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27517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PPTX 页数:150 大小:7.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面源污染进展.pptx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2,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三、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案例分析,报告提纲,3,农业面源污染定义,面源污染(DiffusedPollution,DP),也称非点源污染(Non-pointSourcePollution,NPS),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ANPS)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面源污染,具体为:

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农田、村镇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灌溉、排污的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壤中流、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湾)所引起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一种,是污染源来自于农业生产生活过程的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4,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67%和57%。

面源污染是农业污染发生的主要形式,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流域性水体污染重要来源。

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为什么要研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5,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毒害型污染物污染水体环境(农药、除草剂及降解产物,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水体环境恶化,营养型污染物污染水体环境(N、P、TOC等),“水华”“赤潮”现象滇池、太湖等,水生动植物被毒害,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土壤养分流失,农业面源污染概述,6,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

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7,“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起补充流失养分、改善土壤性质、调节养分平衡和提高土壤肥力在作用。

肥料的作用,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田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8,养分归还学说

(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

(2)如果不正确的归还养分给土壤,地力必然会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作物产量就必须以施肥方式补充植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

肥料是保障农业生产高效平稳运行的基础!

肥料的作用,9,常用肥料分类,肥料,化学肥料,农家肥料:

如厩肥、人粪尿、绿肥等。

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种类丰富,可以说是丰富充足的肥料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10,农田源化肥使用量大效率低,农田源,我国农田化肥氮在当季作物收获时的去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状态下20%左右的氮肥会流失进入环境,肥料及化肥应用是农业生产中的革命性技术,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实际上我们却消耗了35%的化肥。

我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为400kghm-2,是世界平均水平3倍,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安全上限值225kghm-2。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1,农田源化肥施用过程不合理效率低,为了使农作物达到最高的产量,这三种化肥需要最佳的使用比例氮肥:

磷肥:

钾肥=2:

1:

1,中国与世界氮磷钾最佳使用施用量及比例对比,氮肥主要的功能在於长叶子及制造叶绿素,以供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增进作物的产量。

磷肥主要的功能在于能量的制造和运移,是組成ATP的重要元素,对开花及结果影响很大。

钾肥主要的功能为维持细胞内电解质平衡与细胞膨压,且为蛋白质合成及五十多种酵素催化作用所必需。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2,1998年至2012年中国的农药用量增长了5倍,2012年我国共生产使用农药约234.2万吨(折合有效成分)。

农田源农药使用量大效率低,我国农药单位面积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

234.2万吨(1-30%)=163.9万吨/年农药在土壤、流水、空气中流失,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3,农田源农药品种多,成分复杂,目前,拥有农业部登记证的农药企业大概约有2500家,可生产原药300多类,制剂3000多种,增加了环境风险与治理难度。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4,养殖源最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源,据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我国农业污染排放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业,其COD、TN、TP排放量占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96%、56%、38%。

养殖源,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5,养殖源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构成,畜禽养殖COD排放量构成比例,畜禽养殖氨氮排放量构成比例,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6,农村生活源农村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我国13.3亿总人口中有9.3亿分布在;其中镇乡建成区人口为1.67亿,村庄人口约为7.63亿;全国村镇有1.9万个建制镇、1.5万个集镇(乡)、60多万个行政村和250多万个自然村。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高,但农村的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对人群健康的存在威胁。

17,农村生活源来源多样,成分复杂,村落地表径流,农村生活垃圾,村镇生活排水,农业固体废弃物,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8,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业面源污染特点:

固有特点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区域性明显治理难度大,19,分散性和隐蔽性:

面源污染随流域内土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

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地理边界和空间位置的不易识别。

20,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化学制品(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和对水体的污染。

21,不易监测性:

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给定的区域内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

22,气候、地形、人口、生活方式等使得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在发生方式,单位负荷量,迁移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及产生原因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业面源污染区域性明显,23,经济发达地区及传统种植区化肥使用量偏大,畜禽养殖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污染负荷区域分布不均,全国化肥施用量分布,全国畜禽养殖量分布,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业面源污染区域性明显,24,气候类型南北差异显著,干湿变化东西差别明显,农业面源污染区域性明显,区域气候特点、降水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环境条件迥异,25,农业面源污染区域性明显,南方: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农业耕作精细、畜禽养殖业发达。

