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503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8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

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

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有余数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四、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测 量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的进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7课时进行教学

 

第 一 课 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单位:

永太学校授课人:

孟凯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        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

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

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分米的认识

单位:

永太学校授课人:

孟凯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和第5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和第7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千米的认识

单位:

永太学校授课人:

孟凯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流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

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

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千米的认识

单位:

永太学校授课人:

孟凯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厘米

1米=(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

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教学反思:

 

 第 五 课 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单位:

永太学校授课人:

孟凯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

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

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

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

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

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

哗!

数学王国多美呀!

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

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 六 课 时吨的认识

单位:

永太学校授课人:

孟凯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

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

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单位:

永太学校授课人:

孟凯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流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

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三、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5--3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上的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 讨论及老师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重、难点】

重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难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根据《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数感。

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

思想。

教材编写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加、减法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例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均是以讨论的形式呈现的,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

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

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

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

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

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单位:

永太学校授课人:

孟凯时间: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