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4122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石家庄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一)

历史

(时间75分钟,满分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中期以前,各国卿大夫若行求"富"之实,国君将依礼制以"贪(侈)"之名惩罚。

到春秋后期,晋、鲁、秦等国卿大夫群起争"富",大肆敛聚土地、财货,并且用"富"这一新概念对自身"贪(侈)"之举进行正当化的修辞。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王室权威已经荡然无存B.私有制的兴起发展

C.贵族等级秩序逐渐瓦解D.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春秋中期以前到春秋后期,国君对卿大夫求“富”行为的控制越来越弱,体现了贵族等级秩序逐渐瓦解,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王室权威,排除A项;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加,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的出现,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诸侯兼并战争,排除D项。

故选C项。

2.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共写了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分别是《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传中,把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少数民族等列为天子臣民。

司马迁的这一历史观

A.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B.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C.适应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为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作了铺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史记》首创民族列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传中,把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少数民族等列为天子臣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一本纪传体当代史,专设民族列传,说明司马迁重视各少数民族历史,这一思想顺应了当时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需要,C项正确;秦朝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念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作了铺垫,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睛】

3.南朝宋齐时期,中央由寒人担任将帅执掌机要,地方上也任用寒人为典签.监督军政。

高门虽仍旧担任中央最高长官,高居统治集团的顶峰,但实权已逐渐转移到地位稍低的士人或寒人之手。

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九品中正制弊端显现

C.社会结构日益僵化D.君主集权的逐渐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央由寒人担任将帅执掌机要,地方上也任用寒人为典签.监督军政。

”、“但实权已逐渐转移到地位稍低的士人或寒人之手”,可见,贵族的权势被削弱,君主权力在增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领域,排除A项;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B项;社会结构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4.陆九渊受朱熹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他对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只要存平"志"。

使向干"义",则斯人为君子,反之则是小人。

朱熹对此大加赞赏。

二者的认识

A.折射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B.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

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D.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可见,两者有相同的义利观,A项正确;认识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认识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D项。

故选A项。

5.清代中期学者沈毒指出,宋太祖乃尽收天下之利权归于官,干是十大夫始必兼农桑之业,方得赡家,一切与古异矣。

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势益重。

是故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

可见,该学者认为

A.传统经济结构已经瓦解B.经济发展冲击"四民"秩序

C.科举制度失去存在意义D.统治者理应摒弃重农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势益重。

”,可见,商业发展冲击了原有的“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B项正确;“已经”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科举制度,排除C项;统治者理应摒弃重农政策,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D项。

故选B项。

6.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

这说明

A.社会急剧变化加速思想更新B.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日渐成熟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D.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

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说明社会急剧变化缩短了思想更新的时间,加速了思想更新,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近代民主思想的更新历程,无法得出“日渐成熟”的结论,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C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已经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故选A项。

【点睛】

7.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成员结构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对党外知识青年保持相当警惕和距离。

1925年五卅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要求各级党团组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革命运动.吸收其中的革命分子加入共产党或青年团。

这一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

A.唤醒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B.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注重凝聚民主革命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五卅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青年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吸收青年学生的革命分子入党,凝聚民主革命力量,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唤醒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8.37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部连发三份文件,要求在全军范围内整改干部队伍。

军长赵尚志提出,要改造抗日阵容,重新树立军人风范;还点名批评了军中放松政治军事工作、随意取用支配战利品、借故支用公款、打骂群众等违纪现象。

东北抗联此举旨在

A.推动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B.应对复杂的军事战争环境

C.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壮大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37年2月”、“要改造抗日阵容,重新树立军人风范;还点名批评了军中放松政治军事工作、随意取用支配战利品、借故支用公款、打骂群众等违纪现象”可知东北抗联此举旨在整编军队,严肃军纪,以适应复杂的军事战争环境,B项正确;九一八运动推动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根据材料“要改造抗日阵容”可知是为了抗日,而不是为了壮大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9.1950年,刘少奇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

……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在此,刘少奇意在强调

A.农民解放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是当务之急

C.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人民贫穷的根源D.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

……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及富强的基本障碍。

”,可见,土地问题是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改革是巩固人民政权的重要手段,D项正确;农民解放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人民贫穷的根源,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10.表中数据的变化得益于

1978-1984年安徽休宁县视源生产队所交税金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表

年份(年)

总收人(元)

税金(元)

占比(%)

1978

20752

1530

74

1979

21701.04

1354.08

6.2

1980

29952.25

1756.92

5.9

1981

32000

1190.73

3.7

1982

31216.13

1901.15

6.1

1983

35477.85

1576.84

4.4

1984

43526.6

1467.32

3.4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C.个体私营经济趋向活跃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到1985年即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锐减,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使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极大改变了农村的面貌,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后,排除B项;个体私营经济趋向活跃,属于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直到1992年,我国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

