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1395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综合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综合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综合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综合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练习题1.docx

《综合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练习题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练习题1.docx

综合练习题1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利益B.权力

C.公共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强制性B.权威性

C.限制性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整体性B、系统性

C、层次性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

C.分配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利益选择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文化B.观念

C.条件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D.主观引导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的功能

3、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4、利益选择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4、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5、公共政策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2、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

A.党政二元结构B.两党制

C.议会负责制D.总统负责制

3.()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执政党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A.托马斯·戴伊  B.古德诺  

C.詹姆斯·E﹒安德森D.罗伯特·达尔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公共政策主体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D.执政党

6.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公民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D.大众传媒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A.企业B.非官方决策者

C.官方决策者D.核心主体

3.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利益集团B.政治党派

C.大众传媒D.思想库和公民

4.利益集团的特征有()

A.共同的利益和主张B.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C.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D.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A.官方决策者B.非官方决策者

C.企业D.核心主体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主体

2.立法机关

3.利益集团

4.公民

5.思想库

四、简答题

1.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

2.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

3.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

4.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

5.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

第三章公共政策客体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A.社会问题B.公共问题

C.集体问题D.个人问题

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A.史密斯B.西奥多·罗威

C.威廉·邓恩D.德罗尔

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A.全球性B.突发性

C.多样性D.复杂动态性

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公共政策客体B.目标群体

C.思想库D.政策目标

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

A.社会问题B.目标群体

C.个人问题D.集体问题

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A.社会问题B.目标群体

C.个人问题D.集体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A.分配性问题B.调节性问题

C.再分配问题D.整体性问题

2.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A.结构优良性问题B.结构适中问题

C.结构平衡问题D.结构不良问题

3.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A.全球性B.突发性

C.结构不良性D.复杂动态性

4.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的要求。

A.政策主体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D.政策问题

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A.客观因素B.主观因素

C.环境因素D.军事因素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客体

2.社会问题

3.目标群体

四、简答题

1.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

2.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4.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有哪些?

5.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

 

第四章公共政策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系统论角度看,()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A.公共政策B.公共政策主体

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2.()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A.公共政策主体B.公共政策环境

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A.系统性B.互动性

C.全球性D.复杂性和多样性

4.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A.国际政策环境B.国内政策环境

C.经济社会环境D.政治法律环境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A.自然地理环境B.经济社会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D.文化环境

6.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A.传统习俗文化B.政治文化

C.教育文化水平D.心理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

A.国内政策环境B.国际政策环境

C.客观环境D.主观环境

2.国内政策环境包括()

A.自然地理环境B.经济社会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D.文化环境

3.国际政策环境包括()

A.全球化B.信息化

C.知识化D.动荡化

4.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A.相互联系B.相互依存

C.相互影响D.相互作用

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A.系统性B.互动性

C.联动性与定向性D.复杂性和多样性

E.稳定性与突发性

三、名词解释

1.政策环境

2.国内政策环境

3.文化环境

4.知识化

5.政治制度

四、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

2.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

3.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4.如何理解全球化。

五、论述题

试论述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第一章绪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B5、D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BCD4、BD5、BC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功能:

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又是“少数人”的公共性,一方面它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少数;在对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具有正当的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

4、利益选择:

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

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每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核心工具。

政府的政策要符合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现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

整体性不仅表现在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一个理想的政策过程,基本包括了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和调整等多个环节,不同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对政策的质量发生作用。

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政策过程诸环节的变化,同时也将导致政策及政策体系的变化。

为保证政策机制的运行,我们需要注意政策内容、政策过程与环境之间的整体作用。

(3)超前性。

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

先进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的。

政策的超前性,不仅是保证政策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合理分配社会利益的有力保证。

(4)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按照权力主体来划分,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

从内容上看,政策体系中的各项政策,也有不同的层次关系,可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等。

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联系的,但不同类型的政策之间并非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的。

(5)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

现代政府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由政府职能的日益拓展所决定。

(6)合法性。

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

它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上一般所讲的道德规范不同。

它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因为政策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

(7)公共性。

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处理或解决公共问题或公共目标的,是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也是公共政策形成与发挥作用的逻辑基础。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依据我们的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三种。

(1)导向功能: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2)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

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资源(即利益)向谁分配?

如何分配?

什么是最佳分配?

