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9405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docx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

LT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指导

(12个实验,36学时)

 

焦飞

生物技术教研室

实验一 健胃消食片配方及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压片机压片的方法及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

2.学会片剂处方的调配。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蔗糖粉,糊精,硬脂酸镁,粉碎机,干燥箱,制片机

三、实验原理

健胃消食片为内科伤食类非处方药品,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暖腐酸臭,脘腹胀痛。

健胃消食片的配方如下,太子参228.6g,陈皮22.9g,山药171.4g,麦芽(炒)171.4g,山楂114.3g,蔗糖糊精适量,值得片剂为淡棕黄色的片或薄薄膜片,气略香,味微甜,酸。

制作方法:

太子参半量与山药粉碎成细粉,其余陈皮三味药及剩余的太子参置于烧杯,加3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干燥。

将蔗糖粉糊精和生药粉以3:

1:

1的混合粉与浸膏混合制成软材,软材的软硬应适当,以“手握成团,轻压则散”为宜。

采用挤出制粒的方法制成颗粒,颗粒在60-80摄氏度干燥,干燥时应逐

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3)粗制溶菌酶加完氯化钠细粉后,再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小心地将上述蛋清溶液的PH值调节到10.8。

在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蛋清溶液PH值时,用胶头滴管将其逐渐滴入并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碱而导致蛋白质的变性,从而影响溶菌酶的得率和质量。

为加速溶菌酶的结晶过程,可再加入适量的溶菌酶结晶体作为晶种。

低温下静置数天,溶菌酶结晶将慢慢析出,于72~96h达到最高产率。

待结晶完全后,倾去上清液并用布氏漏斗滤出结晶,即可得到粗制的溶菌酶晶体。

(4)精制溶菌酶将制得的粗结晶用PH值4.6的醋酸溶解,然后让酶液静置2h,接着过滤除去不溶物,收集滤液并量出体积,按100ml滤液加5g氯化钠的比例加入(加入方法与第二步加入氯化钠的方法相同)。

然后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缓慢地将其PH值调节到10.8后,低温下静置结晶。

为加速结晶过程可向酶液中加入溶菌酶晶种,待结晶完全后再倾去上清液,用布氏漏斗过滤可得溶菌酶结晶,如纯度不够,可重复操作提纯,直至达到所需要的纯度为止,结晶于30~40°:

烘干后即得溶菌酶产品。

(5)包装存贮产品应装于玻璃或陶瓷容器中,置于阴冷处保存,以免溶菌酶受热后失去活性。

注意事项

(1)整个过程只能在玻璃或陶瓷容器中进行,不可用金属容器,以免酶失活而影响产品的得率及质量。

(2)操作的全过程要在低温下进行(10°以下),防止原料变质和酶失活。

(3)第三步中加入溶菌酶晶种的具体操作是将溶菌酶晶体均匀地悬浮于少量的PH值为10.8,浓度为5%氯化钠溶液中,取几滴加入到调好的PH值和氯化钠浓度的蛋清液内,再置低温处结晶。

实验三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纤维素酶的种类和测定原理,以及纤维素酶的作用特性;

2.掌握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纤维素酶是一种多组分酶,包括4种组分:

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纤维二糖酶(又称β-葡聚糖苷酶)。

在各种酶组分的协同作用下,能降解纤维素,使之变成纤维寡糖、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

这些还原糖能将碱性条件下的3,5-二硝基水杨酸(DNS)还原,生成红棕色的氨基化合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比例关系。

利用比色法测定其还原糖的量就可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

由不同底物测得的酶活力分别称为FPA(滤纸糖酶活力)和CMCA(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

为了统一标准,目前通常用滤纸作为纤维素酶作用的底物。

纤维素酶在一定温度和pH条件下,将纤维素底物(滤纸)水解,释放出还原糖。

在碱性、煮沸条件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其颜色的深浅与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含量成正比。

通过在540nm测其吸光度,可得到产生还原糖的量,计算出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力。

滤纸酶活力Filterpaperactivity(FPA)指lg固体酶(或1mL液体酶),在(50士0.1)℃,指定pH条件下(酸性纤维素酶pH4.8,中性纤维素酶pH6.0),lh水解滤纸底物,产生出相当于lmg葡萄糖的还原糖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以u/g(或u/mL)表示。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水浴锅、分光光度计、计时器、比色皿、移液管、吸耳球