11.《十二铜表法》在正当防卫语境中使用的"武器"一语,原文是"用弓发射的东西",也指一切用手投掷的物体。

公元2世纪的法学家盖尤斯在其《行省告示评注》中把《十二铜表法》中"武器"一语解释为包括剑、棍棒、石头以及任何能造成伤害的东西。

这一变化说明,罗马法

A.具有灵活与实用性B.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成为完整法律体系D.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武器”一词的含义解释,因时而变,可见,罗马法具有灵活性与实用性,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罗马法的审判程序,排除B项;罗马法成为完整法律体系,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C项;注重保护平民利益,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

故选A项。

12.意大利诗人但丁大力倡议俗语写作,他认为"第一个开始用俗语写作的诗人,之所以心有所动,做此选择,是因为他希望他的语词能够被文化不高、读拉丁文诗歌太费劲的女士读懂","因为俗语作诗从一开始,就意在表达爱"。

这一倡议

A.旨在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B.推动文艺复兴走向高雅

C.体现了对现世社会的关注D.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是因为他希望他的语词能够被文化不高、读拉丁文诗歌太费劲的女士读懂,"因为俗语作诗从一开始,就意在表达爱"。

”,可见,写作趋向世俗化,为大众接受,为社会现实服务,C项正确;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A项;材料中提倡是世俗而非高雅,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对天主教神学理论的否定,排除D项。

故选C项。

13.1774年,瑞典化学家卡尔·舍勒发现了氯气,而且氯气溶解于水中可以漂白植物颜料。

在此基础上,1798年,英国化学家查尔斯·坦南特发明了漂白粉,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工业中漂白程序的效率。

这反映了

A.利润刺激促进了新技术推广B.科学进步推动生产技术革新

C.工业革命越出一国范围D.化学工业焕发新的活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气

发现使得漂白粉得以发明,进而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工业中漂白程序的效率,这说明科学进步推动了生产技术革新,B项正确;是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技术革新,而非利润的刺激,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工业革命范围的扩展和化学工业焕发新的活力,排除CD项。

故选B项。

14.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指出,人民在首次起义之后,没有把他们的权力拱手交给统治阶级的一群共和主义的骗子手里,而是找到了在革命胜利时把这一权力保持在人民自己手中的办法。

马克思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B.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必然性D.工人革命要致力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民在首次起义之后,没有把他们的权力拱手交给统治阶级的一群共和主义的骗子手里,而是找到了在革命胜利时把这一权力保持在人民自己手中的办法”可知马克思意在说明工人阶级要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致力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项正确;十月革命表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排除A项;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学说,排除B项;19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

15.下表可以用来说明

1945-2000年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使用与成效统计表(部分)

项目

时间

总数(件)

成功(件)

成功率(%)

美国参与的

制裁数目

1945-1969

28

14

50

19701989

54

13

24

1990-2000

50

17

34

美国单边制

裁数目

1945-1969

16

10

62.5

19701989

41

8

19.5

1990-2000

11

2

18.1

A.美国失去了经济政治强国地位B.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

C.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D.联合国的权威日渐式微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参与的制裁数目的成功率和美国单边制裁数目的成功率逐年呈下降态势,可见美国独霸世界的权势被打压,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B项正确;美国至今任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南北差距的对比,排除C项;联合国的权威日渐式微,与事实相悖,排除D项。

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2分,17题13分,18题18分,19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

古之征贵征贱,以粟帛为俯仰。

其时之金银,与珠玉无异,为馈问,器饰之用而已。

三代以下,用者粟帛而衡之以钱,故钱与粟帛相为轻重……故至今日而赋税市易,银乃单行,以为天下之大害……二百余年,天下金银,纲运至于燕京,如水赴壑。

承平之时,犹有商贾官吏返其十分之二三,多故以来,在燕京者既尽泄之边外,而富商、大贾、达官、猾吏,自北而南,又能以其资力尽敛天下之金银而去。

此其理尚有往而复返者平?

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

皇皇求银,将于何所。

渴田土之价,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壤瘠与?

曰;否。

不能为赋税也。

百货之价,亦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物阜与?

