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4087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docx

浅析东莞可园景观

 

本科生课程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史

(届)

 

题目:

学生: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指导教师:

 

20年月日

 

1历史背景…………………………………………………………………………(4)

2可园的造园思想…………………………………………………………………(4)

2.1可园的景观设计思路……………………………………………………………………(5)

2.2可园的园林建筑特色和设计思路………………………………………………………(5)

3庭园布局特色……………………………………………………………………(6)

3.1可园总体布局特点………………………………………………………………………(7)

3.2平、立面布局特色………………………………………………………………………(7)

3.2.1平面布局特色……………………………………………………………………………(7)

3.2.2立面布局特色……………………………………………………………………………(8)

3.3景色因借处理特色………………………………………………………………………(8)

4庭园热环境设计特点……………………………………………………………………(9)

4.1平立面布局………………………………………………………………………………(9)

4.2防辐射设计……………………………………………………………………………(10)

4.3通风散热工艺…………………………………………………………………………(10)

4.4建筑材质选择…………………………………………………………………………(11)

5可园造园对市现代造园的启示…………………………………………………(11)

5.1整体性思想的启发……………………………………………………………………(11)

5.2传承历史的文化,抓住时代潮流的脉搏思路的启发…………………………………(11)

5.3地域性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启发………………………………………………………(12)

4结语…………………………………………………………………………………………(12)

参考文献…………………………………………………………………………(13)

 

浅析可园景观

摘要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为莞城人敬修所建。

该园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现已建设为可园传统文化区。

而古庭园现存格局是一九六一年修复后的情况。

可园占地面积仅为3.3亩,园设计布局十分精巧,巧妙地结合了传统岭南民居特色与岭南园林特点,其造景与实用功能的相互渗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庭园风格。

关键词:

可园,造园,风格,布局

 

1历史背景

可园位于莞城博厦,与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梁园合称为近代四大名园。

地处珠江三角洲东段的因盛产莞草而得名。

莞城位于东江繁纷水系的冲积平原上,城郊河网纵横,气候“三冬无雪,四季常花”,秀丽的水乡景色为发展园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明、清以来这里工商业兴盛,经济十分繁荣。

这里也是古代岭南文化策源地之一,历代出有不少文人学士,尤其是明末清初,不少反清诗人都云集于此,借造园、隐居来发泄对外族统治的不满。

据《县志》和有关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便建有众多著名的园林如意园、垣园、大芳园、道生园、东溪草堂等等。

然而,时光流逝,岁月苍桑,时至今日,这些名极一时的古代园林均已无存,仅留给后人的,也是岭南最负盛名的可园而已。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为莞城人敬修所建。

该园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现已建设为可园传统文化区。

而古庭园现存格局是一九六一年修复后的情况。

园主人敬修文武兼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居巢、居廉等岭南画派祖师曾客居可园多年。

诗人维屏、献甫、简士良、良玉、何仁山等都曾在此作客联呤。

篆刻名家徐三庚亦曾在可园传师授徒。

可园成为近代文化的策源地之一。

而文人墨客的艺术风格对可园的筹划兴造产生了深切的影响。

2可园的造园思想

从可园的概况可知,可园的面积不大,只有三亩三,却可以创造出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

以可题名的主要景点还有“可堂、可亭、可湖、可轩、可堂”等等,“可园”的题名基本反映出可园主人的造园立意,就是在面积不大的场地创造诗情画意,可观可赏的私家园林。

2.1可园的景观设计思路

可园的主人敬修,以例捐得官,官至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

为发现可园主人的设计思路,现根据建筑“题名”和功能布局来反推设计“立意”。

先从可园的建筑功能进行分析,居住功能:

绿绮台、可堂耳房、草草草堂、邀山阁等。

宴客起居功能:

双清室、可堂、可亭、擘红小榭。

观赏功能:

邀山阁顶层、滋树台、擘红小榭。

交通功能:

环碧廊、湛明桥、博溪渔隐、花之径。

造景功能:

