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30620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ppt

远看造型近看花中华瑰宝景泰蓝,目录,景泰蓝的由来景泰蓝的制作景泰蓝的工艺特点明代时期的景泰蓝景泰蓝的欣赏,景泰蓝的由来,景泰蓝是我国明清两代宫廷中的一种专用物品,由于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因此,也成为那个时代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而古都北京正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

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至1435年)开始制作,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到1456年),特别受到皇帝的青睐,以至宫里许多御用器具都改用景泰蓝。

在此期间,工匠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称为佛头蓝、宝蓝,现在称为孔雀蓝、宝石蓝,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

这就是今天依然还在使用的“景泰蓝”。

同时因蓝色珍贵,故而后人约定俗成,将该类金属胎掐丝珐琅器称之为景泰蓝。

现在景泰蓝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

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

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

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

明景泰蓝花果纹八棱瓶,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极费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瓷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

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

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

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非象以前设官置厂视为例务,所以以后出品极少。

终明代一世,都没能复兴。

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

明景泰蓝大耳如来佛像,景泰蓝的制作,景泰蓝最初是宫廷御用品的身份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这些掐丝珐琅器的生产和流传数量有限,而且多为皇室御用或仕宦商贾之珍藏。

当时的工艺极其繁复,须经过锤胎、掐丝、填料(珐琅釉)、烧结、磨光、鎏金等多项工艺,每项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可疏忽,否则就会报废,前功尽弃。

尤其是造型奇特的掐丝珐琅器,如人物、走兽的瓶件等,制作难度很高,非一般工匠可以完成。

在当时一件上档次的掐丝珐琅器制作所耗费的人工,几乎无可估量。

而且当时的用料昂贵,其胎以铜胎为主,亦有用金、银为胎的,珐琅釉多系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还须鎏金工艺,耗金量亦大。

用料和制作工艺构成了它的成本,比之明清其他瓷器要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因此,一直到清初都是被宫廷垄断,全世界几千件而已,国内民间几乎没有,一件掐丝珐琅的成本相当于几十件官窑,身价不菲也在情理之中。

景泰蓝的工艺特点,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

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物,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纹样,这取决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取决于釉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因此,可以说景泰蓝是具备了我国传统工艺中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品。

景泰蓝掐丝珐琅双耳壶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明),明景泰蓝孔雀香熏,经历600多年的描摹、烧制,传统的工艺师们慢慢将景泰蓝从器物的代称升华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这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将中国工艺史上最牛气的两件东西瓷器和铜器完美结合。

明朝时期的景泰蓝,明代景泰蓝以“宣德”“景泰”时期为代表,风格浑厚有力,自然豪放,简朴典雅。

这个时期的景泰蓝风格特征已形成。

就品种来讲有炉、瓶、盒、碗、盘、鼎、熏等器。

在造型方面有多仿觚、尊等青铜器或瓷器的造型。

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

胎型上设计的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和番莲等。

纹样加工的方法有凿胎、掐丝的区别。

一般大件的器物,铜活浑厚,镀金灿烂。

故宫内藏品多有款识,如在器型的底足内,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的楷书体或篆字款识,与当时的漆器填金刻款、青花瓷器款以及“宣德炉”款相近似。

明景泰蓝花觚,掐丝珐琅的工艺在景泰年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期间创造出许多新的色釉,仅蓝釉就有铬蓝、天蓝、宝蓝、透明状的普蓝、粉青、金色等,还有桃红、墨绿、粉绿、淡绿,以及黄、白、紫等多种颜色。

釉质优美沉着,尤其是蓝釉,更有一种宝石般的美感,当时的器物多以这种蓝釉为底,创造了景泰年间以蓝为主的风格。

明景泰蓝花卉纹抱月酒壶,明代的景泰蓝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

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

彩釉上大多有砂眼。

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景泰皇帝在位时间不足7年,却已改制了不少前代遗存的珐琅重器,从而获得“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的美誉,可与永乐之漆、宣德之炉、成化之瓷相媲美。

明景泰蓝小炉,十五世纪后期至十六世纪前期掐丝珐琅特色

(1)番莲的花瓣增多、趋瘦且尖端成钩状,花心下方的花瓣松垂、并于上下出现云头纹或五瓣花形装饰,叶片变小并简化、或成逗点状。

(2)掐丝的末端卷成一小圆圈。

(3)有些釉料成半透明状,比前后期的釉色都要透而亮丽。

(4)釉层较早期的薄。

(5)云纹锦尚未规则化,行云纹与如意云头纹掺杂应用。

明掐丝景泰蓝鎏金双耳方炉,明景泰蓝大盘(一对),明铜胎景泰蓝花卉碗,明景泰蓝狮纹碗,明万历景泰蓝花卉印盒,明景泰蓝麟凤杂宝纹盘,明景泰年制款景泰蓝狮凤纹高足碗,景泰蓝的欣赏,远看造型近看花欣赏景泰蓝物件,首先看的就是造型。

如果两侧的造型是成双成对的,一定注意两者是否对称。

其次,景泰蓝的花纹间隔是否均匀,疏密是否得当,花卉构图是否有章法,鸟兽是否活灵活现,也是重要标准。

第三,看釉色,色调是否和谐,颜色是否鲜亮,层次是否错落有致。

第四,镀金色彩是否纯正,底座比例是否合理。

明景泰蓝佛像,掐丝珐琅番莲纹盒,铸成浮雕式八瓣莲花形,是世界上现存少数大明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器真品之一,景泰年间的珐琅精巧绝伦,堪称珐琅器物的经典,自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人将掐丝珐琅通称为“景泰蓝”,一直是中外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藏对象。