面源污染以平原河网、库(湖)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生活、养殖、农田排水为主要负荷来源,人均用水量大。

北方:

相对干燥,河流水量小,雨热同期,面源污染发生多随降雨侵蚀产生,冬季少发,农田侵蚀、养殖废弃物为主要负荷来源,人均用水量少,温度限制作用明显。

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6,中国面源污染治理难点,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的难点:

污染负荷增长速度快:

以养殖源为列,2001年至2010年,猪规模化养殖场年均增幅25%,奶牛28%,肉牛17%,蛋鸡22%,肉鸡20%。

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增加,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污水、垃圾量增加。

治理难度大: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明显,加之面源污染的发生特点、区域特点等造成治理困难,缺乏完善可行的技术体系,同时面源污染发生分散随机,集中治理成本高。

监管困难:

缺乏类似工业源的较为全面成熟的监控体系,不宜安装监控设备等。

污染物特征不典型,难以确定污染物流向。

27,中国面源污染治理难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瓶颈:

管理方面:

缺乏资金保障、缺乏科学规划、缺乏高效组织、缺乏技术标准、缺乏长效管理。

技术方面:

现有污水厂的技术工艺不适合分散的面源污染处理,需要研究和总结真正适合农村的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收集处理成本过高。

在管理方面:

缺乏相应的规程、规范、准则和标准等;在机制方面:

缺乏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与长期运营机制。

28,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二、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案例分析,报告提纲,29,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机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机制原因面源污染估算模型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30,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

发生机理,1、养分输入率与输出率高(大出大进)2、库存量较低,流量大,周转快3、养分保持能力弱,容易流失4、养分供求不同步,N、P等营养物质易流失发生面源污染,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31,氮(N)循环,发生机理,N,氮(N)是生命组成的必须元素,在农业生产中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主要组成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

32,发生机理,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3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损失,氮的流失途径:

1、挥发损失(NH3-N),即由于有机质的燃烧分解或其他原因导致氨的挥发损失,发生条件pH7。

2、氮的淋失(NO3-N),主要是硝态氮由于降雨或灌溉淋溶损失,以旱地轻质土壤为主。

3、反硝化脱氮(NOX)水田中活土壤通气不良时,硝态氮受反硝化作用变成游离氮,导致氮损失;4、径流,径流冲刷溶解部分氮;5、土壤侵蚀流失;6、畜禽粪便,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的损失。

发生机理,34,氮化学性质活泼,在农业面源污染中,氮多以溶解态进入水体环境,形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中氮污染的治理,即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减少氮的进入量或通过反硝化作用减少水体中溶解态氮的含量。

氮污染机理,含氮化合物物在天然水中循环过程,发生机理,35,磷(P)循环,发生机理,36,农田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发生机理,37,农田生态系统磷素循环的特点在石灰性土壤上(+Ca)Ca(H2PO4)2H2OCaHPO42H2OCaHPO4Ca10(PO4)6(OH)2Ca8H2(PO4)65H2O在酸性土壤上Ca(H2PO4)2H2OAl(Fe)PO4总体趋势是磷的溶解性由逐步下降。

磷(P)污染机理,+Al、+Fe,发生机理,38,1、农田中磷的流失从农田流失的磷素主要以DRP(非溶解态磷)和PP(颗粒结合态磷)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是PP(占80%以上),这部分磷可以被水流运输至较远的地区而输出农田,因而是磷素流失的主要方式。

2、畜禽粪便中磷的流失畜禽粪便中磷主要为磷脂、无机态磷、酸容性磷和残留磷。

1)粪肥还田,侵蚀过程中磷损失2)堆肥、储存过程中雨水冲刷3)养殖废水冲洗直排,磷(P)污染机理,发生机理,39,此外,施入土壤中的磷还会通过各种吸附机制(包括非专性吸附与专性吸附)和阴离子交换、异成分溶解等方式被固定;在旱地上,磷肥颗粒还会被难溶的Fe(OH)3胶膜所包裹,形成闭蓄态磷,使其难以释放。

