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9115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docx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

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

政策执行资源:

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

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

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

政策均衡:

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应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构造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

政策宣示:

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展监视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

公共政策评价:

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展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良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

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展的评价。

13〕、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

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4〕、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15〕、政策执行再决策

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以及公共政策执行任务完成以后,根据信息反响对原政策所作的必要补充或修正。

16〕、公共政策实验

政策实验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为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具体方案,而在其辖区内的假设干单位进展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

17〕、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

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8〕、元政策

元政策:

也叫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总的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标准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那么性指针。

19〕、公共决策体制

公共决策体制:

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20〕、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开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2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又叫"思想库"、"脑库",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从美国开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历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

22〕、政策制定的XX化:

政策制定的XX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

23〕、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展决策。

24〕、政策协调

协调是指调整协同公共政策执行的各种要素,使它们之间相互配合,从而高效率地实现政策目标。

25〕、政策监控

监控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根据方案标准衡量方案完成情况,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方案执行和目标实现的一种活动过程。

26〕、公共政策监控

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展的监视和控制。

27〕、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所谓公共政策监控机制就是政策监控主体与政策监控客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8〕、政策目标可行性分析

政策目标可行性分析:

政策目标要素中的指标及其标准是否在特定的政策目标约束下,能否成为现实,能否为社会所承受。

29〕、执行评估

执行评估:

是对政策执行行为进展的系统分析和评价,重点是对执行条件和执行能力的评估。

30〕、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

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

针对所分析的政策目标体系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的预计。

31〕、哥顿法

哥顿法:

利用会议形式由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创新方案的方法

32〕、对演法

对演法:

将参加制定争夺方案的人员,根据对方案设想的意见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制定各自的方案,然后放在一起进展辩论,互相进展指责和批评,以求充分暴露方案的缺乏,增强所确定的备选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3〕、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

对政策方案进展功能本钱的比拟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本钱实现必要的功能,以提高政策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34〕、边界分析法

边界分析法:

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展分析和界定的方法。

35〕、政策诉求:

政策诉求:

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X。

36〕、政策调整

政策调整:

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37〕、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

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是指对一个系统内的根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展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比照,为到达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38〕、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把政策问题看成一个动态系统,并且将其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去考察,确定其位置、所起的作用、独有的特征以及和其他社会的相互关系。

39〕、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

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到达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40〕、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

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展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41〕、公共政策预测

公共政策预测:

就是政策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的情况、开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展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

42〕、政策规划

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

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4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也就是那获得法律授权享有权威和公共资源,能够对社会价值进展权威性分配,并充当政策产品法定生产者的机关或职位〔个人〕,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44〕、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

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

即那些虽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了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主要有在野党〔XX党派〕、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

45〕、政策执行的根本手段

政策执行的根本手段:

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政策任务、到达一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方法。

46〕、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

政策执行者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依法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章制度以及行政处分、行政强制执行等措施和行为,按照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系统、层次和行政区划标准有序地执行各项公共政策。

47〕、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

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48〕、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

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

49〕、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政策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

50〕、替代性政策执行偏差

替代性政策执行:

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外表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1〕、观望性政策执行偏差

观望性政策执行: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响,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

52〕、公共政策监控

公共政策监控:

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展的监视和控制

53〕、公共政策终结

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主体在进展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者无效的公共政策及其相关内容。

54〕、公共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后形成比拟完整的政策过程。

55〕、公共政策案例

公共政策案例:

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5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展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良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57〕、选择性执行偏差

选择性执行:

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局部被贯彻落实,其余那么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58〕象征性执行偏差

象征性执行:

在政策执行中只作外表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59〕、政策持续

政策持续:

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有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60〕、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

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

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那么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及价值进展评判的一种政治行为。

61〕、公共政策控制

公共政策控制:

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62〕、政策诉求

政策诉求:

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X。

63〕、政策调整的内涵

政策调整的内涵:

在政策监视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响信息的根底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展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开展,以实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64〕、附加性执行

附加性执行:

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65〕、参谋咨询系统

参谋咨询系统:

充分开发智力、协助中枢系统决策的组织。

66〕、信息情报系统

信息情报系统:

决策过程中专门从事信息情报收集、贮存、加工和处理的系统。

67〕、公共政策时机

公共政策时机:

主要是指公共政策的时间安排及当时的公共政策条件。

68〕、问题诊断

问题诊断:

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的第一步,对问题进展系统的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公共政策目标。

69〕、方案验证

方案验证:

按照假设干最有希望的公共政策候选方案,选择一两个点,进展模拟试验。

70〕、政策变通

政策变通:

在政策执行中,将原那么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辨证地统一起来,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遵循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政策。

71〕、政策执行偏差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

72〕、制定执行方案

制定执行方案:

根据政策内容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对公共政策的总体目标进展分解,把公共政策规定具体化为一系列行动细节,并制定出可行的行动方案,使公共政策执行活动有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执行。

73〕、公共政策实验

公共政策实验:

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为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具体方案,而在其辖区内的假设干单位进展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

74〕、政策内部评估

政策内部评估:

评估者置于系统内部,对整个过程全面了解,直接参与政策过程,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评估结果调整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

75〕、事前评估

事前评估:

是在政策执行前所进展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主要包括:

对政策实施对象开展趋势的预测、对政策可行性的预测、对政策效果的预测。

政策预评估:

规划阶段对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76〕、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

在政策分析中,一种对政策问题进展细致的纵向分析的方法。

77〕、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在政策分析中,一种找出对政策问题产生和开展起作用的要素的方法。

78〕、类比启发法

类比启发法:

在政策分析中,运用类比的创造性思维形式,通过一定的步骤,获得政策方案的方法。

79〕、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

在政策分析中,将所要研究的问题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方法论把该系统分成假设干构造和功能各异的形态特征,并加以重新组合,以产生新的观念的方法。

80〕、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

在政策分析中,从列举事物的缺点入手,找出现有事物的缺乏和缺点,然后再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81〕、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

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82〕、投票悖论

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那么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那么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即,在多数票规那么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

这种现象被称作投票悖论或孔多塞悖论。

83〕、公共政策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

指在政策监视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响信息的根底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展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开展,以实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84〕、政策功能

政策功能:

政策所能发挥的成效和作用,通过政策的地位、构造、作用表现出来,总是在与某种社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

8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驶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86〕、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刚刚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群众传播媒介一级思想库等。

87〕、行动理论

行动理论:

一种政策分析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88〕、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

一种政策分析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89〕、公共政策监控机制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就是政策监控主体与政策监控客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90〕、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

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91〕、交易理论

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92〕、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展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响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93〕、演化理论

演化理论:

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

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94〕、公共选择理论

20实际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费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的研究领域,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穿插研究领域,又被称为"政治的经济学"或"新政治经济学"。

95〕、理性主义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

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也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那么,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正确、最适当的手段,到达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设构成的一个分析途径。

95〕、完全理性思维

完全理性思维:

存在一个根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符合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符合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

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正确的决策方案。

96〕、渐进思维

渐进思维:

在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政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疑心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X走一步。

98〕、顺序决策思维

顺序决策思维:

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拟可行的决策。

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展公共决策。

99〕、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方法的建议。

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100〕、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创造,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

这种方法采用函询调查的形式,向与预测问题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使专家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发表意见,交流信息,而后将他们的答复意见进展整理和综合。

经过屡次的反复循环,对所得的意见进展技术处理,最后汇总得出一个比拟一致的、可靠的预测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