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115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整理及评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整理及评课

  教材分析:

  文章充满激情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点明中心、总起全文。

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

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

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

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照片中这位慈祥的老爷爷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4.理解课题:

读过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A.什么是呼风唤雨?

——指名一生解释。

——引导: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实是指能够支配和控制……?

——生答:

大自然。

——能够支配控制大自然,多了不起呀,能把那种气势读出来吗?

再读课题。

  B.是谁呼风唤雨?

  C.为什么能呼风唤雨?

——归纳:

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世纪是靠什么力量呼风唤雨的?

  D.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E.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F.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相机板书:

谁?

靠什么?

哪个?

什么样?

为什么?

  二、全文初探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棒,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随时画出答案。

师板书:

(   )世纪,(    )靠(    )呼风唤雨。

  [评:

通过这一填空,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便于他们浏览自学课文。

]

  2.交流,填空。

  3.(指后两空)考考大家,这两个答案是从哪句话得来的?

能读一读吗?

发现了吗?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设问)

  4.(指第一空)这个答案是从哪儿找到的?

齐读句子。

纵观全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

(生可能说到总起段、中心段)师引导:

前几天学课文,咱们学到了结尾和题目相照应,叫什么?

(篇末点题)这篇课文呢?

(引导为开头点题)

  [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主导,同时也注意了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并没有学过开头点题,但联系旧知,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总结。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后,便把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由篇末点题悟得开头点题。

]

  三、精读文章三、四自然段。

  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科技呼风唤雨?

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以及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了。

(板书:

百万年 百年)看看,这两个时间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长的百万年间,在如此短暂的一百年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分别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画了哪几句话?

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师引读:

那时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

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

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总结:

在这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什么也没有,(板书:

没有……)想象一下,人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

(靠天吃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

  [评:

填空的设计,不单为了训练学生说话,更是为了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感悟20世纪以前的百万年中,人们的生活是如何单调寂寞,艰难贫困。

  不足之处:

作者写20世纪前的百万年,还是为了反衬20世纪的百年,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强调的还不够。

教学中应该在抓住“幻想”这个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1.寂寞单调的日子中,人们只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

他们可能在幻想什么?

(幻想能看到远方的亲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幻想能飞上月亮,看看那轮皎洁的明月;幻想能有一种快于骡马的交通工具……)

  2.过渡:

百万年中,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们只能在幻想中艰难度日。

但是,在20世纪,仅仅一百年的时间中,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

  6.过渡:

在长达百万年的历史中,人们一直过着寂寞无味,靠天吃饭的日子。

但是,20世纪,仅仅一百年,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画了哪些句子?

指名读,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7.看看这两个分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可提示:

第一个分句说的都是人们的发……?

第二个呢?

板书:

发现 发明。

能根据这些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吗?

(发现:

原本就有,后来人们才找到它,研究它;发明:

原本没有,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

)还能分别几个例子吗?

  8.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比如:

有了电话这一发明,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随时通话,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电话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改变。

你能这样说一句话吗?

(提示生:

也可以说发现、说物质生活)出示:

  有了(    )这一(    ),(                     ),(    )使人们的(    )生活得到了改变。

  [评:

以上理解“发明”“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这样几个层次:

  A、出示分句引导发现,总结词语。

  B、根据分句理解词语。

  C、举出例子深化理解,此环节中,学生开始的发言并不到位,提到发明,他们只想到了那些探月卫星、电子蛙眼、雷达等等,脱离了自己的生活。

此时,教师引导:

不单这些,从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20世纪的新发明?

这一点拨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于是他们马上说出了如手机、电视、冰箱之类的日用品,这些都属于20世纪的新发明。

  D、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两个分句其实照应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句中提到的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是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第二自然段同样是文章的总起段,此处教师总结时可以引读句子。

]

  9.小结:

即使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打个电话就能互诉情谊,只要利用网络就能立刻见面,只要坐上飞机就能相聚相守,广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变……?

(小了)所以,人们称之为……?

(地球村)

  10.20世纪,人们有那么多的发明,那么多的发现,说也说不尽,回顾着这一切,你现在心情怎样?

(自豪、激动、高兴)带着这种感情,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11.文章中还有了一句诗来写这些变化,赶快找找,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这句诗?

(下过大雪,许许多多的树上都落满了积雪,像开满了白色的梨花。

比喻人们的发明和发现很多。

)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提示喜悦之情,齐读。

  12.把咱们刚才画的两处句子联系起来看,同学们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了吗?

提示: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3.过去百万年中只存在于人们幻想中的东西,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都变成了现实,顺风耳就是……?

千里眼呢?

腾云驾雾呢?

  14.这一百年的改变,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让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能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这一百年吗?

出示:

这是(                     )的一百年

  四、回归课题

  正因为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20世纪确实是一个……引读课题。

  [评:

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长,他是满怀着自豪、激动之情写作本文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文章有些片面。

其实百万年和百年之间,是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如果没有那百万年的积累,也肯定没有20世纪100年中飞跃。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20世纪的战争死亡人数,超过百万年中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20世纪的疾病瘟疫爆发,也超过以往任何世纪。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现代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但也带来了一种虚浮的繁华。

教师授课时如果能把这些也传达给学生,就会引发他们更深刻的思考,让他们看待问题更加客观、理性。

]

  附 板书: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

没有……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年:

发明 发现

四年级语文教案——《电脑住宅》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和“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与同伴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1、电脑住宅的有关图片

  2、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谈话导人。

结合图片,介绍电脑住宅的由来和第一座电脑住宅产生的背景。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并巩固认读字和新词:

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出最佳读书员。

  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

那里的电脑有什么样的功能?

