对国的爱才来当兵的,反过来,也正是有了她们的支持“我”才能够出来当兵。

可见,在“我”和妈妈、她之间,在家与国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哲学上就把这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1.联系: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板书)

  师:

请同学们读课本的第1自然段,重点读第7、8行联系的概念,体会联系概念所包含的道理。

  师:

请同学们思考:

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别的人、别的事物之间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请同学们注意,结合前面讲的内容,结合高一年级我们所讲的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举例。

  生: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②物理课所讲的摩擦生热;③化学课所讲的氧化还原反应;④价格与价值;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师:

同学们刚才所举例子范围很广,这就说明:

联系不是仅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物,而是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

也就是说,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板书)

  师:

这个问题是本框的一个重点问题,课本从第2自然段至第10自然段,运用大量的事例,详细地为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看书,分析归纳课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学生看书,教师辅导)

  师:

下面,请一个同学归纳一下,课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生:

从四个方面:

一是自然界内部各种事物之间;二是人类社会内部各种现象之间;三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四是客观物质世界同人的意识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师:

这位同学归纳得较为准确,下面我们对他所讲的方面加以提炼。

这个同学所讲的联系,实际上就是讲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而整个世界包括三个方面: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称为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叫主观世界,因此,普遍联系就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自然界内部各种事物之间;②人类社会各种现象之间;③人的思维之间;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⑤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

(板书)

  生:

在人类社会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与消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师:

同学们分析得较好,但同学们分析的重心侧重于生产方面,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只注意捞钱,使人们觉得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缺少了应有的人情味,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举一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例子,来说明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常常总是“情”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

  生:

我们班××同学生病后,班长主动照顾他,同学们主动为他请医送药,相互关心……

  师:

同学们所举身边的例子,都说明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这里,我也为同学们举一个例子,是关于李素丽的:

10多年前一个寒冬的早晨,一位姓杨的女医生抱着女儿乘坐李素丽所在的公共汽车去上班,李素丽见状急忙让杨医生将女儿放在售票台上,见孩子穿得较单薄,急忙脱下自己的外衣轻轻盖在孩子的身上……杨医生下车时,李素丽问杨医生:

“孩子到托儿所后有衣服加吗”

杨医生说:

“没关系,等会儿太阳出来了就暖和了。

”可是,说者有意,听者有心。

下午两点多钟,杨医生做梦也没有想到,李素丽拿着一床晴纶毛毯来了。

李素丽对杨医生说:

“你下班后还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用这床毛毯裹在孩子身上,免得孩子着凉。

”杨医生是位下过乡的老知青,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磨难,却从来不掉泪。

然而,今天,当她面对着李素丽,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从此后,她学习李素丽“真情为她人”的高尚情操,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病人服务。

10多年后的1995年9月,当她得知李素丽的女儿生病在床,而李素丽又忙于为世妇会的召开而工作抽不出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的时候,杨医生一连10多天主动到李素丽家去帮助她照料女儿。

  同学们,这生动感人的一幕,不正是“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最好写照吗这不正是我们社会中最为珍贵的联系吗还有什么联系比这种联系更真实更感人的呢李素丽有句话叫“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

这充分说明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那么,你们能否举出一些古诗、成语、歌谣、谚语来说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例子。

  生:

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

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师:

是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那么这种普遍存在的联系是不是由人的意志来决定的是不是人设想怎样的联系就会有怎样的联系呢

  生:

不是的,联系不是由人的意志来决定的。

  师:

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书第11自然段,然后回答。

  生:

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师:

这位同学说得好,联系是客观的,这正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3.联系是客观的(板书)

  师:

请同学们看书第11自然段,归纳一下,如何理解联系是客观的。

  生:

联系是客观的,是说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人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消灭联系。

  师:

对,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但在现实生活中,偏有一些人忽略这一点,有意或无意地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呢?

  生:

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造成了

  土地沙漠化,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生:

还有,由于冰箱的使用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氟里昂等未妥善处理,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在南极已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空洞,这样下去,将会使人类的皮肤癌患者增多。

  师:

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是由于人们忽略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

除了上述问题外,我想请同学想想,6月5日是个什么日子?

  (学生讨论)

  生:

是世界环保日。

  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规定6月5日为世界环保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说明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但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师:

环境污染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同学们是否知道,我们国家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

  生:

我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淮河流域。

  师:

对,我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淮河流域。

同学们可曾知道历史上淮河流域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这是说淮河之水的清和美,淮河边的人可爱。

然而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派出记者到淮河边去采访,其中一名记者问一个从小在淮河边长大的孩子:

“淮河水是什么颜色的”这个孩子不加思索地说:

“黑色的。

”黑色的如果过去的淮河水就是黑色的,哪还会有“美不美家乡水”这赞美之词呢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使淮河之水由清变黑了呢

  生:

是淮河两岸没有排污能力的小型造纸厂造成的。

  师:

是啊,一些造纸厂,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把根本没有作任何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淮河,给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灾难。

在污染最严重的蚌埠市,居民居然只能买矿泉水煮饭了。

这样的情形怎能再发展下去!

6月30日,国务院下令关闭淮河两岸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

9月30日,国务院再次下令关闭全国所有的“五小企业”。

尽管此举使不少厂家暂时受到了损失,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只能也必须这样做。

  以上例子说明,由于我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着的联系,因而受到了惩罚。

这表明,联系是不能消灭的。

  那么,联系不能消灭,联系能否创造呢课本上就为我们举了一个哲学史上企图创造联系的例子,请同学们看书第145页的第12自然段。

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是唯心主义者在联系问题上的表现。

除此以外,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哪些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联系

  生:

西方人很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星期五更是“黑色”的。

  师:

真是这样吗13真的不吉利吗作为教师,我就很喜欢13号,因为每个月的这一天我都可以到银行去领工资。

同学们是高中生,一般是放月假,每个月接近月末的那个星期五,上半天课后就要放假,同学们就可以回家去看望父母兄妹,改善一下生活,你们讨厌星期五吗(学生笑答)

  师:

这就说明不吉利的13和“黑色”的星期五纯属子虚乌有,是主观臆造出来的。

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哪些联系是人们臆造出来的?

  (学生讨论,视其讨论情况继续讲解)

  生:

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等。

而最具有普遍性的是将6与“顺”相联系,8与“发”相联系,如电话号码888等。

  师:

那么8与“发”当真相关吗请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例子: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一部“918”大案纪实的电视剧,说的是一个盗窃团伙在9月18号这天盗窃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一、二级文物,后来纷纷落网。

又在第二年的9月18号这一天,主要案犯被枪决的事情。

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在9月18号这天作案他们说:

918的谐音是“就要发”,我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

可悲的是他们只知道8与“发”谐音,而忘记了在汉字中读fa音的还有法律的“法”、惩罚的“罚”。

在第二年的9月18号枪毙他们就表明我们的人民“就要法”,对那些胆敢违法的犯罪分子“就要罚”。

  因此,我们要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消灭联系。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问题,分析了任意创造联系和消灭联系都是要受到惩罚的。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