DNS试剂、柠檬酸缓冲液、葡萄糖标准储备溶液、快速定性滤纸

四、实验内容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照表一规定的量,分别吸取葡萄糖标准液、缓冲溶液和DNS试剂于各管中,混匀。

将标准管同时置于沸水浴中,反应10min,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25ml,盖塞,混匀。

在540nm处测量吸光度,以葡萄糖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获得线性回归方程。

表一葡萄糖标准曲线

管号

葡萄糖标准使用溶液

缓冲液吸取量(ml)

DNS试剂吸取量(ml)

浓度(mg/ml)

吸取量(ml)

0

0.0

0.00

2

3.0

1

1.0

0.50

1.5

3.0

2

1.5

0.50

1.5

3.0

3

2.0

0.50

1.5

3.0

4

2.5

0.50

1.5

3.0

5

3.0

0.50

1.5

3.0

6

3.5

0.50

1.5

3.0

2.待测酶液的制备

(1)称取酶样1.0g,用柠檬酸缓冲液溶解至100ml(100倍),之后分别做200倍、400倍和800倍稀释,混匀。

准确定容放置10min,待测。

(2)滤纸条的准备

滤纸条事先干燥,水分平衡后,将滤纸折成宽1cm,质量为5±0.5mg的滤纸条,折成M型备用。

(3)酶活力的测定

取四支具塞试管,将折成M型的滤纸条分别放入每支试管底部,其中一支试管空白,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缓冲液1.5ml,待测酶液0.5ml(空白管不加),使管内溶液浸没滤纸,盖塞。

将四支试管同时置于50℃水浴中,准确计时60min,取出,立即向各管中加入DNS试剂3.0ml。

再于空白管中准确加入稀释好的待测酶液0.5ml,摇匀。

将四支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加水定容至25ml,摇匀。

以空白管(对照液)调仪器零点,在540nm下,测量三支平行管中样液的吸光度,取平均值。

以平均值查标准曲线或用回归方程求出还原糖含量。

(4)酶活力的计算

纤维酶活力按以下公式计算:

X=A×1/0.5×n

式中,X-样品的滤纸酶活力,u/g;A-根据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还原糖量,mg;n-酶样的稀释倍数。

实验四 金银花、黄芩、川芎和连翘浸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提取率的测定方法。

3.了解总浸膏量中总黄酮量和总有机酸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浸膏剂指用适宜溶剂与方法提取中药中有效成分,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状的固体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毎1g相当于原有药材的2~5g。

浸膏剂一般用煎煮法或渗漉法制备。

煎煮法指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一般过程为取规定药材,切碎或粉碎成粗粉,置适宜煎器中,加水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煮沸,保持微沸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数次(一般为2~3次),至煎液味淡为止,合并各次煎出液,浓缩至规定浓度。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稳定的药材。

渗漉法是将适度粉碎的药材置渗漉筒中,由上部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药材层向下流动过程中浸出药材成分的方法。

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酚酞试剂、NaOH滴定液、0.6%Mg(Ac)2甲醇溶液

索氏提取仪、回流冷凝管、加热套、水浴锅

四、实验内容

1.金银花提取

取最粗粉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各20g,加入200ml蒸馏水,按煎煮法,煎煮3次,每次30min,取上清液或过滤取滤液。

2.浸膏制备:

将滤液浓缩至稀糖浆状,静置2周,过滤,即得浸膏。

3.质量检查

(1)观察浸膏的外观性状,本品在水浴上蒸干后,在105℃干燥3小时,至恒定,测定测定总浸膏量。

(2)含量测定

①总有机酸的测定:

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2滴,用标定好的0.0749mol/L的NaOH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粉色。

毎1mlNaOH滴定液相当于9.916mg的水杨酸,总有机酸量以水杨酸计。

②总黄酮的测定:

按《中药化学》中芦丁测定方法,0.6%Mg(Ac)2甲醇溶液为参比,于510nm处测定各溶液吸光值。

 

实验五 金银花、黄芩、川芎和连翘浸膏的纯化及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2.熟悉水丸、蜜丸、滴丸对药料和辅料的处理原则及各类丸剂的质量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丸剂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组方。

碾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后,根据处方用蜜、水、黄酒、醋、面糊、米糊、蜂蜡、药汁、流浸膏、糖浆等为粘合剂,制成圆球形的内服固体剂型,如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丸剂的制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和滴制法。

泛制法适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

原、辅料的准备→起模→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塑制法适用于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的制备,其工艺流程为:

原、辅料的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量检查→包装。

供制丸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极细粉;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应根据处方药物的性质选用。

丸剂的赋形剂种类较多,选用恰当的润湿剂、黏合剂,使之既有利于成型,又有助于控制溶散时限,提高药效。

水丸制备时,根据药料性质、气味等可将药粉分层泛入丸内,掩盖不良气味,防止芳香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速效部分泛于外层,缓释部分泛于内层,达到长效的目的。

一般选用黏性适中的药物细粉起模,并应注意掌握好起模用粉量。

如用水为润湿剂,必须用8小时以内的凉开水或蒸馏水。

水蜜丸成型时先用低浓度的蜜水,然后逐渐用稍高浓度的蜜水,成型后再用低浓度的蜜水撞光。

盖面时要特别注意分布均匀。

泛制丸因含水分多,湿丸粒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80℃左右。

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应在60℃以下干燥,。

丸剂在制备过程中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5.滴丸的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蜂蜜、纯化水

培养皿、小型制丸机

四、实验内容

1.水丸的制备:

金银花、黄芩、川芎、连翘以上4味,各取5g,混合粉碎成细粉,混匀。

①起模:

即起母子。

可采用药匾手工法或包衣锅机械法。

手工法是以小扫帚蘸少许开水,或其他粘合剂均匀地刷在药匾上,然后撒上少量药粉,转动药匾,使药粉全部湿润,再用干燥棕刷轻轻将药粉刷离,经过再刷水,加药粉,旋转药匾,如此反复多次,使颗粒逐渐呈圆形而增大,过药筛选取均匀的颗粒作为母子。

机械法则以包衣锅代替药匾起模,其操作方法与手工法基本相同。

逐渐加大制成符合要求的丸剂。

手工法泛丸是母子的基础上②泛丸:

将筛选的母子。

继续用药匾,经过喷水,撒药粉,利用旋转、推拉、揉滚、翻摆等操作,反复进行,使药丸加大到一定水平,过筛,即可制成均匀光滑一致的水泛丸。

机器泛丸基本操作与手工法相同。

③干燥:

水丸制成后应将其摊布容器中,于阴凉通风处及时干燥,并应随时加以翻动。

或用低温烘干。

2.蜜丸:

将药材细粉用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分为大蜜丸及小蜜丸两种。

蜜丸操作主要为炼蜜、丸块及丸条制备、丸剂分割与搓圆、干燥、包衣等几个步骤。

①炼蜜:

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熬炼。

捞出漂浮物及浮沫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并可杀死微生物,破坏酵素,适当减少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以适合制丸要求。

炼蜜依据熬炼时间长短;分为嫩蜜、中蜜(亦称炼蜜)老蜜3种二炼蜜水平按药物性质和季节而定,嫩蜜、炼蜜适用于粘性较强的药材,老蜜则适用于粘性差的矿物或纤维性较多的药材;冬季多用嫩蜜,夏季多用老蜜。

加入炼好的蜂蜜②丸块及丸条制备:

少量制备时将药物细粉置于清洁的容器内。

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宜的可塑性丸块,然后搓制成粗细一致的丸条。

大量生产时,则用机械完成丸块及丸条制备。

可以手工制丸或机械制丸。

手工制丸按预定规格将丸条掐成均匀颗粒⑧丸剂分割与搓圆:

丸条制成后。

搓圆即成。

机械制丸是丸条制成后自动切割,搓揉,滚圆。

干燥方法多用烘干法④干燥:

大蜜丸机蜜丸一般应干燥后贮存。

以丸粒互不粘连,不粘手,手捏之不易变形为度。

如不需干燥则以蜡皮包裹贮存。

实验六 植物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方法。

2.熟悉β-环糊精的性质及包合物的其他制备方法;熟悉影响成囊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3.了解β-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环糊精(cyclodextrin,CYD)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包合材料,是淀粉经酶解得到的一种产物。

这些分子中有6~13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筒状结构的低聚糖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一定大小的空穴,有环筒内疏水、环筒外亲水的特性。

环糊精包合物是指借助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静电引力、氢键、偶极子间引力等),药物分子包含或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的超微粒分散物。

形成的包合物服用后在体内经渗透、扩散、竞争性置换等作用释放出药物分子而发挥药效。

环糊精包合能将一种液体物质转变成一种固体复合物并且固定芳香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可根据环糊精和药物的性质,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加以选用。

