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9438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 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综合测评1第一单元+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

(一) 第一单元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14522023】

中国人常常喜欢对历史人物做二元对立的选择,无意中就忽略了文化人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文化性格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如胡适、鲁迅的文化人格中,有追求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以及自由民主精神,但胡适在对公平、公正、平等诸多理念的追求中所形成的那种达观、宽容、平静、深邃的风格,与鲁迅为真理______________、不惜自我牺牲并敢于自我剖析、直面人生痛苦而意气难平的那种______________式的呐喊与抗争的精神,______________,两人的精神、人格魅力反而更加清晰。

二人______________,共同开创了新文化运动的生动局面,并构筑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内核。

但胡适与鲁迅的新与旧、中与西、精神与物质、保守与激进、革命与反动,这些贯穿于中国现代化之命题,将继续困扰我们。

呜呼,胡适、鲁迅其价值意义殊非言语能简单道断,(  ),这是文化的悲剧,还是我们的悲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共有 都有对自由民主精神的追求

B、都有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 都有自由民主精神的追求

C、都有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 都有对自由民主精神的追求

D、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共有 都有自由民主精神的追求

C [A、D项,“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共有”偷换主语,应改为“都有儒家之大义和兼济天下之襟怀”,可排除A、D;B项“都有自由民主精神的追求”成分残缺,应在“自由”前加“对”。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其生命底蕴的真谛常人很难道尽

B.常人很难道尽其生命底蕴的真谛

C.非常人很难道尽其生命底蕴的真谛

D.其生命底蕴的真谛亦非常人所可尽道

D [由前文“其价值意义殊非言语能简单道断”可知,“其生命底蕴”应与“其价值意义”对应,可排除B、C。

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亦非常人所可尽道”与“非言语能简单道断”句式保持一致性,可排除A。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赴汤蹈火 金刚怒目 相互映衬 相辅相成

B、出生入死 金刚怒目 欲盖弥彰 相反相成

C、赴汤蹈火 面目可憎 欲盖弥彰 相辅相成

D、出生入死 面目可憎 相互映衬 相反相成

A [出生入死:

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赴汤蹈火: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语境为鲁迅为了真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应为“赴汤蹈火”。

金刚怒目:

形容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面目像金刚一样威猛可畏。

强调面目值得敬畏。

面目可憎:

形容人的容貌或事物的样子令人厌恶,强调面目令人讨厌。

语境为“呐喊”,应为“金刚怒目”。

相互映衬:

彼此相互让对方的优点更显著,褒义词。

欲盖弥彰:

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贬义词。

由语境的感情色彩来看,应为“相互映衬”。

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相反相成:

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

根据语境来看,应为“相辅相成”。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全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①张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了不少患者的顽疾,患者对他十分感激。

其中一位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②李雪与同学约好去看电影,却感冒发烧了,于是她发了一条微信:

“我偶染贵恙,无法前去,深表歉意。

③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抱歉打扰您了!

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问题。

④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

“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了生命之幕的。

⑤他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奖,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肯定和赞扬,他说:

“这是师高弟子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⑥八十岁高龄的前校长说: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D.①③⑥

C [②贵恙,是使用在长辈或对方身上。

③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询问,旧时称上对下询问。

⑤师高弟子强,用于别人对自己一方的夸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用于谦称,老师称赞学生或前人称赞后人。

]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导学号:

14522025】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

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

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

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

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B.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髙,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只有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才能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D.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

A [B项,“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但“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可见,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并不能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C项,“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与“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如文中还提出“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

D项,“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错误,文中没有将这种形式和其他形式进行比较。

]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

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

C.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

D.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C [“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错误。

文中更多的是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论述。

]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C.在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

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B [“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错误。

文中“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意为在对待负面环保问题与正面环境议题上,不应该只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导学号:

14522026】

空鸟巢

刘照进

春天,总是在繁花绿叶间看到一些被遗弃的空鸟巢,像是村子的角落里失去烟火气的破败茅屋,房檐上蛛网密布,主人已不知去向。

大多数鸟儿并不选择去年的旧巢孵蛋育雏。

一棵树,一处房檐,石壁间长满荒草的缝隙,都有可能成为鸟儿暂时栖身的村庄。

它们在这块地域上衔草筑巢,构筑临时的家园,培育孩子,然后又匆匆地搬迁——这成了鸟儿世界难解的一道谜。

或许有一个词能够解开这样的谜团:

安全感。

飞翔在空中的鸟儿,早已洞悉了脚下的危险。

一棵树似乎总是逃不开这样的宿命:

风摧,雨打,雷劈,火烧,砍伐……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树的命运的不确定性让鸟儿失去准确而明智的判断,逃离是唯一的选择。

灾难来临,飞翔的姿势已无所谓优不优美,像战乱时期的难民,鸟儿匆匆从一棵树逃离到另一棵树,卑小的命运里饱含许多沧桑和流浪感。

细小的鸟巢依附树身,临空危悬,仿佛警惕的眼睛。

几乎无人知晓鸟儿的仇恨,它们内心的悲恸与哀怨常常被暗藏花香的语言忽略。

小时候,总喜欢上山去寻找树丛中藏着的新鲜鸟窝,这几乎是整个童年的乐趣和向往。

小小年纪,隐含许多成年的狡谲。

拇指大的几枚鸟蛋,颜色雪白,或者暗褐中夹杂着斑纹,婴儿一般地安睡在巢里。

一对幸福的夫妻携手在林间觅食,全然不知灾祸濒临。

一双幼嫩的小手取走了鸟蛋,仿佛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样随心所欲。

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滞留现场,观看伤心欲绝的父母怎样扯开喉咙怒骂。

强者的霸道遮掩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弱者只有通过一张相对自由的嘴巴远距离地发泄愤慨。

恶毒的举止来源于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对悲惨结局的出现毫不在意,人类的心灵永远无法装下对弱小生命的尊重。

家毁子亡,一春的希望瞬间化为乌有,鸟儿的伤心不亚于未亡人的恸哭,凄楚的哀叫电线一般绵长地划过那无边旷野……

再次见到鸟巢的时间是今年三月。

阳台的花盆间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筑起了一个鸟巢,妻子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完全成型。

饭碗大的体积依旧做工精巧,仿佛记忆中某只鸟儿的手艺。

已经无法确切叫出这只鸟儿的姓名了。

玲珑小巧的身体,擅长飞翔,灰褐的羽毛,两翼有一抹雪白,像流线型的飞机,每天升降于我的生活周围。

惊喜之余,居然没敢告诉女儿,担心女儿毁了它的家。

幼时掏鸟蛋的一幕,依旧历历在目。

每一天,怀着期待暗中观察鸟儿下蛋、孵化小鸟、嘴对嘴地喂孩子们虫子,直到它们长大,把身体完全交给飞翔。

一只鸟儿从旷野迁徙到喧嚷的城市,是不是对高楼如林的城市的误读?

空荡荡的鸟巢并不能给予答案。

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惊叹故乡的变化,只是屋檐下再没见到燕子的新巢,地里迷惑鸟兽的稻草人也不见踪迹,曾经被祖母用来驱赶麻雀的竹制响器早已变成灰烬。

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但那声音与儿时听到的鸟声大合唱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尚记着许多鸟儿的俗名:

红肚儿,水鸦雀,啄木官(啄木鸟),地麻雀,夜老鼠(蝙蝠),牛屎雁,鬼鬼阳(阳雀),薅草包谷(布谷鸟),扁茶罐(脚鸡)……像幼时一同玩耍过的伙伴,多年之后,依旧能够轻易喊出他们的乳名。

是人的欲望打断了鸟儿的飞翔。

那么多的鸟儿已被死亡收藏。

那么多的鸟儿,像宝贵的眼泪,被我们随意挥霍。

天空是一只倒悬的巨巢,衔着地球这枚鸟蛋——一枚病变的鸟蛋,正在加深天空的空度。

(选自《陶或易碎的片段》,有删改)

8.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缺失环境的安全感,树的命运不确定而使鸟巢充满危险,人类行为的强横霸道等,是鸟儿不断逃离、鸟巢被遗弃的原因。

B.作者用心守护阳台上的鸟巢,“惊喜”“期待”等词都表达了他弥补旧过的真诚。

C.“我”能喊出乳名的鸟儿如今却已被“死亡收藏”,作者对伤害鸟类的行为十分愤怒。

D.文中详细记叙了幼时“掏鸟蛋”的事情,与下文“我”保护鸟巢的事情形成对比,表现“我”的反思与改变。

C [C项,“对伤害鸟类的行为十分愤怒”理解错误,此处原文中作者一一记下记忆中的鸟儿的乳名是为了和今天鸟儿稀少的情形对比,进一步加深“人的欲望”破坏了鸟类生存空间的主题,在情感上反思、忧虑、叹息的意思占主体。

]

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一双幼嫩的小手取走了鸟蛋,仿佛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样随心所欲。