盒高6.3公分,口径12.4公分,铜胎,盖与器身铸成浮雕式八瓣莲花形,器外施浅蓝釉为地色,盖顶平坦饰莲心纹,盖壁与器身各莲瓣内饰以不同颜色的折枝番莲花叶,矮圈足;底及盒内光素镀金,盒心阴刻“大明景泰年制”自右向左一行楷书款。

明景泰掐丝珐琅番莲纹盒,梅瓶最早出现于唐朝,当时称为经瓶,做为储酒之用;明代以后被用做陈设器或插花;清代晚期,人们认为这种小口短颈的瓶子,其口径之小,仅适合插细枝梅花,故称为梅瓶。

瓶高27.4公分肩宽15.6公分,铜胎,侈缘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底外撇。

器内露胎,器外蓝釉地并布云纹锦,瓶腹两面分别装饰红、蓝菊丛和一把莲纹饰,蝴蝶、蜻蜓和白鹤飞翔其间,并点缀五彩的品字云朵,近底处饰湖石。

底铸去地阳文“景泰年制”楷书印式伪款。

此件文物的风格,与掐丝珐琅三多瓶相同,根据锦地、纹饰、紫蓝色釉和掐丝末端处理方式,推测是十六世纪后期制作之器物。

明景泰款掐丝珐琅花卉梅瓶,掐丝珐琅甪端,明万历,御用监制造,通高36.5cm。

清宫旧藏。

甪端昂首,独角,二目圆睁,双耳,口微张,以为散香之用,四爪为器足作直立状,圆形垂尾,足下踏掐丝珐琅蛇。

通体饰豆绿色珐琅地,用红、黄、蓝、白等色珐琅填饰纹样。

甪端的头部可掀开,以便放置熏香。

头部内镌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

掐丝珐琅甪端的制造始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这是对金属胎珐琅器进行断代研究的一条重要依据。

掐丝珐琅甪端在紫禁城宫殿中皇帝的宝座前多有陈设,使殿堂中的气氛更加肃穆威严。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薰,明早期,口径14cm。

薰为圆球形,盖、器各呈半球状,中部有启盖钮可以开合。

炉内有以大中小3层活轴相连的同心圆环,各环轴与炉耳轴成交错十字形,无论外层球体如何滚动,悬于三环中心的炉体总会保持水平状态,无倾斜之弊,故此器又称“悬心炉”。

薰外表通施天蓝色珐琅釉作地,饰各色缠枝莲3层共12朵,掐丝细致,填釉饱满,色泽稳重,纹饰流畅。

盖顶、炉底及口缘处均有铜镀金圆形镂花古钱纹透孔。

此器为熏香用具,结构设计奇特、精巧、合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唐代的出土文物中已发现数件银质悬心炉,但明早期掐丝珐琅悬心薰炉此为仅见。

掐丝珐琅葡萄纹绳耳炉,明早期,通高11cm,口径12.8cm,足距8cm。

炉折边口,绳纹冲天耳,扁圆腹,三足。

炉上配有紫檀木盖,白玉镂雕鹭鸶荷花钮。

炉作白釉地,口下饰小朵花纹一周,腹部饰掐丝珐琅葡萄纹,茂盛的枝叶下果实累累,或绿或紫,饱满晶莹。

炉底作蓝釉地,饰折枝菊花纹,无款。

此炉釉色透明纯正,尤其是紫色透如紫晶,具有早期珐琅釉色的显著特点。

葡萄纹图案是明初珐琅器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炉口及双耳均为后配。

掐丝珐琅鸳鸯式香熏,明晚期,高20cm,长17.3cm。

清宫旧藏。

香薰鸳鸯式,昂首,直立,口微张,一掌踏在一片掐丝珐琅荷叶之上,作单腿站立状,背开一洞,上置镂空古钱式盖,用以放置香料和散香。

分别用红、蓝、绿、黄、白等颜色的珐琅釉装饰鸳鸯的羽毛纹。

自万历年间(15731619年)始,仿动物、植物等“仿生”造型的掐丝珐琅器开始盛行,如甪端香薰、鹅形匙、狮式香熏、菱花式炉、梅花式缸等。

此香薰即为一件仿生造型掐丝珐琅器的代表性作品。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尊,明宣德,御用监制造,高18.5cm,口径14.3cm,足径9.8cm。

清宫旧藏。

尊圆形,侈口,圈足,通体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珐琅彩缠枝莲花纹,颈、腹、足上均饰四出戟,口内饰铜鎏金錾花蕉叶纹,足内镀金,錾刻十字形金刚杵,边缘处镌阴文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器多以蓝色珐琅釉为地,用红、蓝、黄、绿、白、紫等色珐琅釉填饰图案,色调纯正,釉质细腻,气泡较少,反映出珐琅质量的精良。

其器物上的缠枝纹装饰布局疏朗,花朵饱满,通常以单线勾勒枝蔓,掐丝活泼豪放。

此尊是宣德时期掐丝珐琅的代表作之一,款识系后刻。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出戟觚,明宣德,御用监制造,高28.4cm,口径16.4cm,足径9.6cm。

清宫旧藏。

觚铜胎鎏金云螭纹四出戟,阔口,体圆形,上大下小。

通体以掐丝珐琅浅蓝釉为地,用单线勾勒缠枝莲纹枝干,串联多朵彩釉大花。

颈部宝蓝地彩绘蕉叶纹内饰缠枝莲纹,器底无釉,足内刻双勾楷书“宣德年制”单行四字款。

此出戟觚造型端正,釉色沉稳纯净,鎏金极厚,为宣德时期掐丝珐琅的典型器物。

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