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3309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法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法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法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法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法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法实习报告.docx

《电法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法实习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法实习报告.docx

电法实习报告

电法实习报告

 

专业:

地球物理学

 

学号:

 

姓名

 

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内容包含四项内容:

1)大功率激电测量(中间梯度测量装置)2)对称四极电测深3)高密度电法4)室内数据处理及反演。

大功率激电(中间梯度)基本理论

1.大功率激电是通过向地下岩层供电,然后测量计算出岩石的电阻率,极化率的方法。

本方法可以输出较大的电流,压制各种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在大极距下保证观测精度,因此具备相当大的勘探深度,在寻找金属矿产勘查中,特别是寻找隐伏矿和深部矿的新一轮找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装置布设时应注意的事项:

a.AB距应通过测深实验选择。

如果电源功率允许,且AB距增大时异常并不明显减小,在观测仪器检测能力允许的条件下,AB距可尽可能的大一些。

MN距应适合关系式:

MN≥(

)AB。

用横向中间梯度装置确定矿体走向长度时,允许采用比纵向中间梯度装置有较大的MN极距;

b.观测范围限于装置的中部。

这个范围不应大于AB距的三分之二;

c.当测线长度大于三分之二AB距,需移动AB极完成整条测线的观测时,在相邻观测段间应有2~3个重复观测点;

d.一线供电多线观测时,旁剖面与主剖面间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AB距的五分之一。

2.装置示意图

3.计算公式

装置系数:

Y—为旁测线到主测线的距离

X—为MN中点到供电电极A的距离

每一条剖面上各测点的K值是可以在施工前,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出来,以便在计算该点的视电阻率时使用。

式中K为该点的装置系数

ΔV——DJS-8A接收机测得一次场电压

IAB——为DJF10-1发送机供电电流

注意:

Ⅱ计算时取同一个时间的电压。

电流值保证视电阻率精度。

观测点距=相邻两个MN中点的距离.

 

电测深(对称四极)基本理论

地下岩(矿)体或地质构造基于他们所具有的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及所处位置,都有相应的物理现象反映到地表或地表附近,这种物理现象是地球整体物理现象的一部分,电测深法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利用适应的仪器测量,接收工作区域各种物理现象的信息。

应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从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并根据岩(矿)体或构造和围岩的物性差异,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地质解释。

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的位置,大小范围及产状。

以及反映相应物性特征的物理量等。

作出相应的解释与推断。

因此应用电测深法地球物理勘探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被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物理性质差异。

②被探测对象具有一定的埋藏深度和规模,且地球物理异常有足够的强度。

③能抑制干扰,区分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

④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方法的有效性实验。

2.工作方法及内容

本次地点在武定县城香水庄。

测量时根据AB/2和MN/2极距表来进行的在测点对称的地方打干电极,然后不断地加大AB/2的距离来测量同一个测点。

距离越大反应的就越深。

最后记录电阻率和极化率来分析解释。

所以布设了一条长450米的剖面勘探线,点距为50米。

最大AB/2=400米,最小AB/2=3.供电极(钢电极)采用并联组合装置,测量电极采用硫酸铜溶液电极罐。

测点放线方向为E-W。

电极距见表。

3.装置示意图及计算公式

如图:

ρ——岩层的电阻率(Ω·m);ΔV——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mV);I——供电回路的电流强度(mA);K——装置系数(m),与供电和测量电极间距有关,按下式计算:

K=πAM·ANMN

(2)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地层既不同性又不均匀,所测到的电阻率为视电阻率ρs值。

 资料整理及解释按电极距不同所测得的ρs值,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ρs-AB/2关系曲线,电测深ρs-AB/2关系曲线的解释有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定量解释中的量板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对称电测深二层量板有D型和G型理论曲线两张。

辅助量板有Q型、A型、H型、K型辅助曲线四张,分析所要解释的曲线类型,对于地层为两层的的岩性,反映出来的曲线有两类:

当ρ1>ρ2时为D型曲线;当ρ1<ρ2时为G型曲线。

对于地层为三层的岩性,反映出来的曲线有四类:

当ρ1>ρ2>ρ3时为Q型;当ρ1<ρ2<ρ3时为A型;当ρ1>ρ2<ρ3时为H型;当ρ1<ρ2>ρ3时为K型。

此外还有AK、HK、HA等四层断面类型和HAK、HKQ、AKQ等五层断面类型等。

高密度电法基本理论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用供电电极A.B向地下供直流(或超低频交流)电流。

同时在测量电极M,N间观测电位差△Umn。

计算出视电阻率ρs。

再成图解释。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80年代日本为了适应山地工程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电法勘探新技术,在设计和技术实施上,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其拥有比常规电法更优异的特点,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可靠性好。

反映地电信息丰富,处理简单方便,结果直观,可使电法勘探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高密度电法在堤防检测,考古,地质灾害监测等工程与环境物探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愈来愈成为人们可以信赖的有效手段。

a装置等值线反演图

γ装置高密度电法反演图

B装置高密度反演图

解释:

三个装置的结果都显示在测线的左侧位置有明显的低阻异常。

结合当地的环境和其他地球物理资料推断在测线的左侧下方3m到5m的深度内可能存在铁管或者线性的铁条,或者可能是充满水的下水管道体。

具体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论证,如:

打井等。

实习心得:

本次实习用了大部分常用的电法装置方法,对以后生产有极大的作用和帮助,熟悉仪器和熟悉处理方法是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此次实习,用心去做好每一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