它们又是怎样工作的?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电脑住宅

  具体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合作交流,相互质疑、释疑

  1、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

  2、结合示意图,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伴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

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要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楚。

  3、组织同学们以“电脑住宅小主人”的身份向“参观的游客”介绍电脑住宅的设置、功能和它神奇的地方。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发挥想象,深化感悟

  以“如果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想这样设计电脑住宅”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交流。

  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阅读《美国的第一幢电子化住宅》和《中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等相关文章,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科学的探索与追求。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

  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1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

  板书设计

  设置

  /\

  人类电脑

  舒适的生活\/

  课后小记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时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合作学习表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会学习,并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合作学习表格数张。

  教学过程

  一、板书揭题,质疑导入

  1.(板书:

恐龙)关于恐龙,你知道些什么?

对我们而言,恐龙充满神秘。

今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2.学生齐读课题。

引导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恐龙怎么长出羽毛的?

  [设计意图:

从课题入手,以疑激趣,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读书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

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汇,读到步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点名读,全班齐读。

提示字音“盈”(ying)。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引导学生就课文词、句质疑。

  (生:

”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

师:

指的是连贸带血生吃禽兽,形容恐龙的凶猛);(生:

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5.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

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何进取精神。

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由轻声读课文再至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练习默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

  三、直奔重点段落,探究演化过程

  1.师读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4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准。

  2.默读地4自然段,边读边想: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其中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学生自能读书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合作填写表格(附学生填写的合作学习表格)

  仔细研读第4自然段,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在书

  上划出相关语句

  3.汇报学习成果

  

(1)最早恐龙是什么样子?

a生读句子:

它何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b引导学生概括回答(相机板书: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似狗,刑似鸵鸟)[

  c两亿三千万年前,离我们十分遥远,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这一时间的?

(引导学生体会“大约”在句中用准确)

  d再读句子,想一想和你脑海中得恐龙形象有何不同?

  

(2)了解恐龙得繁衍生息情况

  过渡,接着,又经过了多长的时间,恐龙繁衍生息情况如何呢?

  a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b男女生时比读。

引导学生感受这句话从习性、形态、性情等方面来描写恐龙家族的形态各异。

  c、观看插图,训练学生用“有些……有些……对比练习说话,进一步想象庞大的恐龙家族。

  d、师生共背,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相机板书:

数千万年后,形态异家族有些……)

  (3)了解恐龙是怎样一步步飞向蓝天的?

  a、读句子,找出是哪种恐龙飞向蓝天的?

(猎食性恐龙)

  b、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些、逐渐”等词。

  c、这些恐龙之所以能飞,科学家提供了几种猜想。

引导学生概括说说。

(相机板书:

转移到树上生存奔跑中学会飞翔)

  4.复述演化过程。

  假设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的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呢?

  点名复述,师生共同根据扳书复述。

  5.引读最后一句话。

“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引导学生理解”毋庸置疑“的意思。

读出肯定的语气。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读的时间充足,读的层次清楚,读的要求明确,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在读中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恐龙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通过指导学生背诵感兴趣的部分,拓展说话训练,复述演化过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为读懂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关于恐龙,你还有什么想知道吗?

(生:

恐龙是怎样长出羽毛的?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2.总结:

恐龙身上有许多未解之谜,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课后我们再开一个“恐龙知识会”吧!

  [设计意图:

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了解恐龙的更多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构建开放的语文大课堂]

  精彩教学片断

  图文结合训练说话

  ——《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形态各异”的教学

  师:

接着,又经过了多长的时间,恐龙繁衍生息如何呢?

  生:

(读句子)数千万年后,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师:

这个庞大的恐龙家族是竟是什么样子呢?

  生:

(读句子)有些恐龙它们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是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

  师: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

我读了这句话,我感觉恐龙家族的庞大,有的非常大,有的则小巧。

  师:

这是从哪方面说明的?

  生:

是从恐龙的形态上来说明的。

  师:

你们还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恐龙家族的庞大吗?

  生:

有的是从恐龙生活习性来说,课文中写到“有些恐龙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有用四足行走”。

  生:

从“凶猛异常”,“温顺可爱”这些词,我知道作者是从恐龙的性情来说啊。

  师:

仔细观察插图,让我们看看这个庞大的恐龙家族如何形态各异的?

  生:

有些恐龙长得像小老鼠一样。

  生:

有些恐龙站在树下,有些恐龙则在天空飞翔。

  生:

有些恐龙虽然身材庞大,但从它们眼睛里我可以感受到它们的温顺可爱。

  生:

有些恐龙站在树上,像仙鹤一样美丽。

  生:

还有的恐龙能在水中游。

  ……

  师:

同学位观察的真仔细,让我们再读句子,边读边在脑中想象一下画面。

  (生齐读句子)

  师:

这么有趣的部分,我真想把它背下来,你们愿意和我一块背吗?

  (师生配上动作,有感情地背诵)

  师:

同学们背得真不错,其实只要你们多读几遍,就能把好的语句背下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

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

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

(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

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

更鲜美

  C.营养:

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

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

(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语文园地八》教学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

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

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

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

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

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

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

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

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四课时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