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滞留现场,观看伤心欲绝的父母怎样扯开喉咙怒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重要语句的含意及作用的能力。

散文中赏析句子主要从修辞和句意两个角度出发,这个句子既运用了比喻,又运用了拟人。

答题时要注意从修辞的作用和句子的含意两个角度入手组织答案。

【答案】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时候随意取走鸟蛋比喻成随心所欲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把失去鸟蛋的鸟儿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童的无知和鸟儿的无助与哀伤。

10.请简要分析文章以“空鸟巢”为题目的好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标题的能力。

“空鸟巢”是物,引发对“空”的追问,成为引领文章内容推进的线索,鸟巢之空,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不能给予弱小的生命以尊重,从而揭示出文章主旨。

文章结尾,将天空比作巢,地球是“病变的鸟蛋”,赋予“空鸟巢”以新的意义,增加了文章警示呼吁的意味。

【答案】 ①引出鸟巢空置原因等文章具体内容,是文章写作的线索。

②揭示主题,通过对鸟巢“空”的原因的追问与分析,引发对人类欲望造成环境破坏问题的反思。

③喻指人类整个生存环境,以此为标题,更有警示意味,深化主题内涵。

(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导学号:

14522027】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

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

“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雷文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

雷文说,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

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新闻网】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多地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企业限停产等措施强力应对。

环保部表示,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

从目前看,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

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

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均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

环境保护部派出了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督查发现,部分企业、工地未严格落实停产停工要求,还存在露天焚烧治理不到位、中小企业违法排污等问题。

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

环境保护部表示,将加大督查力度,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违法排污行为,尽最大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材料三:

【2016年12月18日,新京报】 今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污染来袭。

京津冀及周边40个城市发布橙色及以上预警,其中北京等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

17日,环保部通报,13个督查组已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份,于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

昨日,本报记者随环保部第四督查组在山西临汾及运城督查发现三家化工、焦化企业存在超标问题。

昨日13时,走出临汾西站,笼罩着灰白雾霾的空气里弥散着微呛的气味,空气质量指数(AQI)342,属严重污染。

督查组工作人员指出,微呛气味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硫,作为中国知名的焦煤基地,临汾坐落着多所焦化厂,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硫改造,但在较差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之下,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清除,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为应对本次红色预警,此时的临汾市区已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等都实施了管控措施,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茶浴炉一律停运,至2017年3月31日水泥企业一律停产。

督查发现:

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曾在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小时,最大超标倍数1.2倍。

此外,万鑫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环保部第四督查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保洁和煤堆场喷淋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运行管理,控制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

临汾市环保局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决定对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实施从重处罚。

今日,第四督查组还将在临汾展开随机督查,随后将前往运城。

(以上有删节)

1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B.从材料二来看,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积极作为,措施得力,空气污染程度明显下降。

C.材料三以临汾市为例,表明大气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对本地污染企业进行保护,甚至姑息纵容。

D.材料二侧重点在于报道各地应对效果初步显现;材料三侧重点在于报道环保部在对临汾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D [A项,“引用港媒对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的报道”不准确,应该是港媒引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某些专家、领导的观点。

B项,“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表述错误,三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明显下降”也不对。

C项,没有报道原因,属无中生有。

]

1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新闻来源不一,有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三家在同一月份,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三则新闻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C.三则新闻在结构上均是先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具体列举了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D.三则新闻稿都引用准确详实的数字,给人以专业、负责的印象;分析说理既具体又全面;语言平实、严谨、准确。

A [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分析。

B项,不是“概括的叙述方式”。

C项,材料一没有“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情况”。

D项,三则新闻都是客观叙述,没有分析说理。

]

1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

概括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的人为原因,注意“人为原因”,如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

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央督查力度和地方督查力度不一致。

关键原因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答案】 原因:

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②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非电工业领域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③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④中央督查力度和地方督查力度不一致,有些问题需要环保部发现才能获得整改。

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三、语言运用(22分)

14.下面是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的一段话,请概括郁达夫对《古文辞类纂》的评价。

要求:

运用一个转折复句,不超过50个字。

(5分)

【导学号:

14522028】

《古文辞类纂》风行二百余年的原因,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

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就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

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近了一步,想依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分类辨体。

于是乎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段中,郁达夫并没有全盘否定《古文辞类纂》,他认为它材料丰富,能够分门别类,但又认为它以外形的类似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不科学的,这种分类不如后人分类合理、简明,将这个意思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古文辞类纂》虽然材料丰富,能够分门别类,但以类名来决定内容并不科学,分类也不够合理、简明。

15.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5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解析】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