综上所述,土壤中的磷很难象NO3-、Cl-、SO4=那样随重力水下移而进入地下水。

磷(P)污染机理,例证1:

英国洛桑试验站的试验表明,土壤施磷100年后,磷仍然集中在0-40cm土层内,向下移动很少。

发生机理,40,例证2:

土壤溶液中的磷浓度只要能达到0.3mg/l就能满足大多数作物的需要,但多数土壤却达不到,而需要施肥来补充,因为磷在土壤中很难溶解。

磷(P)污染机理,例证3:

在太平洋沿赤道的许多鸟岛上,历经成千上万年形成的鸟粪磷矿,其中的磷就来自鸟粪与鸟类的骨骼,如果磷很容易随水移动,那么在多年雨水和海浪的洗刷下,磷早已不复存在,何来的磷矿呢?

科学研究已充分证明,农田中的磷可以进入地表水,其主要途径是地表径流,包括如水田排水等。

发生机理,41,水体中氮、磷浓度与营养化水平的指标(mg/l),湖泊生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是磷,天然湖泊缺磷的现象较为常见,磷从土壤流失对湖泊的生物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换言之,磷的流失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发生机理,42,水华发生条件:

充足的营养物(N、P)+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湍流程度、光照等),美国弗罗里达州磷矿池,问题:

磷足够是否就能发生水华现象,磷严重超标,发生机理,43,面源污染发生机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机制原因面源污染模型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44,机制原因,宏观层面“追求增长”的发展观,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中国农业目前“只要增长不发展”,环境成为产量持续增加、收入稳定提高过程中可“忽略”的成本。

集约程度,环境友好度,45,宏观层面“二元”社会结构助推农业面源污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一般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二元”结构主要包括: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一般是指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因为户籍或居住地制度的区别在劳动收入、消费、教育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

城乡“二元”差异现实存在,机制原因,46,大量农村人口构成了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农民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生存压力巨大,无力顾及污染控制;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增加了面源污染的控制难度;农业相关人员素质较低,掌握环境知识的能力较弱,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

宏观层面“二元”差异产生环境问题,机制原因,47,微观机制农户生产行为,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农户自我核算,迫于升级,需要从农业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不断增加农药、化肥投入,给农业环境带来污染。

农业经营行为短视化。

农户不管农业和环境是否可持续,只保证当年的收益水平。

土地产权使用权周期短现有土地承包制度、使用权制度周期短不稳定,短期经营明显。

农民兼业化农民职业转化频繁,迫于生计。

农民(农忙时)农民工(农民工)环境意识淡泊。

农业生产过程中漠视环境作用。

缺乏公共服务支持导致施肥施药操作违规。

多凭“经验”进行经营,农药、化肥企业为图经济利益大量推销。

机制原因,48,面源污染发生机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机制原因面源污染估算模型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49,面源污染模型介绍,面源污染负荷产生过程,面源污染的发生和程度与水文过程密切相关面源污染与土壤侵蚀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共生现象发生过程受土地利用方式、人类活动强度等影响,面源污染模型基本都由水文过程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污染负荷模型三个基础模块组成,50,流域水文过程模拟,面源模型介绍,流域水文模拟就是对流域内发生的水文过程进行的数学模拟计算。

流域水文模型根据结构和参数的物理完整性,可分为概念性模型和分布式物理模型。

常见模型包顿(Boughton)模型(澳大利亚)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模型(美国天气局水文办公室)水箱(Tank)模型(日本)新安江模型(中国)HEC模型(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水文中心)SCS模型,51,蒸散发模型,Horton(1919)建立了截留总损失与植被蓄水能力和蒸发之间的关系Horton模型假定已知在降雨开始时正确与否取决于植被特性、降雨特性、前期降雨等,同时计算中没有考虑雨强与雨量。