壶中天、可湖、荷池、曲池、假山涵月、半亭等。

可见可园是集宅园和庭园于一体,更多的是满足可园主人生活的需要。

可园最高地方是“邀山阁”,远借黄旗山和东江水的湖光山色,主要功能是消暑纳凉和观景的场所。

绿绮楼是敬修为了收藏唐代“绿绮台琴”而修建,功能是女眷居室。

可堂是全园的主体建筑,三开间,坐北朝南,是氏家族喜庆宴会的场所。

可见可园的主人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心怀天下,想在可园三亩三的地方创造“咫尺山林”。

总之,可园的主人就是想移天缩地模拟人间仙境,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这也许就是可园的设计思路。

2.2可园的园林建筑特色和设计思路

关于可园的建筑特色,想借用何镜堂院士的建筑设计理念“两观三性”,“两观”即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性”,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文章经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利用,认为可园就是“两观三性”建筑理念的最好例。

一是整体观方面,周维权在谈到可园的建筑总体布局时谈到“总观可园的规划,建筑占较大比重,其布局呈不规划的连房广厦的庭院格式,在中国古典园林属少见的例子”。

可园作为一个庭院式建筑,是由亭台楼阁和环碧廊围合而成的围院式建筑。

它的统一与在整体上首先与其它中国古典园林无异,屋顶大部分采用卷棚歇山顶顶,部分是相似的悬山顶,从而在天际线获得统一;建筑材料墙体和屋顶都是同一规格的青砖灰瓦,衬托红砂岩基础和柱体,平面立面规整统一。

二是地域性方面,汤等运用物理学的观念,认为可园应用“顺其自然,改善自然”的设计原则,创造了不少防晒、通风的设计手法,一是平立面的特点;二是应用人腰高的长方形花基等植物遮荫进行防太阳辐射的设计手法;三是井、邀山阁的通风散热的役计手法;四是采用向上开启的窗户,开窗时既可遮风挡雨,保持通风,保持室私密性等;五是采用疏松的红砂石,特点是蓄热系数较小,被日晒后吸热不多,表地温度不高,既可防水,又可防热,还很耐用。

地域性方面在园林植物方面多反映的是乡土树木、适地适树。

可园的园林植物品种繁多,群落层次丰富,采用条基花台和屋旁绿化。

不包括兰花等盆景种植的主要植物品种列举如下。

水生植物有:

荷花、睡莲。

灌木有:

罗汉松、棕竹、狗牙花、九里香、春花、桂花、石榴、茶梅、红花油茶。

地被:

天门冬、龙船花、花、佛肚竹、白蝴蝶、沿街草、萱草等。

上层乔木:

荔枝、龙眼、小叶榕、大叶榕、木菠萝、三药槟榔、垂柳、串钱柳、荷花玉兰等。

藤本植物:

炮仗花、爬墙虎、紫藤等。

植物配置与园林建筑互相衬托,诗情画意。

三是文化性方面,可园主人敬修和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长期吟诗作画,现存的木雕、砖雕、楹联、题名艺术成就之高,乃岭南园林优秀代表。

四是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当代对资源的利用不会危及后代的利益,也不危及他人的利益,获得社会资源的永续发展。

可园的建造恰恰运用了现代建筑学说中的“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理念。

比如邀山阁高约17.5米,虽然是砖石结构,却历经百年风雨苍桑而巍然屹立,当地人称之为“定风楼”,高品质地控制工程质量,减少后续维护乃至重建的费用。

可湖的开发利用也非常值得后人敬仰。

可园博溪渔隐楹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说的就是可园的主人虽有黄金万贯,花费万金却只购买宅地三亩三,却没有将可湖买断私有。

保留可湖的原始生态,考虑子后代传承“桑基农业”等农耕文化子才得以永续发的理念,临湖巧妙地布置绿绮楼、雏月池馆、可堂、环碧廊、观鱼簃等建筑。

不是占水而是借水的理法让中国古典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被孟兆祯称之为借景利用的典。

园庭院羊蹄甲盛放,有人题词“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耕”。

五是时代性。

说到岭南园林的特点,无不提及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等比较,无不提及他较早地吸收了西方园林建设的技术和材料。

可园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也不例外,“融合传统与现代,结合传统与西方”的时代性,虽然历经百多年,仍为现代造园学习的例。

3庭园布局特色

可园占地面积仅为3.3亩,园设计布局十分精巧,巧妙地结合了传统岭南民居特色与岭南园林特点,其造景与实用功能的相互渗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庭园风格。

