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9135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12月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

肖勇审题:

毕进军

本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27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明代德清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德清禅师主张(  )

A.做学问要阅读经典名著                        B.读书要全面,不可偏废

C.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                            D.做学问要懂做人的道理

2.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3.下面是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

对此表解读错误的是(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A.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B.宋代民办书院的繁荣与理学的发展有关

C.民办书院比例下降制约古代文化的发展

D.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

4.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

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无不受到口口□思想的影响。

即使在当代中国,口□口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文中口口口中的内容应该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

他们不仅

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

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

古代希腊的宗教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

6.“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

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个时代(  )

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C.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D.倡导知识即美德

7.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

“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8.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中

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

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

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

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社会契约

9.“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一部《道德经》,逍遥函谷行;一篇《将

进酒》,饮者留其名;一卷《漱玉词》,云中叹飘零……”这是歌手李玉刚的2015开年作品

《李》,不到200字的歌词竟化用各类诗词和典故多达32处,被称作“史上最牛神曲”,令

无数网友叹为观止。

下列关于该歌词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姓氏的演变和宗法制有直接关系        

B.《道德经》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C.唐诗的繁荣受科举考试影响较大        

D.词的出现是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

10.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

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B.人文精神的普及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D.近代教育的发展

11.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C.传统医学具有定性研究特征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

12.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

“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

”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

这体现了北宋(  )

A.写诗足以谋生    B.文艺商业化         C.经济重心南移    D.已暂停抑商

13.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入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

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

这一绘画艺术(  )

A.属于山水画派                                        B.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C.属于市民文化                                        D.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

14.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这个变化反映出(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15.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

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

“取个火吧。

”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

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16.甲午中日战争前两年,军机处章京陈炽在《庸书》中说“琉球、越南、缅甸,其亡不旋踵也;日本,变法者也,而至今存也,强且富焉;暹罗、朝鲜,欲变而末变者也,其势岌岌然如不终日。

”下列属于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商战”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17.1912年5月7日梁启超发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指出:

“今虽新政治之始建,忙乎未有端倪也。

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物者既已拨去。

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

这表明梁启超当时(  )

A.全面肯定维新变法纲领                        B.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反对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D.接受共和体制的现实

18.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

“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

”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20.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

“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表明(  )

A.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21.邓小平说: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22.“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23.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24.“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

”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

A.《诗经》            B.《离骚》             C.《马拉之死》    D.《老人与海》

第Ⅱ卷

2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

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10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8分)

 

26.(18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民观

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

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

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

“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

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

”后来他又指出:

“国者,民之国也。

”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8分)

 

27.(16分)白话文在古代有漫长的历史,在近代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书面表达形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

“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

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

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

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及子女

农家、船家及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妃嫔

出现人数

21

142

52

42

6

25

8

——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

材料二某班历史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近代中国白话文的推广”为课题进行探究。

以下为活动记录:

时间

活动

结果

2014年5月

赴图书馆借阅了钱玄同、鲁迅等学者撰写的有关文稿

了解了作者有关白话文的观点

2014年8月

到研究所查阅了《申报》《小说月报》等民国初年的报刊

发现这些报刊白话文文章居多

2015年1月

到档案室查阅了民国初年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法令

1920年4月,当时的教育部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采用白话文

2015年3月

网上搜集了晚清和民国初年机器印刷业的发展状况

了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新闻报》添置机器印刷设备,使其成为很有影响的大众化报纸

材料三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史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

我要人人知道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绝不会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性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人的响应和赞助……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若去掉了白话文学的进化史,就不成中国文学史了,只可叫‘古文传统史’罢了。

——胡适《白话文学史》

(1)据材料一,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7分)

(2)通过一系列活动,历史小组对近代白话文推广的社会条件有了深入认识,据材料二指出其社会条件应包括哪些方面?

“活动记录”对开展历史课题探究有什么启示?

(6分)

(3)试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评述。

(3分)

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及解析

1.【考点】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潮流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春秋》、《老》、《庄》和禅学同是为学之要,儒、道、佛三学缺一不可,因为一个人来到人世之后,既必须涉世,又要善于忘世,在一定情况下还需出世,只有儒道佛三学俱全,才能完全直面人生,他认为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全无而称之为人者,则是貌似人而已,因此材料强调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并未体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体现出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3.【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表格中民办的比例减少了,无法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是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二程都曾在此讲学,四大书院之二白鹿洞书院,更因朱熹的讲学而出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民办书院比例下降,思想控制增强,制约了古代文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增加,表明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李贽作为明代的思想异端,主要是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故A项错误;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涉及了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故B项正确;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王夫之提出气元论,含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B

5.【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希腊对文化持宽容的态度,故A项错误;希腊的宗教神话“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希腊对人的重视,故B项正确;“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神和人本质的一致性,使神与人更接近,故C项错误;神人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的平等,故D项错误。

【答案】B

6.【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是宗教改革时期,故B项错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正确;“倡导知识即美德”属于古希腊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7.【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从“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可知,偶然的行为带来了巨大影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故A项正确;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与材料中“却点燃了整片森林”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体现革命性,但没有体现妥协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表述的是马丁·路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没有体现妥协性,故D项错误。

【答案】A

8.【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天赋人权指人生而平等,有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等,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三权分立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自由平等是伏尔泰的观点,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与材料中“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异曲同工,故D项正确。

【答案】D

9.【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第一个分句反映了百家姓,子女跟随父姓,姓氏本身体现了宗法传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个分句涉及到《道德经》,它保留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含有朴素辩证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三个分句李白的《将进酒》是唐诗的典范,唐朝科举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人,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词的出现反映了北宋市井生活,出现的原因是文学的一进步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生活丰富,但其出现不是为了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0.【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17世纪时,欧洲家庭藏书比14世纪时增加了,说明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A项正确;13—17世纪文艺复兴,1519年路德宗教改革,这些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普及,但是家庭藏书与此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早在13世纪就出现了,题干中的变化发生在17世纪,故C项错误;近代教育的发展主要发生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11.【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且后来的提存和改进,都不是中医做出的贡献,故A项错误;合成阿司匹林是欧洲科学家的功劳,与中医无关,故B项错误;中医只是认识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认识止于此而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说明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故C项错误;“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可见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故D项正确。

_

【答案】D

12.【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从“鬻钱以糊口”可知写诗是谋生手段,但不代表写诗“足以谋生”,故A项错误;从北宋有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