面源模型介绍,流域水文模拟基础模型,Green-Ampt模型,下渗模型,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Holtan模型,52,推理公式Hamon模型,降雨径流模型,SCS模型,面源模型介绍,53,侵蚀产沙模拟,土壤侵蚀产沙模型可分为经验模型USLE、RUSLE和MUSLE概念模型ANSWERS、CREAMS物理模型WEPP、EUROSEM/KINEROS、EUROSEM/MIKE、SHE、LISEM、EPIC,土壤侵蚀与产沙过程模拟,面源模型介绍,54,经验模型,MusgraveUSLEMUSLERUSLE,概念模型,A=EIKLSCPSSF,CREAMSANSWERSANSWERS-MODANSW,概念模型介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之间,相对经验模型而言,概念模型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了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但其主要缺点是缺乏对土壤侵蚀过程的物理描述,参数率定往往失真,土壤侵蚀与产沙过程模拟,面源模型介绍,55,物理模型,WEPP模型WEPP模型土壤侵蚀过程包括分离、搬运和沉积。

坡面侵蚀包括细沟和细沟间侵蚀WEPP模型认为土壤侵蚀过程由降水和径流过程共同决定采用模块化结构,共有9个功能模块EUROSEM模型由欧盟开发属于动态分布式模型,通过对土壤侵蚀过程的物理描述,并以分钟为时段模拟次降雨条件下地块或小流域侵蚀过程,土壤侵蚀与产沙过程模拟,面源模型介绍,LISEM模型以PCRasterGIS软件为基础,程序代码完全由GIS命令构成以PCRaster系统为基础,将流域在空间离散化为一系列大小相等的栅格单元,对降雨侵蚀过程等时间间隔分割,按照时间步长分时段模拟侵蚀程模型运行需要大量表、图以及文件EPIC模型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黑土地研究中心和美国农业部草地、土壤和水分研究所等研制EPIC模型由气象模拟、水文学、侵蚀泥沙、营养循环、农药残留、植物生长、土壤温度、土壤耕作、经济效益和植物环境控制等模块组成,含有300多个数学方程,56,模型基本结构降雨径流模拟土壤侵蚀模拟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水质模型,非点源污染模型基本结构,面源污染常用模型,面源模型介绍,57,AGNPS模型,概况基于方格框架组成的流域分布式事件模型由水文、侵蚀、沉积和化学传输四大模块组成原理包括水文、侵蚀和化学物质迁移三个部分,其中营养物质考虑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氮和磷以网格为基本运行单位,通过网格间逐步演算的方法推算至流域出口AGNPS模型输入参数包括流域总体特征值和单元级参数,面源模型介绍,面源污染常用模型,58,AnnAGNPS模型,概况一种连续模拟模型以日为基础连续模拟一个时段内每天及累计的径流、泥沙、养分、农药等输出结果,可用于评价流域内非点源污染长期影响按流域水文特征将流域划分为一定的分室,即按集水区来划分单元,使模型更符合实际是AGNPS模型的升级应用原理采用SCS-CN径流曲线方程计算地表径流量,并按每日的耕作、土壤水分和作物情况,相应调整曲线数主要由数据输入和编辑模块(数据准备模块)、污染物负荷计算模块、数据输出和显示模块(污染负荷输出)3部分组成包括23类参数,约500余个参数,面源污染常用模型,面源模型介绍,59,HSPF模型,概况美国国家环保局于1980年研制可以自动提取模拟区域所需要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土壤、植被、河流等数据进行非点源污染负荷的长时间连续模拟,并把模拟结果与所存储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原理分为三个主模块和五个应用模块主模块模拟透水地面的水量和水质过程(PERLND模块)模拟不透水地面的水量和水质过程(IMPLND模块)模拟河流和混合型水库的水质过程(RCHRES模块)应用模块分别可以复制文件,生成图表文件,显示表格,进行频率、持续时间、变化范围分析和统计,转换时间系列的格式,面源模型介绍,60,SWAT模型,概况由美国农业部(USDA)的农业研究中心(AgriculturalResearchService,ARS)JeffArnonld博士研发采用日为时间连续计算,是基于GIS基础之上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加入估计径流洪峰流速的SCS径流曲线以及产沙MUSLE,与河道演算模型相融合,田间尺度非点源污染模型,考虑了气候、土壤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和EPIC模型的作物生长模块相结合,以d为时间步长,SWAT94.2、SWAT96.2、SWAT98.l、SWAT99.2、SWAT2000,SWAT2005,面源模型介绍,61,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模型可用于预测土地管理措施对于具有多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的大面积复杂流域中径流、泥沙负荷及营养物质流失的长期影响。