3.1可园总体布局特点

可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

售票处、草草草堂、环碧廊、邀山阁、双清室、绿绮楼、可堂、博溪渔隐、展览厅、可湖、长廊、厅门、红桥、擘红小榭等。

其总体布局。

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

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

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岭南园林的珍品。

3.2平、立面布局特色

3.2.1平面布局特色

从可园的平面布局来看,包括两个平庭,是错列式的庭结构。

一般庭园多以单幢建筑(如厅堂)之类的分散布势,再连以回廊曲院,构成大小庭园空间,但可园中的建筑与一般庭园不同,可园的建筑以集成为几组群,在组群之间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庭空间,是庭园布局中比较罕见的类型,属“连房广厦”式的庭园布局手法。

其主要建筑可分为三个组群:

东南部为门厅组群,北部为厅堂组群,西部为楼阁组群。

各组群间连以回廊,两个平庭则错列在这些组群的界限空间之。

可园的占地面积需小,但布局十分紧凑,虚实得宜,建筑一般建在园边,园“连房广厦”式的庭园布局手法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庭空间,视线不受阻隔,有空间感和距离感,不产生压抑感,故有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全园建筑虽无统一的轴线,但大致按南北方向布置,体量适宜,且建筑体与建筑体之间的组合十分精妙,建筑组群间又以檐廊、前轩、过厅、套间、敞廊等过渡空间联成群组,曲直长短随势,前通后连,变化随机,有一气呵成之势,生神秘变幻之境界。

可园的两个庭似连非连,似断非断,一大一小,景物相互呼应,相互穿插。

南侧庭面积较小,名为“擘红小榭”的六角半月亭是庭院的入口,院以幽邃、宁静取胜,主要植以荔枝、龙眼等岭南果木,树下散置黄蜡石数块,石几、石桌数。

离入较远处是一方曲池,池面窄而筑高栏,沉静悠远。

北侧庭视线较开敞,院筑有滋树台、拜月亭、假山成为组景。

两庭间穿以一道红沙岩铺成的小径“花之径”,景色透而不露,层次丰富。

3.2.2立面布局特色

从可园的立面布局来看,园的建筑以西北高东南低。

园主要的建筑物可堂、雏月池馆、绿绮楼位于北部,双清室、可轩以及全园最高的建筑邀山阁位于西部。

而东南部多为环廊围墙围合的院。

园建筑体量大小不一,高大的建筑物以低矮的环廊、过厅、小院相连,错落有致,别俱韵味。

邀山阁

3.3景色因借处理特色

“巧在因借“是我国传统造园的基本手法。

可园在因借的处理上是很有特色的。

可园选在郊野水流云飞的可湖畔上,足以表现洋洋大观。

园基不拘形状和方向,因地制宜,旨在于因景就筑和因筑得景。

可园胜景兼有人为庭景和自然外景两种。

庭景由密集建筑向围合而成,景观以建筑为主,结合庭中假山、花木、小品,组成中心静态美景。

而外围美景,则巧借邀山阁,尽收入目。

全园最高建筑高约有十五点六米的邀山阁,亦是当时整个县城最高的建筑。

随着视点的升高,视野逐步扩大,身在园,却能收入千里之美景于眼。

白天到此,远可眺大海、群山,近可察村舍篱落、桑麻庄稼,可谓如画美景尽收眼;夜间,可以看到阁中灯光远照,如空中仙阁。

临水处广开窗户,广设游廊,建筑凌波而建,则妙借了可湖美景。

可园虽无大面积水体,但可园北区建筑临可湖而建,这组建筑既是庭的边界,又把湖上四时美景借为已用。

设计者因形取势地把建筑展伸到水面,摄取自然外景来补充庭景观不足。

可堂、雏月池馆等建筑的临湖墙面窗户开敞,驳岸设游廊,使游人能直接与水面结合,自成为偏幽的景区。

这里视野宽畅,视线深远,意境清闲。

可亭则筑于碧波之上,与雏月池馆前面平台用曲桥相连,位置得宜,造型得体。

兼有观景和点景之作用。

4庭园热环境设计特点

可园不仅造景、借景手法独到,而且凡到过可园者都会惊叹可园四时适宜的环境,即使盛夏入园亦倍觉清凉,能有如此效果,主要归功于可园在防晒、通风等设计方面的独特方法。

岭南建筑最大特点之一是:

建筑的热环境适应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顺其自然,改善自然“的设计原则在岭南园林中有突出体现。

岭南地区地处亚热带,盛夏酷热难当,要使宅园成为适宜居住的良庭,必需在园中的热环境花一番心思。

可园的热环境设计则充分体现了“顺其自然,改善自然”设计原则。

4.1平、立面布局

从全园布局来看,可园的建筑可分为东南部、西部、北部三个组群。

其东南部为门厅组群,包括有正门厅、草草草堂、葡萄林室、擘红小榭,且均为一层建筑。

北部为厅堂组群,包括有可堂、绿绮楼、雏月池馆,多为二层建筑。

西部为楼阁组群,包括有全园最高建筑邀山阁、双清室。

可见全园布局为东南部低,西北部高。

不单园建筑是这样分布,就连作为庭园分界的围墙也是东部矮且通透,西部高而厚实。

这种设计正利于引入岭南沿海一带夏季盛吹,风质凉爽的东风、东南风,并且阻挡了冬季寒冷的西北风。

园水体面积少有利于防止园空气过于潮湿并利于园游览路线的安排”。

4.2防辐射设计

可园庭巧用了多种遮挡防晒的方法,减少地面辐射作用。

由三个建筑组群以“连房广厦”的手法围合而成的两个庭虽有大片露天硬质铺地,但为了减少地面受晒面积,设计者巧妙地设计了不少高及人腰的长条形花基,花基上摆满盆栽植物,花基立面与盆栽植物正好遮挡了地面的日晒,在地面上形成了大片阴影区,减弱了太阳对地面的热幅射。

沿环碧廊边种植了高大的树木,茂密的树冠也减少了太阳对庭地面的直射。

在面积较大的中部庭园,设计者建造了拜月亭、滋树台及狮山三大件,成品字形排放,对遮挡太阳对地面的热幅射起了很大的作用。

4.3通风散热工艺

全园的通风散热设计工艺甚是一绝。

沿海一带陆地夏季盛行东风、东南风,风质凉爽,但风速不大,要想利用凉爽的风为全园散,必须创造各种引风入室,让风流通的条件。

可园利用东向的正园门将风引入园,通过擘红小榭后进入庭。

不设墙壁的可轩、可堂、葡萄林室,满开间格窗的双清室让风直入室,并得以流畅,利用小天井及冷巷形成的热压通风作用,完善园的自然通风系统。

别致的窗设计,岭南建筑的窗功能除了采光、观景外,还需遮阳、挡雨、通风。

在窗的设计中这几项功能往往很难同时满足,而可园的窗却巧妙地满足了上述的要求。

雏月池馆的北面的几组大窗,每组有多排,每排分上、中、下三扇窗。

下扇窗固定,中、上扇相连,向上折叠开启,开窗时既可遮阳、挡雨,又可通风,也可保持室私密性,一窗多用。

而窗扇多用彩色玻璃或贝壳叠嵌,丰富了园中的色彩,增加了活跃的园林气氛。

4.4建筑材质选择

园建筑的外墙全部采用青灰砖磨砖对缝,屋顶亦为青灰瓦面,这种冷灰色在南方强烈的下显得暗淡柔和,冲淡了的炽热,给人清凉的心理感觉,与岭南四季常青的绿树取得很好的协调。

外墙下部墙体、廊柱柱身、花之径等多处使用了疏松的红砂岩。

红砂岩蓄热系数较小,被日晒后吸热不多,表面温度不高,防水耐用虽不如花岗岩,但优于木,且色为诸红色,既可是较好的防热材料,又是质感丰富的园林造景材料。

可园的窗户材料不仅有沿海地域特点的蚝壳窗,设置可以随时启闭的门窗,可以在闷热的暑热天气打开窗户,在雨水季节紧闭窗户,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做到通风透气,降暑解热的作用。

双清室亚字厅三面墙体大面积的窗扇由红、绿、蓝、黄颜色的玻璃镶嵌,色彩缤纷,令室外景物增加了光影的变化。

早上或者中午的斜阳穿透“亚字”玻璃,铺放在地板上的木板路上留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太阳余晖,就算是真的彩虹也没有这般的色彩,引来很多游客特别是小朋友在这里走来走去,寻寻觅觅。

