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6493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docx

农合项目龙头企业申请财政补助

项目类别:

加工项目(粮油)

项目代码:

 

内蒙古自治区

通辽市科左后旗绿色水稻加工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

科左后旗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

通辽市科左后旗常胜镇

可研报告编制时间: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建设单位:

科左后旗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发展历程:

科左后旗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5年,位于科左后旗常胜镇散都村。

公司主要经营水稻加工和玉米收购。

注册资金370万元,现有员工45人。

公司依托散都沙漠水库的优势,沿下游马莲河流域种植了3万亩优质水稻,全部由水库的地表水灌溉,为公司生产优质大米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证。

为统一种植品种,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2005年在后旗旗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成立了散都禾丰水稻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150户,协会以“建一个协会、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为服务理念,采取公司+协会+会员(种植户)的运营模式,现已实现有机、绿色水稻定单23000亩。

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采取定单农业的办法,为会员购买水稻种子和有机肥料,请专家进行统一种植技术培训,以此带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种植户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2009年,公司被评为“自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

“马莲河”牌“散都大米”通辽国家“食品安全”、“绿色食品”体系认证,产品行销全国。

主营业务:

“马莲河”牌大米生产加工。

主导产品:

“马莲河”牌大米。

人员结构:

现有人员45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9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1人。

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构成:

由3个股东出资组成。

公司总注册资金为370万元,其中科左后旗供销社出资130万元,占35.14%;葛艳红228万元,占61.62%;葛振海12万元,占3.24%。

1.1.2财务状况

表1-1,2009-2010年度财务状况一览表。

项目

年份

单位

2009年

2010年

资产总额

1647.62

1766.41

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850.06

818.58

万元

流动资产

797.56

947.83

万元

负债总额

219.06

273.78

万元

所有权益

1,428.56

1,492.63

万元

实收资本金

370.00

370.00

万元

总销售收入

1,633.08

1814.54

万元

纳税金额

83.62

91.66

万元

净利润

71.92

64.06

万元

资产负债率

13.3

15.5

%

净资产收益率

5.03

4.29

%

投资报酬率

4.37

3.63

%

1.1.3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张海刚,科左后旗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科左后旗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科左后旗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通辽市“青年企业家”称号、科左后旗十大杰出青年及通辽市劳动模范。

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及期限

1.项目名称:

科左后旗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10000吨/年水稻加工扩建项目。

2.建设性质:

扩建。

3.建设地点: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常胜镇。

4.建设期限:

5个月。

1.2.2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原项目:

水稻处理能力5000吨/年。

年生产“马莲河”牌散都大米3500吨。

扩建项目:

经扩建后,水稻深处理能力将达到15000吨/年。

年增生产“马莲河”牌散都大米7000吨。

通过本次扩建,使水稻处理能力增加到15000吨/年,年生产“马莲河”牌大米10500吨。

1.2.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品种:

“马莲河”牌散都大米。

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项目扩建指导方针):

本项目属水稻加工项目,为了达到所生产的大米保持散都大米的所有特性,项目单位成立了专门科研小组,并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针对加工过程中各个工艺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有效的改进,拿出本项目扩建方案,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筛选水平,提高原料收购存储能力,提高加工深度,以此提高大米的产量和质量。

设备种类和数量:

表1-2,主要设备名称及数量: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提升机

10

2

去石机

1

3

谷糙分离机

2

4

喷风碾米机

1

5

白米分级回转筛

1

6

白米抛光机

1

7

光学色选机

1

8

输送机

3

1.2.4土建工程

新建原料库1座,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新建成品库1座,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

名称

结构

面积

原料库

砖混

1600

成品库

砖混

650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438.41万元。

其中:

建设投资398.46万元,流动资金39.95万元。

建设投资包括土建工程费205.8万元,设备投资106.45万元,科技投资22万元,前期工作费52.6万元,预备费用11.61万元。

项目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申请地方财政资金40万元,自筹资金为298.41万元。

1.4项目效益

1.4.1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将扩建散都绿色水稻处理能力10000吨/年,使总处理能力达到15000吨/年。

全部项目:

扩建后税后净利润正常年度为:

263.63万元;

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IRR):

19.66%;

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NPV)(Ic=8%):

590.09万元;

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PP)(含建设期):

4.97年。

增量投资:

增量投资税后净利润正常年度为:

226.36万元;

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IRR):

60.65%;

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NPV)(Ic=8%):

1181.64万元;