SWAT模型,面源模型介绍,62,SWAT,面源模型介绍,63,模型结构,SWAT可以对流域内一系列复杂的物理过程进行模拟,例如水循环和营养物迁移转化等。

流域内泥沙、营养物的产生与迁移等都是建立在流域内水循环的基础之上。

水文过程子模型,污染负荷子模型,土壤腐蚀子模型,面源模型介绍,64,模型详细结构,面源模型介绍,65,SWAT中陆面水循环表达式,表示土壤水最终含量mmH2O,土壤水初始含量mmH2O,表示第i天的降水量mmH2O,表示第i天地表径流量mmH2O,第i天蒸发量mmH2O,第i天的下渗量mmH2O,第i天壤中流量mmH2O,第i天的基流量mmH2O,面源模型介绍,66,土壤侵蚀与泥沙输运模块,在SWAT中,对由降雨及地表径流产生的流沙量的计算采用MUSLE(Modifiedversionof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即改进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改进了流沙产量预测的准确度,并且可以预测单次降雨事件中的产沙量,sed为泥沙日产量,ton;Q为表面径流量,mm/ha;qpeq为地表径流峰值流速,m3/s;areahru为水文响应单元面积(ha);K为土壤侵蚀系数;C为作物经营管理系数;P为水土保持系数;LS为地形系数;GFRG为粗糙系数。

面源模型介绍,67,污染负荷子模型,SWAT模型能追踪流域内几种形式的氮和磷的迁移和转化。

营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壤中流进入河道,并在河道中下游输移。

面源模型介绍,68,SWAT空间数据库数据种类,面源模型介绍,69,模型文件组成,输入输出控制文件,运行控制流域参数,气象数据,模型自带数据库,子流域及HRU参数文件,输出文件,面源模型介绍,70,SWAT模型界面,Arcview中的SWAT模块,SWAT操作界面,ArcView3.xAVSWAT200x,ArcGISArcSWAT200x,MapWindowMWSWAT,面源模型介绍,71,SWAT模型应用示例,界面平台:

ArcGIS9.2SWAT版本:

ArcSWAT2.1.6参数自动率定软件:

SWAT-CUP,利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软件下载与安装,SWAT-CUP:

http:

/www.eawag.ch/forschung/siam/software/swat/index,ArcSWAT:

http:

/swatmodel.tamu.edu/,面源模型介绍,72,流域DEM、植被图、土壤类型图及土壤属性表、日降水、最高最低气温、太阳辐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气候统计数据、观测径流、管理措施、水库、湿地等具体信息,SWAT模型应用示例数据处理,模型输入数据集:

模型输入数据处理:

植被类型采用SWAT的编码,制作植被类型检索表;土壤属性表按格式导入模型数据库的usersoil表中,同时制作土壤类型检索表;气象数据格式整理;气候统计数据按格式导入模型数据库的userwgn表中,制作气象站检索表,面源模型介绍,73,SWAT模型应用示例模型参数提取,74,SWAT模型应用示例模型参数提取,75,子流域文件,HRU参数文件,SWAT模型应用示例模型参数提取,76,初始参数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比:

峰值太高;基流略低。

SWAT模型应用示例模拟结果,77,控制多级汇流面积的河道结点,查看模拟结果查看output.rch文件,SWAT模型应用示例模拟结果提取,78,由于输入数据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将输入数据的范围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对参数进行率定。

模型的参数率定过程,一般是指通过让参数取值适合当前流域具体情况,使模型的模拟输出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达到最小的误差。

该过程通常是进行水文模拟时所需经历的重要环节。

参数率定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手工进行,也可基于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

SWAT模型应用示例参数率定,79,参数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studiesthe“sensitivity”oftheoutputofasystemtochangesintheparameters,inputvariablesorinitial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