药物制成包合物后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降低药物的刺激性,还可使液体药物粉末化以便制剂,有些包合物还可作为缓释和靶向制剂的药物载体。

微型胶囊(简称微囊)是利用天然、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称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通称囊心物)包裹而成直径5µm~250µm的微小胶囊。

药物微囊化后,稳定性增加,并呈固体粉末状,可供制备散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及软膏剂等使用。

微囊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归纳为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及物理机械法等。

本次实验采用物理化学法中的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

本实验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形成复合物后,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

本实验所用阿拉伯胶带负电,而A型明胶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等电点以下带正电。

如果将待包的药物先与阿拉伯胶制成乳浊液或混悬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与等量明胶溶液混合,用醋酸调pH在4.0-4.1左右,则明胶带正电,与带负电的阿拉伯胶相互凝聚而包在药物周围,成为微囊。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显微镜(10×40倍)、500ml烧杯、乳钵、温度计、水浴、布氏漏斗、100ml量筒、10ml量筒、蒸发皿、阿拉伯胶、明胶、37%甲醛、10%醋酸、10%氢氧化钠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1.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

【处方】β-环糊精4g

植物油1mL(28d)

蒸馏水50mL

【制法】称取β-CYD4g,置100mL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50mL,加热溶解,降温至50℃,精密滴加植物油1mL,恒温搅拌2.5小时。

冷藏24小时,待沉淀完全后过滤。

用无水乙醇5mL分三次洗涤沉淀3次,至沉淀表面近无油渍,将包合物置干燥器中干燥,即得。

2.植物油微囊

【处方】

植物油1.0g10%醋酸适量

明胶2.5g20%氢氧化纳液适量

阿拉伯胶2.5g硬脂酸镁适量

37%甲醛1.25ml蒸馏水适量

【制法】取阿拉伯胶2.5g,使溶于50ml蒸馏水中(60℃),加入植物油1.0g于组织捣碎机中乳化1分钟。

将之转入500ml烧杯并放入50℃恒温水浴锅中。

另取明胶2.5g,使溶于60℃50ml蒸馏水中。

将明胶液在搅拌下加入上述乳浊液中,用10%的醋酸调pH4.1左右,显微镜下观察见到油珠外层有一层薄薄的膜,即已成囊(此时囊形并不圆整,大小不一)。

加入蒸馏水200ml(温度应不低于30℃),不断搅拌直到10℃以下。

加入37%甲醛1.25ml(以蒸馏水1.25ml稀释),搅拌15分钟,用20%氢氧化钠液调pH8~9,继续搅拌冷却半小时,除去悬浮的泡沫,滤过,用水洗涤至无甲醛臭,pH中性即可。

抽滤,加3%硬脂酸镁制粒,过一号筛,于50℃烘干,即得。

五、注意事项

1.成囊时pH调节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调pH至4.0左右,此时明胶全部带正电荷。

2.搅拌速度要适宜。

速度过快,囊膜易破坏,过慢则微囊易粘连。

速度不一,则成囊大小不均匀。

3.加入甲醛使囊膜变性,用量多少直接影响变性程度。

用10%氢氧化钠调pH=8。

搅拌30min,以增加甲醛与明胶的交联作用,使凝胶的网状结构孔隙缩小。

六、思考题

1.制备包合物的关键是什么?

2.本实验为什么选用β-环糊精为主分子?

它有什么特点?

3.除饱和水溶液法外,制备包合物的方法还有哪些?

4.试举例说明包合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实验七 植物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β-环糊精包合物和微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2.熟悉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影响包合物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因:

主、客分子的大小;客分子的极性。

外因:

温度、附加剂、PH等。

为获得最佳制备工艺,以包合物的收得率、包合物中药物的含量为评价标准,几种质量评价方法:

显微镜法和电镜扫描法溶解度和溶出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谱法、差示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核磁共振法。

通过比较包合前后紫外吸收光谱图,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高度来判断包合是否成功或包合前后主要成分是否发生变化。

目前微囊的质量评价,除制成的制剂本身要求应符合药典规定外,还包括下述内容:

(一)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可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并提供照片。

微囊形态应为圆整球形或椭圆形的封闭囊状物,微球应为圆整球形或椭圆形的实体;

(二)药物的含量微囊、微球中药物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溶剂提取法。

溶剂的选择原则是:

应使药物最大限度地溶出而最小限度地溶解载体材料,溶剂本身也不应干扰测定。

(三)药物的载药量与包封率,对于粉末状微囊,先测定其含药量后计算载药量;对于混悬于液态介质中的微囊,先将其分离,分别测定液体介质和微囊的含药量后计算其载药量和包封率。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电子天平、显微镜(10×40倍)、溶出仪

四、实验内容

1.包合物质量检查

(1)性状包合物为白色干燥粉末,无明显的植物油气味。

(2)重量:

称量包合物的总质量,计算得率。

2.微囊的质量评价主要检查胶囊内容物微胶囊的粒度分布、显微观察、总油及表面油。

(1)微胶囊的显微镜观察

取一滴固化后的微胶囊溶液,将其放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其粒径大小。

(2)溶出度:

量取200ml蒸馏水,注入每一个测定容器内,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微囊试样置于管内,然后进行测定。

实验八金霉素链霉菌培养基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链霉菌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2.掌握实验室高压湿热灭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aureofaciens)亦称“金色链霉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金色色素,故名。

其菌落为草帽型,菌落直径一般为3~5毫米,表面较平坦,中间有隆起。

菌落开始为白色,长孢子后变青色。

抗菌素工业上用以生产金霉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在土壤中分布最多,大多数生活在含水量较低、有机质丰富和微碱性的土壤中。

多数情况下,泥土中散发出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线菌中链霉菌产生的土腥素造成的。

放线菌大都好氧,属于化能异养,菌丝纤细,分枝,常从一个中心向周围辐射生长。

因其生长具辐射状,故名放线菌。

放线菌能像真菌那样形成分枝菌丝,并在菌丝末端产生外生的分生孢子,有些种类甚至形成孢子囊,因而曾被误认是真菌。

但其菌落较小而致密,不易挑取。

不少菌种在医药、农业和工业上广泛应用,可产生抗菌素,现已发现和分离出的由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多达4000多种,其中,有50多种抗生素已经广泛地得到应用,如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用于临床治疗人的多种疾病;有些可生产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有的用于农业生产,如灭瘟素、井冈霉素、庆丰霉素等。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生产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抗菌谱极广,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和螺旋体。

品种主要包括金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

1ml移液枪、铝锅、电炉NaBr母液(0.1g/ml)、KCl母液(0.1g/ml)、M-促进剂母液(2.5mg/ml)

四、实验步骤

1.种子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g/L):

可溶性淀粉40,黄豆饼粉20,酵母粉5,蛋白胨5,CaCO34,(NH4)2SO43,MgSO4·7H2O0.25,KH2PO40.25。

先称取黄豆饼粉20g,单独煮沸10分钟,加入少量凉水降温,4层纱布压榨取汁,与其它称好的各成分混合,定容至1L。

每50ml分装到250ml三角瓶中,每组2瓶。

2.定向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g/L):

可溶性淀粉100,黄豆饼粉40,蛋白胨15,CaCO35,酵母粉2.5,(NH4)2SO43,MgSO4·7H2O0.25,α—淀粉酶0.1。

配制方法同种子培养基,配好后分装到500ml三角瓶中,每瓶100ml,分别加入如下成分,比较它们对四环素产量的影响:

对照(不加其他成分);

加入NaBr母液至终浓度为2g/L;

加入KCl母液至终浓度为2g/L;

加入NaBr母液至终浓度为2g/L及M-促进剂母液至终浓度为0.025g/L。

每组各配一瓶。

3.灭菌

将封好口的培养基121℃灭菌30min。

同时灭1ml剪口移液枪头。

(总过程:

称量——溶化——定容——分装——封口——灭菌)

五、注意事项

1.黄豆饼粉煮沸取汁。

2.培养基封口最好用8层纱布或棉花塞,最好不用橡胶塞,以增加透气性。

3.灭菌时锅内要补足水分。

由于灭菌锅较大,升温排气一定要充分(10min)。

六、补充阅读

工业发酵中利用生产菌发酵得出最终产物是一个逐级放大的过程,各个不同的阶段对于营养成分的要求也各有特点,根据发酵不同阶段的要求,培养基可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三种。

孢子培养基孢子培养基是供菌种繁殖孢子的一种常用固体培养基,对这种培养基的要求是能使菌体迅速生长,产生较多优质的孢子,并要求这种培养基不易引起菌种发生变异。

所以对孢子培养基的基本配制要求是:

第一,营养不要太丰富(特别是有机氮源),否则不易产孢子。

如灰色链霉在葡萄糖-硝酸盐-其它盐类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