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9299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9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

《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点03 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docx

热点03从春运看人口迁移解析版

2020年1月时政热点专题

从2020春运看人口迁移

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运首日(1月1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172.6万人次,增长23%;道路发送旅客5522万人次,下降0.8%;水路发送旅客78.35万人次,增长9.8%;民航发送旅客188万人次,增长12%。

2020年春运是近8年来最早的春运,从1月10日开始,2月18日结束,节前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相对叠加,客流较为集中,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约30亿人次,比上年略有增长。

以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国内人口迁移的阶段性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①改变居住地;②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③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2.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①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

②二战后:

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2)国内人口迁移:

①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知识背景:

在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制管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知青的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以及商品粮供应的压力。

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逆向流动,造成劳动力浪费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滞后。

②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发性,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知识背景:

在改革以后,人口流动加强,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

目前暂住证改为了居住证。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

如:

美国人由东北部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气候)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

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

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4.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

项 目

内 容

迁移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及目的

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5.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

 

民工荒

时间

2004年初开始

迁移方向

“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

主要原因

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

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

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

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

劳动力不足,影响

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

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对人口迁出地:

(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联系;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弊)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对人口迁入地:

(利)为迁入地提供人才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弊)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差生巨大压力。

7.人口增长模式对城市化的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和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化速度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较快,为城市化提供丰富的人口资源;而三低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抑制了城市化的速度。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分布对城市化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大的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容纳较多的人口,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反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地区,会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

在相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低。

4.人口素质对城市化产生一定影响

一方面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较高,有利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素质高,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

5.地域文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其中城市中的建筑,包括城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

【答案】1.B2.C3.A

【解析】1.读图可知,1995年,东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单计算,为净流出区;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单计算,南部为净流入区;中西部和西部为净流出区。

故选B。

2.由于图示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故无法得知美国人口数量,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整体迁移规模都在变小,并没有向中西部大量回流,B项错误、C项正确;净流入区仍然还是南部,没有变化,D项错误。

故选C。

3.美国南部由于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

故选A。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图1

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B

【解析】4.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5.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6.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

【答案】5.C6.B

【解析】5.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C项正确。

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

故选C。

6.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B项正确。

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

故选B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7.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8.2013年后该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7.B8.C

【解析】7.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B正确、D错误。

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AC错误。

故选B。

8.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C正确、A错误。

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BD错误。

故选C。

读“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

10.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D.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答案】9.D10.A

【解析】9.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2010-2013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年增加量较往年增加量有所下降,2000-2013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正有负,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根据人口净迁入量=常住人口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量可以判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2012年,D正确。

故选D。

1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人口变动主要是人口迁入量较多使得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A正确;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加重,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复杂,BD错误。

平均预期寿命是评价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城市人口变动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C错误;故选A。

有经济学者研究发现,现在中国出现了“城归”。

即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认识了一些朋友,学会了技术,积累了一些钱,更懂得了市场怎么运作,然后回去干,因为家乡有用武之地。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1.“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己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发展可期

C.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1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是指“城归”人员

A.数量的大幅度提高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答案】11.B12.C

【解析】11.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多村振兴战略并且开始实施。

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多村经济发展更有潜力,B对;城市经济仍在增长,产业没有饱和,A错;生活成本过高,污染严重、乡村土地的大面积撂荒不是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CD错。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城归"给多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

农民工"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技能和素质得到了提升。

故C项正确。

人口红利升级是指质量上的变化。

故A项错误。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与人口红利升级没有关系。

故B项、D项均错误。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并不是“城归"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升级,而只是数量上的变化。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

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据此完成14-16题。

14.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A.户籍制度B.城市化速度

C.产业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

15.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气候恶劣B.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16.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B.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C.促进城市经济发展D.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答案】14.A15.D16.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察半城市化的产生、影响因素和相关影响。

14.根据材料可知,半城市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市户口、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这是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的。

城市化速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半城市化的进程,但不是现象产生的因素。

排除B、C、D。

故正确答案选择A。

15.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反馈出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较少。

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吸引力较弱。

辽宁也不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较为便捷,三省区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A、B、C选项措辞就有误。

故正确答案选择D。

16.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得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错;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很难与城市市民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B错;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C正确;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居环境变差,D错。

故正确答案选择C。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能迅速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并导致老龄化。

根据地区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将老龄化划分为:

残留老化、集聚老化、自然老化及集聚稀释四种类型。

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某市老龄化类型空间分布图,下表为2000-2010年该市城市中心区37个街区老龄化空间类型统计表。

阅读材料完成17-18题。

17.2000-2010年,该市

A.①区域大最劳动力流入B.②区域老年人口4数小

C.③区域大量老年人口流出D.④区域人口流动较少

18.该市最可能是

A.广州B.上海C.西安D.长春

【答案】17.D18.D

【解析】17.根据表格信息,①区域非老年人口大量输出,即大量劳动力流出,A错误;②区域大量老年人口流入,老年人口数量大,B错误;③区域老年人口增多,大量老年人口流出错误,C错误;④区域自然老化,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数量变化较少,④区域人口流动较少正确,D正确。

选D。

18.从该城市非老年人口变化数量看,该城市有大量劳动力流出,故该城市最可能是长春。

选D。

2018年广东省、山东省常住人口均破亿,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

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

下表为2017~2018年度部分省市常住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19-20题。

19.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原因是

①城乡经济差距增大②人口调控政策严格

③本市经济活力欠佳④疏解非首都功能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2018年人口流动状况对广东省、山东省的有利影响是

A.增加市民居住面积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C.提高城市环境质量D.降低城市管理难度

【答案】19.B20.B

【解析】19.随着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小,故常住人口下降的原因与①不符。

北京市经济活动频繁,增长快,区内经济活力大,故③错误。

北京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问题突出,人口和产业过渡集中,政府对人口分布进行调控,市内人口外流导致常住人口下降,②正确。

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缓解北京首都职能,北京市常住人口外迁,所以这两年市内常住人口持续下降,④正确,故选B。

20.根据表中数据得知广东省和山东省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外来人口增多,市民居住面积减少,A错误。

人口迁入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

人口迁入,使城市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环境质量可能下降,C错误。

人口增多,可能出现社会治安混乱问题,城市管理难度大,D错误。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2019年春节日益临近,铁路、航空春运抢票大战也日趋“白热化”。

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昂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

“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

除夕前一周飞往某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21.“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①人口流动的规模近年来逐渐加大②人口流动主要受家庭和婚姻因素的影响

③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④人口流动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2.“反向春运”对人口流人地带来的影响是

A.优化了当地的人口结构B.带动了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

C.缓解了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D.增强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活力

23.2019年春节前,踏上“反向春运”之旅列车最不可能的省是

A.四川B.陕西C.江苏D.安徽

【答案】21.D22.B23.C

【解析】21.由材料可知,“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①对。

人口流动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进行就业,然后导致在春节期间,不回家过年,从而出现了反向春运,与婚姻、家庭关系不大,②错。

由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而大量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流向人口发达地区,③对。

人口流动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④错。

故选D。

22.反向春运的人口,是在短时间内,到城市里去过春节,对当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A错。

由于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度过春节,那么会带动春节期间城市的消费,繁荣了市场,B对。

农村老年人和孩子到城市来过年,过春节并不能缓解春节期间用工难的问题,C错。

农村老人和少年儿童到城市度过春节,不会给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活力起到增强的作用,D错,故选B。

23.由材料可知反向,春运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老年人和孩子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里去度春节的现象。

这种人口流动主要是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而选项中,江苏属于经济发达省区,不会发生人口反向流动的情况,故选C。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沿海城市的人口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

下图示意1985-2010年我国沿海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24.图示2003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是由于

A.疾病导致人口锐减B.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

C.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城市范围扩大D.人U老龄化严重导致死亡率上升

25.预测我国沿海城市未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的变化是

A.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加快B.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减慢

C.常住人口增速加快,户籍人口增速减慢D.常住人口增速减慢,户籍人口增速加快

【答案】24.C25.B

【解析】24.图示2003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可能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城市范围扩大,C对。

我国沿海地区没有出现疾病导致人口锐减现象,A错。

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不是人口外迁原因,B错。

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人口老龄化较轻,D错。

25.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未来常住人口增速减慢。

产业升级,大多城市采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户籍人口增速减慢,B对。

A、C、D错。

2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6分)

【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解析】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

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

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人口变化特点:

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影响:

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

【解析】本题以东盟人口变化与汽车产业发展为背景,通过分析人口变化特点及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动态地、综合的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口变化特点可从数量、增速、人口年龄特征及素质特征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再通过上述人口变化特点分析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