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PP)(含建设期):

2.69年。

1.4.2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从三个方面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有效带动水稻种植户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扩大散都绿色水稻的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水稻种植产业中来。

本次扩建预计可以带动近3000户农户参与绿色水稻种植,由于散都水稻的品牌影响力,其价格也高于其他水稻,每吨水稻价格高出其他水稻近400元,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户的收益,初步测算可以为农户提高收益400万元左右。

二是由于原有的本地处理能力不足,水稻多以农户自行加工为主,加工质量参差不齐,对散都水稻的品牌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本次扩建,可以在稻米加工上形成规模,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品牌影响力。

三是由于本地处理能力的不足,大部分水稻流走外地加工企业,这也造成了品牌的流失,对散都水稻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通过本次扩建,能够有效掌控品牌影响力,树立品牌形象,制造市场影响。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发展行动计划》,2002年。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03年。

通辽市人民政府《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

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制度。

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1.6综合评价

1.6.1必要性

1.是做强做大散都绿色水稻产业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及粮食价格的逐年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改善,对大米的需求向优质、绿色、无公害等高端方向发展,品质低劣的品种将逐步淘汰,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引导农民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因此,通过发展绿色大米加工业,带动绿色水稻种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附合经济趋势的项目。

通过与农户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定单合同,与农户和合作社建立起一种关联机制,互为带动,互为依托,大力发展散都绿色水稻产业。

2.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散都水稻,远近闻名,其品质和口味,众口皆碑。

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是抢手货。

这是一个好的资源,更有好的市场。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到散都大米的产业队伍中来,带动种植,扩大规模,制造市场影响,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式。

3.树立品牌的需要。

尽管散都大米在市场有着非常好的认可度,但由于其产量过低,无法形成规模性的市场影响。

通过本次建设,扩大散都绿色大米的产量,逐步扩大市场影响,逐步树立做大品牌影响。

并通过本次扩建的带动作为扩大市场品牌影响力的基础,带动其他更多的加工企业、种植户,联合起来,扩大规模,全面做大散都绿色大米品牌。

1.6.2可行性

1.技术可行。

大米加工是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在技术上相对成熟。

本次扩建,还在各个工艺环节上严格把关,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为保证生产大米的质量和品相,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技术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工艺路线与技术指标体系,其产品完全达到了国家绿色大米的标准,口味更是完全保留了散都大米的所有特色。

2.经济可行。

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良好,项目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财务指标高于行业标准,投资回报率较好,项目在经济上可行。

3.环境可行。

本项目属于用物理方法进行粮食加工的项目,不产生任何化学污染物。

车间建设、设备选择都为全封闭不扬尘结构,粉尘污染几乎不存在。

低噪设备也不存在噪声污染,本项目基本不使用水进行生产环节,也无污水产生。

3.市场可行。

散都大米在内蒙古东部、辽宁省、吉林省,有着极好的市场口碑,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只是由于其产量过低,无法在市场上接触得到。

通过本次扩建,能够有效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快速进入和打开市场。

由此,本项目在市场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1.6.3风险评估

本项目的主要风险为自然灾害的风险,造成水稻种植欠收。

但由于近些年来,以合作社的形式,大范围发展设施农业,在相当大程度上提高了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由此,不会对本项目构成影响。

1.6.4带动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带动15000吨水稻的产量,可以带动30000亩水稻的种植,有效带动农户近3000户参与到水稻种植中来。

1.6.5制约因素

本项目政府鼓励、农民支持、合作社联动,不存在制约因素。

1.6.6结论

本项目在技术、经济、环境、市场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风险低、带动作用明显,无制约因素存在。

由此,本报告认为,项目建设可行。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产业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把做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工作作为一年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几乎每年都有第一号文件对做好“三农”提出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的工作意见。

明确规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养)业结构(包括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种养业。

要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商品率。

要积极鼓励和发展适应当地农村特点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经济联合体。

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水稻主产区,位于松辽平原西侧,西辽河上游,项目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绿色水稻。

随着当今饮食消费回归大自然观念的增强,安全营养保健的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

因此,以绿色水稻种植基地为依托,发展绿色大米加工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2.1.2行业发展规划

1.世界卫生组织(WHO)“2002食品安全规划和全球食品安全战略”,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

“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农业的综合开发,积极鼓励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全面实施绿色无公害食品工程,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重点扶持促进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