5可园造园对市现代造园的启示

跨越时空的思考,从传统与现代,可园的庭院景观是古典园林大师计成《园冶》提到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代表作,是岭南古人关于“两观三性”的优秀典。

市正在创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人居环境,建设更高水平的园林城市到森林城市,随着对可园研究的不断深入,继承与创新可园的造园思想对乃至中国的现代造园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5.1整体性思想的启发

首先是学习可园的造园理法,可园以“咫尺山林”的手法凝聚宅园和庭园于一体,对城市用地日趋紧,改变过去纯粹建房屋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林立,建设城市广场又是大面积的硬质材料铺装,城市绿化却永远难以安排土地指标的思路,从而创新思维,以整体观的思想,统筹城市规划、统筹城市基础设施、统筹城市园林绿化共同出彩,共同实现美好园林的愿望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5.2传承历史的文化,抓住时代潮流的脉搏思路的启发

可园建筑布局有章,题名楹联问名心晓,建筑材料承前启后,吸收了中国古典江南园林诗情画意的意境,又吸纳西方玻璃流光溢彩,其高精技艺的融揉至今是现代造园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5.3地域性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启发

地域性不是狭隘的本土主义,而是造园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地形地貌、民风气候,根据地域特点构思园林意境,布局亭台楼阁,疏浚山形水体,配置瓜果花草,形成民丰物阜的田园风光,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人需求的能力,还不能损人利己危害左邻右舍的利益。

地域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观是科学发展的涵。

在对可园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到分离、相交、重合、覆盖和融合等多种形式。

可园建筑的融合首先体现在四周围院式的整体布局。

这种布局有利于减少院落外部的影响和保持宅院的私密性;但可园又可以通过“借景”的方式,与周边的山水田园进行融合。

可园的建筑格式通过环碧廊和花之径与亭台楼阁融合在一起,可轩和双清室,绿绮楼和可堂又通过涩浪和梯步等从平面到立体融合起来。

这种平面上的融合克服了夏季雨水潮湿行动不便的劣势,立面上采用三角形坡屋顶和双层乃至四层建筑的融合,创造冬暖夏凉的小环境。

这充分体现了可园的地域性和整体观的特点。

这种以融合的形态设计为中心,结合分离、重合、相交和融合的形态设计手法,科学考虑花台花基、完全采用自然通风的办法,园路青砖间隙给呼吸又能及时排除雨水和降低地表温度等科学方法,对当代节能降耗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这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与时至今日还有人喜欢大量的硬质铺装透水混凝土结构底下却是密不透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和引起热岛效果完成不同,非常值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实践证明,人民公园凤凰煮茗茶馆模拟了“绿绮楼”,水濂山森林公园“园中园”景区融入了可园的布局格局,成为游客喜爱的景点。

因此继承以可园为代表的包括南社古建筑群、黄旗古庙等优秀园林作品,对建设富庶而不失田园风光的现代优秀园林景区具有深厚的含意,非常值得关心和从事园林建设的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学习。

关于园林工作者,正如文英说,一个现代的风景园林师,已远远不是一个具有艺术才思的能工巧匠,而应集科技、艺术、商业于一身。

”按照“两观三性”的理念指导现代造园工作,融汇中外古今,诗情画意园林就会梦想成真。

4结语

可园是岭南近代庭园的代表作,至今仍吸引着海外游客前来观赏,正是因为它具有很多体现岭南传统建筑园林特色的设计手法,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闪炼着岭南园林建筑艺术的光辉。

参考文献

[1]XX百科.可园[EB/OL].baike.baidu./view/104184.htm#3

[2]可园博物馆.可园博物馆简介绍[EB/OL]..dgkeyuan.org/about.php?

CateID=11014

[3]何镜堂.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12-19.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

清华大学,2010:

673-674.

[5]汤.“可园”热环境设计特色[J].园林,1995,(4):

33-37.

[6]新生,明轩,庄雪影,红锋,等.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园林,2011,(5):

59-65.

[7]田学哲,郭逊.建筑初步[M].:

中国建筑工业,2010:

93.

[8]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中国园林,2011,

(2):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