4、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利益分配的主体。

政府显然愿意把社会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现实中常有这种情况,那些口头或表面拥护而实际上反对政府偏好的人,也同样会从政府手中获得同等的利益,甚至更多的利益。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公共政策的利益取向,要求必须明确谁是政策的受益者。

对于任何一届政府来说,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总是第一位的。

判断一项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不言而喻,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

一般来说,在特定时期内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5、公共政策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

公共政策学科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曾指出,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确具有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

所谓适合公共政策学生长的土壤是指当时的美国社会所具有的三种特别因素:

普遍流行的行为主义方法、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

正是这三种社会文化因素构成了公共政策学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

(1)第一个因素是普遍流行的行为主义方法。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行为主义的研究浪潮在美国流行开来。

两股力量推动了行为主义在美国的发展。

一股力量是一批祟尚实证分析的犹太学者为美国政治学研究注入行为主义活力。

另一股力量是一些财团通过出资支持对美国的政治行为进行研究。

(2)第二个因素是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美国的社会问题日趋增多。

政治学家、科学家和学者们一方面对政府的错误政策提出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也提出要对公共政策的制定系统进行研究和改进。

(3)第三个因素是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

日本学者在考察美国总统竞选中选民的投票倾向时,发现美国人具有从“党派投票倾向”向“问题投票倾向”转变的文化。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每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二)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我们认为,假如一定要把公共政策理解为“它是对整个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的话,那么为避免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也就是说,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并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

因此,我们主张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

(三)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确实有分配利益的功能,但这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如果仿照经济学的语言做一个类比,分配社会利益是分蛋糕,而这种分蛋糕的基础就是做蛋糕。

所以公共政策的实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

人们既会关心分配前的状况,也会关心分配后的结果,以及若干其他的分配以外的问题。

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增进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分配的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

在社会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整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过程取向,是与这种利益取向完全一致的。

(1)利益选择。

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

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在阶级社会里,无论何种社会、何种政府,它们所制定的公共政策,都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

因此,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其政策从根本上讲自然是为少数剥削者的利益而制定的,它与剥削阶级的价值取向一致。

而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中,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要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利益整合。

美国著名学者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认为,所谓社会是为获取共同利益组成的协同事业体,因而各社会成员在通过建立社会及其相互协作以增加利益时,具有互相一致的利害关系。

至于社会总体所获得的利益,如何向每一个社会成员进行分配,却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在利害关系上相互对立的态势。

所以政府在向社会各成员分配利益时,除了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与政府利益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

政策本身所反映的利益关系,是通过社会问题表现出来的。

在社会上,人们已获得的利益和想要得到的利益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因而由利益差距所形成的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组织利益的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

为解决由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产生的矛盾,政策制定者会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引导持有不同利益的相关组织和个人采取不同的行为。

与社会利益紧密相关的公共政策,是要提供一种普遍遵循,或者至少相关人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人们在追求利益时所出现的矛盾或冲突中的行为。

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可简称为“利益整合”。

利益整合建立在利益选择的基础之上,前者既是后者的逻辑结果,又是实现结果,而且往往是两种结果的有机统一。

利益整合,除体现在政治行为与普通准则上,还体现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上。

在现实社会中,利益主体的利益是多元化的。

政策既要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又要兼顾保护少数人的合法利益。

政策的作用,是要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排除那些消极因素,把各种利益矛盾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利益分配。

不少人认为,政策是一种资源,谁得到了政策,谁就拥有了一定资源。

实际上,公共政策本身并不是资源,而是由于政策实施后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分配利益的功能。

对不同的政策对象来说,公共政策所分配的利益,往往对一些人是直接的,而对另一些人是间接的。

一般来说,人们从政策那里所得到的好处,从程度上看是不等的。

比如,获得减免税政策的企业,是直接利益的获得者,而与这些企业产、供、销相关的其他组织与个人,很可能是这一政策的间接获益者。

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

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

它们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

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即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4)利益落实。

政策分配利益,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

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比如,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制定了相关政策,三令五申地指出:

严禁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以及发生“打白条”等现象。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地方的农民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农民的实际利益受到了严重侵犯,使得他们产生了“被剥夺感”。

很显然,中央政策是要真正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的,但政策不能有效地落实,就意味着农民没有从中央政策中获得利益。

(四)增进社会利益

人们按照戴维·伊斯顿“分配”的思路理解公共政策显然是不够的,这就如同经济学所讲的那样,仅讲分蛋糕不行,还要做蛋糕。

公共政策不仅要分配利益,更要增进全社会的利益。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已走到崩溃的边缘”。

为了恢复经济,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出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其目的主要不是表现在利益的分配上,更多的是为了增进全社会的利益。

增进全社会的利益与效率有关,分配全社会的利益则更体现在公平上。

(五)公共政策的本质

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

①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②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③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④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⑤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⑥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2、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学家列夫林(Rivlin)指出,政策科学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乃至美国社会发生的一场无声的革命。

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政策科学”一词是由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

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该书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

政策研究从此就建立在科学之上,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公共政策学的创建和两次政策争论及一次学术讨论会有关。

两次政策争论,一次是“罗斯福新政”的政策争论,另一次是由奥本海默事件引发的原子能政策争论。

一次学术会议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