2.自治区、通辽市和科左后旗各级政府对绿色水稻加工业的发展历来十分重视,在给予足够的重视的同时,也实行了各种政策扶持政策;优良而丰富的农业资源,广大农户传统天然的种植基础。

所有这些,是本项目最佳的建设条件。

2.1.3项目的提出

在旗委旗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和通辽市的政策平台,科左后旗禾丰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建设绿色水稻加工项目的方案。

即依托绿色水稻种植资源,建设绿色水稻加工基地,发挥本地化特色产品的品牌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链条。

2.1.4项目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科左后旗是科尔沁草原上的“沙稻之乡”。

起步于“八五”和“九五”期间的水稻种植,因规模大、品质良、效益高,迅速成为科左后旗强旗富民的特色产业。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科左后旗委、政府按照龙头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重新规划水稻产业,形成了以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优越的东大荒为主,辐射全旗的水稻种植区。

2010,全旗水稻种植面积达21.7万亩,占全旗播种面积的8%。

在科学利用水利、土地资源,稳步发展水稻种植业过程中,科左后旗利用加工企业,实行工厂化生产,不断增加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打造后旗水稻的绿色品牌。

水稻主产区常胜镇依托“禾丰米业”稻米加工厂这一龙头,组建了水稻种植协会,对辐射区内的水稻种植户进行统一管理,提供从良种、化肥、田间管理到稻谷销售一条龙的优质服务,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多亩。

目前,全旗水稻平均亩产已达550公斤以上,总产1.2亿公斤。

通过种植水稻,农民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同时,依托水稻种植优势,科左后旗培育出了“散都”绿色大米品牌,产品畅销大江南北。

一直以来,后旗水稻产业被自治区著称为“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量最高,米质最优”的“水稻四大最”。

科左后旗水稻生产可谓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2006年,公司基地精心打造的“马莲河”牌大米通过了ISO9000:

2000质量体系认证。

2007年“马莲河”牌双A级绿色食品商标通过了国家食品行业绿色食品标识认证。

并与通辽市清谷新禾有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在散都村专门开辟出240亩水稻地,全程生产不施用化肥和农药,采取人工除草和除虫,所产大米为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绿色食品,经过精心包装,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出口欧盟。

由于“马莲河”牌大米品质好、价格合理,现已远销到全国各地,使稻米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

今年,后旗25万亩国家A级绿色水稻基地也正式通过国家认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势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也是我国最紧迫的民生问题之一。

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并使之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既是我国13亿人口食品安全和营养改善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华农耕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之举。

2.2.1是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

水稻是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但是,科技含量低、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偏小等原因,一直制约着水稻产业的发展,束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调整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将过去的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品牌型,只有这样才能占有市场的高份额,农业才有高效益,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和发展高效企业的需要。

通辽市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是优质稻谷的生产区。

本项目以此为依托,以加工业为龙头,引导农民加入到绿色水稻种植产业中来,既可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又能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2.2.2是带动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需要

西部大开发、国家优先支持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是国家西部开发的十个省份之一,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国家重点发展、扶持的贫困地区之一,也是生态保持较好的地区,有着天然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这个产业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符合国家西部开发的精神,有利于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带动绿色水稻的种植,还能促进绿色食品的推广建设,使绿色水稻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还可以通过价格、品质、地域等优势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2.3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有着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优势

人类自有史以来,农业生产大致经历了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阶段。

现代农业除了依靠大量消耗石油产品提供动力以外,所使用的化肥、农药、添加剂和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也都以石油、天然气为能源和原料,因而又称为“石油农业”。

这种靠工业和科技装备的石油农业,虽然其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重金属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200万—500万农业从业人员农药中毒,4万人死亡。

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势在必行。

通过本项目的带动,可以快速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使绿色产业形成规模,形成影响,可持续发展。

同时,绿色产业具有资源的循环性。

绿色农业强调有机投入和生物措施,将农业和人畜废弃物资源化后再利用,既创造价值、效益,又培肥地力、优化环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循环经济”模式。

农作物秸秆还田和气化发电、人畜粪便沼气工程、生物菌肥的使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据专家测算,绿色有机农业不使用或限用石油化工物质投入,可减少碳排放20%—50%,是名副其实的“低碳农业”。

2.2.4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增强带动能力的需要

“马莲河”牌散都绿色大米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印象,是市场上认可度非常高的大米品牌。

为了有效利用良好的市场形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带动作用,本项目的建设也势在必行。