曰∶否。

市易无资也。

当今之世,宛转汤火之民,即时和年丰无益也,即劝农沛泽无益也,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

诚废金银,使货物之衡尽归于钱。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分析其提出该主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宗羲的上述观点。

【答案】

(1)主张:

废除金银,使用铜钱

原因:

前朝多用粟帛和铜钱,而少用金银;金银货币化,导致金银集中于中央政府和富商官僚手中,民间金银供给不足;明代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2)黄宗羲的观点分析了明朝白银货币化以及民间白银短缺带来的社会问题。

该主张是基于儒家仁政爱民的理念,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倡导经世致用,关注现实问题的情怀。

但是这一主张不能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第一小问主张:

根据材料“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

”得出废除金银,使用铜钱。

第二小问原因:

根据材料“古之征贵征贱,以粟帛为俯仰”得出前朝多用粟帛和铜钱,而少用金银;根据材料“二百余年,天下金银,纲运至于燕京,如水赴壑。

承平之时,犹有商贾官吏返其十分之二三”得出金银货币化,导致金银集中于中央政府和富商官僚手中,民间金银供给不足;根据材料“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得出明代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当今之世,宛转汤火之民,即时和年丰无益也,即劝农沛泽无益也,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

诚废金银,使货物之衡尽归于钱”得出黄宗羲

观点分析了明朝白银货币化以及民间白银短缺带来的社会问题。

结合所学黄宗羲代表儒家学派得出该主张是基于儒家仁政爱民的理念,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倡导经世致用,关注现实问题的情怀。

依据黄宗羲主张的局限性得出但是这一主张不能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点睛】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家庄历史变迁大事记

清末,石家庄村的面积约0.08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

1902—1903年,京汉铁路、石太铁路相继在石家庄设立车站。

1925年,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命令直隶省建立"石家庄市";同年石家庄村和休门合并成石门市。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石门。

1941年,石家庄到德州的铁路投入使用。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石门,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

1947年12月26日,石门正式更名为石家庄市。

同年,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并印刷了第一套人民币。

1949年,石家庄专区初设,下辖14县1镇,石家庄的大体格局形成。

1954年10月,石家庄热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兴建。

1955年,苏联援建的全国最大的化学药品工厂——华北制药厂开始兴建。

1954—1957年,由国家投资,在石家庄建成了拥有棉纺锭46万锭和14964台织布机的纺织基地。

196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

1978年,石家庄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开业。

1987年,石家庄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迅速崛起。

2017年6月26日,石家庄地铁开通试运营,成为华北地区第三座开通地铁的城市。

——摘编自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城市发展史》等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石家庄发展的主题,并加以简要阐述。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主题:

新中国的成立加快了石家庄现代化进程。

阐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

主人。

石家庄从此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1953年,国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这一时期,石家庄热电厂、华北制药厂开始兴建,为了协调发展,由国家投资的棉纺织基地在石家庄逐步发展,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内改革,逐步突破计划经济束缚,石家庄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开业;对外开放,1987年,石家庄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注重引进外资与外国先进管理经验,推动石家庄的迅速崛起。

总之,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有力的促进了石家庄的现代化进程。

(其他可以从石家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河北省省会地位的确立等方面作答。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如根据材料“1947年12月26日,石门正式更名为石家庄市。

同年,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并印刷了第一套人民币。

1949年,石家庄专区初设,下辖14县1镇,石家庄的大体格局形成。

1954年10月,石家庄热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兴建。

”可拟定论点为新中国的成立加快了石家庄现代化进程。

;阐释可从新中国成立后对石家庄发展的促进作用、一五计划时期对石家庄发展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时期对石家庄发展的促进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是英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时期,其中,农村农业人口增长了近60%,粮食供应压力增大。

1560年以后,农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兴起。

当时,英国西部已经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

英格兰人逐步把可轮换式农业、三圃制、革命性作物、畜牧业和可耕地结合起来,发明了诺福克四茬轮作制。

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

18世纪起,议会简化了圈地程序,涌现出许多拥有大地产的地主,人们常常把低质量的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

到了18世纪,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自主决定生产。

最终,英国不但粮食生产增加,而且在18世纪的前几十年,还成为粮食的出口国。

——摘编自尹翔硕等《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生产加快发展。

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

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

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

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再次登上10000亿斤阶段性水平。

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农业革命的背景,并归纳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

(1)背景:

英国人口的迅速增加;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英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积累;重商主义的推行。

表现:

高产作物的引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土地私有权的确立;圈地运动的开展。

(2)措施:

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持农村土地政策长期稳定;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健全粮食储备体系。

意义:

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

【解析】

【详解】

(1)背景:

根据材料“16世纪上半期是英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时期,其中,农村农业人口增长了近60%,粮食供应压力增大。

”,可以归纳为英国人口的迅速增加;根据材料“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可以归纳为16世纪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根据材料“发明了诺福克四茬轮作制。

”,可以归纳为英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积累;根据材料“18世纪起,议会简化了圈地程序,涌现出许多拥有大地产的地主,人们常常把低质量的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

”,可以归纳为重商主义的推行。

表现:

根据材料“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可以归纳为高产作物的引进;根据材料“发明了诺福克四茬轮作制。

”,可以归纳为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根据材料“到了18世纪,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