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9135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

《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docx

呼唤生态道德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

呼唤生态道德 讴歌自然和谐――刘先平与他的大自然文学

  “大自然在召唤”系列(9册)荟萃了刘先平30年来最优秀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其中有获得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云海探奇》《呦呦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有大自然探险散文系列《山野寻趣》《麋鹿找家》《寻找大树杜鹃王》《和黑叶猴对话》,还有历时10年精心创作的新作――长篇探险纪实文学《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这些作品全方位展示了作家的探索历程、创作高度和美学追求,再次高高举起大自然文学的旗帜,以亲历故事,讲述自然之道;借文学利器,启蒙科学发展;呼唤生态道德,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在金融危机与生态危机双重挤压现时生活空间的当下,显得那么单纯而富有理想、善良而富有爱心、自信而富有责任。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以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作实践为代表,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正好走过30个年头。

如果说有一种文学现象是因为一个人的创作而形成的,那就是中国的大自然文学与刘先平的创作。

  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作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978~1987年是第一个时期,创作出版了《云海探奇》(1980年)、《呦呦鹿鸣》(1981年)、《千鸟谷追踪》(1985年)和《大熊猫传奇》(1987年)四部在野生动物世界(猿猴世界、梅花鹿世界、鸟类世界、大熊猫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

作品以大自然科学考察为内容,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神奇瑰丽的大自然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开拓了一种新的大自然文学流派,刘先平也被誉为“我国大自然文学第一人”。

  1987~1997年是第二个时期,创作出版了《山野寻趣》(1987年初版、1996年修订)和《红树林飞韵》(1997年)两部大自然探险纪实散文作品。

这期间,一篇篇真实的故事,以第一人称记叙大自然探险中的奇遇奇趣奇思奇想,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他的血与汗,每一个新发现又无不蕴藏他灵感的火花,每一个篇章都涵纳着他对大自然无限的情与爱,每一个动魄惊险的故事、离奇神秘的情节都记载着他在危境中的勇敢与颤栗,激发人们对每片绿叶、每座山峰、每条小溪的喜爱,直至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有一种蕴藏在平常中的特殊魅力。

  1998年至今是第三个时期,创作出版了“中国Discovery书系”(4种)、“大自然探险系列”(4种)和“东方之子刘先平大自然探险”(7种)等一批大自然探险纪实摄影文学,还有长篇新作《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

这些作品图文并茂,延续探险纪实风格,讲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思索与描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每一篇都是有感而发,每一篇都在讲述一个道理,将他的自然观和大自然文学观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哪里有鹿鸣鹰飞,哪里有荒野河流,哪里就会有刘先平探险的身影,哪里就会成为他永久的心灵家园。

  《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原创作品。

刘先平用两年时间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领悟生命的真谛,关注生命状态,呼唤生态道德。

读他的作品,有一种自然清新的审美取向――旷野的壮美、生命的震撼、自然的魅力、道德的力量、历史的沉重、批判的品格、时代精神以及和谐的境界。

  在刘先平笔下,生命的色彩丰富而深厚。

帕米尔高原的盘羊们,宣扬着生命的壮丽;黑颈鹤典雅的美丽,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戈壁中蓝色的绒蒿花、石缝中金黄的野花丛,宣泄着生命力的顽强。

可鲁克湖为快乐而鲜活的生命妩媚多姿――水生植物茂盛,浮游生物丰富;阳光下的盐湖,日复一日地蒸发,成了另一种形态,不再有荡漾的水波,却留下了岁月清晰的年轮;有个茫茫无际的察尔汗盐湖,静静地躺在蓝蓝天穹下,任凭大漠风沙肆掠,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棵树,没有一只飞鸟,似乎没有一种生命。