同时,原有规模较小,不能更大规模地带动当地绿色水稻种植业的规模型产业化发展,通过本次扩建,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到绿色水稻种植产业中来,带动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近30000亩,形成一个以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跟进的局面。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建设地点:

通辽市科左后旗常胜镇散都村,现禾丰粮购销有限责任公司院内。

土地类型:

集体土地

来源方式:

租用

占地面积:

本项目新建库房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

全部位于禾丰粮购销有限责任公司院内,不新增用地。

3.1.2自然条件

项目区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

地处东经121°30′~123°42′,北纬42°40′~43°42′之间。

东北部与吉林省双辽市接壤;东部和南部与辽宁省彰武、康平、昌图县相邻;西部和北部与库伦旗、奈曼旗、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左中旗相连。

本项目地处东、西辽河交汇处。

境内海拔最高为308.4米,最低为88.5米,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的岗状沙丘,再向东南冲积平原倾斜的地形。

地处中温带亚湿润边缘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明显,春季易干旱、多大风天气;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凉少雨,易秋旱;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5.8℃。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下15.1℃,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3.8℃,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东部地区零下33.9℃,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2℃。

作物生长期稳定,通过20℃以上的初终间隔日数为224天,25℃以上的初终间隔日数在192天。

4至9月太阳总辐射量自西向东为78.07至79.28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65%至6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88.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51.1毫米。

由于受季风强弱影响,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季风分布不均。

极端年最大降水量达597.4毫米,东部地区为801.6毫米,出现在1959年。

年最小降水量为262.3毫米,出现在1967年。

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75年7月3日,为111.9毫米,东部地区出现在1969年8月17日,为122.3毫米。

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至8月份。

这个气候正是适合东北良种水稻生长,一年一季的种植条件,也提高了水稻的营养含量和口味,是极适合良种水稻种植的地区。

3.1.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所在地的科尔沁左翼后旗总面积为1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390286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旗总人口的75.16%。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6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9.81亿元,同比增长47.7%。

剔除税费改革等政策性因素减收的125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7858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45%。

3.1.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现状

绿色水稻加工业随近年来绿色食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已经普遍被人们所认可,很多投资商都把绿色大米加工业作为其投资方向。

就通辽市而言,绿色水稻加工企业也由原来的空白,发展到目前的3家,通辽市大林镇鲜光大米基地1家,通辽市区1家,包括本项目建设单位共3家。

且势头强劲,发展迅速。

企业规模都已经发展到建厂初期近10倍。

2.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2010,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21.7万亩,占全旗播种面积的8%。

其中绿色水稻平均亩产已达550公斤以上,总产1.2亿公斤。

通过种植水稻,农民亩均增收400元以上。

目前,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万亩。

绿色水稻的产销连接顺畅,下游销售企业都把“马莲河”牌绿色散都大米作为其主打产业进行宣传和销售,很多销售商也因为销售“马莲河”牌绿色散都大米而做强做大。

经销商的积极性,也促促企业与市场连接的更加紧密,有效促进了加工企业的发展。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政策、资源、科技、基础设施条件等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

通辽市政府为促进绿色水稻经济的发展,明确提出把发展绿色水稻加工业作为水稻产业化的龙头。

本项目区市拥有较好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环境条件,保证了水稻品质的优越性。

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特别适宜水稻生长发育。

加之空气污染、水污染较少,同一品种的水稻与南方稻区相比,米质优、产量高,品种米质明显优于国内其他地区。

而且,广大农民有长期的丰富的种稻经验,并高度重视水稻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

因此,发展绿色水稻种植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突出的优势。

目前,项目区附近已有3万亩左右的绿色水稻种植量,可以年产绿色水稻1.65万吨。

水稻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基本保持在3.4-3.6元/公斤左右,但由于绿色大米价格在市场也具有相当高的价格优势,由此,原料价格对本项目没有影响。

本项目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在项目建设单位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小组,从指导农民水稻种植到指导加工过程,在各个环节保证产品质量,本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项目建设地点常胜镇距高速公路仅20公里,距铁路60公里,并且都有专业公路相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项目建设区内现道路系统完备,能满足生产及运输需要;通讯线路至拟建场地,通讯便捷发达;项目现有厂区平面设计和建设规范,供水管网畅通,供电系统配套齐全。

项目区周边的治安环境、电力供应、水资源、交通等方面的条件十分优越,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能保障项目建设的需要。

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913.03万元,建设年处理能力为5000吨水稻,包括厂房建设、其他生产设施建设、场地建设、库房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