  在刘先平笔下,生命的力量无处不在。

一条小河,把绿色的希望镶嵌在万里黄沙之中,有着一部与沙漠抗争的英雄史;一垛垛红柳与胡杨的台地,散播在浩瀚的沙漠中,像一对对沙漠情人,深情地眺望;一株株孤傲的胡杨,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更有顽强的生命力,“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应对干旱和风沙,胡杨常常是自枯一部分枝条,以自己的躯体作为根系,滋养新枝繁荣茂盛,以延续生命――母株已被沙丘掩埋,却将新的枝条顶出,以枝代干,又是一片新绿。

胡杨懂得通过放弃获得新生,求得本质的前进,对得失的理解最为透彻,对生命的理解最有哲理。

  30年来,刘先平响应大自然的召唤,用双脚去丈量大自然,用镜头去记录大自然,用心灵去对话大自然,用文学去反映大自然,创造了融文学性与纪实性、科学性与知识性、哲理性与批判性于一体的“大自然文学体”,成为当代文学令人激动期待的文学流派。

如今他突然明白自己30年来“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

启蒙和宣扬生态道德、树立生态道德观念”。

这是他对当代中国文学从题材、体裁到内容、主题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大自然经过几百万年的物竞天择、相克相生、共存共荣,才创造一个物种。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地球上的动植物从每天消失一种“发展”到每小时消失一种。

这不能不引起严重关切。

人类是万物之灵,应该懂得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生态道德应该成为文学的一个主题。

  生态道德是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

两千多年前我国先哲就有“天人合一”的学说,天就是自然界,人类和万物都是大自然和谐的组成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命运共同体。

所谓生态道德,就是人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态度、观念和准则。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有两种误解,一是“自然属于人类”,人是万物之灵,人是自然的主宰,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掠夺自然;一是“人定胜天”,向大自然宣战,与天斗其乐无穷,完全无视自然的生态规律。

两者都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造成自然生态的失衡,最终毁灭的将是人类。

  美国环境史学家罗德瑞克?

纳什认为,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伦理学中道德共同体的范围是按这样的顺序扩大的:

自我――家庭――部落――国家――种族――人类――动物――植物――生命――岩石(无机物)――生态系统――星球。

生态道德属于人类进入地球村时代的生态系统阶段。

  如何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刘先平认为当务之急是启蒙生态道德,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将道德扩展到生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文明的进步,是历史的进步。

过去,只有用法律(野生动物保护法)来打击和制止违法犯罪者;现在有了生态道德,让破坏生态平衡者受到良心谴责,知道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是缺德,自责自律,防患于未然,人类得到大自然的回报就会更多。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说得好:

“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

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

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

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

”人类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民间传说,每一座山、每一棵树、每一处泉水、每一条小溪,都有自己的“地方神”即守护神,人们在进山、伐树、采矿和筑坝之前,都需要举行仪式乞求神灵并最终服从它。

自然是人类之母,自然是人类的摇篮,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自然是人类的保护神。

人对自然应该有一种敬畏感,有一颗感恩之心。

  公民意识觉醒胜过千条法规。

刘先平正是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呼唤生态道德,帮助人们找回在大自然中的本来位置,激励人们去追寻一种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

同时,站在大自然的立场批判人类对大自然肆意改造和破坏,歌颂、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自然,展现了一个从未被文学描绘得如此深入和广阔的人与自然的世界。

呼唤生态道德、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他30年来大自然文学创作孜孜追求的主题,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自然文学的责任和使命。

  大自然文学是作家用脚丈量大地的行走文学,是行与知、思与行的思辨文学,是讴歌生命、呼唤生态道德的文学,是直面现实追求人与自然共生共赢的和谐文学。

刘先平30年大自然文学创作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寻,浓缩了以人类为中心走向以生态为中心的文明进程。

21世纪是以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为主题的世纪,与时俱进的中国大自然文学也将呈现出主流文学的发展态势,这是现实社会变革的需要,也是文学发展的需要;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将与描写爱情、战争和死亡一样成为文学的永恒母题,关注生命状态、呼唤生态道德也应成为大自然文学的永恒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